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术式处理绝经期宫颈上皮内瘤变3的临床分析

周洪友;金卓杏;周丽红;李琴

关键词:绝经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全子宫切除
摘要:目的 对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 (CIN3)的绝经多年且宫颈严重萎缩妇女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绝经多年CIN3女性,分为两组:常规组(全子宫切除术)45例,改良手术(先术中宫颈切除,据快速病理结果再行进一步手术)组5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病理符合率.结果 改良手术组病理符合率为94.3% (50/53),常规组患者的病理符合率为75.6% (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治CIN3的绝经期妇女,但对于宫颈严重萎缩的CIN3绝经期妇女,建议选用改良术式,可以提高病理符合率.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超声技术的发展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发生率约为1.6%~10.7%.虽然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妊娠期,但子宫肌瘤仍与10%~28%的不良产科并发症有关.子宫肌瘤可能会引起流产、腹痛、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目前子宫肌瘤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尚有争议,且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子宫肌瘤与产科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红梅;代荫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术式处理绝经期宫颈上皮内瘤变3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 (CIN3)的绝经多年且宫颈严重萎缩妇女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绝经多年CIN3女性,分为两组:常规组(全子宫切除术)45例,改良手术(先术中宫颈切除,据快速病理结果再行进一步手术)组5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病理符合率.结果 改良手术组病理符合率为94.3% (50/53),常规组患者的病理符合率为75.6% (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治CIN3的绝经期妇女,但对于宫颈严重萎缩的CIN3绝经期妇女,建议选用改良术式,可以提高病理符合率.

    作者:周洪友;金卓杏;周丽红;李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从不同视角看以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的方法

    当前,宫颈癌仍然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WHO/IARC)报道,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为52.8万例,约有26.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是女性中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占妇女癌症死亡的第4位.在我国,2012年宫颈癌新发病例为6.2万,约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IARC,2012).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除推动宫颈癌预防性疫苗的应用外,还要做好有一定人群的覆盖面、并进行确保质量的宫颈癌筛查,对及对筛查出来的患者及时治疗.

    作者:魏丽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蒙古地区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采用液基细胞学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筛查宫颈癌的效果,为该地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招募30 118名20~70岁妇女,同时采用液基细胞学和Cervista HPV分型检测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对细胞学结果异常或HPV检测阳性的女性召回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确诊为金标准.结果 液基细胞学总阳性率为5.54%,HPV总阳性率为23.18%,A9型为常见的HPV感染型别为7.77%,蒙族与汉族HPV感染的优势型别排序相同.HPV总感染率和A9型HPV感染率均与细胞学病变级别正相关.随病理级别的增高,A9型分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液基细胞学与Cervista HPV检测与对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诊断的一致性很高(84.71%),且在诊断CIN2+上有互补作用,有26例CIN2+患者被细胞学漏诊但HPV检测阳性,19例HPV检测未获得阳性结果但被液基细胞学发现,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CIN2+的检出率(98.47%vs 84.71%,P<0.05).结论 液基细胞学与Cervista检测筛查宫颈癌的一致性很高,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卫生资源情况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联合应用可提高CIN2+的检出率.

    作者:宋艳波;王少明;董丹;张永东;段仙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RNA CHL1-AS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初探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CHL1-AS2分别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卵巢内异症病灶(EC)、病灶旁组织(NO)及配对在位内膜(EU)的表达,以期对卵巢EMs的发病机制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 收集10例卵巢EMs患者以上三种组织,另外15例患者的卵巢内异症病灶及病灶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CHL1-AS2的表达量并比较各组织间表达差异.结果 lncRNA CHL1-AS2在卵巢EMs患者的在位内膜低表达,卵巢内异症病灶及病灶旁组织高表达,EC/EU与NO/EU的表达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HL1-AS2在卵巢内异症病灶和病灶旁组织的表达量趋近,同时月经周期不影响CHL1-AS2的表达倍比.结论 lncRNA CHL1-AS2在卵巢EMs的内异症病灶、病灶旁组织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有差异,可能与卵巢EMs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张琛;关菁;骆健俊;吴薇;叶雪;程洪艳;马瑞琼;崔恒;昌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RAIL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的表达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3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实验组)、30例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分娩后胎盘及胎膜中TRAIL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7%,对照组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6±0.18)、(1.78±0.54),对照组中分别为(0.99±0.18)、(1.00±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IL在胎盘、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促进了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是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崔世红;陈娟;程国梅;张林东;李根霞;杨培峰;刘萍萍;韩笑;刘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GF-β和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A)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60例CSCA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TGF-β和E-cadherin的表达,综合分析TGF-β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SCA浸润前沿TGF-β阳性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弱.TGF-β在CSCA中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内癌栓呈密切正相关;E-cadherin在CSCA中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脉管内癌栓呈密切负相关.Log-Rank分析显示:TGF-β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与CSCA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TGF-β高表达、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存在TGF-β高表达、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曲线显著下降.结论 CSCA患者TGF-β高表达、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预示不良预后.

