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记;卢艳君;程相钦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因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生感染性休克分为休克组(n=9)和正常组(n=83),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穿刺活检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9例(9.78%)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对9例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行细菌鉴定,共检出致病菌12株,大肠埃希菌为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致病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后发生感染性休克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前列腺感染、合并尿路感染、危重症评分及多次穿刺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前列腺感染、合并尿路感染及危重症评分是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引发感染性休克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合并尿路感染、合并前列腺感染及危重症评分,临床工作者必须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项工作,从而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
作者:李美茜;鞠明明;安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生存情况.方法 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食管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8(95%CI:29.355~36.245)个月、27.9(95%CI:23.881~31.919)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4,P=0.01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30.0(95% CI:26.584~33.416)个月、25.2(95%CI:20.765~29.635)个月;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4, P=0.030);胸中段和下段、低分化、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及有淋巴结转移为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优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旭军;邵佳;朱晨;刘叶果;张建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GADD45A是细胞生长阻滞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表达高低与肿瘤预后有关.本文对GADD45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周志坚;王一然;赵明星;王雅杰;孙继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恐惧疾病进展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汉化版)调查患者的恐惧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总分为(27.09±3.17)分,处于中下水平;随着文化程度和个人月收入的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逐渐降低(P=0.000、0.000);而随着年龄、病程、肿瘤分期的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逐渐升高(P=0.000、0.000、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病程及肿瘤分期是乳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处于中下水平,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病程及肿瘤分期是其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特点,制定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以调控患者的恐惧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邢季伟;孟宪璞;邢胜男;湖佩琳;田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另选取其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K7、TTF-1、p6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阳性表达率的因素.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CK7、TTF-1、p6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K7、TTF-1、p6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高表达,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作者:韩永艳;刘锐;徐林松;聂彤;张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用调强放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预后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4级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58个月(95%CI:16.55~20.59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23个月(95%CI:12.16~16.29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中位OS长于对照组患者(P=0.042).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膀胱周围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大是影响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联合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且未发生严重4级不良反应,可为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毅超;刘云军;陆小玲;温坚;高颜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胰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属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NEC),与胰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统称为胰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1].pNEC在所有胰腺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5%[2],胰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所占比例不足1%[3],非常罕见,且因其恶性程度高,基本不具有内分泌功能,特异性临床特征不明显,很难与胰腺导管癌相鉴别,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胰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
作者:董凡;王禹;贾明库;陈超;廖佳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标本微小RNA-21(miRNA-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取同期接受镜检筛查的80例肺炎或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镜检物miRNA-21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NSCLC患者镜检物miRNA-21水平与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患者的镜检物miRNA-21水平为(8.29±1.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组患者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角蛋白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患者的镜检物miRNA-21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IFN-γ、IL-1β、IL-4、IL-6、TNF-α和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标本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较高,且与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艳春;于呈伟;齐颖会;刘振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占70.91%,主要转移部位依次是椎体、肋骨、骨盆、肩胛骨、股骨和颅骨.多发骨转移占76.36%(42/55),孤立性骨转移占23.64%(13/55).诊断方法包括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治疗主要以唑来膦酸联合止痛药物为主,有19例患者伴随疼痛,其中,15例患者经治疗后缓解.结论晚期肺癌骨转移中腺癌的发生率高,转移部位以椎体为主.唑来膦酸联合止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
作者:马玉洁;李峻岭;程芳;王静;陈冬娜;刘娜;郝学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与远期生存获益的相关性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HER2阳性乳腺癌对化疗敏感,新辅助化疗后的pCR率明显高于Luminal A/B型.临床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患者生存期延长,预后改善,但pCR率的提高能否转换为人群总生存率的提高还不明确.本文就近几年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与远期生存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陆瑶;张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后食管蠕动情况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4例行远端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前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食管体部蠕动远端收缩积分、食管体部蠕动收缩前沿速度、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完整松弛压力均低于术后1个月、术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促生长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胃动素、胃促生长素、瘦素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动素水平高于术后1周,胃促生长素水平低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朱莎;葛昊;徐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异质性间叶来源的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多变.手术治疗是软组织肉瘤的一线治疗方式.对于不能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单纯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具有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进行术前或术后放疗.近距离治疗是外照射治疗的重要补充方式,对于特殊部位及病理类型或复发危险度高的患者,可考虑外照射治疗联合近距离治疗.对于外照射治疗后复发的软组织肿瘤患者,近距离治疗可作为重要的挽救性治疗手段.
