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岚;王元佩;施作霖;林振石;李燕辉
妊娠期毒蛇咬伤,蛇毒素进入机体后,直接或间接地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现将1984年7月至200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2例妊娠期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羊梅兰;陈康德;韦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 of ovary)是罕见的卵巢肿瘤[1],属卵巢性腺间质肿瘤.此瘤多发生于30岁以下年轻妇女,发病率占卵巢性腺间质肿瘤的1.5%~7.0%[2].1990年至1991年我院收治卵巢肿瘤161例中,性腺间质肿瘤13例,其中硬化性间质瘤2例,占同期卵巢肿瘤总数的1.2%,占性腺间质肿瘤的15.4%.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扬顺;黄高升;刘健;丁华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加入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是我国妇产科学界几代人的愿望.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妇产科前辈们就开始申请、争取加入FIGO,希望我国妇产科能成为FIGO的正式、合法的成员.但鉴于当时以致以后多年的形势和情况,加入FIGO的条件不成熟.因此,一直没有成功.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加入国际妇产科组织,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作者:曹泽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黄体化卵泡未破(LUF)是一种常见的排卵异常现象.临床观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频繁发生LUF[1-3].此外,在应用氯米芬诱导排卵时,LUF发生率也增加[4,5].LUF与不孕有密切关系, 并存在不明原因LUF现象.本研究探讨穿刺辅助释放卵子治疗LUF的可行性.
作者:肖红梅;卢光;龚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孕妇的羊水中HCV RNA,探讨HCV母婴传播的途径及HCV基因型.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和羊水中的HCV RNA.对34例(研究组)血清HCV RNA阳性标本采用酶切分型法检测,依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图谱判断HCV基因型.另选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和羊水作为对照.结果在研究组孕妇羊水中仅有2例(5.9%)检测出HCV RNA,病毒滴度分别为105、106拷贝/ml;对照组孕妇血清和羊水标本中均未检测出HCV RNA.研究组孕妇血清中HCV RNA阳性标本HCV基因分型为:Ⅱ型27例(79.4%),Ⅲ型5例(14.7%),Ⅱ/Ⅲ混合型2例(5.9%).结论 HCV感染孕妇的羊水中HCV RNA阳性率极低,提示羊水不是HC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HCV感染孕妇的HCV RN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
作者:聂青和;王平忠;周永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32岁.孕2产1,孕34周.入院前1天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经治疗后缓解.此后自觉胎动频繁,于1999年1月22日上午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身体检查:神志清醒,查体合作,呈贫血貌,脉搏112次,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音弱,心率112次,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足月妊娠腹型,稍偏向右侧,未闻及胎心,无自觉胎动,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触及不满意,双下肢无明显水肿.经补充液体、抗感染治疗40 min,病情逐渐加重转入产科.
作者:王淑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介入治疗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有学者将其列为与内科治疗学和外科治疗学同等地位的第3种治疗方法.随着数字减影机的问世,导管、栓塞材料的发展及插管技术的改进与提高,血管性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起效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治中,血管性介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和诊断:对病变或出血部位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明确诊断;(2)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3)止血:主要用于肿瘤破裂出血,产后出血,因异位妊娠、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子宫出血,动静脉瘘及症状性子宫肌瘤等.
作者:杨秀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BALB/C(nu/nu)裸鼠皮下,传代移植成功后进行鼠间传代.结果共进行了14例手术标本移植,原代移植成功率为42.9%,自第5代以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均达00.0%.至2001年5月,共有5株移植瘤连续传至48~63代,连续传代的移植瘤仍保持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点及人类肿瘤染色体的特点.在传代过程中,裸鼠模型SL-1、SL-2、SL-3的DNA倍体和DNA指数均无明显变化,而SL-4、SL-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DNA倍体和DNA指数均发生明显变化.5个移植瘤模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为阴性;p53蛋白表达:SL-3、SL-5阴性,SL-1弱阳性,SL-2、SL-4强阳性;P16表达:SL-1、SL-4、SL-5阴性,SL-3弱阳性,SL-2强阳性;c-erbB-2表达:SL-3、SL-5阴性,SL-2弱阳性,SL-1、SL-4强阳性.结论人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经48~63代传代,成功建立了5株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开展人类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档
作者:盛修贵;孙建衡;周春晓;王淑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宫颈腺癌及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治疗较为困难的恶性肿瘤,原因之一是腺癌细胞对常规放射治疗(放疗)相对不敏感,致使放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患者在手术或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结束后不久即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为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引入了术中放疗.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孜;陈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子宫肌瘤患者,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选用管径为4~5 F (1 F=0.33 mm)的脾管、肝管或cobra导管,或选用3 F微导管,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经DSA检查证实后,以携带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处血管.结果 DSA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丰富.UAE治疗6~12个月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26.3%~75.2%;UAE治疗后第12个月、第18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77.7%、83.0%,子宫体积分别缩小54.9%、62.7%.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持续1~3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UAE可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的体积,并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春林;吕军;刘萍;余莉萍;马奔;刘佩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calcitonin,CT)对人类胚胎着床调节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2、5、10 nmol/L)的CT,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应用粘附细胞仪观察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变化;再用不同浓度(2、5、10 nmol/L)的CT分别作用于人种植前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胚胎,通过粘附细胞仪检测种植前胚胎荧光相对强度,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种浓度CT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Ca2+浓度均无影响,而CT可以快速增加间质细胞和种植前胚胎细胞内Ca2+浓度,并且呈剂量依赖性,CT浓度为10 nmol/L时,作用3 min,细胞内Ca2+浓度开始增加,6 min达到高峰, 4细胞期胚胎开始出现对CT刺激的反应,8细胞期胚胎效应强,CT对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可以持续2 h.结论种植前胚胎表面和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上,可能存在CT功能性受体,CT可能通过加速子宫内膜蜕膜化、促进胚胎生长、分化,而促进胚胎着床.
