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抗氧化能力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王弓力;邵凌云;任雨笙;杨建萍;徐瑾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 妊高征患者, 氧化能力,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还原型谷胱甘肽,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 发病原因, 纤维蛋白原, 发生与发展, 平衡失调, 母要健康, 发病机理, 代谢失调, 常见疾病, 自由基, 丙二醛
摘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危害母要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妊高征的发生与体内自由基代谢失调、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有关,血液的纤溶、凝血功能的变化在妊高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2].我们观察妊高征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妊高征患者抗氧化能力及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大出血致休克一例

    患者23岁,因停经50d,阴道少量出血2 d就诊,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右附件区可触及一囊性包块直径约3 cm,有触痛,左附件(-).尿hCG(+),B超可见右附件部位原始心管搏动,盆腔内有少量积液,提示右附件妊娠,于1999年3月4日收入院,入院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流产型).患者于3个月前曾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原发不孕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见双侧附件与子宫侧壁、左侧附件与肠管及盆壁粘连,左卵巢囊肿直径4 cm,行子宫内膜囊肿剥除术及盆腔粘连松解术,并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通液术,右侧输卵管通畅,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术中诊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高秀珍;李桂英;张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绝经后子宫颈横纹肌肉瘤一例

    患者,65岁.因绝经13年、不规则阴道流血1个月余、宫颈活组织检查为横纹肌肉瘤(RMS)于2000年1月16日人院.患者孕4产4.入院后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前唇呈不规则息肉状突出,1cm×1 cm大小,色暗红,质脆,触之易出血;子宫体萎缩;双侧附件未及包块.三合诊:直肠壁光滑,主、骶韧带无增厚,盆壁光滑.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转移结节.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正常.诊断:宫颈RMS.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中见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肿瘤位于宫颈前唇,外生型,颈管受侵不明显,宫颈旁无浸润,子宫体及双侧附件萎缩.术后病理报告:宫颈RMS,子宫体、阴道壁切缘、双侧附件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见图1~4.

    作者:左常婷;马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病情监测方法和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结局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TRAP)方法检测了64例CIN患者、21例宫颈癌患者、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15例正常宫颈妇女宫颈脱落细胞、宫颈活组织检查(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 Ⅰ级(CINⅠ)、CINⅡ级(CINⅡ)、CINⅢ级(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5.0%、62.5%、60.0%、82.4%及61.9%;对应的活检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0.0%、50.0%、45.0%、96.4%及95.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X2细胞=16.28、X2组织=36.98,P均<0.05).CINⅠ、CINⅡ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细胞=0.24、P组织=0.25);CINⅢ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CINⅠ、CINⅡ(P细胞=0.03、P组织=0.000 012);CINⅢ与宫颈癌活检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脱落细胞与宫颈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的对应性良好(X2=46.4,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宫颈癌变的进程有关,宫颈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IN病情检测、处理及预后估计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淑珍;孙建衡;张伟;金顺钱;王洪平;李茉;金玉生;曲萍;刘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官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以及宫颈标本边缘受累与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环形电切术,对135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为42岁(18~67岁),中位妊娠次数2.2次(0~8次).根据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诊断为重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GSIL)占65.9%,阴道镜诊断亦与上述结果类似(75.6%).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阴性者7例(5.2%);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2例(1.5%);CINⅠ级(CINⅠ)15例(11.1%);HGSIL 108例(80.0%),其中CINⅡ级(CINⅡ)20例(14.8%),CINⅢ级(CINⅢ)88例(65.2%);宫颈微小浸润癌3例(2.2%).78例(57.8%)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57例(42.2%)宫颈标本边缘CIN病变检测阳性或不能确定(指由于电灼对细胞的破坏,影响了LEEP术后标本边缘的病理诊断),其中HGSIL54例(94.7%).在21例(15.6%)宫颈标本边缘CIN病变检测阳性和36例(26.7%)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不能确定患者中,CIN病变残留患者分别为1例(4.8%)和3例(8.3%),复发患者分别为1例(4.8%)和2例(5.6%);而在78例宫颈标本边缘无CIN病变累及患者中,仅发现CIN病变残留患者2例(2.6%),此类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0%(0/78).135例中,首次LEEP术后治愈126例(93.3%);6例(4.4%)患者发现残留CIN病变,3例(2.2%)患者出现术后复发;19例(14.1%)患者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应特别注意标本边缘的病理检查结果,宫颈标本边缘受累与否是病变残留和复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樊庆泊;Tay Sun Kuie;沈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有窗胎盘一例

    患者30岁,因孕6产1孕39周+4,于2000年4月6日临产急诊人院.平时月经规则,量中,无痛经史.末次月经1999年7月2日,预产期2000年4月9日,孕期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既往自然流产2次,人工流产2次,足月妊娠分娩1胎,小孩存活,现已5岁.检查:血压110/70 mm Hg(1mm Hg=0.133 kPa),脉搏80次,宫高34 cm,腹围96 cm,右枕前位,头固定,胎心率142次,宫缩:308~40 s/4~5 min,肛查:颈管消失,宫口开大3 cm,先露平坐骨棘,入院4 h后自然分娩1活女要,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分,5分钟Apgar评分10分.

