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常东;黄志红;张素霞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后脑室感染的易患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脑室引流术后并发脑室感染78例临床资料.结果针对不同易患因素,探讨其防治对策;本组病例诊断明确后,均采用脑室内抗生素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及全身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收到良好效果;治愈68例,死亡10例. 结论围手术期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感染的发生,脑室抗生素灌洗引流或鞘内给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
作者:魏爱华;刘胜;陈惠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 430份住院患者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 430份病历中有948份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66.3%,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8大类,计55种,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治疗用药486例,占51.2%,预防用药232例,占24.5%,无指征用药230例,占24.3%. 结论加强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其合理性.
作者:贾氢;王强;李晓莉;赵红梅;楼林;阿木拉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白血病住院化疗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者96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G-CSF,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ANC恢复时间等不同.结果化疗疗效两组接近,ANC恢复时间、感染率、发热持续时间及静脉用抗生素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加用G-CSF能迅速提高白细胞,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为按期化疗提供保障.
作者:周丽;张志瑢;肖爱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主刀医生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引起感染的原因,研究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对策.方法结合综合性常规监测,选择4项感染危险因素作为每位主刀医生手术患者感染危险指数比较的依据,对1999年11~12月胸外科8位主刀医师收治的149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跟踪调查分析. 结果 149例择期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7例,切口感染率4.7%,无感染死亡发生.结论胸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控制措施是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改进手术操作方法、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护理.
作者:陈文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医院卤素类消毒剂使用中情况.方法对我院1997~2000年各科室使用中的碘酒、碘伏、碘酊共670份进行监测.结果检测使用中的卤素类670份,合格率90.34%上升到100%.结论应加强消毒剂使用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使用中的卤素类消毒剂进行卫生学监测.
作者:卢林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从烧伤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龟分支杆菌龟亚种.此菌所致血液感染,在国内鲜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思建;李艳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减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成立医疗用品处理中心,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集中回收、消毒、毁形.结果规范了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节约护理人力,减少消毒剂的用量.结论医疗用品无害处理十分重要,集中处理比分散处理更规范、更彻底.
作者:施雁;田文娟;凌文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资料研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价值. 方法 19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1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完成后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时应用抗生素,B组88例,患者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抗生素;术后统计患者的感染情况,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和纵隔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结果 A组术后统计感染12例(10.9%),B组4例(4.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应用抗生素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
作者:潘友民;潘铁成;赵金平;严华;周蔓苓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院空气细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2000年1~8月对医院感染监测各类环境空气中的菌株103株用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的细菌生化鉴定编码方法鉴定,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是空气中主要细菌,我院较少用的庆大霉素对空气细菌为敏感,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达80%.结论预防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作者:廖耘;罗运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据收集,以提高医院感染、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专职人员的工作量.方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分散的各个科室联接成一个区域网,用browse/Server方式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监控快捷. 结果各个科室的数据由本科室医师亲自录入到统一的数据库中,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能及时地将新动态信息、各种统计资料和计算机分析结果分送到个科室计算机中,供医务人员随时了解医院感染、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动态,提高监控意识.结论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大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可实时监控管理医院感染、传染病疫情报告,有效地减少专职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李英;王晋生;张庄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感染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继发感染的4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与无感染的2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继发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TBIL高于无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P<0.01),PTa低于无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P<0.01),病死率为79.1%,明显高于无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P<0.01). 结论感染加重内毒素血症,进而加剧肝损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终导致病死率增高.
