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智任;刘芸

关键词:卵母细胞发育, 成熟障碍, 原始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 控制性超促排卵, 青春期, 辅助生殖技术, 初级卵母细胞, germ cell, 生理周期, 临床意义, 生殖嵴, 利用率, 可追溯, 发育期, 成熟度, 不孕症, 治疗, 双线, 受精
摘要:控制性超促排卵对辅助生殖技术有重要意义,可使不孕症患者在1个生理周期中同时获得多个卵母细胞。不过这些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常参差不齐,甚至成批次的发育停滞,从而导致整个治疗周期的失败。因而对卵母细胞发育停滞的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卵母细胞的成熟涉及的因素复杂,卵母细胞的来源可追溯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胚胎发育期间,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生殖嵴生长,并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MⅠ)前期(前期Ⅰ)的双线期直至青春期。在青春期之后,部分初级卵母细胞恢复MⅠ并进一步成熟,之后卵母细胞将停留于第二次减数分裂(MⅡ)中期(中期Ⅱ),等待排卵、受精。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重视引用国内文献的意见

    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限于其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的原始文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辅助生殖技术有重要意义,可使不孕症患者在1个生理周期中同时获得多个卵母细胞。不过这些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常参差不齐,甚至成批次的发育停滞,从而导致整个治疗周期的失败。因而对卵母细胞发育停滞的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卵母细胞的成熟涉及的因素复杂,卵母细胞的来源可追溯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胚胎发育期间,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生殖嵴生长,并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MⅠ)前期(前期Ⅰ)的双线期直至青春期。在青春期之后,部分初级卵母细胞恢复MⅠ并进一步成熟,之后卵母细胞将停留于第二次减数分裂(MⅡ)中期(中期Ⅱ),等待排卵、受精。

    作者:刘智任;刘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对孕妇血液稀释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孕妇行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LOC)术对于孕妇血液稀释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接受FLOC术治疗的TTTS孕妇共71例,对TTTS孕妇进行Quintero临床分期,并回顾性分析FLOC术围手术期24 h内TTTS孕妇的液体净入量,术前及术后血常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1)71例TTTS孕妇Quintero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24例、Ⅲ期28例、Ⅳ期10例。(2)71例孕妇FLOC术时间平均为(64.0±16.3)min,剔除术中发生胎盘浅表血管破裂1例、术后发生胎盘早剥1例和术后未复查血常规者6例,余63例于术后24 h内复查血常规等指标。(3)TTTS孕妇术中的中位出血量3 ml,围手术期24 h内中位液体入量为2050 ml,中位尿量为2300 ml,中位羊水引流量为1900 ml。围手术期24 h内液体中位净入量为-1760 ml(-100 ml~-3350 ml)。(4)63例孕妇FLOC术前及术后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47±0.36)及(3.01±0.37)×1012/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7.8±12.1)及(95.1±11.2)g/L、血细胞比容中位数分别为0.313及0.276,术后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羊水引流量为1000~1999 ml的孕妇术前与术后的红细胞计数差值为(0.37±0.25)×1012/L、血红蛋白水平差值为(8.7±8.5)g/L,血细胞比容中位数差值为0.027;羊水引流量为2000~3000 ml的孕妇分别为(0.47±0.31)×1012/L、(14.3±10.9)g/L及0.043,两者的血细胞比容中位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红细胞计数差值、血红蛋白水平差值、收缩压及舒张压、心率差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TS孕妇FLOC术后容易发生明显的血液稀释,术中羊水引流量越多,孕妇血液稀释的程度越明显。其原因可能与FLOC术中同时行羊水减量、激光凝固胎盘浅表吻合血管后胎盘循环改善以及术后应用宫缩抑制剂有关。因此,需关注TTTS孕妇FLOC术后心功能和稀释性贫血所致的并发症。

    作者:王学举;魏瑗;原鹏波;赵扬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本刊关于论文作者及署名的规定

    作者姓名应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及相关问题》一书出版

    《剖宫产瘢痕妊娠及相关问题》一书由石一复教授主编、郎景和院士作序,是为配合我国的“二胎政策”、降低剖宫产率以及我国妇产科医师面临的“重任”而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原发性卵巢Burkitt淋巴瘤误诊为卵巢无性细胞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由于淋巴瘤播散累及生殖系统发生较晚,因此以卵巢肿瘤为首发体征的淋巴瘤较少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2014年1月2日收治了1例临床表现类似晚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卵巢Burkitt淋巴瘤患者,鉴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对于化疗敏感且患者未婚育,因此术中仅切除了一侧附件,并剔除了对侧卵巢的肿瘤组织,保留了生育功能,并于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李勤;胡卫国;周先荣;张国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本刊启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妇女嚼口香糖有助于肠蠕动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

