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珍;李成柏;张和增
自我院1996年1月发现第一例先天梅毒以来,至1999年6月共收治先天梅毒32例,其中31例在新生儿期住入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32例先天梅毒临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卢美萍;华刚;孙眉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佳时间.方法 对44名孕龄6~40周的孕妇外周血进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将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制片,显微镜下行有核红细胞计数,然后用显微操作法一一获取,进行Y染色体特异性DYZ1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以确定其胎儿来源.结果 44 名孕妇中有17例其外周血中检出有NRBC,分布于妊娠第9~26周,其中以妊娠第11~20周检出率高,达76.5%(13/17).NRBC检出数量从5个/7 ml~30个/7 ml不等.PCR扩增Y染色体特异序列结果:7例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另外10例未扩增出,所得结果与胎儿实际性别相吻合.结论 用胎儿有核红细胞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佳时间为妊娠第11~ 20周.
作者:邹丽;朱剑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外源性PS对该病有特殊疗效.自1980年PS首次被临床应用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PS新药,迄今已研制出10多种 PS,本综述介绍其中6种药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使用方法.
作者:戚彩云;陈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及妊高征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对38例正常妊娠孕妇分别于妊娠18~20、28~30 、38~40周及3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随孕周增加24 h平均血压逐渐升高,正常妊娠孕妇3个时期分别有84.2%、86.8%及86.8%血压呈昼夜变化节律,表现为日间血压升高,夜间血压减低,昼夜平均血压差分别为(16.3± 4.1)%、(14.1± 3.2)%及(15.2±3.7)%.中、重度妊高征患者24 h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节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及各期正常妊娠,昼夜平均血压差则明显减低.结论 正常妊娠血压有昼夜节律变化,妊高征随病情加重血压节律异常率升高.
作者:叶元华;陈淑明;车艳辞;刘佩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慢性使用可卡因对新生兔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怀孕的24只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为药物观察组和盐水对照组.两组均于怀孕15 d开始至分娩为止(约30~31 d),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可卡因[剂量为5 mg/(kg·d)]或生理盐水[剂量为lmL/(kg·d)].检测血清中AST,T-B IL,ALB,肝组织中GSH.结果 (1)血清AST和T-BI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2)血清ALB,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3)肝组织中GSH,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妊娠期使用可卡因对新生兔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作者:刘仲熊;方成志;姜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转录水平表达规律.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HIBD后不同时间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发现 ICAM-1 mRNA在HIBD后6 h即开始显著升高(t=2.33, P<0.05),24 h达高峰 (t=3.37,P<0.01),7 d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t=1.63,P>0.05).高峰表达时左脑(缺血侧)皮质 ICAM-1 mRNA分别为正常组的3.6倍 (P<0.01),为右脑(非缺血侧)的2.2倍(P<0.05),右脑皮质与假手术组、正常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P>0.05).结论 ICAM-1在HIBD时表达明显上调,使白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和HIBD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辛颖;高红;韩玉昆;任舒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产科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贫血患者单次静脉注射rHuEPO 8 000 IU;贫血患者及对照组均给予口服补充铁剂和叶酸.结果 无论产前贫血组和产后贫血组血红蛋白均有较明显的回升(P<0.001).血清铁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产科贫血安全、有效.
作者:陈倩;赵瑞琳;马彦彦;胡永芳;翁霞云;盖铭英;黄醒华;周良鸿;刘维靖;赵天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妊娠期有梅毒感染称为妊娠期梅毒.患梅毒的孕妇,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称为胎传梅毒或先天梅毒.梅毒患者妊娠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以及胎儿畸形、产后出血.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共诊治妊娠期梅毒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桂碧;陈和吉;黄淑黎;林爱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87年9月1日至1989年8月31日在Parkland纪念医院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价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推荐的孕期梅毒治疗方案的效果.所有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28~32周)及分娩时采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筛查梅毒,根据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梅毒,对高危患者同时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作者:丛璞香;樊尚荣;董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用脐血胆固醇筛查高胆固醇血症高危人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 000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检测胆固醇及血糖值,检测部分孕妇胆固醇,记录母亲饮食习惯、进食及分娩时间及新生儿体重.结果 足月新生儿脐血胆固醇平均(64.86±17.52)mg/100 ml;≥100 mg%者有42例,占总数的4.2%;脐血胆固醇值与母亲的胆固醇水平、饮食习惯、进食及分娩时间无关系;脐血糖值在母亲分娩前3 min内进食受影响;脐血胆固醇增高对新生儿体重无影响.结论 足月新生儿脐血胆固醇值,可作为早期的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筛查.