作者:宋茂舟;吕晓玲;刘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8例AOPP患者进行回顾性抽查.结果 AOPP医院感染率为23.7%,感染部位以泌尿道多,下呼吸道及气管切口感染次之;病原体以条件致病菌多见;中毒程度重、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长者感染率高. 结论 AOPP重度患者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与机体防御功能下降、中毒程度及侵入性操作有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
作者:邱晓菲;焦文霞;叶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的浮游菌,生物被膜(biofilm, BF)菌β-内酰胺酶活性;比较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诱导这两种BF菌产酶能力.方法用改良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BF膜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Bio-Rad蛋白定量试剂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的浮游菌,BF菌,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诱导BF菌产β-内酰胺酶的酶活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的两种BF菌β-内酰胺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浮游菌(P<0.01),各种抗生素诱导BF菌的酶活性显著高于BF菌(P<0.01),亚胺培南诱导BF菌产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头孢西丁和哌拉西林(P<0.01),铜绿假单胞菌除浮游菌外各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克雷伯菌各组(P<0.01).结论 BF铜绿假单胞菌、BF克雷伯菌能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BF铜绿假单胞菌产酶能力显著高于BF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诱导BF菌产酶的能力强,其次是头孢西丁,哌拉西林诱导能力弱.
作者:李胜岐;谷秀;李乃静;张智洁;刘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使各级医护人员重视特异性的感染,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方法对本科救治破伤风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外伤患者除观察生命体征、有无骨折、器官损伤等方面外,应警惕特异性感染的潜在威胁. 结论特异性感染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正确治疗、精心护理.
作者:张淑英;戴智玉;方芬;王秋莉;龚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暗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对暗室空气中的菌落数进行消毒前和消毒后的监测. 结果消毒前暗室空气菌落数超过检查室空气质量标准. 结论三氧灭菌机消毒与紫外线照射均能达到消毒目的,但三氧机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同时,应注意保持暗室内的空气循环流通.
作者:曾继红;廖晋英;何为民;王荣海;徐世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为了解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对不同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人工常规清洗与人工加酶清洗对比观察法,观察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人工清洗,使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清洗常用医疗器械,其效果优于人工不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使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清洗纤维内镜,自然菌的除菌率比使用肥皂水清洗自然菌的除菌率高,经统计分析表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结论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是清洗医疗器械比较理想的清洁剂之一.
作者:武迎宏;刘荣;陈新民;沈志疆;岳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筛选出适用于变形杆菌的佳分型方法.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重复元件序列PCR(Rep-PCR)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ERIC-PCR)4种方法对44株变形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APD可分为17型,分辨率系数为0.932;Rep-PCR可分为15型,分辨率系数为0.916;ERIC-PCR可分为23型,分辨率系数为0.941;PFGE可分为36型,分辨率系数为0.988.结论 PFGE、RAPD、Rep-PCR和ERIC-PCR 4种基因分型方法对变形杆菌进行分型,其分型力和分辨力均很好(均DI>0.90),其中PFGE分辨力高,重复性好,但实验费用高,时间长,对大规模广泛应用有局限性;Rep-PCR和ERIC-PCR分辨率虽略底于RAPD,但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菌属,不需要重复设计引物,易于实现标准化.
作者:贾宁;林茂虎;陈世平;索继江;邢玉斌;江朝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为探讨某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调查78例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病例组比对照组平均增加医疗费3 342元;不同专业组经济损失以呼吸内科高,达到了11 414元;不同感染部位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感染高,达到了7 491元,多部位感染经济损失高出单部位7 645元;住院日损失病例组比对照组平均延长7.2 d.结论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
作者:刘一新;孔萍;孙代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危重病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程度、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526例危重症病儿医院感染情况及转归.结果危重病儿救治过程中医院感染发生率18.6%,以呼吸道感染为主41.3%,心肺复苏术后感染率高达65.7%,气管插管或切开术后感染率为53.4%,感染病儿病死率为9.09%. 结论危重病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病情危重、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薄弱、侵入性操作多、救治措施和用药不规范合理、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等是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辅直;钟汝玲;李伟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患儿医院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回顾调查分析84例JRA临床资料并随访.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40.48%,医院感染与JRA年龄无关而与临床分型有关,全身型明显高于关节型(P<0.005);医院感染随住院时间延长、应用抗生素种类增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医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死亡率高,缓解率低(P<0.05). 结论提高JRA早期诊断水平,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降低JRA医院感染的关键;结核与军团菌在JRA医院感染中不容忽视.
作者:马成云;范煜华;许重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