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鼻咽癌患者ATM基因127464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王宏梅;陈龙华;李启生;郑小康;吴德华;张洪波

关键词:鼻咽肿瘤/遗传学, 癌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摘要:目的:研究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27464G/A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发生关系.方法: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测序方法对38例广东NPC患者及40例对照样本ATM基因127464G/A基因分型.结果:在NPC患者及对照个体中G/A杂合型频率分别为57.9%(22/38)、62.5%(25/40),G/G纯合型频率分别为13.2%(5/38)、17.5%(7/40),A/A纯合型频率分别为28.9%(11/38)、20%(8/40).结论:体细胞ATM基因127464G/A位点变异在广东NPC患者与正常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其与广东NPC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性不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残胃功能排空延迟综合征(functional,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胃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0~2004年共行胃大部切除术1321例,发生FDEG 48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山;杨丽杰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APA-BCCs镇痛微胶囊Ⅱ期临床研究报告

    目的:考察APA-BCCs对中重度癌症疼痛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自身对照方法,80例(中度32,重度48)首先接受镇痛西药治疗,然后接受APA-BCCs蛛网膜下腔注射加/减镇痛西药.结果:西药镇痛CR、PR、MR、RR和ORR率分别为2.5%、22.5%、35.0%、25.0%和60.0%;注射后第14天,CR20.0%、PR 65.0%、MR 12.5%、RR 85.0%和ORR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0.5~4.5及0.5~5.0 d、中位1.5及2.5 d,缓解持续9.0~130及2.5~130 d、中位分别为66、52 d.注射 APA-BCCs后,45.0%患者可停用镇痛药,50.0%患者仅需使用半量或降一级的镇痛药,即95.0%患者可从APA-BCCs治疗中获益.APA-BCCs对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未发现依赖、成瘾和滥用之潜在可能性.80.0%被调查者认同APA-BCCs镇痛效果及其可操作性.结论:APA-BCCs具有长效、高效和相对安全等特点,由于该技术是一种新的镇痛方法,还有待于上市后进一步观察.

    作者:罗健;张伟京;邸立军;朱允中;王杰军;朱步东;张树才;孙燕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三联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58例临床分析

    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性和多灶性生长的特点,治疗后复发率高达60%~70%,其中10%~20%肿瘤复发后进展为浸润性肿瘤或发生转移[1].

    作者:荆友科;荆涛;赵凯;丁克家;欧美荣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甲状旁腺癌二例误诊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双下肢疼痛5年.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为持续性,用止痛药后可缓解.曾先后去多家医院就诊,均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坐骨神经痛.

    作者:白建华;陈兆平;丁玉喜;印素娜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透射电镜用于供体喉保存的评价

    目的:研究大鼠供体喉的保存,探讨鼠喉保存的评价方法及保存时间.方法:采用Wister大白鼠,切取供体喉后用UW氏液进行灌洗,并低温保存至不同时段,分别通过病理光学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病理光镜检查在移植喉保存60 h后,才能发现大鼠喉组织的缺血性改变,透射电镜可以在鼠喉保存24 h后发现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28 h后供体喉大部分组织出现细胞核固缩和凋亡.结论:透射电镜能及早地反映喉体组织缺血和坏死情况,优于病理光镜检查,UW氏液保存移植喉可达26 h.

    作者:李浩;彭汉伟;曾宗渊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为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我们对2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血流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华;韩磊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经颅显微切除眶颅沟通瘤九例

