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红;金美娟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之一,为了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对我院2000年9月曾经发生的透析反应事件进行原因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0年9月我院血透室在连续20 d内发生透析反应21人(26例次).患者在透析后60~90 min逐渐出现寒颤、高热等临床症状.初考虑为输液反应,给予激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经追加抗生素,患者症状逐渐得到缓解.
作者:丁国瑛;王婕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检验科及护理抽血用的止血带在工作当中使用的频率较高,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因此了解止血带的污染对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细菌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兆华;孔庆敏;曹丽莎;李莎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当前,吸入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采用高流量、半紧闭式麻醉装置,全麻药气体或蒸气漏出混杂到手术室空气中,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在不同程度上危及手术室工作人员.许多研究表明,在长期受麻醉污染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容易引起疲劳和工作能力减退,尤其是妇女,流产、早产和新生儿畸形发生率较高,其他如肝癌、癌症、白血病的患病率也较为显著,如何使其污染程度降低到低程度,减轻其危害性,使医务人员自身得到防护,我们采用了全麻废气净化器(回路内使用)的装置大大减少了其危害性.
作者:李卫玲;伊米奴尔;林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上不同浓度戊二醛残余液对术后切口承受拉力影响的差异. 方法 25只兔随机分5组,用携有不同浓度戊二醛残余液或无菌蒸馏水的器械分别造切口为A、B、C、D、O组,术后96h拆线,活体切口拉开. 结果 5组切口所能承受拉力均数为:A:109g、B:162g、C:232g、D:449g、O:538g,处理组间F=17.9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区组间F=1.20,P>0.05,差异无显著性;5组均数两两比较:O和D分别与A、B、C比较,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余两两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2%戊二醛消毒后器械不经荡洗或以500ml无菌蒸馏水定量荡洗1~2遍,不能达到临床使用要求;荡洗3遍与空白对照无差异.
作者:李发亮;高春香;张丽莎;王江波;冯文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和医院感染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性及细菌质粒谱特点. 方法药敏试验采用改良Kirby-Bauer法,细菌质粒DNA采用碱变性少量快速提取法,用χ2检测. 结果医院感染ECO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P<0.001),ECO细菌质粒较KPN分子量大,表现多源性、多样性、分布较广,仅在ECO中发现3对同源基因质粒谱. 结论医院感染致病ECO有多源多样的细菌耐药质粒,为医院感染顽固的耐药菌,应加强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控制,以防感染流行.
作者:徐昕;崔金环;许燕卿;马均宝;源孔文;左亚沙;司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提出应对策略. 方法提取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4年中,自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数量占前4位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资料,采用API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严格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标准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 结果 4年中分离数量占前4位的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1 290 株;耐药性分析显示:4种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皮葡萄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9种耐药率均>70.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3.1%),其次为呋喃妥因(21.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中的10种耐药率>40%,仅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22.0%,主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 结论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作者:张淑兰;陈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菌株与H37Rv异烟肼敏感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差异表达的基因. 方法利用高密度cDNA芯片检测巨噬细胞U937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菌株与H37Rv后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结果两者诱导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有53条,异烟肼耐药菌株比敏感菌株诱导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免疫增强的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等表达下调. 结论异烟肼耐药对细菌毒力有明显的影响,异烟肼耐药菌株的致病力下降,异烟肼耐药菌株容易被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结果为耐多药结核病控制提供依据;骨桥接素和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在抗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乐军;李瑶;谢建平;徐永忠;梁莉;王洪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据文献记载,公元1859年,Wurtz首先发现了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简称EO)又名氧化乙烯或氧丙烷.但将其作为消毒与灭菌剂应用是在1936年.1936年,Schrader与Bossert发现EO与CO2相混合,用于杀灭各种害虫和细菌.1937年Gross与Dixon发现EO对试验的48种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1940~1943年间,Griffith和Hull共同出版了多本书籍并申请专利.1949年,Phillips和Kaye对EO进行了系统而较全面的研究.此后Ernst和Shull,Ernst和Doyle,Kereluk和Lloyd等对EO的灭菌机理、影响因素、急、慢性毒性、灭菌效果、腐蚀性及其在环境中的变迁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20世纪50年代起EO开始用于医院灭菌,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具备EO灭菌设备.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大部分大医院都具备进口EO灭菌器.由于新的EO灭菌设备能提供十分安全的保证,因此EO仍将是医院里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
作者:黄靖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作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VAP34例,并与头孢他啶作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邓在春;周成杰;李波;陈琳;叶小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院内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洗手情况进行实际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菊如;钟春娇;肖凤兰;肖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医院每天都在用包装材料,从主要反复用的全棉布和金属硬质容器到目前很多医院开始使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都存有很多疑问.