    作者:刘晨;王莉;张保莲;王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原代卵巢癌细胞提取及其干细胞的筛选

    目的 探讨人原代卵巢癌细胞的提取及其干细胞筛选的具体方法.方法 用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新鲜无菌的卵巢癌组织,过滤后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卵巢癌细胞,并用特定配制的干细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卵巢癌细胞,培养21d筛选出悬浮生长的卵巢癌干细胞,并运用Q-PCR,流式细胞术验证干细胞标志.结果 运用干细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卵巢癌细胞,能够筛选出表面分子CD44和CD117阳性的绝大多数卵巢癌干细胞,且其干性基因OCT-4、Twist、Snail、Naong和Slug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运用特定配制的干细胞选择性培养基能够筛选出绝大多数的卵巢癌干细胞,这是一种较为简便的获得干细胞的方法,对研究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筛选化疗药物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支小改;吴晓庆;董玲燕;谢静燕;赵树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5例行FTS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以及78例行传统模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结束距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比较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FTS模式组较传统模式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S组6、12、24 h VAS评分均小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较传统模式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技术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韩旭东;李怡林;吴珍珍;张小兰;刘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异常与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异常与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在子宫动脉栓塞(UAE)后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宫腔镜检查,观察是否有胚胎组织残留,宫腔有无异常.结果 所有患者宫腔镜检查均未见胚胎组织残留,术中发现宫腔异常13例(20.00%),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等,其中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高.结论 宫腔异常可能是CSP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瘢痕子宫患者应在妊娠前检查排除宫腔病变,降低CSP的发生风险.

    作者:于晓明;关菁;樊俊华;蔺会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梅毒抗体及白细胞分类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及常规免疫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江苏省盐城市某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2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及其对照的病毒感染及血液学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6%、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梅毒感染可能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春桃;夏立平;马书梅;徐敏;付艳云;张艳秋;隋静;梁戈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中LCT和高危型HPV联合检测的价值评价

    目的 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查2种方法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LCT和高危型HPV检测2种方法对5 727例妇女进行检查,对1或2项结果异常者及阴道镜检查可疑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评估2种方法及其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CIN2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LCT阳性率(≥ASC-US)为10.8%,HPV阳性率为22.9%.LCT对≥CIN2病变的筛查敏感度低于HPV检测(86.7%比92.3%,P<0.05),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74.7%和76.2%)均高于HPV检测(69.8%和72.6%,P<0.05).与单一方法比,LCT+ HPV(任一阳性)方案的敏感度(98.7%)和阴性预测值(99.7%)显著提高,但特异度(60.8%)和准确率(65.4%)均下降(P<0.05);LCT+HPV(两项均阳性)方案的敏感度低(80.7%),特异度和准确率高(83.5%和83.1%),P<0.05;4种筛查方案对诊断≥CIN2病变的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10、0.797、0.820.Z检验显示各方案的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和高危HPV检测均是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联合筛查不能提高筛查效率,但LCT+ HPV(任一阳性)方案能显著地提高筛查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更具有成本-效益价值.

    作者:郑良楷;孔令员;张爱格;田瑞华;李清;江雨;赖院清;黄宗涌;杨毅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广州市黄埔区5306对夫妇孕期地中海贫血的筛查与诊断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群众的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结果进行总结,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群众地贫基因携带率,地贫类型,为本区制定地贫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黄埔区参加出生缺陷工程的5 306对夫妇孕早期抽血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检查到一方或双方初筛阳性者,夫妇均进一步行地贫基因检查,对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夫妇建议产前诊断.结果 共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1 338例,单纯性α地中海贫血801例,检出率为7.55%,单纯性β地中海贫血498例,检出率为4.69%,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39例,检出率为0.37%.地贫高风险家庭48户,经产前诊断,确诊10例重型地贫胎儿,均行引产.结论 黄埔区的α地中海发生率较广东其他地区稍低,但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偏高,在预防干预时要重视;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的准确检出对于做好优生优育及产前诊断非常重要.