    眼眶与颅腔解剖关系密切,眶顶即为前颅底的一部分,并经视神经管、眶上裂相交通,原发于眶内或颅内的肿瘤突破前颅窝底或视神经管、眶上裂入颅内或眶内形成眶颅沟通瘤,我院已成功经颅显微切除眶颅沟通瘤9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廷舰;刘伟;张贺;王飞;刘冰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转染干扰素-γ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小鼠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修饰胚胎干细胞诱导而来的神经前体细胞(NPC)用于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小鼠胶质母细胞瘤G422经NPCs/pTracer/mIFN-γ条件培养液培养后,MTT法体外观测其对瘤细胞的抑制效应,TUNEL法观测凋亡.DAPI标记瘤细胞,建立小鼠脑胶质瘤模型,NPCs/pTracer/mIFN-γ经立体定向方法注入小鼠颅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NPCs/pTracer/mIFN-γ条件培养液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32.以50%条件培养液处理24、48和72 h后每中倍视野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5±0.9、3.4±1.2和6.6±2.0,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7、2.56和2.80,P值分别为0.041、0.034和0.022.将基因修饰的NPC移植到小鼠脑肿瘤模型后,该细胞能向肿瘤细胞方向迁移,与肿瘤浸润范围一致并可追踪远地浸润的瘤细胞.第14天瘤体积测量,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2.09±0.55)mm3和(27.54±0.86)mm3,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t=4.16,P=0.015.NPC/pTracer/mIFN-γ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8.5±0.98)d,较对照组延长,t=3.81,P=0.012.结论:IFN-γ基因修饰胚胎干细胞诱导而来的NPC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是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作者:张晓智;徐海伟;陈葳;李旭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蟾蜍灵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观察蟾蜍灵对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通过MTT法获得单纯蟾蜍灵作用于鼻咽癌细胞CNE-1的细胞存活曲线及抑制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然后采用蟾蜍灵及放射线单独或联合作用于CNE-1细胞,用克隆形成法经SPSS 9.0软件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获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放射增敏比.结果:单纯用药组,CNE-1细胞的存活率随蟾蜍灵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IC50约为2.5×10-7mol/L.2.5×10-9和2.5×10-7mol/L的蟾蜍灵作用CNE-1细胞24 h后均见到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分别为1.21和1.42.结论:蟾蜍灵对鼻咽癌细胞CNE-1有放射增敏作用,且增敏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作者:李二妮;刘云鹏;侯科佐;李光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膜受体介导的人类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阐明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a、抗Fas抗体分别处理指数生长期的Molt-4、Jurkat以及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SubG1法和Annexin V/PI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结果:处于静止期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凋亡诱导剂不敏感,凋亡率是6%~8%.Molt-4、Jurkat细胞以及加入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肿瘤坏死因子-α、抗Fas抗体诱导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凋亡率是15%~28%.经肿瘤坏死因子-α、抗Fas抗体诱导后,进入细胞周期增殖的细胞较静止期的细胞凋亡率有明显增加.结论: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杨长永;周毅;龚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Hedgehog信号途径与肿瘤

    Hedhehog信号途径在哺乳动物的形态发生及胚胎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哺乳动物中至少发现三种同源基因:Sonic HH(SHH)、Indian HH(IHH)和Desert HH(DHH),均参与胚胎发育、器官成熟及肿瘤形成.我们就Hedgehog信号分子的结构、信号分子从膜外转移到核内以及如何发挥信号作用作详尽阐述.详细介绍参与HH信号途径的相关蛋白分子:跨膜蛋白受体Patched(PTCH)、跨膜蛋白Smoothened(SMOH)、转录因子GLI、胞质蛋白Fused和Fused抑制蛋白[Su(Fu)].但HH信号途径的紊乱及其信号相关成分的突变会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基底细胞癌、肺癌、前列腺癌、口腔癌和消化道肿瘤等.探讨HH信号在肿瘤中的表达谱以及针对HH信号途径相关成分开发的特异性药物,有助于肿瘤的治疗.加强对HH信号途径的详尽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调控HH信号,深入了解细胞增殖与组织肿瘤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长松;李克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明显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问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尽管传统观念认为甲状腺具放射抵抗性,受到照射后一般不会出现功能异常,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显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的确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已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并发症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放射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变化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可为防治甲状腺功能减退提供依据.

    作者:徐靖;夏云飞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89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3个标志物检测水平(CD62P分别为:2.58±1.62、15.71±12.27和3.01±1.63)与正常对照组(CD62P分别为:1.04±0.45、2.18±0.85和1.48±0.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分别受临床分期(CD62P分别为:1.87±1.16/3.28±1.71、7.67±2.46/23.58±12.94和2.25±1.11/3.76±1.73)、手术与否(CD62P分别为:1.50±0.59/3.20±1.69、9.08±4.94/19.49±13.58和2.02±0.75/3.58±1.74)及肿瘤有否转移(CD62P分别为:2.10±1.60/3.19±1.44、8.27±2.42/25.00±13.18和2.51±1.74/3.64±1.24)等因素影响.结论: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可能成为监测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作者:伍治平;王熙才;金从国;陈晓群;蒋永新;谷玉兰;陈艳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广东鼻咽癌患者ATM基因127464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目的:研究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27464G/A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发生关系.方法: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测序方法对38例广东NPC患者及40例对照样本ATM基因127464G/A基因分型.结果:在NPC患者及对照个体中G/A杂合型频率分别为57.9%(22/38)、62.5%(25/40),G/G纯合型频率分别为13.2%(5/38)、17.5%(7/40),A/A纯合型频率分别为28.9%(11/38)、20%(8/40).结论:体细胞ATM基因127464G/A位点变异在广东NPC患者与正常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其与广东NPC的遗传易感性相关性不大.