作者:李学敏;王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PT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PTC患者(观察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并分析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PTC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8.192,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TSHR和β-actin基因的熔解曲线均显示单峰,无引物二聚体形成,提示反应体系良好,无污染物干扰;扩增曲线显示引物质量良好, PCR产物未出现非特异性产物.PTC患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Ⅲ~Ⅳ期患者的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F=14.381,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4.453,P﹤0.01).结论PTC患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作者:左秀玲;王志宏;陈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底刚度变化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培养于基底刚度为0.5、5.0、25.0 kPa水凝胶培养皿和基底刚度约为1.0×106kPa的普通塑料/玻璃培养皿中.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采用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随着基底刚度的增加,细胞铺展面积增加,细胞贴壁愈加牢固,细胞形态呈多边形或梭形;不同基底刚度组的长直径/短直径、铺展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4、77.21,P﹤0.01);随着基底刚度的增加,细胞伪足逐渐丰富且纤长,细胞骨架应力纤维表达增多;以48 h培养为基础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后显示,0.5、5.0、25.0、1.0×106kPa基底刚度上培养的HeLa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60.40、39.43、27.79、26.34 h,细胞倍增时间随着基底刚度的增加而缩短,细胞增殖加快.结论 较大的基底刚度更利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铺展、细胞骨架分布和细胞增殖.
作者:赵轩宇;焦思萌;宋丹;陈娇;商若天;张强;刘思迪;孔为民;韩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或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过程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方案中加用右丙亚胺;试验组患者在化疗方案中加用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8个周期后心电图变化、肌钙蛋白水平、心肌重构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8个周期后,试验组患者QRS波群电压下降、心律失常、ST-T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及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8个周期后,试验组患者LVEF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LVEDD、BNP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肌钙蛋白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发生明显的肌钙蛋白异常情况(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能降低蒽环类化疗药物对癌症患者的心脏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石伟利;吴瑛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 LMWH可能在抑制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LMWH的部分抗肿瘤作用依赖于抗凝途径得以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又独立于抗凝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现有的文献与资料,介绍LMWH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抗血栓形成及抗肿瘤作用,主要从LMWH阻断恶性肿瘤诱导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恶性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LMWH的应用安全性及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王宇;黄礼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每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及炎性反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毕和术后24 h及术后48 h肾上腺素水平、IL-6水平、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毕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张睿;朱涛;银燕;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肺癌是目前致死率高的肿瘤之一,虽然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有效干预,但因易复发易耐药等特点,5年生存率不足55%.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进步,激活免疫系统和解除免疫耐受等方式成为从全身层面治疗肿瘤的新方向,而新发现的免疫疲劳机制解释了免疫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发现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解除免疫疲劳状态.另一方面放疗对局部肿瘤的杀伤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崩解的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出抗原,进一步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因此,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显示出极大的前景,从全身和局部层面对肺癌患者达到治疗效果,本文阐述新近的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张诗博;赵蔚;徐世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10例肝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失血量等术中资料,术后距离出院时间、术后白蛋白计数、术后血红蛋白计数和术后白细胞计数等术后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肝癌患者为57例,占27.14%(57/2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无吸烟史患者的1.809倍;术后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术后无胸腔积液患者的2.330倍;年龄每增加1岁,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2.029倍;术后出院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1.759倍;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每增加1 d,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2.669倍.结论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后有胸腔积液、年龄越大、术后出院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越长都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任锐;王伟;陆昌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80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癌与HBsAg(-)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AFU、CEA、CA19-9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1),血清CEA水平明显低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1).不同的筛查组合对HBsAg(+)肝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HBsAg(-)肝癌患者,其中AFP+AFU+CEA筛查对HBsAg(+)肝癌患者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高,分别为91.11%和0.80.结论 应用AFP+AFU+CEA进行肝癌筛查的诊断效率较好,适合作为HBsAg(+)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项目,且有助于区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作者:姜林;张依娜;付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