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玉米粉中10种真菌毒素

刘家阳;张月辉;贾宏新

关键词:凝胶渗透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真菌毒素, 玉米粉, 食品污染物, 检测
摘要:目的 建立凝胶渗透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玉米粉中10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经乙腈-水(90∶10,V/V)提取,将收集的上清液用氮气吹至近干后经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溶解,再经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净化液浓缩后经过0.22 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方式下测定.结果 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测定,10种真菌毒素在曲线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5 9 ~0.999 8,10种真菌毒素在玉米粉样品中的定量下限为0.003 ~ 1.2 μg/kg,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1.3% ~9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 ~13.2%.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快速准确,适用于玉米粉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10-2015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点及发生规律,探讨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2016年云南省学校每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人次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15年云南省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106起、3 972人和2人,分别占总数的6.67%、23.32%和0.71%.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分布在农村乡镇地区的中、小学校.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主.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2016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趋势进行预测,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3、4、6和9月.结论 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食堂投入和管理力度,规范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操作,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预防食源性疾病(特别是有毒动植物)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学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预测.

    作者:刘志涛;曾建辉;李娟娟;万青青;万蓉;余思洋;赵江;彭敏;董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台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多重PCR血清分型、9种毒力基因(prfA、inlA、inlB、iap、flaA、hlyA、plcB、mpl和actA)PCR检测、PFGE基因分型,用BioNumerics 6.6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7株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型以1/2a或3a型别为主;所有菌株均检出4种以上毒力基因,有15株菌携带所有9种毒力基因;37株菌经ApaⅠ酶切PFGE分型后,共得到22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5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7%~100%.结论 台州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致病流行风险,建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沈伟伟;裘丹红;盛莹;罗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玉米粉中10种真菌毒素

    目的 建立凝胶渗透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玉米粉中10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经乙腈-水(90∶10,V/V)提取,将收集的上清液用氮气吹至近干后经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溶解,再经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净化液浓缩后经过0.22 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方式下测定.结果 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测定,10种真菌毒素在曲线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5 9 ~0.999 8,10种真菌毒素在玉米粉样品中的定量下限为0.003 ~ 1.2 μg/kg,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1.3% ~9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 ~13.2%.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快速准确,适用于玉米粉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作者:刘家阳;张月辉;贾宏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微生物监控的理解和应用

    《食品安全法》发布后,原有的强制性食品卫生规范正在逐步修订,新发布的《食品通用卫生规范》引入了国际食品行业认可的微生物监控理念,通过强化对生产环境和过程的管理,保证产品终的安全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文对国内外食品法规中微生物监控的应用背景、作用、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探讨,研究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应用微生物监控的主要规定和考虑因素,分析现阶段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微生物监控的要求和未来实施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标准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刘奂辰;裴晓燕;任鹏程;樊永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青岛市屠宰场整鸡中沙门菌污染水平定量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青岛市规模化肉鸡屠宰场屠宰后整鸡样品中沙门菌的污染及抗生素耐药谱分布状况.方法 2014年10 ~ 12月在青岛市选择2家规模化肉鸡屠宰场,采用胴体漂洗法定量检测3次共采集的141份屠宰后整鸡样品中沙门菌,根据Kauffmann-White表对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整鸡样品沙门菌总体污染率为74.5%(105/141),污染水平3.6 ~>1 100 MPN/100 g,中位数为43 MPN/100 g;共分离355株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为肠炎沙门菌220株,印第安纳沙门菌88株和阿贡纳沙门菌19株,以及其他型28株.355株沙门菌分离株的总体耐药率为90.4%(321/355),茶啶酸(NAL)耐药率高(88.7%,315/355).220株肠炎沙门菌中219株(99.5%)耐药,6株(2.7%)为多重耐药株,优势耐药谱为奈啶酸(156株).88株印第安纳沙门菌均耐药,85株为多重耐药株,优势耐药谱为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氨苄西林-青霉烷砜/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19株阿贡纳沙门菌除1株对奈啶酸耐药外,其余18株对所测试11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青岛市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率较高,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印第安纳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为主.沙门菌总体耐药率较高,并呈现多重耐药性趋势.

    作者:王伟;赵熙;张雅楠;胡豫杰;马柯;汪兆国;李凤琴;马爱国;徐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协调委员会会议进展

    2016年9月26 ~ 30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亚洲协调委员会(C CAISA)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顾问Sanjay Dave先生主持会议,来自亚洲区域的18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派出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中国商业联合会等部门和行业的20名代表参会.

