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魏艳;王晓蕾;张励;郑静;黄成;廖霓
患儿,男,2岁,因误吸汽油3.5 h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5 h误吸汽油一口后出现呛咳,烦躁不安,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给予吸氧,静脉输入维生素C、速尿、地塞米松、西米替丁、5%葡萄糖150 ml等,症状无好转,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发绀,急转入我院.病后无抽搐、无咯血.入院时查体:T 36.7℃,R 57次/min,P 170次/min,BP 95/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不清,躁动,呼吸急促,可闻到汽油气味,颜面发绀,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球结膜轻度水肿、颈软.双肺闻及密集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170次/min,无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
作者:杨显贵;王华;李海燕;郭淑艳;张敬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14 h.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0岁1个月.因面色苍白、皮肤瘀点伴血尿6d入院.8d前出现面部水肿,6d前开始面色苍黄,排鲜红色肉眼血尿,2~3次/d,伴尿量减少.同时有头昏、呕吐、乏力、畏寒、腹痛、便血、食欲差、皮肤出血点等.10d前出现咳嗽.病程中曾呕吐咖啡样物,排暗红色大便,反复出现血尿,但无发热、抽搐、昏迷等.无特殊家族史、既往病史.曾于当地就诊,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
作者:鲍华英;黄松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危重患者的转运,速度无疑是安全的一大要素.因此,航空转运发展史始终紧跟着航空器发展史(表1).在发达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转运早已成为社会医疗救护转运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伤病员通过飞机转运到各医疗中心[1].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与血液流变学(血流变)的关系.方法 将2005年6月~2007年4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单纯性新生儿高胆100例分为心肌酶异常组(观察组)和心肌酶正常组(对照组),行心电图及血流变检测,并观察轻、中、重度高胆患儿血流变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流变表现为低切变和高切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心肌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显著降低.治疗后随着胆红素水平下降,上述指标也恢复正常,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着高胆程度的加重,上述五项指标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引起心肌损害,高浓度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血循环中引起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可致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加剧,引起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早期治疗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预防新生儿高胆造成的心肌损害.
作者:于浩滨;朱立春;沈文莉;吴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尽管心脏性猝死(SCD)在小儿很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对家庭和医疗机构来讲都是巨大的打击.新的研究发现,美国SCD每年为45万例,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每年有近5万患者死于各种原因的猝死[1,2].SCD的定义是由于心脏原因从出现症状的1 h内出现非预测性的自然死亡,或既往没有表现出致命的症状,但在睡眠过程中患者出现无目击者的死亡[3].该病有2个发病高峰:从出生~生后6个月和年龄在45~65岁之间[4].在成人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占所有SCD患者的80%.
作者:张清友;杜军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宝鸡市0~4岁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失败原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追溯与收治患儿同期的我市三级预防保健机构登记在册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流行病学史、家族史;同时整合不典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抗体产生的效价比,综合分析接种疫苗后再患不典型麻疹的发病原因、患病率.结果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调查了与收治的24例临床病例同期的麻疹疫苗接种儿童9 846人,接种疫苗后仍发病的有16例,占临床病例的67%(16/24),接种疫苗后麻疹的近五年再发率为1.63‰(16/9 846).结论 (1)预防接种麻疹疫苗仍不失为防治麻疹有效措施,规范预防接种是提高接种成功率的关键;(2)麻疹抗体效价的检测是衡量接种成败的有效指标;(3)根据麻疹抗体效价检测结果,针对不同的特殊人群制定出相应的接种方案,是对传统预防方案的有效补充.
作者:任合生;汤淑斌;田永生;许谨;林格芳;晁金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对肺氧合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将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保护通气组(PV组)和传统通气组(CV组),每组20例.对两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肺氧合功能指标、并发症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PV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和氧浓度显著低于CV组(P均<0.05);呼气末正压高于CV组(P<0.01);两组通气频率(RR)差异无显著性(P>0.05).(2)PV组PaCO2高于CV组(P<0.01);pH低于CV组(P<0.01);两组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3)PV组上机后48 h与72h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V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的比率在机械通气后72 h也高于CV组(P<0.01),PaO2/FiO2在各监测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4)P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低于CV组(P<0.05).(5)两组脑室内出血及动脉导管开放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V组上机时间均短于CV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缩短上机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不增加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的发病率.
作者:孙轶;周晓光;刘放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严重心律失常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如诊断和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有关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已有许多新的内容和观点.本文就儿科常见的几种严重心律失常诊断及药物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各6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RP.结果 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组CRP阳性率为88.33%,肺炎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率为13.3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RP检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鉴别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升高时,可考虑为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或提示有较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作者:于凤丽;王丹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昏迷是儿科急诊临床工作中常见到的危急症状之一,其病因十分庞杂,包括颅内、颅外疾病,感染或非感染原因.国内曾有报道,病因明确的昏迷不良预后率为37.5%,而病因不明确昏迷的不良预后率为100%,提示早期识别昏迷原因,施以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机酸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平时症状隐匿,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昏迷甚至猝死.
