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5例胎膜早破孕妇宫颈评分与分娩结局分析

刘来庆;雷曼

关键词:胎膜早破, 宫颈评分, 剖宫产率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评分对处理胎膜早破孕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丰台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胎膜早破病例225例,分析宫颈评分在胎膜早破孕妇中自然临产及人工干预后的差异.结果 宫颈评分与破膜至临产时间呈负相关(P<0.05);用缩宫素引产后顺产的宫颈评分低于自然临产后顺产的宫颈评分(P<0.0l).结论 根据宫颈评分处理胎膜早破孕妇,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及剖宫产率.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桥式缝合修补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改良阴道桥式缝合修补术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3年来经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改良阴道桥式缝合修补术治疗的116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经过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0.25±35.65) min;出血量平均(170.34±20.20) ml.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4.12±4.15)h,残余尿量为0~75 ml,平均(30.00±5.67) ml.术后无感染、出血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治愈率98.28%.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联合改良阴道桥式缝合修补术具微创、手术彻底、恢复快的特点,自体阴道壁组织作为生物补片加固盆底、经济实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凤;胡玉玲;杨国华;贾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一、病例摘要患者45岁,因经量增多7个月于2013年7月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月经周期及经期尚正常,偶有轻度痛经,无进行性加重,未诉其他特殊不适.妇科检查:子宫前位,不规则增大如孕3个月余大小,后壁可触及一5 cm× 5 cm类圆形实性突起,质地偏软,无触痛;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欧阳振波;曾驿惠;苏欢欢;张秋实;廖百花;周扬帆;钟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二例

    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49岁,主因接触性出血3个月,外院宫颈病理检查为鳞癌入山两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患者月经正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妇科检查:宫颈前唇可见直径2 cm菜花样病灶,触血明显,宫颈后唇正常,穹窿正常,三合诊直肠黏膜正常,骶主韧带弹性好.盆腔MRI检查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无增大,子宫大小以及双附件正常.

    作者:倪妍;吕卫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下成功救治产后出血并失血性休克重度昏迷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24岁,因“停经9+个月,腹痛、阴道大流血7h”于2013年2月6日13时30分救治于贵州省盘县人民医院.入院体查:体温36.6℃,脉搏13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50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神萎,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颈软,气管居中,呼吸稍促,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30次/分,律齐、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耻上3 cm处可见一长约8 cm的陈旧性纵向手术瘢痕,腹膨隆与孕周相符,肝脾未触及,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湿冷,脉搏细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 s.

    作者:王兴盘;张霞;李东育;吕兰兰;汪湘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16周子宫肌壁间异位妊娠破裂误诊为阑尾炎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33岁,孕6产1,末次月经2012年2月21日,因停经16周,右下腹痛7d,加重2h于2012年6月12日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入院前1周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在外院就诊,查B超提示少量腹腔积液(深1.5 cm),宫内孕15周,胎儿发育畸形,胎儿腹裂、脏器外翻;泌尿系B超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7%;考虑妊娠合并阑尾炎,建议住院,患者拒绝.

    作者:秦棠妮;周荣向;黄秀斌;孙成玲;朱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角切口处瘢痕妊娠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32岁,1周前在当地县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具体情况不详,术后一直有阴道少量暗红色出血,无下腹痛、头晕、心慌等特殊不适.因“人工流产术后1周,下腹痛5h”于2013年11月4日21:00急诊来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求治.急诊监测血压75~90/50~60 mm Hg(1 mm Hg-0.133 kPa).门诊彩超提示:宫腔内靠近左侧宫角混杂回声团(3.1 cm×3.5 cm×2.0 cm);盆腔偏子宫上方混杂回声团(6.5 cm×3.0 cm×2.0 cm)、盆腔大量积液.

    作者:罗飞;李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的发病情况,及合并这两种内分泌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分为四组(GDM组、SCH组、GDM+ SCH组及对照组),对四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合并SCH患者中GDM发生率达45%,GDM+SCH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蛋白尿、剖宫产率、早产、胎儿低体重高于其他组.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糖代谢异常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筛查,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作者:苏涛;马海会;刘亚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非典型平滑肌瘤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35岁、已婚,因体检发现右侧附件包块2年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平时月经尚规则,经期8~9 d,周期30 d,孕4产1,药物流产2次,引产1次,2009年剖宫产1次,2年前体检B超发现右附件区包块,约3 cm,未作特殊处理,复查B超提示右侧附件区实性低回声团.

