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DD45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周志坚;王一然;赵明星;王雅杰;孙继勇

关键词:GADD45A, 肿瘤, 细胞周期, 凋亡
摘要:GADD45A是细胞生长阻滞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表达高低与肿瘤预后有关.本文对GADD45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癌症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或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过程中的心脏保护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或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过程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方案中加用右丙亚胺;试验组患者在化疗方案中加用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8个周期后心电图变化、肌钙蛋白水平、心肌重构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8个周期后,试验组患者QRS波群电压下降、心律失常、ST-T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及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8个周期后,试验组患者LVEF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LVEDD、BNP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肌钙蛋白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发生明显的肌钙蛋白异常情况(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小剂量卡维地洛能降低蒽环类化疗药物对癌症患者的心脏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石伟利;吴瑛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每组48例.对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及炎性反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毕和术后24 h及术后48 h肾上腺素水平、IL-6水平、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毕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张睿;朱涛;银燕;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底刚度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基底刚度变化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培养于基底刚度为0.5、5.0、25.0 kPa水凝胶培养皿和基底刚度约为1.0×106kPa的普通塑料/玻璃培养皿中.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采用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随着基底刚度的增加,细胞铺展面积增加,细胞贴壁愈加牢固,细胞形态呈多边形或梭形;不同基底刚度组的长直径/短直径、铺展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4、77.21,P﹤0.01);随着基底刚度的增加,细胞伪足逐渐丰富且纤长,细胞骨架应力纤维表达增多;以48 h培养为基础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后显示,0.5、5.0、25.0、1.0×106kPa基底刚度上培养的HeLa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60.40、39.43、27.79、26.34 h,细胞倍增时间随着基底刚度的增加而缩短,细胞增殖加快.结论 较大的基底刚度更利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铺展、细胞骨架分布和细胞增殖.

    作者:赵轩宇;焦思萌;宋丹;陈娇;商若天;张强;刘思迪;孔为民;韩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软组织肉瘤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异质性间叶来源的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多变.手术治疗是软组织肉瘤的一线治疗方式.对于不能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单纯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具有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进行术前或术后放疗.近距离治疗是外照射治疗的重要补充方式,对于特殊部位及病理类型或复发危险度高的患者,可考虑外照射治疗联合近距离治疗.对于外照射治疗后复发的软组织肿瘤患者,近距离治疗可作为重要的挽救性治疗手段.

    作者:李学敏;王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胃癌切除术后食管蠕动情况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后食管蠕动情况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4例行远端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前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食管体部蠕动远端收缩积分、食管体部蠕动收缩前沿速度、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完整松弛压力均低于术后1个月、术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促生长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胃动素、胃促生长素、瘦素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动素水平高于术后1周,胃促生长素水平低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朱莎;葛昊;徐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相关因素,为保留患者前列腺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影响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14例(10.4%)患者出现膀胱癌侵犯前列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与膀胱颈口距离、肿瘤分级是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的患者发生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风险是非膀胱三角区或颈部患者的1.784倍;肿瘤直径每增大1 cm,患者出现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风险增大2.375倍;肿瘤与膀胱颈口距离每降低1 cm,患者出现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风险增大2.079倍;高级别肿瘤患者发生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风险是低级别肿瘤患者的1.684倍.结论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肿瘤与膀胱颈口的距离较近、肿瘤高级别和肿瘤较大是膀胱癌患者前列腺受侵犯的高危因素,要重点加强对这类人群的观察,注意手术范围.

    作者:刘太阳;李杰;桂琦;文秀华;张辉;冯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延续性干预措施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预后与心理状态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延续性干预措施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预后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行永久肠造口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复诊延续、饮食注意、并发症处理、造口袋更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5项生活质量评分(身体状况、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社会方面和自我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5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访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作者:倪建琴;黄玲玲;蒋大艳;王传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Numb蛋白及Numb/Notch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Numb蛋白及其Numb/Notch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MIA PaCa-2经辐射处理.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总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umb/Notch信号通路Numb蛋白及下游分子Notch1、Hes1和Hes5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IA Pa-Ca-2细胞吸光度值均低于未受辐射细胞的吸光度值(P﹤0.05).细胞凋亡实验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IA PaCa-2细胞总凋亡率均高于未受辐射细胞的总凋亡率(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IA PaCa-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其在1、3、5 Gy的放射剂量下迁移侵袭能力低于未受辐射细胞(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细胞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Numb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Notch1、Hes1和Hes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未受辐射的细胞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Numb蛋白表达增高,Numb/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细胞中呈激活状态,Numb/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细胞中的强弱与X射线放射剂量的大小有关.

