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马佳佳;陈必良;马向东;曹云新

关键词:孕三烯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缺失,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调控
摘要: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内膜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基因在异位内膜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以0、10-6和10-4 mol/L浓度的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分别进行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孕三烯酮对异位内膜细胞作用0~48 h的细胞抑制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孕三烯酮对异位内膜细胞作用24 h时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PTEN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异位内膜细胞PTEN基因的表达.结果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8、16、24、32、40和48 h的细胞生长率,在孕三烯酮浓度为10-6 mol/L时,分别为99.6%、87.3%、79.8%、62.3%、51.7%和44.2%;在10-4 mol/L时,分别为99.2%、77.1%、69.6%、51.1%、33.7%和23.6%.同一浓度各作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作用24 h后,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浓度为10-6、10-4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3%、15.0%;浓度为0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后,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为0,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浓度为0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后,PTEN基因的表达率为60.6%,浓度为10-6、10-4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后,异位内膜细胞PTEN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分别为75.3%和85.7%,显著高于孕三烯酮浓度为0 mol/L者,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增殖,这一效应可能与通过上调PTEN基因的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届全国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及其相关问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通路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异常改变及其导致细胞生长失控的机制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改变,常出现在人类的一些恶性肿瘤组织中,且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PKB 的结构特征、PKB的活化以及PI-3K /PKB信号传导通路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郭瑞霞;魏丽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二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专题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内膜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基因在异位内膜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以0、10-6和10-4 mol/L浓度的孕三烯酮,对体外培养的异位内膜细胞分别进行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孕三烯酮对异位内膜细胞作用0~48 h的细胞抑制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孕三烯酮对异位内膜细胞作用24 h时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PTEN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异位内膜细胞PTEN基因的表达.结果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8、16、24、32、40和48 h的细胞生长率,在孕三烯酮浓度为10-6 mol/L时,分别为99.6%、87.3%、79.8%、62.3%、51.7%和44.2%;在10-4 mol/L时,分别为99.2%、77.1%、69.6%、51.1%、33.7%和23.6%.同一浓度各作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作用24 h后,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浓度为10-6、10-4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3%、15.0%;浓度为0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后,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为0,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浓度为0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于异位内膜细胞后,PTEN基因的表达率为60.6%,浓度为10-6、10-4 mol/L的孕三烯酮作用后,异位内膜细胞PTEN基因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分别为75.3%和85.7%,显著高于孕三烯酮浓度为0 mol/L者,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能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增殖,这一效应可能与通过上调PTEN基因的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马佳佳;陈必良;马向东;曹云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妇产科内分泌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内窘迫新生儿脐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与胎儿窘迫,以及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将产程中发生宫内窘迫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后无窒息者39例为检测Ⅰ组,有窒息者21例为检测Ⅱ组;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观察各组新生儿HIE发生情况;分析宫内窘迫持续不同时间的新生儿SOD、丙二醛的变化及HIE发生情况.结果 (1) SOD水平检测:检测Ⅰ组为(12 896±247)U/g Hb,检测Ⅱ组为(9846±268)U/g Hb ,对照组为(17 282±134)U/g Hb.检测Ⅰ、Ⅱ组SOD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Ⅰ、Ⅱ组共发生HIE 9例(HIE组),SOD水平为(7486±245)U/g Hb ,未发生HIE 51例(非HIE组),SOD水平为(13 878±257)U/g H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Ⅰ、Ⅱ组宫内窘迫持续时间≤30 min共19例,SOD水平为(17 411±324)U/g Hb,持续时间31~120 min共26例,SOD水平为(12 076±230)U/g Hb,持续时间≥121 min共15例,SOD水平为(9786±249)U/g Hb.(2)丙二醛水平检测:检测Ⅰ组为(6.3±0.4)μmol/L,检测Ⅱ组为(8.6±1.5)μmol/L ,对照组为(4.1±0.5)μmol/L ,检测Ⅰ、Ⅱ组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组为(10.6±0.6)μmol/L,非HIE组为(5.1±0.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窘迫持续时间≤30 min者,丙二醛水平为(4.2±0.3)μmol/L ,持续时间31~120 min者为(7.5±1.5)μmol/L ,持续时间≥121 min者为(8.9±1.5)μmol/L .(3)HIE组宫内窘迫持续时间≤30 min者为 0例,31~120 min者为3例,≥121 min者为6例.结论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关系密切,胎儿窘迫可能是导致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增高的重要因素.脐动脉血SOD、丙二醛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HIE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秦丽娜;冯爱华;杨传华;邢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五届全国产前诊断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改为周刊新闻通报会在京举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绒毛膜癌脑转移急诊行开颅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因绒毛膜癌(绒癌)脑转移而急诊行开颅手术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13例绒癌脑转移瘤周围出血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濒临脑疝而急诊行开颅减压及转移瘤切除术,并于术后进行多药联合方案化疗患者的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7例(54%)完全缓解,5例(38%)部分缓解,1例(8%)患者因病情进展而死亡.经随诊,13例患者共存活10例(77%,10/13),死亡3例(23%,3/13).结论对颅内压过高、颅内出血、濒临脑疝的绒癌脑转移患者,急诊行开颅手术并进行化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

