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11例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张瑞雪;杨海澜;籍静茹

关键词:胎膜, 早破, 危险因子,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611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认为:①本院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1%(611/4 047),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2.6%(104/4 047),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5%(507/4 047).②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流产或引产史与宫腔内压力增加(因巨大儿、双胎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所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③足月胎膜早破的阴道分娩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热浪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发生显著变化,夏季频发高温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不少国际机构与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学科专家已开始探讨热浪对个体健康的危害及影响机制.笔者拟就国内外热浪与婴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LBW)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孕妇群体及全球暖化与早产、LBW的新研究,旨在为我国预防和遏制日益高发的不良妊娠结局寻找突破口,同时也丰富人们对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知.

    作者:姚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级,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种子表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组(研究组)和骶管阻滞组(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为40例,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并维持,喉罩维持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并注入0.25%罗哌卡因0.5 mL/kg;对照组行单次骶管阻滞,并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种神经阻滞方法术后有效镇痛时间,需要追加镇痛药的病例数,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组术后有效镇痛持续时间为18.5 h[95%CI(16.4~20.5)];对照组术后有效镇痛持续时间为8.7 h[95%CI(6.3~11.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有效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根据麻醉效果需要追加镇痛药的病例数分别为17例(42.5%)和32例(8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12.5%)患儿发生下肢运动阻滞.两组患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同时,可以延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林芩;钱彬;姚玉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卵巢扭转临床分析

    卵巢扭转(ovarian torsion,OT)是指卵巢血管蒂部分或完全旋转导致卵巢淋巴管、静脉血流和动脉灌注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OT发病率居妇科急腹症前5位,而且一旦发生,常需要切除病变附件进行治疗,可对患者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该病常合并卵巢囊肿、黄体或滤泡囊肿、卵巢畸胎瘤等疾病[1-3].OT在妊娠期或非妊娠期均可发病,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或女童[1,4,5].本研究通过对于本院就诊的3例O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O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尹凤玲;张蓓;高建武;蒋英;张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52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头颅影像学检查情况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本组52例患儿中,61.54%(32/52)临床表现为反应差,57.69%(30/52)为发热,肌张力改变为51.92%(27/52),惊厥为28.85%(15/52),前囟张力增加为19.23%(10/52),脑膜刺激征异常为3.85%(2/52).本组患儿初次外周血感染指标检查结果和脑脊液(CSF)检查阳性率均不高,其中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降低或升高)率(63.50% vs.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中WBC计数异常率明显高于蛋白含量异常率(67.31% vs.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血液和CSF培养出的各种致病菌中,革兰阴性(G-)菌多于革兰阳性(G+)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多,占26.92%(7/26),100.00%(26/26)为条件致病菌,多重耐药菌占69.23%(18/26).本组多数患儿均使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其中43例(82.69%)使用3代头孢菌素,20例使用美罗培南,3例使用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3例使用万古霉素.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20.17±11.93)d(2~49 d),治愈率为59.62%(31/52).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困难.对该病的早期识别依赖于临床对具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密切临床监测和反复CSF检查.导致该病致病菌的耐药率高.该病的治疗疗效差、预后差.

    作者:高洁;杨丽;毛雪;夏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经验,为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行子宫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提示:27例中,81.5%(22/27)有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有1次剖宫产史者为85.2%(23/27),≥2次剖宫产者为14.8%(4/27);中央性前置胎盘为92.6%(25/27),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各为3.7%(1/27);11.1%(3/27)在本院产前检查,88.9%(24/27)由外院转诊至本院.本组患者的诊断方式100.0%(27/27)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8.9%(24/27)行MRI检查,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48.1%(13/27),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7.5%(21/24).本组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为(35.53±2.55)孕周.胎盘植入直径≥8 cm 为77.8%(21/27),穿透性植入为48.1%(13/27).手术出血量为800~9 300 mL,其中,择期手术17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796.7±560.89)mL;急诊手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 538.9±600.90)mL,择期手术患者比急诊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RBC(8.07±5.24)U、血浆(622.22±569.3)mL.本组患者40.0%(4/10)急诊手术术后入ICU监护,100.0%(27/27)痊愈出院.结论 剖宫产术史、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直径≥8 cm或穿透性植入,或伴失血性休克,应果断及时切除子宫挽救患者生命;规范术前准备,可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