    作者:王宏梅;陈龙华;李启生;郑小康;吴德华;张洪波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不同滴定方式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家居治疗的临床观察

    为了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家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不同滴定方式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将全部在家接受治疗的784例患者,分为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多瑞吉组(A组)及多瑞吉直接滴定组(B组)进行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543例总缓解率为99.1%,B组241例中,3例因严重不良反应无法耐受停止治疗,其余238例总缓解率为98.3%.不良反应中,B组恶心呕吐及头晕发生率较A组高,便秘、嗜睡和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无呼吸抑制及精神依赖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家居治疗的治疗效果满意.吗啡滴定后再转为多瑞吉治疗能减少嗜睡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曹伟华;陈俊辉;蔡泽玲;黄少卿;林端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并发感染颅内积气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颈部双侧肿物3个月伴头疼1个月余,于2005年10月24日入住我院.10月27日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转移性中分化鳞癌,可能来源于鼻咽部.11月1日鼻咽内窥镜检查示:肿瘤住于右侧咽隐窝侵及顶壁.病理诊断:鼻咽部高中分化鳞癌.

    作者:张哲林;郁志龙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D型细胞周期素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 D各亚型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细胞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人脑胶质瘤及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表达,观察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仅有少量cyclin D1表达,而胶质瘤细胞中存在cyclin D1(31/52)和D3(17/52)的过表达现象.cyclin D1的表达随病理等级的递增而增高,高度恶性组阳性率和标记指数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5.尽管少部分胶质瘤中存在少量cyclin D2的表达,但各病理等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P>0.05.cyclin D3主要表达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而低病理等级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减少,χ2=3.038,P<0.05.双元相关性分析提示,cyclin D1与cyclin D2的表达呈正性相关(P<0.01),而与cyclin D3(P>0.05)的表达无关.结论:cyclin D1和cyclin D3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均过度表达,其中cyclin D1同肿瘤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而cyclin D3主要同肿瘤的恶性转型关系密切.cyclin D2伴随cyclin D1在胶质瘤中低水平表达,与肿瘤无明显关系.

    作者:赵明;李安民;傅相平;张志文;查炜光;牛珂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微波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初步临床研究

    观察微波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初步研究结果.48例T2~T4(其中T2、T3和T4分别有23、18和7例)的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微波腔内加热治疗鼻咽部原发灶,每周1次,总共2次.每次热疗45 min,鼻咽腔内黏膜表面温度达43.3~45.5℃.全部患者均能耐受鼻咽腔内微波热疗,鼻咽腔内黏膜急性反应0、Ⅰ、Ⅱ、Ⅲ和Ⅳ度分别为0、64.6%、32.6%、2.7%和0.1年局部控制率CR 68.7%和PR 31.2%,同期单纯放疗配对45例的局控率为CR 57.7%和PR 4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腔内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结果显示可提高原发灶局部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行.

    作者:邵汛帆;莫志文;史建军;陈冬平;邓敬锋;郑乃莹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健康体检中高频超声对早期甲状腺癌筛查的价值分析

    为了探讨在健康体检中如何早期发现甲状腺癌,对健康体检人员首先进行甲状腺的物理触诊检查,再进行超声波检查.1171例体检人员,触诊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93例,检出率7.9%(93/1 171),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占位病变198例,检出率16.9%(198/1171),其中1例为可疑癌.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0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健康体检中应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左京华;秦德兴 刊期: 2006年第13期

  • 注射用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癌症骨转移中度以上疼痛患者随机、双盲和双模拟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为唑来膦酸4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入15 min;对照组为帕米膦酸二钠6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入至少4 h.对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RS、QOL、KPS、缓解率和加用止痛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药物的不良事件、血尿常规和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N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6.36 vs 4.08 vs 3.28,P<0.01;对照组5.92 vs 4.20 vs 3.36,P<0.01),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治疗后两组的QO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18.92 vs 23.40 vs 24.20,P<0.01;对照组19.56 vs 23.12 vs 23.88,P<0.01),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的KPS较治疗前也明显改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研究组67.60 vs 78.00,P<0.01;对照组60.80 vs 70.80,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疼痛总缓解率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60%vs48%,P=0.395;第14天80%vs72%,P=0.742);加服即释吗啡人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例.对照组中有1例在输注帕米膦酸后出现轻度全身疼痛,约12 h后自行消失.结论:唑来膦酸对癌症骨转移的疼痛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和作用时间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陈卓昌;周云;罗执芬 刊期: 2006年第13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