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海;杨顺江;刘利平;叶春江;蒋瑞明;施正丰
两个完整而弧度圆润的鼻翼沟看似简单,但一旦被破坏,面部的整体美观即变得不和谐不自然.这种破坏性的瘢痕,可以是增生性的[1],可以形成类似蹼状瘢痕,局限性的鼻翼沟瘢痕多为外伤引起,传统治疗方法即为手术治疗.但手术后不仅遗留新的瘢痕还极易复发,而且该部位手术有一定难度,效果多数不甚理想达不到完美的疗效.采用微晶磨削术避免上述弊端.自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我们应用微晶磨削术治疗鼻翼沟增生性瘢痕38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平;郭丹凤;何茂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8种指岛状皮瓣对指端缺损创面的修复,并探讨其相关手术适应证.方法应用指神经血管束V-Y岛状推进皮瓣、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改良Moberg皮瓣、指动脉逆行皮瓣、Huesston皮瓣、指筋膜脂肪翻转瓣、指总神经血管束蒂双翼皮瓣等8种皮瓣修复79例82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外形和功能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结论这些指岛状皮瓣适宜指端缺损的修复.
作者:胡鸿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加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将脱细胞异体真皮填充在阴茎Bucks筋膜与白膜之间加大阴茎.结果自2002年3月以来,我们在临床应用12例,术后自然状态下阴茎周径加大1.3~3.1 cm,平均2.6 cm,术后3个月有正常的性生活.1例因包扎过紧至阴茎皮肤部分坏死,经转移阴囊皮瓣修复愈合.结论该方法用于阴茎加大,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确实,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金明;崔永言;潘淑娟;梁伟强;陈小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各种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行乳房切除的患者越来越多.解决乳房缺失造成的形体残损和心理创伤已成为临床医生及患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作者:韩久卉;张英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国人尿道下裂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92例各型尿道下裂患者外周抗凝血,使用酚/氯仿变性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雄激素受体2~7外显子全部序列.结果4例患者外周血提取的基因组DNA中具有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突变,第4外显子1例(664 ATT→ACT);第7外显子3例(840 CGT→CAT、855 CGC→CAC、859 CTC→CTA).结论雄激素受体基因点突变可能是尿道下裂的发病原因之一,但是所占比例仅为4.3%.
作者:李强;李森恺;徐家杰;王艳平;沈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含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基因的组织工程化皮肤,进行动物移植实验,研究PDGF-B基因表达在真皮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DGF-B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成纤维细胞.分别构建3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工程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脱细胞猪真皮基质(A组),角质形成细胞+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成纤维细胞(B组),角质形成细胞+脱细胞猪真皮基质+PDGF-B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C组),分别移植于大鼠背部创面,观察术后2、4、6周真皮血管重建情况.结果术后2周C组真皮浅层内可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长入,B组次之,A组毛细血管长入较少(P<0.05);术后4周各组真皮浅层内毛细血管数逐渐增加,但C组毛细血管数仍明显高于B、A两组(P<0.05);术后6周各组织工程化皮肤内毛细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GF-B基因在组织工程化皮肤移植后早期真皮血管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移植后皮片成活提供了保障.
作者:谭谦;陈曦;梁志为;黄培林;周宏礽;杨定文;林子豪;江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患者女,35岁,因先天性鼻梁低平要求整复而于2003年10月20日入院.
作者:蔡茂季;于加平;曾金鉴;尹飞;王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睑外翻是睑袋整形术后常见并发症,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眶下区皮肤悬吊术治疗睑袋术后外翻伴面颊部皮肤、肌肉松弛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钱定国;许礼根;黄文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重建上颌骨的方法.方法2003年9~10月,对2例上颌骨缺损患者行髂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同期骨结合式种植体植入术,其中1例为二期重建,1例为即刻重建.结果2例患者随访8~9个月,上颌骨外形满意,无口鼻漏,语音清晰,完成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咬合关系佳,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骨缺损,不仅可以用软组织封闭口鼻漏,口腔上颌窦漏,恢复面部外形,还可以用骨组织重建上颌骨,牙槽骨等结构,同时利用种植体进行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在上颌骨重建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贵清;苏宇雄;曾融生;张志光;郑有华;邓飞龙;陈卓凡;侯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性别畸形是胎儿性别分化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我院自 1995年~2002年3月,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两性畸形6例,效果良好.
作者:王晓路;薛文勇;瞿长宝;张凤翔;康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眼睑缺损的修复既往曾用多种移植片在修复眼睑缺损时替代眼睑后层(睑板及睑结膜层),均有一定疗效,但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于1998年6月~2002年6月对6例下睑中瘤切除术后下睑全层缺损患者采用Hughes法进行下睑修复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梁惠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加皮片移植方法修复7例儿童会阴部烧伤瘢痕挛缩,皮瓣均一期成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波;王达利;曾雪琴;陈世玖;王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患者男,25岁.因纠纷被人用刀将外鼻大部削下近2 h后入院就诊.