    作者:陶春梅;李映桃;程澄;黄蓓;钟柳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及管理的新认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较严重的合并症之一.近年,随着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的显著提高,BPD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BPD对个体是一不断进展的肺损伤过程,该病患儿不仅在新生儿期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即使于儿童期,甚至成年早期,其呼吸系统异常表现导致的患儿再入院率、肺动脉高压、肺功能异常及认知、教育和行为障碍等问题,均远高于非BPD早产儿.尽管目前对该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BPD不同阶段施以合适的治疗方法,加之有效的管理,对改善BPD患儿的远期预后还是有益的.随着对早产儿BPD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病的防治及管理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将早产儿BPD的管理分为以下3个阶段[1].第一阶段:从出生前至出生后7 d,为BPD的预防阶段;第二阶段:生后7~14 d,为进展期BPD的治疗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生后(28±7)d,为已经确诊的BPD的治疗阶段.住院期间对患儿BPD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辅助氧疗、液体管理和利尿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营养支持及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等,但每一阶段对BPD早产儿管理策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薛辛东;杨海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0-2013年度广州市花都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花都区孕产妇死亡原因,了解孕产妇管理系统及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3年度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结果 在研究的14年中,广州市花都区活产数逐年增加,平均年增长率为10.58%.孕产妇死亡率在广州花都区户籍人口平均为21.73/105,在全人口平均为38.45/105,近14年孕产妇死亡共计65例,其死亡率逐年下降,尤其在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降低明显.导致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直接产科死因为64.62%,间接产科死因为30.77%,死因不明为4.62%.其中,居于前5位的孕产妇死因分别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异位妊娠.结论 孕产妇死亡原因呈多元化趋势,死因构成比的变化为探索新的产科服务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专业技能培训和孕产期系统保健是母婴安康的保障.

    作者:伍军平;张金陶;温金兰;黄伟雯;钟景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电子胃镜诊治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诊治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3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部分患儿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镜下病变程度严重者则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改良Giemsa染色镜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24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为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32例,胃溃疡为17例,复合性溃疡为4例,异物为6例(胃异物及食管异物各为3例),过敏性紫癜为5例,镜下无明显异常为4例.336例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183例(54.46%)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阳性,其中56例(16.67%)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示慢性炎性改变.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在电子胃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为常见病种,HP感染与儿童胃炎及溃疡病关系较密切,儿童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庆红;阙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并提高对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4例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以头痛、恶心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为起始症状,2例伴视物模糊及肢体肌力下降,2例有癫痫发作.4例均经头颅MRI检查初步诊断.本组所有病例均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同时进行预防感染等治疗,2例分别以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抗癫痫治疗.2例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开颅手术,1例在开颅手术后2周行剖宫产术,1例开颅手术后继续妊娠.本组4例患者中,3例剖宫产患者分娩3例新生儿均存活.1例于产后4个月开始化疗.1例继续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硬膜外血种.对本组4例患者产后均随访6个月,3例患者存活,1例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MRI检查在孕期是安全的,一般不需要强化.该病孕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该病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组织生物学特性.

    作者:迟心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钼靶技术在女性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钼靶摄影技术在女性乳腺占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就诊,并行体格检查示乳腺肿块的7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钼靶X射线摄片和乳腺肿块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本组75例患者钼靶X射线摄片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结论 钼靶技术对女性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卢子逍;金彪;王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11例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611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认为:①本院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1%(611/4 047),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2.6%(104/4 047),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5%(507/4 047).②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流产或引产史与宫腔内压力增加(因巨大儿、双胎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所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③足月胎膜早破的阴道分娩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张瑞雪;杨海澜;籍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

    借鉴美国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我国于2004年起开始试办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至今已10年,目前已有14所院校具备办学资格,每所院校均有自己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独特的教育理念及方式.本文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理念为例,阐述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及特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教学计划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科研训练及临床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亚专业及导师的选择时机及选择方式,更会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的未来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毕业时,临床技能仍有待提高,而如何合理安排他们的毕业后教育,尚待进一步探讨.笔者就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的科研训练、临床技能培训、导师选择及毕业后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改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白一;龚云辉;刘希婧;周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受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受精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生物化学、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等研究得出的受精机制主要分为4个部分:①精子获能;②精子结合至卵子透明带;③精子与透明带结合诱发顶体反应(AR);④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和膜融合.笔者拟就近期研究阐明的精子获能、AR及精、卵融合的新信息、新观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黄品秀;韦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421例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晚期早产发生率.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421例治疗性晚期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n=1 421);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1 288例足月分娩产妇为对照组(n=1 28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OR=5.442,95%CI(3.53~8.40);P<0.001]、双胎[OR=7.918,95%CI(3.52~17.81);P<0.001]、重度子痫前期[OR=13.234,95%CI(6.28~27.87);P<0.001]与晚期早产密切相关.结论 胎膜早破、双胎、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是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因素,其中,前三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推行孕前咨询及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管理,进行早产二级预防,开展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可延长孕周,降低治疗性晚期早产发生率.

