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阴硬化性苔藓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胡君;单学敏;吴忧;朱丽荣

关键词:外阴硬化性苔藓, 钙磷酸酶抑制剂, 外阴聚焦超声, 外阴鳞状细胞癌
摘要: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是一种常发生于女性外阴的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非瘤样皮肤病变.患者可有剧烈的瘙痒、疼痛、甚至外阴粘连,影响排尿、排便和性交.治疗方法首选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磷酸酶抑制剂等保守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粘连严重者可选择外阴聚焦超声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恶变风险较高的患者,应于外阴病变门诊密切随访.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一、病例摘要患者40岁,因体检发现宫颈病变2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6~7)天/(1~4)个月,2个月前无症状体检发现宫颈赘生物,TCT:非典型腺细胞,HPV18阳性,阴道镜所见如图1,活检提示分化好的绒毛管状腺癌.近3年患者有燥郁症,无口服避孕药和吸烟史,孕2产0.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脊柱四肢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黏膜光滑;宫颈轻度糜烂样改变,宫颈口可见直径约0.8 cm息肉样赘生物;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好、无压痛;附件: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包块及压痛;三合诊:宫旁组织质软无增厚.盆腔MRI:宫颈前壁增厚,局部呈不规则稍长T2信号,厚约1.9 cm.

    作者:章静菲;赵率红;顾蓓;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诊断困难的宫颈微偏腺癌一例

    一、病例报告患者45岁,孕6产1,白带增多5个月,不规则阴道少量出血2个月.外院分段诊刮示高级别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遂于2012年7月12日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检查:宫颈稍肥大,轻度糜烂,子宫大小正常.宫颈细胞学、HPV-DNA检测均示阴性,阴道镜活检示宫颈炎.盆腔彩超示宫颈多个囊性暗区;MRI示宫颈占位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果不均匀强化.于2012年7月16日手术,术中宫腔镜未见明显异常,LEEP示CIN 2级,分段诊刮快速病检示颈管内膜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宫颈管上段右侧向外突出(靠近峡部)一个4 cm×3 cm质软肿块,剖视为多房黏液肿块,送快速病理检查示高分化黏液腺癌.故补充行宫旁组织的广泛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CIN 2级,微偏腺癌侵犯颈管肌层,左宫旁见少量癌组织浸润.术后予放化疗,随访33个月至今,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谢伟民;丁晖;吴宜林;陈蒲香;刘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阴硬化性苔藓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是一种常发生于女性外阴的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非瘤样皮肤病变.患者可有剧烈的瘙痒、疼痛、甚至外阴粘连,影响排尿、排便和性交.治疗方法首选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磷酸酶抑制剂等保守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粘连严重者可选择外阴聚焦超声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恶变风险较高的患者,应于外阴病变门诊密切随访.

    作者:胡君;单学敏;吴忧;朱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超声技术的发展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子宫肌瘤在妊娠期的发生率约为1.6%~10.7%.虽然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妊娠期,但子宫肌瘤仍与10%~28%的不良产科并发症有关.子宫肌瘤可能会引起流产、腹痛、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目前子宫肌瘤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尚有争议,且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子宫肌瘤与产科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红梅;代荫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经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休克型异位妊娠12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52例,开腹手术组76例,对两组术中、术后及预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腔镜组成功实施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时有效抗休克治疗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安全可行,疗效确定.

    作者:张爱凤;胡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二原核胚胎形成的原因及其利用价值分析

    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卵子被激活并启动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完成受精过程,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时,2个原核与2个极体的合子被认为是正常受精的,而控制性超促排卵及对配子的体外操作会产生大量的非二原核胚胎,这些胚胎被认为是异常受精胚胎,包括晚卵裂胚胎、单原核胚胎及多原核胚胎,这些胚胎大部分不能移植.本文分别就这些非二原核胚胎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阐述这些胚胎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作者:赵杰;陈秀娟;刘芳;王萨仁;侯石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软指标在产前染色体异常系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超声软指标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探究超声检查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5医院近5年来早中孕期(11~28周)检查提示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的病例178例均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对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8例胎儿中染色体异常19例,其中不良结局的染色体核型共11例(非整倍体9例,结构异常2例),多个软指标阳性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42.11%,显著高于单个软指标阳性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多个超声软指标阳性的孕妇,建议行介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单个软指标阳性的病例,应结合孕妇年龄等其他因素进行评估,减少介入性检查.

