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引流联合皮内缝合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

颜磊;李明江;赵兴波

关键词:负压引流, 皮内缝合, 外阴癌, 腹股沟, 淋巴结切除术, 外阴恶性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 治疗方案, 手术为主, 手术范围, 皮下组织, 浸润深度, 妇科肿瘤, 组织学, 引流管, 个体化, 不缝合, 医院, 山东, 切口
摘要:外阴恶性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中3%~5%,为少见的妇科肿瘤[1],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范围根据外阴癌的部位、组织学分类、分级和浸润深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范围逐渐适度减小,争取在创伤和效果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结合皮内缝闭切口、不缝合皮下组织的方法,效果良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后使用苯甲酸雌二醇涂抹阴道的临床疗效

    腹膜阴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常见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们对手术微创要求的不断提高,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应用日渐广泛.腹膜具有吸收、渗透功能,且愈合能力强,接触面光滑,是人工阴道成形术较理想的覆盖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共行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4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21例使用苯甲酸雌二醇软膏涂抹阴道3个月.另外21例作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性激素类制剂.目的为研究腹膜阴道成形术后使用苯甲酸雌二醇涂抹阴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丽霞;陈娜;李娜;李豪苏;许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间苯三酚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分娩过程中,促进产程进展、减轻分娩疼痛等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各60例,在孕妇宫口开大约3cm以上,实验组采用间苯三酚80 mg静脉推注联合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对照1组单纯采用间苯三酚80 mg静脉推注;对照2组单纯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比较在用药后1h的镇痛效果及产妇运动能力,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血氧饱和度和新生儿评分等母儿结局.结果 对照1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剖宫产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镇痛效果差.对照2组镇痛效果良好,但第一产程活跃期较对照1组和实验组时间明显延长,剖宫产率相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硬膜外麻醉缩短产程效果明显,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反应,减少了剖宫产.

    作者:李伟玲;朱红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及200例未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生率为14.9%.其肝功能受损程度,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未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其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者对母婴均有一定的影响,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沈连强;何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宫腔镜漏诊乳腺癌治疗后子宫癌肉瘤报道二例

    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68岁,主因“乳腺癌术后8年,于2006年2月16日首次收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7年前自然绝经,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及排液,8年前因乳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服用三苯氧胺5年余.既往无其他病史,孕l产0.1年前查体发现子宫内膜厚,不伴任何不适.阴道彩超:宫腔内可见囊实性肿物,下达宫颈内口水平,范围4.3 cm×3.9 cm×2.5 cm,含多个无回声囊腔,大直径1.1cm.诊为:宫腔占位性质待查,乳腺癌术后.

    作者:周蓉;张晓晓;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结核性外阴、阴道、宫颈溃疡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26岁,已婚16个月,孕0产0.因“反复外阴红肿4个月余,加重5d”入院.患者4个月前外阴略红,分泌物脓性、量多就诊于当地诊所,诊断为“阴道炎”.给予自制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出现双侧大阴唇肿胀、疼痛.经当地县医院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治疗,双侧大阴唇肿胀略消退.

    作者:张荣;李艺扬;赵越;文继红;邓琳红;付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rlia neoplasia,CIN)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2007年8月至2010年2月北京妇产医院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宫颈及CIN妊娠妇女共108例,分析妊娠合并CIN妇女对围产结局的影响.结果 ①妊娠合并CIN妇女随CIN级别的升高,其剖宫产率、HR- HPV感染率显著升高,分娩孕周明显提前;②妊娠合并CIN妇女羊水过少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③妊娠合并CIN1妇女HR- HPV感染组羊水过少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分娩方式的选择不影响相关妊娠合并CIN患者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妊娠合并CIN妇女孕期应当严密监测羊水过少的情况,尤其是HR- HPV感染患者;排除其他产科手术指征后均可首选阴道分娩.

    作者:何玥;吴玉梅;王彤;宋芳;王雁;赵群;孔为民;段微;朱力;张为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阴道超声对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1],其余发生在子宫切口处、子宫颈、子宫角、输卵管间质部、卵巢、腹腔及阔韧带等少见部位,约占0.5%[2].这些少见部位妊娠的早期、准确诊断,对尽早终止妊娠,避免造成孕妇生命危险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悦;赵小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肠管回声增强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产前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及遗传学超声软标记的出现,胎儿异常的孕期检出率越来越高.但胎儿肠管回声增强这一软标记的临床意义还不是很明确,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超声表现,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它的出现提示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会明显增加[1].本研究旨在探讨胎儿肠管回声增强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高凤云;吴青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应用后面临的问题

    一、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变更长期以来,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国内、外诊断标准未达成一致.2007年我国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1],推荐采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诊断界值是基于1964年O'Sullivan和Mahan制定的100 g OGTT标准基础上修改演变而来.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成功分娩25例临床分析

    目前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人数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次剖宫产率,但由于子宫存在瘢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否则可能导致母婴的不良结局[1].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芳;朱莲萍;奚杰;王霞红;陆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例重症肺炎孕妇的救治经过

    患者24岁,孕25+2周.入院前6d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8~40℃之间,不伴畏寒、寒战.就诊于社区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然,给予头孢类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人院前3d出现咳嗽、咳痰,初为白粘痰,后为黄痰,能咳出,量较多.查血气分析pH7.53,PO2 51 mmHg,PCO2 28 mm Hg,SpO2 90%.抗结核抗体阳性,胸片提示左侧肺炎,于2011年3月11日13时30分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监护.