    作者:卢晓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恩度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恩度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34例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17.6%(6/34),疾病控制率为67.6%(23/34),中位PFS为4.04个月(2.59~5.50个月),1年生存率为59.6%,死亡11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临床病理特征亚组间PFS、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及血液学毒性,经治疗均可缓解.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对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雷雯;宋国红;李惠平;张如艳;邵彬;王环;冉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生存情况.方法 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食管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8(95%CI:29.355~36.245)个月、27.9(95%CI:23.881~31.919)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4,P=0.01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30.0(95% CI:26.584~33.416)个月、25.2(95%CI:20.765~29.635)个月;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4, P=0.030);胸中段和下段、低分化、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及有淋巴结转移为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优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苏旭军;邵佳;朱晨;刘叶果;张建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泮托拉唑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0、10、20、40 μg/ml的泮托拉唑处理MKN-45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Cyclin E表达.结果 与0 μg/ml比较,10、20、40 μg/ml的泮托拉唑能明显降低MKN-45细胞活力(P﹤0.01),使细胞核发白,皱染,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下调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P﹤0.01);与0 μg/ml比较,20、40 μg/ml的泮托拉唑能明显下调MKN-45细胞中Bcl-2的表达(P﹤0.01),上调Bax的表达(P﹤0.01).结论 泮托拉唑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凤记;卢艳君;程相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标本微小RNA-2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标本微小RNA-21(miRNA-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取同期接受镜检筛查的80例肺炎或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镜检物miRNA-21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NSCLC患者镜检物miRNA-21水平与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患者的镜检物miRNA-21水平为(8.29±1.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组患者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角蛋白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患者的镜检物miRNA-21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IFN-γ、IL-1β、IL-4、IL-6、TNF-α和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标本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较高,且与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艳春;于呈伟;齐颖会;刘振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 观察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PT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PTC患者(观察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并分析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PTC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8.192,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TSHR和β-actin基因的熔解曲线均显示单峰,无引物二聚体形成,提示反应体系良好,无污染物干扰;扩增曲线显示引物质量良好, PCR产物未出现非特异性产物.PTC患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Ⅲ~Ⅳ期患者的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F=14.381,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4.453,P﹤0.01).结论PTC患者的外周血TS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作者:左秀玲;王志宏;陈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用调强放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预后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4级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8.58个月(95%CI:16.55~20.59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23个月(95%CI:12.16~16.29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中位OS长于对照组患者(P=0.042).Cox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膀胱周围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大是影响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联合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且未发生严重4级不良反应,可为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毅超;刘云军;陆小玲;温坚;高颜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GADD45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GADD45A是细胞生长阻滞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表达高低与肿瘤预后有关.本文对GADD45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周志坚;王一然;赵明星;王雅杰;孙继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个体化选择治疗对晚期喉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个体化选择治疗对提高晚期喉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42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早期(Ⅰ~Ⅱ期)喉癌患者54例(38.0%),晚期(Ⅲ~Ⅳ期)喉癌患者88例(62.0%),所有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疗、单纯放疗或手术治疗,其中有41例晚期喉癌患者接受了以新辅助化疗诱导的个体化选择治疗.通过生存曲线比较不同分期、不同治疗方式喉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差异,并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分析比较个体化选择治疗与传统治疗对改善晚期喉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晚期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喉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67.0% vs 88.9%,P=0.003).晚期喉癌患者接受个体化选择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与手术治疗相近(78.0% vs 80.0%,P=0.861),但明显高于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78.0% vs 40.7%,P=0.002).多因素Cox风险分析证实个体化选择治疗对提高远期生存率的价值优于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HR:0.44,95%CI:0.27~0.72,P=0.001),同时个体化选择治疗对喉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接近于手术治疗的效果(HR:0.74,95%CI:0.38~1.24,P=0.318).结论 以新辅助化疗诱导的个体化选择治疗能够改善晚期喉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张翔;庄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K7、TTF-1、p6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表达变化的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另选取其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K7、TTF-1、p6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阳性表达率的因素.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CK7、TTF-1、p6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7、TTF-1、p63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K7、TTF-1、p6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高表达,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作者:韩永艳;刘锐;徐林松;聂彤;张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与生存获益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与远期生存获益的相关性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HER2阳性乳腺癌对化疗敏感,新辅助化疗后的pCR率明显高于Luminal A/B型.临床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患者生存期延长,预后改善,但pCR率的提高能否转换为人群总生存率的提高还不明确.本文就近几年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pCR与远期生存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陆瑶;张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RNA干扰FAK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AK)表达量降低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机制研究.方法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RNA干扰载体,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的细胞)、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对照载体FAK-pGenesil-Ctrl)、干扰组(细胞转染重组质粒FAK-pGenesil-siRNA).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干扰组细胞中FAK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干扰组细胞的迁移、侵袭数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干扰组细胞中MMP-2、MMP-9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但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RNA干扰FAK的表达量可以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MMP-2、MMP-9、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

    作者:封菊;苑中甫;邱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低分子肝素(LMWH)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 LMWH可能在抑制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LMWH的部分抗肿瘤作用依赖于抗凝途径得以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又独立于抗凝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现有的文献与资料,介绍LMWH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抗血栓形成及抗肿瘤作用,主要从LMWH阻断恶性肿瘤诱导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恶性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LMWH的应用安全性及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王宇;黄礼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癌症进展杂志

癌症进展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分册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