舒雪芹;方晔;石娜;周铁丽;廖洪菊
目的为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依据住院时间及不同治疗措施,将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成两组,1990年4月~1994年12月(A组)及1995年1月~2000年12月(B组),进行分析.结果 B组抗生素应用种类、时间分别较A组少、短,二重感染发生率及创面脓毒症发病率却较A组低(P<0.05).结论手术方式改变、抗生素应用观念的更新、促进创面愈合药物的使用及注意隔离措施实施、扶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减少烧伤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种类.
作者:吴祖煌;刘敏;詹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数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2002年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复数菌败血症.结果 99例复数菌败血症中都有基础疾病,多系耐药菌株感染,医院内感染占多数77例77.8%,医院外感染占22.2%;危险因素包括恶性疾病、免疫抑制、化疗和放疗、介入性诊治、操作不当、住ICU、滥用抗药菌物,呼吸机应用等;致病菌的特点:革兰阴性菌(G-)占多数、革兰阳性菌(G+)增加,条件致病菌和合并真菌感染明显增多.结论复数菌败血症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应早发现,治疗基础疾病,预防或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王邦松;李庆兴;泮发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败血症是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为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对我院1999年3月~2001年3月救治的48例败血症患者的细菌耐药性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安娜;马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5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伤口、泌尿道、呼吸道、血液、引流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作者:吴金英;李岩斌;王士忠;苏兆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对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2001年及2002年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肠杆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杆菌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排第3位;本菌感染构成比在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血液透析及消化内科病房较高;在>70岁年龄组较高;肠杆菌在物体表面和痰液标本中构成比高于其他标本.结论肠杆菌分布特点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生呈正相关,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和消毒,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作者:熊辛;茆尤尤;经晓杰;刘红艳;魏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致病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98至2001年102例煤工尘肺NP患者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分离出致病菌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3株,占6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23.8%;真菌16株,占1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3.8%,肺炎克雷伯菌为3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3.6%.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尘肺NP患者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因此加强耐药菌株监测,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刘培跃;朱召明;孔令文;孙永习;代俊合;魏善和;陈忠领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方法对1999年7月~2001年7月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2 423份痰标本中分离细菌1 05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2.08%,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77%、5.90%、4.33%、4.17%、3.51%,其中154份标本为多重感染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ESBLs阳性率分别为40.0%、29.9%;MRSA及MRCNS的阳性率分别为41.5%、73.1%;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及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等均出现多重高比例耐药.结论近年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出现多重耐药.
作者:杨宏伟;赵均秀;仇少荣;周有利;张吉才;张珍;彭敬红;吕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调查我科连续手术的104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生素,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分别为10.6%和100%;术后单用一种和应用二联、三联和四联抗生素的分别占24%、37%、24%和15%;清洁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4.9 d,污染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生素7.7 d,清洁手术和污染手术术后使用抗生素>3 d者占90%.结论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应予避免.
作者:宋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传染科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更应抓好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本科做法如下.1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作者:兰艳梅;王琼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笔者对消毒液容器(盛装碘酒、乙醇容器)的清洗、消毒工作实行创新管理,得到了临床的好评和肯定,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晓芳;徐芳;张桂华;赵玉兰;李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纸片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对110株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除亚胺培南外,头孢米诺比其他的13种抗生素有较低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为7.3%,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5~1 mg/L和2~32 mg/L;对40株不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似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为100%,MIC50和MIC90值范围分别为0.032~0.5 mg/L和0.064~4 mg/L.结论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头孢米诺比其他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不产ESBLs的菌株,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同的抗菌活性,没有耐药的菌株发现.
作者:徐英春;谢秀丽;张小江;张悦贤;王澎;陈民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年来,结核病(tuberculosis)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低下,结核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明显为高.移植术后结核病在防治上有其特殊性,笔者拟就肝移植患者为例,对近年来在其发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耿;王槐志;董家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至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消毒灭菌物品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灭菌包的质量控制,3M包外指示胶带作为灭菌包包外化学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3M包外指示胶带具有粘性好、贴得牢的特点,国外主要用于一次性和布包裹材料,不用于金属包裹材料的粘贴,但国内仍常用于金属包裹.而灭菌后要去除金属包裹上的残胶干十分困难,给供应室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
作者:曾凡明;黄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间,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法国生物梅里埃产品);部分K-B法药敏纸片用Oxoid公司产品.结果 2 044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8.5%、鲍氏不动杆菌占2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7.0%、黄杆菌属占4.5%、荧光假单胞菌占1.6%、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1.1%、木糖氧化产碱菌0.8%;非发酵菌分布部位以呼吸道分离率多,痰液1 359株(66.5%)、咽拭子152株(7.4%);其次为尿液241株(11.8%);伤口103株(5.0%);耳拭子53株(2.6%);胆汁41株(2.0%);血液36株(1.8%);其他59株(2.9%);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董晓勤;周田美;施新颜;吴盛海;范建中;汪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患者感染的特点及临床经验用药.方法收集1999~2002年我科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资料, 并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30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7株,革兰阴性菌206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低,合并多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对可疑病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经验性治疗、随时根据药敏调节用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作者:蒋继贫;申正义;曾凡军;陈知水;明长生;刘敦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健康需求的扩大、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全球卫生保健形势的发展,感染专职人员由于担负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指导职能,尤其是抗SARS的特殊时期,更应当审时度势,以专职人员的素质为保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作者:曹佩珍;钟晓珊;黄芳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近几年来我院在采购、保管、使用、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实际工作中,加强了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1 产品质量管理1.1 严把进货关我院所购一次性医疗用品实施公开招标符合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严禁药品器械科个人随意购置.
作者:陆伟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作者:王忠堂;盛志勇;蔡宝仁;肖光夏;王甲汉;彭毅志;罗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院自1997年开始,对脉动真空灭菌柜每日进行B-D实验,具体做法为:实验包由50 cm×90 cm的纯棉布巾组成,布巾先横折为3层,再纵折形成6层,将折好的布巾一条摞一条,摆放时,按折叠侧左右交替摆放,务求两侧厚度相等.
作者:郑自娜;张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探讨一种经济、实用且又安全高效的空气消毒方法,我们用艾条熏蒸与紫外线照射两种空气消毒方法,进行菌落数监测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月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