作者:黄靖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我们于2003年11月从一患儿脑脊液中连续2次培养分离出1株干燥棒杆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家利;陈淑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检测我院SARS病区的物理、化学方法消毒效果,特对SARS病区内划分出的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的空气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张京利;王力红;杨莘;石海鸥;王桂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国务院出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后,我院对照条例内容,重新制定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并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我科对医院医疗废物的现状进行了一日追踪.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红;金美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研管理. 方法分析综合性医院开展突发传染病相关科学研究的必要性、选择性,以及加强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 结果综合性医院在应对突发传染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展开相应的科学研究,并加强科研管理. 结论研究工作应以预防研究、信息研究为主,并大力参与患者的临床救治和康复期研究,同时,必须加强科研过程管理和确保科研安全.
作者:国家喜;马良;陈迁;舒茶良;韩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死亡原因与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2002年度死亡病历共 230份,采取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结果 230例死亡病历中有医院感染72例 12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1.3%,是同期医院感染的9.74倍;47.39%的死亡与感染有关;72例有医院感染的死亡病例平均住院56.4d,比全院平均住院日(17.3d)多39.1d;死亡病历中≥两种基础疾病 204例;各种恶性肿瘤 103例,占死亡总数的44.78%;呼吸系统感染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在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G-菌37株,G+菌25株,真菌22株. 结论医院感染是加速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呼吸系统感染是预防的重点;G-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何多多;张玉强;张颖;杨杰;黄莉萍;王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比较其防耐药变异能力. 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25株临床分离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左氧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9、暂定防变异浓度(MPCpr)及MPC. 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沙星、帕珠沙星、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PC分别为0.072、0.048、0.09、0.09、0.06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99)分别为4、6.8、6.9、9、12.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对2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MPCpr90值分别为2、1、2、1μg/ml, 选择指数(MPCpr90/MIC90)分别为16、4、16、2. 结论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
作者:梁蓓蓓;王睿;崔俊昌;郑专杰;裴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s-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 方法采用PCR法检测41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9种AMEs基因. 结果 41株革兰阴性杆菌25株检出AMEs基因(61.0%),其中aac(3)-Ⅱ基因检出率高(46.3%), ≥2种AMEs基因的占76.0%;不同菌株产生的AMEs也有一定差异;4株表型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但检出AMEs基因,8株表型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但9种AMEs基因检测为阴性.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且多种AMEs基因共存现象严重.
作者:蔡培泉;赵琪;王春新;黄学文;谢国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现状,探索落实传染病防治的长效机制. 方法随机抽取120所医疗机构检查传染病防治并进行分析. 结果医院、乡镇卫生院有98.5%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95.5%重点科室消毒隔离管理基本规范;供应室消毒管理符合率为79.1%;各级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但只有68.7%医疗废物包装物使用、运输和处理管理上符合规定要求;有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占68.7%,检测合格率为44.8%;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法律法规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率分别为71.7%、70.6%. 结论在传染病疫情管理、消毒隔离、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及培训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
作者:陈静;裴红生;凌汉栋;魏华;李素英;张洁;曹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2004年1~2月间5例老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因素分析,以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