    作者:薛晓艳;窦立稳;徐钰;朱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M)早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1]于2000年首次报道,目前暂归于特发型1型糖尿病(1B型).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大多于妊娠中晚期或分娩后立即发病[2],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不但自身危害大,而且常导致胎儿死亡.鉴于此,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面予以介绍,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

    作者:刘晓玲;曾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达英-35与雌孕激素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的常见病,约85%属于无排卵型功血,因其阴道流血量多,流血时间长,易使患者出现贫血、乏力等躯体不适,给学习、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正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身心影响更大,使有妊娠要求的患者处于焦虑状态.在治疗中止血快与调整月经周期、防治并发症、预防复发等同等重要.性激素药物治疗为首选药物,短效避孕药因其为雌孕激素合剂可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又可调整周期,抑制排卵,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在功血的治疗中受到关注.本文回顾总结了150例分别用雌孕激素、达英-35治疗功血的效果和随访治疗后的妊娠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王冬娜;夏蓓;辛小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 β- hCG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s,PSTT)中的特点及其在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1999年6月至201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0例PSTT患者的血β-hCG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中高血β-hCG 0.5~8 194 mIU/ml,平均(1 593.2±2 330.7) mIU/ml;发病时血β-hCG≤1 000 mIU/ml 28例(28/34,82.35%),病程中高血β-hCG≤1 000 mIU/ml 23例(23/34,67.65%);14例(14/22,63.64%)在术前化疗2个疗程后血β-hCG未下降50%; 29例获得完全缓解者术前血β- hCG 0.5~332.6 mIU/ml,平均(75.4±97.2)mIU/ml,术后0~82.9 mIU/ml,平均(6.3±15.5)mIU/ml,术后<10 mIU/ml者共25例,占86.21%;7例结局不良者术前血β-hCG 495~4 785 mIU/ml,平均1 620.7 mIU/ml,术后35.95~584.6mIU/ml,平均233.8mIU/ml.结论 PSTT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β-hCG的水平不成正比,血β-hCG可作为PSTT诊断的线索,疗效评价、病情监测的指标,手术前后血β - hCG变化可以一定程度预测PSTT预后.

    作者:沈晓燕;任彤;冯凤芝;万希润;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盆腹腔淋巴取样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盆腹腔淋巴取样术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治疗的2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86例行盆腹腔淋巴取样术,127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方式根据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情况分为两组.①取样组:淋巴取样术,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十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86例;②切除组: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十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127例.结果 取样组:切除淋巴结中位数18枚,淋巴结的转移10例.切除组:切除淋巴结中位数32枚,淋巴结转移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4.5%.取样组无病发症发生,淋巴结切除组中有9例,分别是1例术中大出血(>2 000 ml),淋巴囊肿感染6例,淋巴漏2例.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淋巴结取样术可准确了解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适宜手术分期,并不影响生存率,是避免过度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磊;朱建龙;冯令达;翁雷;陆惠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简称剖宫产瘢痕部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它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属于子宫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亦是异位妊娠中的罕见类型.

    作者:杨珏红;于冰;郝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IVF-ET术后多胎减胎术患者护理一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33岁,原发不孕,内分泌未见异常及监测排卵正常,造影提示双输卵管通畅,男方诊断为弱精子症,曾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生殖中心行IVF- ET术,于孕5个月自然流产,37 d前,再次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 ET术,移植胚胎2枚,移植当天起,应用黄体酮、达芙通进行黄体支持,移植后11 d,查血β-hCG升高,于移植术后44 d,B超提示宫内早孕,两个妊娠囊,其中一个是单卵双胎,可见两个胎芽,胎芽分别长2.0cm,1.87 cm,另一个胎芽1.5cm,三个胎芽均可见胎心搏动,经过严密的术前讨论,决定减去单卵双胎的两个胎囊.

    作者:郭煜;杨艳萍;张秋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由于环境情况不良、生育年龄延迟,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在升高.非侵人性产前诊断是研究热点.通过分离母体血中胎儿细胞、经宫颈收集胎儿细胞,由母体血清中提取胎儿游离DNA及mRNA可对染色体异常疾病、基因异常疾病及RhD血型进行的产前诊断称之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non- 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因该检查手段并非完全无创,故认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更为合适)[1].多认为非侵人性产前诊断可以早期对胎儿异常做出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

    作者:解珺淑;王山米;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在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应用前景

    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是指在胎儿出生前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的一种手段,对于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产前诊断主要以创伤性诊断方法为主,包括孕早期的绒毛穿刺、孕中期的羊水穿刺和孕晚期的脐带穿刺等.技术成熟,准确率99%.

    作者:山丹;朱玄;玄兆伶;苏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头先露早产胎膜早破42例妊娠结局

    目的 探讨非头先露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分娩的42例非头先露PPROM和178例头先露PPROM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非头先露PPROM在脐带脱垂、羊水过少、1 min低Apgar评分、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35、<0.001).非头先露PPROM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头先露PPROM组脐带脱垂(P=0.021,OR=0.073),1min低Apgar评分(P=0.018,OR=0.092)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PROM组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足月PROM组(4.1%vs 0.5%),且同期非头先露PROM组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头先露PROM组(2.6%vs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非头先露PPROM是脐带脱垂、1min低Apgar评分的危险因素,剖宫产是非头先露PPROM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如阴道分娩需提高臀位助产技术.

    作者:徐元春;王细先;康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妇产科临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