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常立文;卢红艳;李文斌;蔡成;彭琼玲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数十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该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作者:孙菊娣;刘晓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白蛋白,初步探讨纤维蛋白原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及增高组分别用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易发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肾脏早期损伤者更明显.结论 纤维蛋白原增高与尿微量白蛋白形成有关,但并非正相关.
作者:高天霁;田帧;薛永峰;赵虹;刘燕;任淑红;朱国兰;靳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危重儿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学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呼吸困难病因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病房24例因非肺炎因素引起的、门诊诊断不明或诊断错误的呼吸困难危重儿童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急性中毒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亚硝酸盐中毒1例,复方地芬诺酯中毒1例),气管、支气管异物4例,心肌病2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2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3例,纵隔肿瘤2例,其他6例(塑型性支气管炎、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吉兰-巴雷综合征、颅内占位病变、颅内出血各1例).结论 在非肺炎因素引起的呼吸困难中,主要疾病有急性中毒、呼吸道异物等.对于诊断不明的呼吸困难要仔细询问病史,同时要详细的体格检查,还应尽早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作者:周兆群;江涛;王晓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形部Treitz韧带以下的肠管出血.出血可来自小肠、结肠和直肠肛管等部位,临床上以便血为突出表现,可有黑便.
作者:孙梅;杨海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水平的变化及其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HIE组包括轻度脑病52例和中重度脑病40例.利用抗HMAP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催化方法检测92例HIE患儿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尿HMAP水平,并测定两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HIE组治疗前尿HMAP、β2-MG水平高于治疗后(t=28.15、t=16.12,P<0.01)和对照组(t=11.89、t=12.34,P<0.01),且中重度HIE组尿HMAP高于轻度组(t=2.35,P<0.05);HIE组尿HMAP的异常发生率(85.9%)显著高于β2-MG(65.2%)(x2=10.62,P<0.01);HIE组尿HMAP与β2-MG呈直线正相关(r=0.56,P<0.01).结论 HIE新生儿大多存在肾功能损害,尿HMAP比β2-MG更灵敏地反映HIE时肾损害的程度,可早期发现HIE新生儿肾损害.
作者:任青;卢宪梅;邓景惕;温以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系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腹痛、发热、氮质血症等,严重者可出现贫血及多脏器衰竭,甚至休克.
作者:王宝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为防治ROP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孕周≤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生后4~6周开始定期检查眼底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期.结果 75例资料完整的早产儿中有5例发生ROP,患病率为6.7%,ROP Ⅰ期3例,Ⅱ期1例,Ⅲ期1例;按早产儿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组、≤2 000 g组、>2 000 g组,三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40%、5%、3.3%;按早产儿胎龄分为≤30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四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40%、6.7%、5.4%、0;吸氧组ROP发生率高于未吸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及氧疗为ROP的发病高危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ROP发病率越高;预防ROP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早产的发生及合理用氧,对早产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能及时发现ROP并加以治疗.
作者:王欣煜;李小鸥;张雪峰;陈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菌谱,并进一步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细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早产儿监护病房住院的165例机械通气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细菌监测.结果 机械通气3 d以上的患儿全部出现下呼吸道的细菌定植,其中有37.5%(62/165)的患儿诊断为VA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均以G-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前3位;VAP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显示对头孢类抗生素广泛耐药,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胞哌酮/舒巴坦钠、环丙沙星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G-杆菌是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道定植和VAP的优势菌群,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现象.
作者:杨军;赵宏;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确诊的59例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婴儿,具有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并发症多、胸部X线表现多样等特点.肺水肿(非心源性)是重要并发症,且多见于体质好的患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检出率在连续3年多的时间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3年12%,2004年14%,2005年15%,2006年前7个月为26%.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33例,占56%.多数菌株对泰能、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呈上升趋势,治疗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作者:付四毛;冯华俊;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1%碳酸氢钠洗胃联合思密达预防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碳酸氢钠洗胃及思密达.结果 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病死率及治愈好转出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1%碳酸氢钠洗胃联合思密达预防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效果显著.
作者:宋宪良;杨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毒鼠强中毒儿童入院时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测定40例患儿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入院时血中毒鼠强含量.统计入院前患儿癫(癎)发作次数,对血中毒鼠强浓度及癫(癎)发作次数与血清心肌酶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 入院前癫(癎)发作次数与血清CK、谷草转氨酶浓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中毒鼠强浓度与谷草转氨酶浓度呈正相关,与CK-MB浓度、CK-MB/CK比值无相关性.结论 入院时血清CK浓度增高主要由骨骼肌损伤引起;入院时CK、CKMB、LDH、HBDH浓度不能作为衡量心肌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马建斌;田炜宁;姬景堂;杨生堂;邵艳珍;马小花;马建云;安小刚;王金毅;孙承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儿,男,11岁,因发热3 d,胸闷、呕吐1 d加重伴胸痛、乏力2 h入院.患儿于3 d前受凉后发热、鼻塞,体温38.5℃,伴畏寒、干咳,经对症治疗,体温渐下降.