作者:刘诚;巫国辉;罗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对老化面部轮廓进行年轻化改型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用微型器械在面部软组织提紧复位的同时将变形的颅面骨支架重新塑形.结果从1995年8月~2003年6月,我们为37例求术者进行了面部轮廓改型术,其中20例随访3~12个月,面部轮廓改善满意,年轻化效果明显.结论年轻化面部轮廓改型术对面部轮廓老化的改善是有效的.
作者:陈小平;宋建良;史颂民;谭晓燕;孙豪;林金德;宋震坤;沈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设计.方法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与腕背动脉弓交通,形成尺动脉腕上皮支上下行支为蒂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结果2000年4月~2003年10月于临床应用8例,其中修复手背和指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2例、第1指间隙创面3例.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该皮瓣血管蒂长、供区隐蔽,为手部深度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李建兵;宋建良;吴守成;沈向前;叶坡;陈强;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例患者男,25岁.5岁时双侧上睑出现不明原因肿胀,其皮肤表面有多个圆形的红斑丘疹,边界清晰,丘疹之间的皮肤仅红肿,当时因经济原因未予诊治,数周后症状自行消退,逐渐出现上眼睑上抬不够、睁眼困难及上睑皮肤松弛.
作者:梁伟中;杨宇;胡守舵;王黔;张海明;戚可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表皮细胞(human epidermal cells,hECs)体外扩增与增殖表型细胞含量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3岁健康幼儿包皮共20例,对标本拍照,软件分析照片中标本面积,分离、收集表皮细胞,计算原代(P0)细胞获得率(5例).记录不同代次细胞生长曲线,细胞直径,克隆形成率(5例).对不同代次细胞的角蛋白19(keratm,K19)和外皮蛋白(involucrin)的mRNA表达情况及阳性细胞率分别进行RT-PCR检测(5例)和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5例).结果原代细胞平均获得率为(1.64±0.297)×106/cm2.hECs大可扩增(700±37)倍,第5代(P5)的扩增倍数为(243±13)倍.P0克隆形成率为(45±4)%,随传代依次降低,至第5代(P5)时为(9±2)%,至第6代(P6)时消失.RT-PCR检测发现K19 mRNA在P5及P5之前表达,P6未见表达;Involucrin各代均表达.FACS检测各代hECs中K19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降低,P0时为(66.97±3.14)%,P6为(4.65±1.38)%;外皮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逐渐增高,P0时为(11.65±1.62)%,P6为(97.03±2.66)%.结论体外扩增至第5代的幼儿包皮来源的表皮细胞,维持着增殖细胞表型,符合组织工程表皮种子细胞的要求.表皮细胞体外扩增能力逐渐降低与增殖表型细胞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邓辰亮;崔磊;杨光辉;杨军;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染的成骨细胞的体外表达及体内示踪情况,探讨GFP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293A细胞为包装细胞,介导GFP转染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与未转染的同期细胞作对照,在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GFP表达效率;分别检测转染后两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骨钙素(OCN)的含量;并将GFP转染8 d后的成骨细胞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术后4、8周取材进行荧光显微镜、HE染色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GFP转染的骨髓源成骨细胞表达绿色荧光的阳性率达75%以上,转染8 d后的成骨细胞表面抗原标志CD29、CD44高效表达,而CD34不表达;转染后4、8 d细胞内ALP活性与OCN含量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FP转染8 d后的成骨细胞植入裸鼠体内4、8周均可表达明显的绿色荧光,并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ALP免疫组化染色呈黄褐色.结论GFP能在体外转染、裸鼠体内示踪成骨细胞,是一种可用于组织工程研究的理想的活细胞示踪剂.
作者:任高宏;刘晓静;杨磊;裴国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癌根治手术切除后,面部凹陷畸形及面神经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腮腺深叶癌侵袭周围骨质的患者,采取开放面神经管,将癌瘤、腮腺、受累面神经及周围骨质(包括乳突、茎乳孔、茎突及下颌升支后缘)扩大切除,利用面神经管内段正常的神经干断端与胸锁乳突肌肌瓣相连的耳大神经进行吻合,同时利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充凹陷畸形.结果开放面神经管利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功能性修复的方法,9例腮腺区凹陷畸形明显恢复常态,2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留有明显凹陷畸形,1例因局部感染,组织液化,肌肉萎缩,出现凹陷.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时间短为12周,长20周,平均16 3周.同时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结论开放面神经管腮腺癌根治术,用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肌瓣即时修复,既达到了面部凹陷畸形的整复,又实现了面神经的功能性修复,同时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符合功能外科修复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韩思源;宋涛;王玉新;王绪凯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