    作者:李华;何旭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女性肌源性盆底疼痛的诊疗进展

    盆底肌肉的过度活动是女性慢性盆底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目前关注点多集中在妇科疾病的相关病因上,很少关注盆底肌肉.本文围绕盆底肌肉过度活跃引起疼痛的机制和相关诊治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触诊、表面肌电等检查方法评价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再用生物反馈以及肌筋膜疗法治疗,已经成为众多权威组织推荐的一线疗法.

    作者:周志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35~59岁户籍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筛查子宫颈癌和乳腺癌,为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对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35~59岁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乳腺癌筛查,并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及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共5 027例,筛查率为99.36%;妇科良性疾病患病率为31.25%,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为17.90/万,宫颈癌患病率为3.98/万;参加乳腺癌筛查的妇女共5 050例,筛查率为99.82%;乳腺良性疾病患病率为30.18%,乳腺癌患病率为5.94/万.结论 开展妇女癌筛查工作对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普及预防知识和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总结经验,完善筛查制度,逐步扩大筛查年龄范围,提高妇女癌筛查率,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李鹤梅;陈婉珍;周丽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诊疗探讨

    目的 分析剖宫产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治疗策略和效果,为临床上合理并个体化诊治该疾病提供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7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剖析.结果 CSP临床表现多见停经、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和血β-hCG水平升高.35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UAE)+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20例患者行UAE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9例患者行UAE后宫腔镜手术,6例患者行MTX+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4例患者行米非司酮+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2例患者经腹病灶切除+修补术.有2例患者因大出血中转经腹手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CSP有可能导致子宫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再选择合适手术至关重要,宫腔镜术安全有效且为微创,当妊娠物极近浆膜层时,可考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作者:戴巍;沈晓红;汪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孕妇血糖监测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规律性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组)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150例血糖正常的分娩妇女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首诊(≥28周)时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06)的水平差异,同时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孕妇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产妇顺产率低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产钳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体FBG、GSP、HbAIc、CD106检测值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高.

    作者:郑君;周雄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益趋向年轻化,如何在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符合宫颈癌治疗的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的趋势,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复习了有关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相关文献,讨论适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比较,以及评估各种术式治疗后的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

    作者:张云鹤;张震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诊断困难的宫颈微偏腺癌一例

    一、病例报告患者45岁,孕6产1,白带增多5个月,不规则阴道少量出血2个月.外院分段诊刮示高级别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遂于2012年7月12日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检查:宫颈稍肥大,轻度糜烂,子宫大小正常.宫颈细胞学、HPV-DNA检测均示阴性,阴道镜活检示宫颈炎.盆腔彩超示宫颈多个囊性暗区;MRI示宫颈占位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果不均匀强化.于2012年7月16日手术,术中宫腔镜未见明显异常,LEEP示CIN 2级,分段诊刮快速病检示颈管内膜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宫颈管上段右侧向外突出(靠近峡部)一个4 cm×3 cm质软肿块,剖视为多房黏液肿块,送快速病理检查示高分化黏液腺癌.故补充行宫旁组织的广泛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CIN 2级,微偏腺癌侵犯颈管肌层,左宫旁见少量癌组织浸润.术后予放化疗,随访33个月至今,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谢伟民;丁晖;吴宜林;陈蒲香;刘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药物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 比较醋酸戈舍瑞林、醋酸甲羟孕酮片以及复方醋酸棉酚片3种药物治疗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未绝经及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7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醋酸戈舍瑞林组25例;B组:醋酸甲羟孕酮组24例;C组:醋酸棉酚组24例.所有患者用药疗程为3个月,治疗后均行宫腔镜检查+全面诊刮.对比3种药物治疗3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的疗效.结果 ①A组、B组和C组三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0% (25/25),70.83% (17/24)和83.33% (20/24).治疗3个月后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②随访1年后A组、B组和C组三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00% (18/25),64.71% (11/17)和100.00% (20/20).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4),C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A组及B组;③随访1年中3种治疗方法疾病复发率:A组20.00%(5/25)、B组0% (0/17)和C组0% (0/20).A组的疾病复发率高于另外两组.结论 ①复方醋酸棉酚片可能成为年龄≥45岁的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女性的一个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②GnRH-a治疗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短期效果较好,但有较高的疾病复发率.

    作者:刘艳佳;丁岩;刘新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妇产科临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