    作者:杨隽钧;向阳;杨秀玉;万希润;王任直;任祖渊;殷红梅;郭卫东;区小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外阴阴道疾病》一书出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同种异体子宫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评价大鼠同种异体子宫异位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学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8~10周龄 Wistar 大鼠60只,分为供体30只和受体30只,行子宫异位移植手术.记录每例手术的时间(前15例手术为预实验组,后15例手术为实验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评估移植子宫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共进行同种异体子宫异位移植手术30例,存活率由预实验组的40%(6/15)上升至实验组的75%(12/15).存活的18只受体大鼠中,15只移植子宫成活,移植子宫成活率为83%.预实验组子宫移植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子宫移植时血管吻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分别为(68±8)min、(110±20)min、(39±5)min和(178±24)min,实验组分别为(65±10)min、(89±22)min、(36±8)min和(154±23)min,后者与前者比较,各步骤手术时间及总手术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star大鼠异体子宫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并将为人类子宫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严沁;万小平;何晓英;席晓薇;杨懿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外培养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的鉴定及其分泌功能变化

    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是卵泡内主要的体细胞成分,它介导促性腺激素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维持有利于卵母细胞成熟的微环境.因此,研究颗粒细胞的功能和调控,对于了解卵母细胞的成熟规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关系.

    作者:白晓红;糜若然;岳天孚;随笑琳;赵晓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壁筋膜组织中Ⅰ型胶原α1多肽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多,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很大压力和负担[1].近年来,SUI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正成为SUI研究的热点.阴道结缔组织在维持尿道压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胶原的含量和构成影响尿道压力的维持.深入研究SUI的胶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对阐明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1,2].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UI患者阴道壁筋膜组织中Ⅰ型胶原α1多肽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飞;宋岩峰;何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压力性尿失禁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带(TVT)术、经闭孔尿道悬吊带(TOT)术、自体阔筋膜尿道悬吊(Lata)术,以及耻骨后库柏韧带悬吊(Burch)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3例尿失禁并部分合并子宫、阴道脱垂患者行不同手术治疗的疗效,其中行TVT术53例,行TOT术16例,行Lata术19例,行Burch术15例.结果术后3个月治愈率, 行TVT、TOT、Lata和Burch术的患者,分别为94%(50/53)、94%(15/16)、95%(18/19)和87%(13/15);手术时间分别为(28±7)、(16±5)、(125±13)和(43±6)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26±3)、(3±1)、(120±6)和(72±5)h.手术并发症有膀胱穿孔,行TVT 术患者2例;术后尿潴留,行TVT 术患者1例,行Lata 患者2例.结论 4种手术对治疗SUI均有相同的疗效;TVT术和TOT术为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和留置尿管时间短,可与子宫、阴道脱垂等手术同时进行;行Burch术可与经腹其他手术同时进行.

    作者:宋岩峰;黄惠娟;许波;何春妮;郝岚;练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5年《中华妇产科杂志》直接订阅优惠办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误诊为卵巢癌三例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恶性E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例恶性E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腹、盆腔肿物,或伴腹水及肿瘤标记物轻度升高.术前均诊断为卵巢癌行开腹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CD117及CD34均呈阳性表达而确诊. 手术为其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化疗可以改善其预后.结论恶性EGIST与卵巢癌的临床表现有其相似性,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CD117及CD34检测确诊.