    背景剖宫产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一种外科手术方式。术后肠梗阻(POI)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定义为:外科手术后协调性肠蠕动短暂停止,从而阻止肠内容物和/或摄入物的有效输送。POI延缓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使医疗费用增加。尽管有证据表明胃肠(GI)术后嚼口香糖有助于减少肠梗阻,但一项相冲突的循证证据限制了其在剖宫产术后的使用。本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价了剖宫产术后咀嚼口香糖的效果,以确定此方法在常规术后护理中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妇产科杂志》专业领域内公知公认的缩略语直接使用的说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6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总会编辑出版)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Dyrk1b蛋白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及子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及子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组织标本检测: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颈鳞癌75例(其中Ⅰ期60例,Ⅱ期1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0例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另取同期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8例慢性子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与其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2)细胞实验:采用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SiHa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中加入Dyrk1b抑制剂——AZ191,对照组细胞中不加AZ191。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中Dyrk1b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2.5、5、10、25、50、100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慢性子宫颈炎、LSIL、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3/28)、1/12、42%(17/40)、71%(53/75),子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LSIL、HSIL(P<0.01);HSIL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LSIL(P<0.05);而LSIL与慢性子宫颈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中Dyrk1b蛋白的表达强度均随着AZ191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且均明显弱于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2.5、5、10、25、50、100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着AZ191浓度的增加均逐渐增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中同一浓度A2191作用后HeLa细胞与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8±0.7)%、(3.8±1.8)%]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9.1±0.9)%、(2.2±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5±1.1)%、(8.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中同一浓度AZ191作用后HeLa细胞与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进展,Dyrk1b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Dyrk1b蛋白均呈高表达;Dyrk1b抑制剂AZ191下调Dyrk1b蛋白表达后,可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林姣;张朋新;庞露;陈婧盈;孙雯;祁文静;吕恽怡;关宏伟;高景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遗传咨询必须监管其科学性

    Chitty和Kroese撰写的评论“如何实现基于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的遗传咨询”中,重申了NIPT的有效性优于传统的产前筛查方法,NIPT检测的是母体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然而,这个比较是基于Norton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比较了NIPT与标准的妊娠早期筛查方法,并没有与其他有更高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方法进行比较。Norton等的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一项包含了452901例孕妇的研究,其中74%的孕妇年龄小于35岁,NIPT(基于cffDNA)的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为75.4%,略低于标准的联合筛查方法(81.6%)。总体来看,联合筛查的检测效能高于NIPT。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妇产科杂志》官方网站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开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产科)概要

    自2014年11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产科)”在重庆启动第一站巡讲并得到热烈反响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妇产科杂志于2015年在全国7个城市(泰安、沈阳、哈尔滨、福州、深圳、成都和郑州)先后举办了巡讲活动;共开展140余个专家讲座,共有5300余人参加。产科指南巡讲项目主席是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长杨慧霞教授,授课专家为起草或参与讨论相关专业诊疗指南的国内知名教授,巡讲内容紧密围绕产科指南及新进展。

    作者:王晨;张慧婧;杨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噬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通过双层膜状结构的自噬体包裹隔离待降解底物,并将其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和回收再利用的分解代谢过程[1],主要发生在缺氧、免疫损伤、应激和营养缺乏等情况下[2],被认为是细胞对不良环境刺激的一种防御机制[3]。然而,自噬过度或自噬不足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自噬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4]、神经退行性病变[5]、心血管疾病[6]、感染和免疫功能缺陷等[7]。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自噬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也进行了研究报道。但是,关于自噬对子痫前期中的滋养细胞是促进其存活还是导致其死亡或功能损伤,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就自噬与子痫前期发病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自噬的角度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作者:杨艳;龚云辉;周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第2代测序技术检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的突变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在所有卵巢癌患者中,10%~15%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患者[1]。HBOC与BRCA1/2基因有关,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中,高达16%~21%的患者存在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2]。2007年的1项荟萃分析表明,携带BRCA1、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妇女70岁前患乳腺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57%、49%,患卵巢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40%、18%[3]。近1项对1887例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BRCA1、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70岁前患乳腺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60%、55%,患卵巢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59%、16%[4]。由此可见,对卵巢癌患者进行BRCA1/2基因检测并筛查出其致病性突变,进而明确其子女或其他一级亲属是否携带致病性突变,使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得到个体化体检及适当干预,这将对提高卵巢癌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发病率产生巨大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第2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BRCA1/2基因全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进而明确患者子女致病性突变的携带情况,为HBOC家族的基因筛查工作提供信息。

    作者:吴霞;狄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产前MRI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胎儿先天性支气管肺隔离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行MRI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胎儿先天性支气管肺隔离症(B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16例行产前MRI检查,诊断为BP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为单胎,产前常规行超声检查后24~48 h内,再行MRI检查。所有患儿均顺利出生并存活,出生后均行增强CT复查或手术病理检查,并与产前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MRI产前检查结果:16例BPS患儿中,病变位于左肺10例,右肺6例。根据病变肺叶范围分为左侧全肺3例,左肺下叶6例,左侧膈下1例,右侧全肺2例,右肺下叶4例。合并羊水减少1例,胸腔积液1例,病变处可见供血血管分支14例。(2)患儿出生后的对照结果:16例BPS患儿中,15例患儿的产前MRI检查结果与出生后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叶内型10例,叶外型5例;1例产前MRI诊断为右肺下叶BPS,出生后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产前MRI诊断BPS的准确率为15/16。产前超声检查漏诊1例;误诊2例,其中1例误诊为CCAM,1例左侧膈下BPS误诊为囊性畸胎瘤。结论产前MRI检查对胎儿B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朱铭;董素贞;罗志琴;费正华;方向明;戚凌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妇产科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华妇产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四化”、杂志“四化”与学科发展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的编委会成立,意气风发。新的起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有新的作为。

    作者:郎景和;沈平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