    作者:陈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妊娠晚期恶心、呕吐、肝酶升高

    病例报告患者29岁,孕1产0,孕39周+1,恶心、呕吐5 d于1998年9月9日以“呕吐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孕早、中期顺利,孕31周因妊娠期糖尿病人院治疗。出院后自行停止治疗。入院前5 d出现胃部不适,烧灼感,返酸,进食少,口渴,喜食冷饮,每夜呕吐1~2次,为胃内容物及咖啡样物,症状逐渐加重,人院。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史,无服药史。身体检查:体温36.8℃,脉搏87次,血压98/54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部膨隆,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扣击痛。

    作者:于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布氏杆菌病二例报告及分析

    一、病例介绍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又称之为波浪热.此病一般只在牧区可见到,但妊娠合并布氏杆菌病极为少见.我院10年来仅收治2例,现将2例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例1 患者34岁,藏族牧民,孕5产4,足月妊娠,以阵发性不规律腹痛2 d,于1997年12月13日入院.否认既往有急慢性传染病史,末次月经不详.妊娠早、中期顺利,孕7个月时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并逐渐加重,来院就诊.身体检查:体温38.7℃,脉搏98次,左侧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约1.5 cm×2.0 cm×1.5 cn大小的淋巴结,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丹措吉;格花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细胞核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5份宫颈组织行病理检查,按病变程度不同分为,正常宫颈上皮1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2份、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17份、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13份和宫颈鳞癌55份(其中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分别为13、19、23份),以及宫颈腺癌7份.组织切片分别行福根(Feulgen)染色,并以计算机检测其DNA平均倍体值(DMP)、DNA指数(DI)、核面积,打印DNA倍体直方图.结果 (1)随病变程度增高,DMP、DI和核面积测定值均依次逐渐增高,正常宫颈上皮与CINⅠ、CINⅡ3者间比较,除正常宫颈上皮与CINⅡ的DI和核面积、CINⅠ与CINⅡ的核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宫颈癌与CINⅠ、CINⅡ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3者间比较,差异也均无显著性.(2)官颈不同病变的DNA倍体直方图各有特点,超5倍体(5C)细胞在CINⅢ病变组织中开始增多,5C、7C和9C细胞在鳞癌病变组织中显著增加.结论宫颈上皮癌变是一个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INⅢ是非癌到癌的变化阶段.

    作者:焦玉冰;周羡梅;马世雄;宫亚红;赵蕊;白若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子宫圆韧带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一例

    患者27岁,孕2产0.因停经18周+4,左下腹痛1.5 d,于1999年3月3日入院.患者曾行人工流产术1次,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8年10月25日,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停经50d时查尿妊娠试验阳性,但未行阴道检查,亦未作B超检查.3月1日晚突觉左下腹剧痛,呈持续性,伴面色苍白,次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8.5×109/L,中性0.78.B超示:宫内单胎妊娠(孕18周),左下腹实性包块9 cm×6 cm×6 cm.血压:100/60mm Hg(1mm Hg=0.133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膨隆,宫底脐下2横指,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作者:朱勤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原发性卵巢妊娠的临床探讨

    原发性卵巢妊娠是一种较少见的异位妊娠.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卵巢妊娠的报道有增加趋势.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卵巢妊娠8例,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现结合文献讨论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发病情况:自1993年1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异位妊娠302例,其中输卵管妊娠294例,卵巢妊娠8例.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4年中收治异位妊娠150例,其中卵巢妊娠2例,发生率为1.33%;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的近3年中收治异位妊娠152例,其中卵巢妊娠6例,发生率为3.95%.

    作者:汪兰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治疗高胰岛素血症所致无排卵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高胰岛素对血睾酮水平和排卵功能的影响,二甲双胍治疗高胰岛素血症无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进行12周的二甲双胍治疗,其中19例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均接受氯米芬治疗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血睾酮水平和排卵功能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前血睾酮水平为(2.7±1.6)nmol/L,治疗4周后为(1.9±1.0)n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发排卵,二甲双胍治疗前有3例,治疗后有10例(其中8例为原无排卵者)(P<0.05);19例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均服用过氯米芬,促排卵成功在二甲双胍治疗前有8例、治疗后有15例(P<0.05).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血睾酮水平升高,排卵功能障碍.应用二甲双胍后胰岛素水平降低,睾酮水平下降,排卵功能有改善.

    作者:李儒芝;林金芳;周剑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胎儿细胞父源性人类白细胞抗原DQA基因检测

    随着应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的进展,多数研究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或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Y,SRY)[1-3],作为鉴定胎儿细胞存在或已成功分离的手段,但这些方法仅局限于检测妊娠男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A基因属于HLA-Ⅱ类抗原[1],该基因的多态性和高变异性使HLA-DQA基因位点具有较好的鉴别力[2].我们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父源性HLA-DQA基因,旨在推动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的基础研究.

