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萍;蔡方成
儿童恶性肿瘤诊断治疗过程复杂,专业性强,涉及到多个学科,因而在临床上十分需要一个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工作来完善诊断,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并共同执行随访,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为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1998年10月27日正式对儿童实体瘤采用了新的工作模式,执行综合治疗措施.一年以来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静燕;潘慈;吴晔明;李玉华;张忠德;陈静;薛惠良;吴国华;王耀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各种免疫抑制(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尤其是重型再障(SAA)的临床疗效.方法阶段性总结各种IS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胞菌素A(CSA)、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IG)和联合IS治疗儿童再障的疗效,将以往以雄性激素为主的治疗作为IS治疗疗效的对照组.结果 (1)IS治疗疗效明显优于雄性激素对照组,尤其是SAA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联合IS治疗SAA在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药IS治疗(P均<0.05);(3)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提示,单药ATG或CSA治疗前病程<6个月者有效率高(P<0.05),而联合IS治疗疗效与病程无明显关系;(4)采用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能使各种IS治疗顺利实施;(5)雄性激素是IS治疗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结论 ATG、CSA和HDIG确为治疗儿童再障,尤其是SAA和难治型再障的有效疗法,联合IS治疗则可能进一步提高SAA疗效和生存率.
作者:谢晓恬;石苇;刘兴元;梅竹;邵越霞;王耀平;应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期儿童周围磁运动诱发电位(magnet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MMEP)的年龄特征与发育规律.方法对257名0~14岁健康儿童应用磁刺激分段测试[第7颈椎(C7)、第4腰椎(I4)、肘和腘窝]周围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分别在上肢拇短展肌和下肢展肌处记录,获得各年龄期MMEP各项参数和发育特征.结果除部分幼婴儿因磁线圈放置困难外,在各年龄组正常小儿(包括新生儿)的上、下肢均可记录到清晰、重复性良好的周围性MMEP反应波.各年龄组上下肢左、右间潜伏期差值较稳定,大值均不超过2.2 ms.上、下肢校正潜伏期分别于2岁和1岁时达成人值的1/2,下肢校正潜伏期和周围传导速度在4岁时先于上肢(6岁)达成人水平,且上、下肢周围运动神经近段传导速度较远段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周围段快,脊髓次之,颅内慢.结论 (1)婴幼儿是人类周围运动神经传导功能发育的关键年龄期;(2)周围运动神经系统发育遵循由近段及远端,先下肢后上肢的规律;(3)磁刺激无痛无创可安全地用于包括新生儿在内的各年龄段小儿周围运动神经功能的检测,尤其磁刺激能直接诱发神经根段电位,对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杨林萍;蔡方成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寰枕部畸形是一组先天性颅椎骨发育异常,儿童期常无症状,多数成年以后发病,出现颈脊髓和后颅凹受压或损伤.严重者可造成终身残废.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2000年确诊的11例寰枕部畸形报告如下.
作者:丁昌红;吴沪生;吕俊兰;徐赛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洛沙坦对大鼠硝酸甘油(NTG)耐药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组,n=10),硝酸甘油组(NTG组,n=6),洛沙坦组(Losartan组,n=6),硝酸甘油+洛沙坦组(NTG+LLosartan组,n=6).通过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及离体主动脉环舒张50%所需SNP的浓度(EC50),观察各组大鼠对SNP的降压反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和血管组织的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 NTG+LLosartan组大鼠对SNP的降压反应明显强于NTG组大鼠,NTG+Losartan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的舒张反应较NTG组大鼠有明显的改善,EC50降低.NTG+Losartan组大鼠血浆及血管组织ET-1含量均较NTG组大鼠明显下降.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可以改善NTG的耐药.其耐药的改善可能与ET-1降低有关.
作者:张建梅;陈永红;王晓红;齐永芬;唐朝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对相互调节的细胞因子,他们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关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CHF时TNF-α、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对室间隔缺损(VSD)合并CHF患儿TNF-α、IL-10水平变化进行观察,探讨血TNF-α、IL-10变化及IL-10/TNF-α与CHF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婴幼儿CHF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尹薇;邓淑珍;余春涛;林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采用诱导痰液方法诱导患儿咳痰,测定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NO代谢产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3-/NO2-)和IL-8含量,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哮喘症状评分,探讨诱导痰液炎症介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国强;洪建国;李臻;李晓青;王乃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婴儿晚期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的病死率较高,长期存活者约半数留有后遗症,常见原因之一是并存有脑室膜炎.脑室膜炎的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1-3].我院于1986~1997年对收治的40例化脑中的21例危重患儿做超声波引导下侧脑室穿刺,其中12例确诊合并脑室膜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室内注药.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声;段云友;曹铁生;栗克湘;佟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儿男,12岁,因反复发热伴轻咳10 d入院.患儿体温呈驰张热型,每日高达39.5~40.5℃,发热时伴寒颤,阵发干咳,无痰,不伴胸痛、气促、紫绀.无皮疹、黄疸.院外曾用氨苄青霉素4 d,效差而转入我院.