    作者:王锡娟;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期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期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7例中期妊娠(13~28周)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13例,开腹手术14例).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16±6)ml vs (39±25) ml,P=0.004],切口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均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期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安全可行.

    作者:韩丽萍;陈岩岩;张会敏;余海洋;Hada Abha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梅毒抗体及白细胞分类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及常规免疫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江苏省盐城市某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2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及其对照的病毒感染及血液学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6%、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梅毒感染可能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春桃;夏立平;马书梅;徐敏;付艳云;张艳秋;隋静;梁戈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卵巢癌六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妊娠合并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卵巢癌患者6例,发病率0.080 6/100 0妊娠.其中上皮潜在低度恶性肿瘤3例,上皮恶性肿瘤2例,性索间质肿瘤1例.ⅠA期4例,ⅢC期2例.4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1例行卵巢癌分期手术,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2例术后补充PT方案化疗.共出生新生儿5例,无窒息等不良结局.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随产前检查日益完善,对其发现早,个体化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郑媛媛;山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药物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 比较醋酸戈舍瑞林、醋酸甲羟孕酮片以及复方醋酸棉酚片3种药物治疗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未绝经及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7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醋酸戈舍瑞林组25例;B组:醋酸甲羟孕酮组24例;C组:醋酸棉酚组24例.所有患者用药疗程为3个月,治疗后均行宫腔镜检查+全面诊刮.对比3种药物治疗3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的疗效.结果 ①A组、B组和C组三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0% (25/25),70.83% (17/24)和83.33% (20/24).治疗3个月后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组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②随访1年后A组、B组和C组三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00% (18/25),64.71% (11/17)和100.00% (20/20).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A组和C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4),C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A组及B组;③随访1年中3种治疗方法疾病复发率:A组20.00%(5/25)、B组0% (0/17)和C组0% (0/20).A组的疾病复发率高于另外两组.结论 ①复方醋酸棉酚片可能成为年龄≥45岁的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女性的一个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②GnRH-a治疗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短期效果较好,但有较高的疾病复发率.

    作者:刘艳佳;丁岩;刘新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益趋向年轻化,如何在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符合宫颈癌治疗的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的趋势,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复习了有关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相关文献,讨论适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比较,以及评估各种术式治疗后的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

    作者:张云鹤;张震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中LCT和高危型HPV联合检测的价值评价

    目的 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查2种方法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LCT和高危型HPV检测2种方法对5 727例妇女进行检查,对1或2项结果异常者及阴道镜检查可疑异常者进行宫颈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评估2种方法及其不同组合方案在宫颈≥CIN2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LCT阳性率(≥ASC-US)为10.8%,HPV阳性率为22.9%.LCT对≥CIN2病变的筛查敏感度低于HPV检测(86.7%比92.3%,P<0.05),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74.7%和76.2%)均高于HPV检测(69.8%和72.6%,P<0.05).与单一方法比,LCT+ HPV(任一阳性)方案的敏感度(98.7%)和阴性预测值(99.7%)显著提高,但特异度(60.8%)和准确率(65.4%)均下降(P<0.05);LCT+HPV(两项均阳性)方案的敏感度低(80.7%),特异度和准确率高(83.5%和83.1%),P<0.05;4种筛查方案对诊断≥CIN2病变的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10、0.797、0.820.Z检验显示各方案的筛查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和高危HPV检测均是宫颈高级别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联合筛查不能提高筛查效率,但LCT+ HPV(任一阳性)方案能显著地提高筛查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更具有成本-效益价值.