作者:刘玉洁;吴北生;赵卫红;陈倩;蒋国庆;尹玲;高雪莲;孙瑜;王蕾;王晓惠;韩艳华;王佳锦;穆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约5% 的母亲为HBV携带者.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约40%~50% HBsAg为阳性,而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HBsAg为阳性者可高达90% 以上.我国HBV携带者约有3亿,HBsAg携带为9.7%.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讨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产科、儿科、传染科共同关心的问题;对减少儿童时期乙型肝炎的发生,减少众多的HBV携带者,减少成人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 提高出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金仙玉;张新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剂Exosurf气管内治疗2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并与同期未用PS治疗的25例NRDS 患儿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统计BPD的发生情况.结果 PS运用组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较未用PS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由(13±9) d下降为(6±4)d,氧疗天数由(21±9)d下降为(9±6)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PD的发生率由40%下降至20%,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S治疗NRDS患儿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氧疗天数,但是否减少BPD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操讨.
作者:罗先琼;周晓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羊膜腔内灌注(amnioinfusion,AI)治疗羊水过少的技术已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10余年,是一项安全、有效、容易操作的新技术.自1997年1月至1 999年3月,对来我院检查并有适应证的16例羊水过少,的孕妇,产前在B超引导下经腹行AI 治疗58次,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悦娥;董素芹;李跃珍;王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新洁尔灭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用消毒药物,应用此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实属罕见,现报告1例,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郝梅荣;梁洁卉;杨林书;杨海燕;代明叶;盖继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女,24岁,孕1产0.身高1.73米,非孕时体重59 k g.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98年11月28日,既往无糖尿病史,无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史 .无糖尿病家族史.在外院产前检查,无高血压、贫血、蛋白尿史.孕期喜食西瓜,喜饮糖水.孕期体重增加9 kg.孕24周行50克糖筛查(GCT)为7.6 mmol/L.孕32周拒绝复查GCT.孕35+5周出现咽痛、鼻塞、发热,体温达38℃,伴恶心呕吐、嗜睡,到Ⅰ级保健网治疗,给以输液(5%~10%葡萄糖液).因孕36+1周,神志不清,昏迷12 h,胎死宫内于1 999年8月9日转入我院.
作者:申玉红;翁剑蓉;江明礼;张黎明;刘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晚期特发的疾病,发生率低 (1/13 323),母婴死亡率高达75%[1,2].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孕期激素异常、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代谢障碍、胎儿等因素有关.Strauss等[3]指出基因缺陷是AFLP的病因.
作者:房瑜;陆薇;杨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国居首位 ,因此寻找简便、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卡孕栓和米索前列醇都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对于防治产后出血文献均有报道[1,2],但哪种效果更优尚不清楚, 为此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斌;魏敏;曹来英;刘元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后,选择性易损性是神经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不仅导致细胞的损伤,还可阻止脑组织的正常能量供应.90年代以来,随着生理、生化、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缺氧缺血模型,对内源性腺苷及其衍生物对中枢神经元活动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证实了腺苷受体、受体亚型、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及其生理效应.
作者:郭文香;任立新;李艳芝;耿佩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氧合代谢和脑血流量变化,早期判定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24例HIE患儿音乐刺激(MS)前后脑前额皮质区域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总血红蛋白(tHb)的变化,并与对照组(30例 )作比较.结果 对照组HbO2、Hb、tHb明显上升.HIE组:轻度组HbO 2、tHb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Hb明显增加[MS前:(-0.10±0.24)μmol/L, MS后(0.50±0.33)μmol/L,P<0.05];中度组HbO2、tHb明显减少[MS前:(0.0 7±0.44)μmol/L,( 0.48±0.43)μmol/L,MS后:(-1.72±0.59)μmol/L,(-0.98±0.55)μmol/L,P<0.05],Hb明显增加[MS前:(0.41±0.28)μmol/L,MS后:(0.74 ±0.36 μmol/L,P<0.05],重度组三项均降低[MS前:(0.35±0.80)μmol/L,(0.22 ±0.47)μmol/L,(0.57±0.98)μmol/L,MS后:(-3.24±1.37)μmol/L,(0.15±0.51)μm ol/L,(-3.09±1.39)μmol/L,P<0.05].将HIE的病情程度与MS前后tHb的变化差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4, P<0.001).结论 NI RS可以早期监测HIE的脑功能,判定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功能状态.
作者:陈飒英;赵时敏;酒谷熏;庞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儿童智力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低出生体重儿以后生长发育并无明显异常的儿童60 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足月小样儿;另一组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 6岁时进行智力、神经心理功能及行为的广泛评定,并与正常分娩的6岁儿童30例进行对比.结果 应用韦氏(Wechsler) 幼儿智力量表(长沙修订本)测查智力,足月小样儿组,语言智商平均为99.7,操作智商为99.40,总智商为101.77 ;早产低出生体重组三个智商平均数分别为 99.83、101.77、100.87.正常分娩组的三个智商平均数分别为99.10、100.83、100.07,经F检验,值分别为0.12(ns)、0.18(ns)、0.13(ns), P>0.0 5.应用 Achenbach行为问卷调查发现,低出生体重组总 T分和外向 T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低出生体重对儿童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无负性影响,但存在着多动及外向行为增多问题.
作者:王素珍;李成柏;张和增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