    作者:高雨农;蒋国庆;刘静贤;汤望舒;陈乐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筛查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并初步筛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孕妇血清蛋白质的相对含量.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蛋白质在相对分子质量/电荷比值(质荷比)1300~14 000范围内,有3个不同质荷比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质荷比为3245的蛋白质相对含量[(0.46±0.04)%]明显低于正常孕妇[(1.28±0.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质荷比为1325、13 749的蛋白质相对含量为(1.59±0.08)%、(0.87±0.03)%,均高于正常孕妇的(1.23±0.03)%、(0.55±0.07)%,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蛋白质质谱有差异.有3个不同质荷比相对应的蛋白质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吕雅洁;李力;俞丽丽;许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整合素αvβ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不明原因不孕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局部调节失衡,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的病因之一[1].本研究通过测定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整合素αv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将MMP-9、整合素αvβ3确定为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吴丽萍;胡燕军;周馥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并发妊娠特发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一例分析

    一、病例报告患者33岁.孕2产1.停经79 d,头痛、关节痛、上腹胀痛伴口干、尿少50 d,于2003年11月5日入院.末次月经为2003年8月16日,预产期为2004年5月23日.患者为高敏体质,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药物过敏.患者于2000年,在妊娠5个月时因胎死宫内引产1次,当时B超检查发现胎儿水肿.同时患者曾出现肝功能异常、心功能衰竭等表现,未经特殊治疗于引产3个月后自行缓解.入院时身体检查:血压14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双下肢Ⅰ度水肿.辅助检查:红细胞压积为0.39,血型为O型,抗B效价为1∶ 512,Rh(+),余检查均正常.

    作者:尉阳;尚涛;王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鼠孕期应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鼠孕期使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对降低HBV水平的作用及其对母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高滴度表达HBsAg的HBV转基因鼠35只分成5个研究组,每组7只.研究组1和研究组2分别从孕第5天(孕早期)和孕第10天(孕中期)开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kg*d)直至分娩;研究组3和研究组4从孕第5天和孕第10天分别给予干扰素5 MU/(m2*2d);研究组5 给予生理盐水.检测各研究组实验鼠用药前、后血中HBsAg、HBV DNA等水平的变化.另选18只普通孕鼠(清洁级)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及对照组3(每组6只),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干扰素和生理盐水(剂量与研究组相同).观察各研究组及各对照组实验鼠、胎鼠及新生鼠的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 (1)HBsAg滴度变化:研究组1实验鼠,用药后平均血清HBsAg滴度由用药前的(166±98)ng/ml降至用药后的(82±59)ng/ml,用药前后血清HBsAg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实验鼠,用药后平均血清HBsAg滴度虽由用药前的(159±49)ng/ml也降至用药后的(82±60)ng/ml,但用药前后血清HBsAg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实验鼠用药前后血清HBsAg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V DNA滴度变化:研究组1和研究组2 的HBV DNA阳性鼠,HBV DNA滴度由用药前的(5.50±0.86)拷贝/ml降至用药后的(2.58±2.01 )拷贝/ml,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3和研究组4的HBV DNA阳性鼠,HBV DNA滴度由用药前的(5.55±0.24)拷贝/ml降至用药后的(5.46±0.45 )拷贝/ml,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的HBV DNA阳性鼠,HBV DNA滴度用药前后比较均无变化(P>0.05).(3)安全性指标观察:各研究组及各对照组实验鼠无一例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各研究组及各对照组胎鼠无一例畸形;各研究组与各对照组新生鼠存活只数、生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死胎率及母体死胎率比较:研究组1和研究组2 的死胎率及母体死胎率为8.3%及50.0%;研究组3和研究组4的死胎率及母体死胎率为8.2%及66.7%;研究组5的死胎率及母体死胎率为9.7%及66.7%.各研究组死胎率及母体死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转基因鼠孕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病毒负荷,干扰素作用次之.以上两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降低HBV母-胎传播的危险性,且对母鼠及其子代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端;闫永平;徐德忠;门可;张景霞;雷小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