    作者:杨明;马旭;钱新华;姚英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影视阴道镜观察宫颈细胞病理学异常和尖锐湿疣患者共275例.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宫颈活检术265例、宫颈管刮取术(ECC)8例、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237例.结果 (1)影视阴道镜在诊断子宫颈病变中的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77.7%、阳性预测值为84.5%.(2)影视阴道镜观察,93.8%正常转化区符合组织学诊断,有6.1%的假阴性;76.2%醋酸白上皮符合亚临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诊断,有23.7%的假阳性.白嵌二联征、白嵌点三联征与宫颈癌的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影视阴道镜诊断子宫颈病变的结果准确、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存在假阳性,而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宋学红;王秋曦;宋玉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卵巢血流和功能的关系

    卵巢血流是影响卵巢功能的重要因素,正常妇女卵巢内周期性血管形成伴随血流呈周期性改变,与卵巢性激素周期性分泌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卵巢内周期性表达,与卵巢内血管生成、血流变化和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内分泌异常时卵巢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亦呈相应变化.近年来有学者研究VEGF与卵巢血流和功能的关系,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季慧玲;邵敬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

    宫颈锥切术在妇科手术中已有180余年的历史.目前,随着宫颈锥切方法的不断改进,其在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对宫颈锥切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一、宫颈锥切术的历史及发展宫颈锥切术是Lisfranc在1815年首次使用,当时是用于宫颈炎症和宫颈癌的治疗[1].1861年,Marion开始使用银线缝合宫颈锥切残端[1].Sturmdorf于1916年描述了宫颈锥切术的缝合方法[1].

    作者:石敏;沈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研究组)和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对照组)的DQA1和DQB1基因型.结果研究组的DQB1*0604,0605等位基因频率(12.5%)较对照组频率(2.8%)显著增高(P<0.05),DQB1*0501,0502等位基因频率(3.1%)较对照组频率(11.1%)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DQA1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频率(12.5%)较对照组(2.8%)显著增高(P<0.05).结论 DQB1*0604,0605等位基因与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易感基因与易感单元型,而DQB1*0501,0502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该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作者:林其德;陆佩华;汪希鹏;马政文;赵爱民;黄立东;林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的因素.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0年5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53例60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个胚胎复苏,成活178个胚胎,3个周期因复苏胚胎卵裂球破裂未移植,宫内移植57个周期,平均每个周期移植胚胎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30%(17/57).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超排卵周期的超排卵方案、卵泡数、获卵数、受精胚胎数、冻存胚胎数及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前的血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子宫内膜状态及复苏胚胎的质量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17例妊娠者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均呈三线型,胚胎质量良好率(冻存前83.8%、复苏后76.8%,复苏后成活率82.4%)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分别为60.7%、50.0%和6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胚胎形态良好、子宫内膜呈三线型是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成功的保证,均质型子宫内膜不宜行胚胎移植.

    作者:朱依敏;黄荷凤;周馥贞;徐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抗氧化能力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危害母要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妊高征的发生与体内自由基代谢失调、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有关,血液的纤溶、凝血功能的变化在妊高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2].我们观察妊高征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妊高征患者抗氧化能力及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作者:王弓力;邵凌云;任雨笙;杨建萍;徐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A125在鉴别卵巢原发性癌和胃肠道转移性癌中的作用

    目的 CA125在鉴别卵巢原发性癌和来源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伊文生(Envision)2步法,对33例卵巢原发性癌、50例卵巢转移性癌(原发灶在胃肠道)进行了CA125检测.结果 33例卵巢原发性癌CA125阳性率为84.5%,50例卵巢转移性癌CA125阳性率为4.0%,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CA125的测定对鉴别卵巢原发性癌和来源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文涛;张廷;范建玄;施达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静脉和硬膜外自控镇痛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240例,随机分成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PCIA组和PCEA组患者应用含吗啡20Mg、氟哌定醇5 mg的自控镇痛(PCA)泵,根据术后疼痛程度患者自控给药.对照组患者则不用任何药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观察3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肠蠕动恢复时间、拔尿管后排尿情况、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泌乳情况和是否有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1)PCIA组与PCE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感,镇痛效果良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患者则有明显的术后疼痛感.(2)PCEA组患者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51±10.33)h,明显快于PCIA组患者的(28.70±16.36)h,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PCIA组10例患者发生拔尿管后排尿困难,PCEA组为2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仅有3例,明显少于PCIA组和PCEA组.(4)3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泌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CIA及PCEA均有良好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应用PCEA肠蠕动恢复快,但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较PCIA为高,这类患者可采用延长拔尿管的时间来避免排尿困难的发生.

    作者:乔丽雅;吕秋兰;张书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