    作者:梅春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脱屑性炎性阴道炎的临床特征和需氧菌培养结果

    目的 探讨脱屑性炎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阴道微生物状况.方法 对脱屑性炎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需氧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存在脓性白带,其他特征包括:外阴瘙痒11例(50.0%)、外阴灼痛2例(9.1%)、性交痛7例(31.8%)、白带异味1例(4.5%)、阴道壁充血、水肿12例(54.5%).阴道pH值平均为4.6.阴道分泌物需氧菌培养阳性者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例(86.4%)、B组链球菌7例(31.8%)、肠球菌6例(27.3%)、大肠艾希菌3例(13.7%)、棒状杆菌3例(13.7%)、非淋病奈瑟菌2例(9.1%)和克雷伯杆菌1例(4.5%).结论 脱屑性炎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半数患者存在瘙痒症状,常见致病细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B族链球菌和肠球菌.

    作者:樊尚荣;刘小平;李健玲;胡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L1蛋白、HMGA1与CIN1转归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L1蛋白、HMGA1与CIN1转归的相互关系及其诊断价值,为预测CIN1病变趋势提供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CIN1患者115例(实际随访97例),以单纯随访作为治疗方案,采用非同位素核酸分子杂交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L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HM-GA1的表达.于确诊后第6个月、12个月行TCT、HPV检测,任意一次复查中出现TCT≥ASCUS、HPV检测仍为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组织活检.以一年末随访结果评价L1蛋白、HMGA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病变转归的关系.结果 ①在CIN1一年随访过程中,退组11人,失访7人,有效随访97人,有效随访率84.3%.其中病变进展5例(5.2%),病变持续59例(60.8%),病变逆转33例(30.4%);②CIN1患者中,L1阳性表达59例,病变进展2例(3.4%),病变持续28例(47.5%)病变逆转29例(49.1%);L1阴性表达38例,病变进展3例(7.9%),病变持续31例(81.6%),病变逆转4例(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P%0.05);③HMGA1阳性表达36例,病变进展4例(U.1%),病变持续27例(75.0%),病变逆转5例(13.9%); HMGA1阴性表达61例,病变进展1例(1.6%),病变持续32例(52.5%),病变逆转28例(4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1,P<0.05);④L1与HMGA1联合共有四种表达形式:L1(+)HMGA1(+)、L1(+)HMGA1(-)、L1(-)HMGA1(+)、L1(-)HMGA1(-),在CIN1病变进展、病变持续、病变逆转中分别占4.2%、75%、20.8%;2.9%、28.6%、68.5%; 25%、75%、0;0、84.6%、15.4% (x2=40.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IN1进展趋势呈负相关,HMGA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IN1进展趋势呈正相关,比较单独的L1壳蛋白或HMGA1蛋白,L1壳蛋白及HMGA1蛋白的联合表达可更好的预测CIN1疾病的进程,L1、HMGA1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1病变趋势的新指标.

    作者:杨文静;苏光;张宇;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期树突状细胞及其激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正常妊娠期,树突状细胞能诱导母体免疫系统呈现以免疫耐受为主的平衡状态来维持妊娠.树突状细胞的这种耐受性信号来源于多方面,激素刺激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雌激素、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诱导下,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受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减少而抗炎因子增加,另外,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也会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终调控机体呈现以耐受为主的免疫平衡.

    作者:杨明明;魏瑗;赵扬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5例子宫内膜癌、2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MEM 16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TMEM16A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及胞浆内,阳性表达率8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9.2%)(P<0.05);②子宫内膜癌中TMEM 16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TMEM16A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者(93.8%vs 55.6%,P=0.040),TMEM16A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TMEM16A表达与P53具有相关性(P=0.046),与ER,PR和Ki-67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钙激活氯通道TMEM16A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

    作者:许琦;王悦;王建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腔粘连研究进展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过少、经期下腹痛、不孕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IUA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分离粘连,术后辅助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而IUA术后预防再复发是IUA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目前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现将IUA的病因、诊治方法、治疗特别是预防IUA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朱辉;王树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GDM孕妇妊娠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压力与个人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80例GDM孕妇作为病例组,2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妊娠压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病例组孕妇(SCL-90)表各因子平均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妊娠压力因子“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高于对照组(t=5.53,P<0.01);与常模比较,GDM孕妇应对方式因子“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t=12.211与9.537,P<0.01).GDM孕妇心理健康与妊娠压力之间存在负相关(W=-0.581,P<0.01),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W=0.218,P<0.01).结论 GDM孕妇比正常孕妇更易出现躯体和心理方面的症状,应给予GDM患者主动、持续、个体化的集关爱与综合干预一体的临床诊治,以提高GDM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曾晓琴;刘品佳;吴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阴道助产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486例,分为分娩镇痛组362例和非无痛分娩组(对照组)124例,观察镇痛效果、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发生情况.结果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镇痛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宫素的使用、产钳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瘙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 vs 2.4%,P<0.05);但呕吐及运动阻滞的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略延长产程,但并不增加助产率.