作者:陶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HBV-MN)是儿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病样蛋白尿.其蛋白尿形成机制尚未明确.我们测定了HBV-M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因子变化,并将其注入大鼠尾静脉,以观察对大鼠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作者:王志敏;李志强;庞自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儿女,10岁6个月.因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迟缓9年入院.9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无多食、体重渐增.体格及智力发育明显迟缓,落后于同龄儿,逐渐出现X型腿,行走困难.1岁时行多指、趾切除术.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无窒息.其兄13岁,为正常儿,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者.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
作者:沈明;庞宁;陈飒英;刘培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是1989年被正式命名的新的衣原体种[1.CP是一个重要的呼吸道病原,它与哮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联.CP为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病原,是目前公认难培养的衣原体种,分离培养的困难一直严重阻碍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美国、芬兰、德国等都不断有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CP菌株的报道,有关肺炎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已研制成功.现就CP新研究状况与动态综述如下.
作者:刘钢;杨永弘;江载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病历摘要患儿男,1岁半,主因水肿伴持续性蛋白尿3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出现晨起双眼睑水肿.同时伴发热、流涕,体温38℃左右,测尿蛋白(++++),余无特殊.在当地医院经抗炎、退热治疗,发热缓解,水肿减轻.但尿蛋白仍(++++),不伴血尿,无高血压,当地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泼尼松5 mgg/次,3次/d口服,共20 d,尿蛋白仍(+++)~(++++),遂将泼尼松改为17.5 mg/d口服10 d.2个月前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眼睑水肿加重,并出现腹水,转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时体重由发病时11kg增至13 kg,查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0~12/HP,透明管型1~3/HP.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Tenascin(TN)为细胞外基质(ECM)重要组成成分之一[12.有研究表明,TN蛋白水平表达及mRNA表达可作为确定IgA肾病(IgAN)活动性及慢性的指标[3 ].为此,我们观察了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TN的表达以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及慢性指标等的关系.
作者:黄文彦;黄松明;费莉;郭梅;张爱华;林娜;蔡毅;陈荣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亲代供髓骨髓移植治疗重症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可能性.方法1999年8月我们为1例重症β-地贫患儿进行了亲代供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患儿男性,6.5岁,因颜面部苍白6年入院.患儿诊断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为:4142/41-42,术前肝肋下7.5 cm,脾肋下1.0 cm,心脏扩大.由于患儿无合适供体,选择其母为供体.供受者间HLA配型5/6相合.改进了预处理方案:引进了生理反馈机制,即在预处理前进行了高频输注红细胞悬液,使Hb达150g/L以上,使术前地贫骨髓的富细胞性变成贫细胞性;加强对宿主淋巴细胞的攻击力度,结合使用低剂量照射和高剂量抗胸腺球蛋白(ATG).结果移植过程中出现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出血性膀胱炎、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20 d(移植后为+)外周血FISH检查证实白细胞核型为46,X X,完全植入.并于移植后+43 d、+147 d两次染色体复查证实仍为完全植入状态.目前移植后12个月,患儿情况稳定,白细胞、血小板均恢复正常,血红蛋白不需输血能持续稳定回升至近一次的103 g/L.结论母亲所供HLA一个位点不相合的骨髓移植治疗重症β-地中海贫血是可行的.
作者:李春富;张玉明;吴学东;何岳林;孙竞;杨明;官贵先;庄晓青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9年5月以来,我们对34例戈谢病(GD)患儿进行了酶制剂Cerezyme的替代治疗,现将治疗12个月以上的14例总结如下.
作者:臧晏;赵辉;胡亚美;施惠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慢性肝炎患儿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分5个年龄组测定459名1~15岁健康儿童和180名慢性肝炎患儿的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结果 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x±s)如下:HA(58±16)μg/L,LN(115±17)μg/L,PC(146±27)μg/L,cⅣ(51±16)μg/L.这4种标志物的正常参考值以95%的上限x+1.645 s计算,分别为HA 85(58+16)μg/L,LN 142(115+16.6)μg/L,PC 190(146+27)μg/L,cIV 77(51+16)μg/L.HA、cⅣ与年龄不相关(r=-0.022,P>0.05;r=0.070,P>0.05),然而LN与年龄显著相关(r=0.128 2,P<0.01),PC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9,P<0.01).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与同龄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轻度慢性肝炎患儿除HA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3项均无差异.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的4种血清标志物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儿中,有2种或2种以上的标志物显著性增加.结论4项标志物在儿童期有其年龄特征.它们可反映慢性肝炎患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因此,对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冬梅;周均启;张新麟;孙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