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灏;姚书忠
子宫内膜癌是美国为常见的妇科肿瘤,每年新增病例43 470例,约占女性肿瘤的6%[1].大部分的病例在早期即被确诊,可通过手术治愈.局部发病的患者有96%的5年生存率,而区域疾病患者和转移患者则下降至67%和17%.基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子宫内膜癌采用手术分期[2-3].尽管有这些准则,子宫内膜癌的全面分期手术的实施仍存在争议.
作者:Bunja Rungruang;Alexander B.Olawaiye;周静;黎文雅;罗漫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卵巢癌是预后差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1],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临床晚期,并且卵巢癌对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尽管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并经过紫杉醇+铂类药物方案进行规范化疗,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够得到完全缓解,但是仍有将近50%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会出现复发,并且15% ~ 20%的患者对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产生耐药[2].因此,早期预测与发现上皮性卵巢癌不同个体化疗耐药性的趋势,为个体化治疗找到重要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于上皮性卵巢分子表达差异与化疗耐药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谭灏;姚书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光热治疗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河源市和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患CA的孕妇,采用电脑控制光热复合治疗仪予以1~3 min的一次性局部治疗,连续观察6月,记录其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160例CA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90±0.32) min,其中有153例(95.6%)治愈,7例(4.4%)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在1月后予以再次治愈;连续观察6月未见再复发;所有孕妇未发生流产、早产等并发症.结论 光热疗法是治疗CA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刘春城;龚时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1].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在亚洲及东部地区发病率也持续增加.目前根据临床、内分泌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子宫内膜样)和Ⅱ型(非子宫内膜样)子宫内膜癌.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不仅表型和分子机制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也大相径庭.Ⅰ型子宫内膜癌,即子宫内膜样癌,占内膜癌的70% ~ 80%,其发病通常与雌激素刺激有关,常伴随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免疫组化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高表达.临床诊断大部分为早期患者,即使为晚期经过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后,部分患者预后仍然较好.10%~20%的子宫内膜癌为Ⅱ型内膜癌,肿瘤发展与雌激素刺激无关,多发自萎缩的子宫内膜.其中浆液性癌多见,少数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常为阴性,P53阳性,治疗后复发率高,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邱春萍;姜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痛经和月经量增多[1-2],其主要治疗方法有激素治疗、手术切除子宫或病灶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 ation,UAE).由于异位的内膜与基底层内膜相似,对激素反应差,因此激素治疗的疗效不佳[4].虽然切除子宫后的疗效确切[3-5],但对于年轻且希望保留子宫的妇女而言并不是好的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因能在获得疗效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子宫,对年轻患者而言是好的选择[5,6].2000年刘萍等[7]在国内首次报道了UAE治疗子宫腺肌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子宫腺肌病的UAE治疗也日益发展,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祝江红;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61例,采用Seldingers方法,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MTX),再以明胶海绵栓塞,72 h内于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记录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 6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60例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术后清宫平均手术时间为(20.78±2.81) min,术中出血量(47.07±7.71) ml,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一周内下降明显.1例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胚胎继续生长而行腹腔镜妊娠物清除及瘢痕修复术.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近期疗效好,可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向东;郭晓玲;柳晓春;郑玉华;汪洪;陈莉婷;袁惠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是20世纪90年代相继开展起来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的改良术式,因其能大程度地减少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PAN)的损伤,保留了支配膀胱、直肠等脏器的神经纤维,从而减少了RH术后并发症(下尿道/膀胱功能障碍、肛门/直肠功能障碍、外阴/阴道功能障碍等),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一、NSRH的发展历程近年来,NSRH逐渐成为妇科肿瘤专家研究的焦点,为了完善此项技术,一直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但由于推广时间短,积累的病例数有限,尚未形成一个标准的手术方式.综合文献报道,世界各国的研究都有所进展,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而后德国、荷兰等国家的学者也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
作者:陈春林;黄蕾;李维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孕中晚期检测尿微量蛋白阳性时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方法 检索MEDLINE(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EBSCO等数据库,纳入孕中晚期检测尿微量蛋白的随机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4项临床试验,共包括801例孕妇,其中尿微量蛋白阳性孕妇131例,尿微量蛋白阴性孕妇670例.Meta分析显示孕中晚期尿微量蛋白阳性孕妇随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高于尿微量蛋白阴性孕妇(44.3% VS 7.7%),OR=10.53,95%CI(6.20~17.88),P<0.001.结论 通过现有资料的Meta分析提示孕中晚期测定尿微量蛋白对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庾艳华;黄启涛;高云飞;徐建中;张敏;梁伟璋;行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产褥感染是导致母体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乃至欧美等发达国家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在美国每10万个婴儿出生就有14.5位母亲死亡,其中10%是由产褥感染导致[1].由于数据有限,发展中国家的产褥感染发病率尚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因无菌操作不规范、抗生素种类不齐全或应用不规范,发展中国家的发病风险可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剖宫产作为产褥感染重要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可使发病风险增加5至20倍[2,3].近年来,随着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及手术、麻醉、输血、抗感染技术的进步,剖宫产率随之升高,美国为30.2%[4],中国则高达46.2%[5],由此带来的生命健康及社会经济问题等不容忽视.
作者:余艳红;朱嘉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卵巢癌是死亡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1].由于目前尚缺乏灵敏有效的筛查方法,大约75%的卵巢癌被诊断时已是晚期[2].根据NCCN2011指南,手术治疗是卵巢癌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包括明确诊断、手术分期和行细胞减灭术.满意的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是增加化疗敏感性、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3].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卵巢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4].腹腔镜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郭剑锋;王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内分泌特征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194例接受IVF-ET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分为原发性不孕患者116例(A组)及继发性不孕患者78例(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内分泌情况、降调后内分泌情况及IVF-ET临床结局.结果 A组平均年龄小于B组(t=-2.236,P=0.026),基础LH、LH/FSH值高于B组(t=2.262,P=0.025;t=2.508,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孕年限、基础FSH、BMI、总睾酮、多毛、月经稀发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降调时间、降调后LH、FSH及LH/FSH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Gn时间、Gn总量、HCG日E2、获卵数、成熟卵子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中原发性不孕患者基础LH值与LH/FSH值高于继发性不孕患者,但经预处理和降调达标后对IVF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作者:王哲;耿旭景;全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搜集正常妊娠和合并有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孕妇的胎盘,并运用血管铸型技术,构建和检查胎盘血管模型.方法 搜集正常妊娠组(normal term pregnancies,NP组)胎盘20例,合并有FGR(FGR组)的胎盘20例,分别向胎盘脐动脉和脐静脉灌注以丙烯酸为主要成份的灌注液来构建胎盘血管网模型.然后检查和比较胎盘血管容量及特征(血管分支数量、直径以及形态).结果 NP组胎盘脐静脉分支为5~7级,末梢动静脉分支比值为1∶2~1∶3;FGR组脐静脉仅有4-5级分支,血管呈串珠状改变逐渐变细,且末梢血管动静脉分支比值为1∶1 ~2∶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组在胎盘血管容量及脐带动静脉管径方面明显不同.在FGR组胎儿出生体重与胎盘血管容量、静脉管径及某些动脉管径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胎盘血管模型可以重建,这样的血管模型可以为我们研究健康和疾病提供新的见解并可以提高对胎盘血管系统的认识.
作者:Shi-Peng Gong;Ying-Ting Zhao;Yan-Hong Yu;龚时鹏;刘士三;赵颖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