    作者:曹冬如;吕晓杰;杨云龙;张小燕;张运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常规疗法+LMWH 25 IU/kg·d组(B组17例)、常规疗法+LMWH 50 IU/kg·d组(C组16例)、常规疗法+LMWH 75 IU/kg·d组(D组18例),连续治疗7d.观察不同剂量LMWH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在改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尿蛋白)和围产结局的作用.结果 ①AT-Ⅲ在A组治疗后有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MWH的BCD组治疗后均有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B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D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28);②不同剂量LMWH组治疗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分别为P=0.010、P=0.002、P=0.002、P=0.014).A组和B组治疗后舒张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7、P=0.003).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围产结局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子痫前期的同时加用不同剂量的LMWH对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母婴围产结局未产生明显影响,但大剂量LMWH (75 IU/kg·d)在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上有一定作用,并是安全的.血压改善的主要作用仍然是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白雪;蔺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25例胎膜早破孕妇宫颈评分与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评分对处理胎膜早破孕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市丰台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胎膜早破病例225例,分析宫颈评分在胎膜早破孕妇中自然临产及人工干预后的差异.结果 宫颈评分与破膜至临产时间呈负相关(P<0.05);用缩宫素引产后顺产的宫颈评分低于自然临产后顺产的宫颈评分(P<0.0l).结论 根据宫颈评分处理胎膜早破孕妇,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及剖宫产率.

    作者:刘来庆;雷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参数在评价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北京市平谷地区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在评估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正常产检的951例妊娠≤20周妇女的血清,应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FT4和TPOAb.分别以平谷地区妊娠特异性和非妊娠人群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及指南参考标准,筛查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采用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的参考范围,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素(T4)血症患病率(例)分别为0.74%(7)、5.05%(48)、2.10% (20);采用非妊娠人群的参考范围,患病率分别为0.53% (5)、1.79%(17)、1.58% (15);以指南的标准,患病率分别为0.84%(8)、11.04% (105)、2.00% (19),三种诊断标准获得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素(T4)血症的总患病率分别为:7.89% (75)、3.89% (37)、13.88% (1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非妊娠人群的参考范围作为标准,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低T4血症的漏诊率分别为0.21%、3.25%、0.52%,总漏诊率为3.98%;采用指南的标准,临床甲减及亚临床甲减的过度诊断率分别为0.10%、5.99%,总过度诊断率为6.09%.结论 采用妊娠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诊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明显降低漏诊率及过度诊断率.

    作者:张明会;杨海平;张小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开展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效果观察,以达到减轻产妇第二产程会阴部疼痛,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会阴损伤,提高无保护会阴接生率,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18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无保护会阴接生组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组,对二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会阴损伤、会阴侧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无保护分娩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9% vs 83.5%,x2=4.0026,P<0.05);新生儿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体重(t=2.7372,P<0.01);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91,P<0.001).会阴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使阴部组织松弛,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轻第二产程的会阴部疼痛,提高无保护会阴接生成功率,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王莲;付冬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建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风险预测列线图

    目的 建立预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风险的列线图,个体化评估EAH的发病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EAH或CIN3(子宫内膜正常)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绝经状态分层,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建立EAH风险预测列线图.结果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diameter,E DIA)为EAH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绝经前患者其OR值分别为1.26 (P=0.01)、9.19 (P=0.00)、9.72 (P=0.00);绝经后分别1.34(P-0.01)、5.80(P=0.03)、61.9 (P=0.00).使用EAH发病的风险因素建立该病风险预测列线图,绝经前后列线图模型符合度分别为78.8%和82.7%.结论 BMI,AUB,E-DIA与EAH发病相关,但对于不同绝经状态的患者,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EAH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模型符合度较高,可以用于个体化评估患者发生EAH的风险.

    作者:王娇;吴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妇产科临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