作者:李尔珍;朱彦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流感相关性脑病(influenza-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IAE)是指在急性流感过程中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不包括脑膜炎、脊髓炎和高热惊厥.典型的IAE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后突然惊厥发作,起病1~2 d内快速进展至昏迷状态或死亡,病情凶险,病死率约30%[1,2].早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时期就发现一些嗜睡性脑炎与流感有关,当时还不能分离流感病毒故无法证实病原.
作者:曾玫;王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肥厚性心肌病(HCM)占心肌病的10%~20%,是儿科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也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为了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现就我院2006年6~11月收治的2例HCM进行总结,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方静;黄岩花;朱飞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医护对策和护理技巧.方法 将102例HMD患儿按临床症状和X线胸片结果分为轻中度HMD组(Ⅰ、Ⅱ级)72例,重度HMD组(Ⅲ、Ⅳ级)30例.对不同程度HMD患儿实施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机械通气、或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等不同医护对策,强化有关早产儿护理技巧,并观察其总体和分组医护疗效.结果 所有HMD患儿呼吸支持中CPAP为主者占55.9%,且PS治疗者为46例,不到总数一半,但总体痊愈率达82.4%;CPAP组中加用PS未见提高疗效(P>0.05),但机械通气组加用PS确能提高疗效(P<0.05).结论 HMD发病程度和临床经过轻重不一,配合不同医疗手段及护理对策亦应各有侧重.对轻中度HMD早期予CPAP治疗即可,若不耐受再予PS和机械通气,Ⅲ级、Ⅳ级HMD原则上应机械通气并予PS.HMD早产儿若干护理技巧是患儿痊愈的重要保证.
作者:廖颖芳;林冰纯;熊小云;张谦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多由围生期窒息所致,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如何对HIBD患儿病情早期做出正确判断并实施有效的干预,防止或减少HIBD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是围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迄今为止,H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缺乏有效评定患儿脑损伤程度的指标,但一般认为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在HIB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是体内自由基产物超过抗氧化防御代谢时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可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膜蛋白损伤及DNA损害[1,2].
作者:肖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克雷白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从住院患儿的痰、粪便、尿、血等标本中分离培养出338株肺炎克雷白杆菌,先用纸片扩散初筛法选出产ESBLs可疑菌株后,再用双纸片法确证为产ESBLs菌株.结果 ESBLs肺炎克雷白杆菌占全部测试菌的25.4%,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ESBLs菌株(P<0.01).结论 早期检测ESBLs菌株,临床可参考药敏选用抗生素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均表现为血钠下降,尿钠升高,血浆平均渗透压下降.其中12例有脱水、低血容量表现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输液、补钠治疗;8例无脱水、低血容量表现者,予限制液体入量、限钠治疗.全部病例1~3 d血钠恢复正常,治愈12例,好转6例,死亡2例.结论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系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所致,治疗应具有针对性,早期纠正低钠血症在脑水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成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ICU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2~2006年ICU住院患儿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检测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新标准进行.结果 2002~2006年成都市儿童医院ICU患儿各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1.9%、革兰阳性菌33.8%、真菌4.3%.本组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杆菌(22.2%)、肺炎克雷白杆菌(12.5%)、金黄色葡萄球菌(9.7%)、表皮葡萄球菌(8.8%)、阴沟肠杆菌(8.5%)、其他葡萄球菌(7.4%)、铜绿假单胞菌(7.1%)、鲍曼不动杆菌(4.6%)、肠球菌属(4.3%)、化脓性链球菌(3.7%).痰培养和血培养病原菌排序不同.结论 2005~2006年与2002~2004年相比,本院ICU常见病原菌耐药趋势呈多态性变化.及时监测ICU病原菌耐药趋势变化对指导危重患儿合理用药致关重要.
作者:张国英;魏艳;王晓蕾;张励;郑静;黄成;廖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168例肺炎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5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0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组加服醒脾养儿颗粒.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显效率78%;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尤以合并轻、中度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的疗效更佳,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徐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与喂养标准与健康足月儿的标准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无法获得本应在孕后期在宫内储备的营养,他们的胃肠道和泌尿系统与足月儿相比不成熟,所以他们需要特制的营养以满足其生理所需.在此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经胃肠道营养的适宜技术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配方奶设计的营养学与医学依据.
作者:林以勤;Randi Kline;丁宗一;魏克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炎性肠梗阻是指腹部手术创伤、腹腔炎性渗出和肠壁水肿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并存的黏连性肠梗阻.若对本症认识不足,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手术,甚至造成肠瘘、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我院近年来采用在B超监视下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丽娜;李心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