作者:付志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人类早期胚胎的冷冻保存(冻存)可以提高累积妊娠率,降低患者的费用.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中,冻存新鲜胚胎可避免妊娠加重卵巢过度刺激的危险[1].目前进行冻存的胚胎均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两种方法获得.ICSI操作过程是否会对胚胎的冻存造成影响仍有争议[2,3].我们通过分析冻存胚胎植入的妊娠结局,旨在探讨ICSI对胚胎冻存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艳文;庄广伦;方丛;舒益民;张敏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因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肾上腺、胰腺及遗传等因素,生化及临床表现有高度的异质性,病因尚不明了.有关PCOS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及治疗等方面尚存在争议.现就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机制及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宋菊香;沈鸿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以妊娠羊为实验对象,探讨宫内胎羊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只双胎妊娠羊,在其妊娠第112天行宫内手术,切除双胎中其中1只胎羊的脚趾或模拟唇裂并修复,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术后30~32 d,有5只妊娠羊经阴道分娩,1只剖宫产,共分娩12只胎羊.观察6只胎羊切除脚趾及唇裂修复处,均未见瘢痕形成.结论胎羊宫内行外科手术是可行的,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作者:徐焕;李笑天;潘明明;周光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胎盘血管网络构建、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25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25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的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用抗F8因子抗体标记两组孕妇胎盘中的血管密度.两组孕妇分娩后,测量新生儿身长、体重,并胎盘称重.结果 (1)妊高征组和正常妊娠组孕妇胎盘VEGF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24 793±6 579、41 903±11 009;胎盘血管密度分别为(61±11)和(78±11)个/400×视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与妊高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妊高征组胎盘重量[(460±59) g]较正常妊娠组[(573±99) g]显著下降(P<0.01).(3)妊高征组新生儿体重为(3 176±503) g,较正常妊娠组的(3 468±493) g显著下降(P<0.05);而新生儿身长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正常妊娠组中,胎盘VEGF的表达与血管密度、胎盘重量和新生儿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671、0.888;妊高征组分别为0.905、0.859、0.732,两者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VEGF表达与新生儿身长不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胎盘VEGF表达下降,可能是其胎盘血管密度降低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霞;李力;周元国;郭建新;熊仁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深圳市毗邻港澳,涉外婚姻多,人口流动性大,是HIV感染流行的高危地区.为监测深圳市孕产妇HIV感染趋势,我院从1997年1月起对来院初次产前检查并建卡的孕妇遵循自愿原则,进行HIV 1、2型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任景慧;徐宏里;林琳华;李芳芳;何林;冯铁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行TUAE治疗,其中5例于栓塞后1~3周行全子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对33例随访6~12个月者,观察肌瘤与子宫体积变化及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变.结果行TUAE后,患者总的症状改善率为90.6%(29/32),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为90.3%(28/3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为83.3%(25/30),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消失为45.5%(5/11).栓塞6个月后,肌瘤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为59.1%和49.3%,栓塞12个月后平均缩小为61.8%和49.9%.卵巢内分泌功能栓塞前后无显著变化.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碘油仅分布于肌瘤组织,栓塞2周后肌瘤组织出现点状坏死,3周后出现大量片状坏死,而正常子宫肌组织未见异常.结论行TAU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明显,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无明显影响.
作者:杜娟;左约维;陈晓明;胡小平;林华欢;罗鹏飞;洪淡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35岁.因停经2个多月,下腹痛半月,加重伴阴道流血2 d于2000年8月12日15时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5月20日.半月前3次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阳性.妇科检查见阴道少许暗红色经血样血.子宫后位饱满,约孕40 d大小,无触痛及宫颈举痛.后穹隆穿刺未抽出任何液体.腹部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入院第3天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坏死组织中间质细胞呈蜕膜样改变.
作者:刘平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大出血的效果.方法自1990年2月?01年6月,因瘤灶大出血而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1例,其中绒毛膜癌患者24例,侵蚀性葡萄胎7例.出血部位分别为,子宫22例,阴道3例,肝脏3例,膀胱2例,肠道1例.动脉栓塞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28例(90.3%)患者通过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成功控制出血;3例(9.7%)再次出血的患者,经手术证实均为子宫穿孔,行子宫切除术.26例(83.9%)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后痊愈,其中4例患者再次妊娠成功并足月分娩.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的大出血.
作者:万希润;向阳;杨秀玉;杨宁;刘巍;辛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主要用于治疗妇科和产科的急性出血、妇科肿瘤及血管畸形等.1994年,法国学者Ravina等[1]首次报道,在应用UAE以减少子宫肌瘤术中出血时发现,患者在接受UAE治疗后出血症状停止、肌瘤缩小,有些患者经UAE治疗后获临床痊愈.随着放射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UAE治疗子宫肌瘤以其创伤较小、方法简捷、患者易接受等优点而迅速发展起来.
作者:李广太;杨秀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