作者:李国昀;文春凤;李正昌;谭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动态变化,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胃肠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测定48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3、7 d血中IGF-1、EGF的水平变化.观察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轻、重度窒息组从生后第1天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轻度窒息组IGF-1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重度窒息组IGF-1仍较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组生后第3天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重度窒息组在生后第1天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轻、重度窒息组EGF水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轻度窒息组有8例发生轻度胃肠功能障碍,重度窒息组有6例发生轻度胃肠功能障碍,3例发生中度胃肠功能障碍,3例发生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中IGF-1、EG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胃肠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安琪;冯晋兴;郑义敏;黄慧君;王卫;刘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高热腹胀是儿科疾病中常见且不具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可出现在各年龄组患儿,并涉及内、外科多系统疾病.持续高热伴严重腹胀提示病情危重,必须予以及时正确处理,否则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处理的前提是明确病因,即明确诊断.本文通过典型病例介绍高热腹胀患儿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注意事项.
作者:李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儿,男,12岁,因抽搐2 h入院.入院时患儿体温38.4℃,浅昏迷,抽搐态,颈抵抗,双肺痰鸣音,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腰穿检查脑脊液未见异常.24 h动态脑电图示浅睡期频见尖波发放.
作者:王伟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198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治疗不彻底复发所致2例,咽异物2例,继发于咽旁脓肿4例,猩红热1例,其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8例行咽后脓肿穿刺和/或抽脓,2例行颈部脓肿切开排脓,1例行气管切开术,2例行气管插管术.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愈39例,治愈率为90.7%;死亡2例,病死率为4.7%,其中1例死于重度呼吸道阻塞,1例系脓肿自行破溃窒息死亡.结论 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一经确诊,应尽早行脓肿穿刺或切开排脓,并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一些可能的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注意治疗其他伴发疾病,从而提高该病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李君;陈晓秋;张安;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新生免机械通气肺损伤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研究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08只新生兔按2×3×3析因设计随机分配在高浓度氧组、低浓度氧组,每组又分为高吸气峰压、中吸气峰压、低吸气峰压共六组进行机械通气并与正常未通气组6只进行对照,通气后1、3、6 h 3个时间点处死取肺,行肺灌洗液细胞计数、沉渣涂片细胞分类,测定肺湿干重比、病理切片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MP-9的浓度.结果 (1)高氧通气时肺组织MMP-9的表达低于低氧通气,差异有显著性(F=15.660,P=0.000),不同吸气峰压组间MMP-9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2)与对照组比,高吸气峰压组MMP-9有下调趋势,中、低吸气峰压组接近正常,随通气进行,MMP-9表达上调,以6 h表达强.(3)MMP-9表达水平与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数、肺湿干重比呈正相关.结论 新生免机械通气6 h内,高氧通气能下调MMP-9表达,机械拉伸对MMP-9表达的影响不大,MMP-9的表达与肺损伤相关.
作者:花少栋;杜江;唐雯;刘秀香;杨丽华;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的联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为结直肠息肉183例(33.2%),结、直肠炎132例(24.0%),肠套叠68例(12.3%),梅克尔憩室42例(7.6%),其次为肛裂、肠重复畸形、迟发性VitK缺乏症、内痔、直肠溃疡、应激性溃疡等;明确病因543例(98.5%);急性发病患儿病因为梅克尔憩室(45.2%)、肠重复畸形(32.3%)、肠道息肉(13.3%)等,其中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均伴有异位胃黏膜.结论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病因诊断率、减少患儿痛苦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苏朋俊;高飞;张树成;曲日斌;王维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儿童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也是儿童门静脉高压症重要的并发症.该病起病急,病程凶险,出血量大,病死率极高.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和预防再次出血的发生是挽救患儿生命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医学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它被逐渐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所致的大出血,使该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1].现就儿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产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许春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儿,男,12岁,因胸闷、盗汗5 d入院.入院前5 d出现胸闷、盗汗,伴周身不适,双腿和肩部肌肉酸痛,无明显消瘦,无心前区疼痛,无头晕及晕厥,无咳嗽,无吐泻,病来精神不振,面色潮红,食欲欠佳,二便正常.患儿近两年时有胸闷,10 d前患腹泻病,经口服止泻药3 d后治愈.平素运动不耐受,活动后疲乏感强.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作者:蒋丽敏;魏兵;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