    作者:郑良楷;孔令员;张爱格;田瑞华;李清;江雨;赖院清;黄宗涌;杨毅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RAIL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的表达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3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实验组)、30例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分娩后胎盘及胎膜中TRAIL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7%,对照组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盘、胎膜组织中TRAI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6±0.18)、(1.78±0.54),对照组中分别为(0.99±0.18)、(1.00±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IL在胎盘、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促进了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是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崔世红;陈娟;程国梅;张林东;李根霞;杨培峰;刘萍萍;韩笑;刘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女性肌源性盆底疼痛的诊疗进展

    盆底肌肉的过度活动是女性慢性盆底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目前关注点多集中在妇科疾病的相关病因上,很少关注盆底肌肉.本文围绕盆底肌肉过度活跃引起疼痛的机制和相关诊治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触诊、表面肌电等检查方法评价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再用生物反馈以及肌筋膜疗法治疗,已经成为众多权威组织推荐的一线疗法.

    作者:周志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诊疗探讨

    目的 分析剖宫产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治疗策略和效果,为临床上合理并个体化诊治该疾病提供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7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诊断、治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剖析.结果 CSP临床表现多见停经、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和血β-hCG水平升高.35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UAE)+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20例患者行UAE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9例患者行UAE后宫腔镜手术,6例患者行MTX+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4例患者行米非司酮+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2例患者经腹病灶切除+修补术.有2例患者因大出血中转经腹手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CSP有可能导致子宫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再选择合适手术至关重要,宫腔镜术安全有效且为微创,当妊娠物极近浆膜层时,可考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作者:戴巍;沈晓红;汪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GF-β和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A)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60例CSCA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TGF-β和E-cadherin的表达,综合分析TGF-β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SCA浸润前沿TGF-β阳性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弱.TGF-β在CSCA中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内癌栓呈密切正相关;E-cadherin在CSCA中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脉管内癌栓呈密切负相关.Log-Rank分析显示:TGF-β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与CSCA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TGF-β高表达、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存在TGF-β高表达、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曲线显著下降.结论 CSCA患者TGF-β高表达、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预示不良预后.

    作者:刘晨;王莉;张保莲;王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卵巢癌临床前模型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死亡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癌症死因中居第5位.近年来手术方式和化疗方案的改进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是总体预后还是比较差.因此需要迫切寻求卵巢癌表达特异性高的生物标记物,以便更好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有效地改善卵巢癌患者的结局.实现这个目标,合适的临床前研究平台必不可少,这个平台需要综合这些肿瘤的复杂性并在临床中可靠地评估抗肿瘤作用.本综述将会展示包括异种移植模型,患者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和基因工程鼠模型在内的卵巢癌临床前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高露;杨丽娜;师媛;张玲;杨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处理方法,分析孕期多学科管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8月至2015年3月1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孕周、心功能、相关化验指标、孕期管理及母婴结局等临床资料.结果 入组的15例患者均在孕期首次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其中心功能Ⅲ级2例、Ⅳ级13例,产前患者14例,产后患者1例.入院后由产科、心内科、监护室、麻醉科、儿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一般治疗,子痫前期重度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14例产前患者中,2例患者孕21周行剖宫取胎术终止妊娠,1例25周行依沙吖啶引产终止妊娠,11例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经治疗1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14例胎儿中2例剖宫取胎、1例依沙吖啶引产胎儿均死亡外,足月产5例,早产6例,11例新生儿均存活、无畸形,平均出生体重(2499±697)g,新生儿轻度窒息1例,低出生体重儿6例.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恰当合理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去除诱因,早期识别心功能不全,可以避免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治疗方案应在利尿的基础上,适时的强心、扩血管控制心力衰竭,并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魏炜;王雅琴;徐晓辉;张军;李燕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5例行FTS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以及78例行传统模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结束距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比较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FTS模式组较传统模式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S组6、12、24 h VAS评分均小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较传统模式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技术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韩旭东;李怡林;吴珍珍;张小兰;刘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妇产科临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