    作者:陈海霞;孙波;骆秀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首选方法.新型抗癫痫药物(AED)具有抗癫痫谱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AED高等优点,为临床治疗儿童癫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由于全球性的儿童临床试验缺乏,导致包括AED在内的大多数药物缺少在癫痫患儿中使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而直接根据成年人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简单剂量折算后使用,忽略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区别,新型AED在儿童使用中仍存在此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均提出对于新型A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以循证医学的理念进行指南制定,特别是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作者拟对常见新型AED治疗儿童癫痫的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刘砚韬;张伶俐;黄亮;梁毅;曾力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中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母体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母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时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13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胎盘主体附着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前壁组(n=9,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和后壁组(n=4,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侧壁及后壁).13例受试者的年龄为20~42岁,孕龄为34+1~37+6孕周,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3~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提示为瘢痕子宫、完全性前置胎盘伴不同程度胎盘植入,并于剖宫产分娩时确诊.对两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壁组术中出血量(850~7 055 mL)较后壁组多(350~1 200 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壁组患者中,全子宫切除率为55.56%(5/9),后壁组为25.00%(1/4);后壁组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跨越前次手术瘢痕处)的中央型前置胎盘,若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提示胎盘主体位于子宫前壁,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并伴有前壁下段及瘢痕处植入者,为实际意义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侯倩男;常林利;周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

    目的 探讨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 8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将其分为3组,婴幼儿组(n=998,3个月~3岁),学龄前期组(n=416,3~6岁),学龄期及以后组(n=428,6~14岁).3组患儿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绵阳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均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再根据病史及查体的结果决定下一步辅助检查.首次检查得出初步诊断后,给予相关治疗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结果 1 842例患儿中,1 806例(98.05%)咳嗽具有明确的病因,3组患儿的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咳嗽病因以感染后咳嗽居首位(38.28%,382/998),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6.97%,369/998).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及以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分别为62.26%(259/416),50.93%(218/428)],学龄前组感染后咳嗽居第2位(15.87%,66/416),学龄期及以后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居第2位(25.47%,109/428).结论 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可能是单一因素或多重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段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不同.

    作者:李艳;刘蓉;余静;谢丽;邓琳凡;董金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宫颈浸润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浸润癌术后静脉血栓(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且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243例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术后VTE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VTE形成发生率为7.8%(19/2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1.23,95%CI(1.08~1.47),P=0.030]、吸烟[OR=2.42,95%CI(2.11~5.31),P=0.010]、既往合并其他恶性肿瘤[OR=6.49,95%CI(1.23~26.16),P=0.001]、既往血栓病史[OR=4.62,95%CI(1.01~6.95),P=0.000]、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OR=2.99,95%CI(1.27~4.22),P=0.023]是早期子宫颈浸润癌术后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需在术前对VTE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采用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术后VTE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罗成燕;范文;姜旖;傅士龙;程文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菱形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外阴癌术后缺损

    目的 探讨菱形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在外阴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行外阴癌手术的9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外阴癌术后缺损个体化选用菱形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观察其切口愈合、外阴形态、排尿和性生活情况.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采用菱形皮瓣修复为7例(77.8%),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为2例(22.2%),术后半年复查均示外阴丰满、有弹性,尿道口无移位,无排尿时尿线偏歪,阴道口无狭窄,可容2指通过,皮瓣均完全存活(100%).中位随访25个月后,除1例患者(11.1%)恶性黑色素瘤局部控制不良外,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88.9%).4例患者恢复正常性生活(44.4%).结论 根据外阴缺损范围合理应用单侧/双侧菱形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外阴,可较好地重建患者的外阴解剖学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燕;彭汉伟;关明飞;朱安娜;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与临床用药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检验不规律使用阿奇霉素与MP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MP抗体滴度1∶320为诊断MP感染标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92例5~13岁合并发热或(和)咳嗽的MP感染患儿中,MP-IgM呈阳性的4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1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和MP感染次数分别纳入实验组(n=217,半年内无MP感染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对照组(n=214,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患儿入院当天于不同时间进行2次MP培养,对培养结果MP呈阳性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 PCR产物合成与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进行MP呈阳性者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对两组MP株的耐药性等进行比较.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和23S rRNA V区无突变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于治疗2周及4周末再行MP培养,对阳性者分析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对实验组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判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效.对于对照组214例反复MP感染患儿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频次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病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组患儿的MP感染率为54.4%(431/792).对本组药敏实验结果MP-IgM呈阳性患儿咽拭子进行快速MP培养的阳性率为26.6%(115/431).实验组与对照组MP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41).对照组214例患儿1年内不规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频次与耐药率比较,不规律用药次数越多,耐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χ2趋势值=22.056,21.932;P<0.05).实验组14例患儿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对其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2周后,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MP呈阳性为4例,根治率为71.42%(10/14).对此4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阿奇霉素仍敏感,并对其进行23S rRNA V区测序发现无基因位点突变,继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至4周末时,实验组14例患儿的根治率为92.85%(13/14).实验组14例MP药物敏感株与对照组37例MP耐药株患儿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感染安全有效,并不会诱导出耐药株,而不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可诱导耐药株,且耐药率与不规律应用的次数呈正相关.

    作者:张涛;王波;王穗琼;唐远平;刘妙玲;彭淑梅;林英;李容汉;邓文喻;何天文;杨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