    作者:樊永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河北省包装饮用天然泉水中三种无机物的检测

    目的 抽样检测河北省包装饮用天然泉水中偏硅酸、锶和锂的含量,分析这三项指标是否适合作为其界限指标.方法 在河北省6个设区市的流通环节采样47份包装饮用天然泉水,采用国标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抽检的47份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锶,检出率为100.0%,其中31份样品锶含量≥0.2 mg/L,16份样品锶含量≥0.15mg/L但<0.2 mg/L;有28份样品检测到偏硅酸,检出率为59.6% (28/47),其中2份样品含量≥25 mg/L、2份含量≥13 mg/L,其余样品均<13 mg/L;样品中均未检出锂.47份样品中,分别有27和33份样品的标签上标示了锶和偏硅酸的界限指标值,其中4份样品锶含量及29份样品偏硅酸含量的检测值与产品标签上标示值不符.结论 河北省包装饮用天然泉水中普遍含锶,其含量稳定,适合作为界限指标;抽检样品中偏硅酸检测值与标签标示值符合率较低,如果企业产品标准选择其作为界限指标,应根据终产品实际检测结果来确定,并在标签上按产品标准标示;抽检产品中均未检出锂,锂不适合作为界限指标.

    作者:刘静;张印法;张俊琴;杨立伟;孟卫东;陈桂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面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富马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面制品中的顺丁烯二酸和富马酸含量.方法 样品经50 ml 10%甲醇-水萃取,离心后,水层过0.45 μm滤膜,经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0.1%磷酸-甲醇(95∶5,V/V)作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顺丁烯二酸和富马酸的浓度在0.1 ~ 2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顺丁烯二酸=147008x-1316.8(r =0.999 5,n=6)和y富马酸=176689x-670.1(r=0.999 6,n=6),方法检出限均为2.0 mg/kg,回收率为86.88% ~ 93.02%,相对标准偏差为0.67% ~ 1.0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适用于面制品中顺丁烯二酸和富马酸的同时测定.

    作者:雍宗锋;曹慧;周新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肉类食品中多种抗生素残留

    目的 建立能同时检测肉类食品中20种磺胺和8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方法 样品加1%甲酸乙腈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Waters C18 (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 28种抗生素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7 5~0.999 6,检出限(LOD)为0.17 ~0.91μg/kg(S/N=3),磺胺类抗生素回收率在70.9% ~ 115.2%之间,RSD在2.8%~15.9%(n=6)之间;喹诺酮类抗生素回收率在71.3% ~ 112.3%之间,RSD在2.5% ~ 14.6% (n =6)之间.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抗生素残留进行快速分析.

    作者:李晓晶;于鸿;彭荣飞;甘平胜;黎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2-2014年无锡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无锡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 对于分别来源于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监测标本、外环境监测样品的92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采用PCR进行毒力基因鉴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群,纸片法进行耐药试验.结果 92株副溶血性弧菌中,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外环境监测这三种来源的分离株中携带tdh基因的菌株分别占85.7% (12/14)、88.6%(39/44)和14.7% (5/34);食源性疾病事件分离株和哨点医院分离株血清群以O3为主,分别占比85.7%(12/14)和65.9% (29/44),外环境监测分离株无优势血清群;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外环境监测这三种来源的分离株中耐氨苄西林的菌株分别占35.7% (5/14)、65.9% (29/44)和11.8% (4/34).不同来源的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都表现为100.0%敏感.结论 2012-2014年无锡市从食源性疾病事件、哨点医院监测标本和外环境监测样品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在毒力基因、血清群、耐药情况上均有较大差异.建议结合耐药试验结果,在无锡市临床治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时,抗生素使用首选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

    作者:韩毅;沙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概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国际代表性推行模式及我国的实践历史与现状,分析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利弊和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产品缺乏对食品企业的吸引力以及积极作用未能发挥体现等主要问题,提出开发专属责任保险产品和健全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检查考评和风险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等引导推动工作机制、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广模式、加强宣传总结和指导督促等推进试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蛋白质芯片检测牛乳中乳铁蛋白条件的优化研究

    目的 优选并确定蛋白质芯片检测牛乳中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的检测条件.方法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采用双抗夹心的方式,通过点样探针选择试验、点样一致性试验、棋盘滴定试验、浓度倍比试验、生物检测限试验及检测下限试验终优化出针对目标蛋白的佳检测条件.结果 终确定以Lf鼠单抗75#为点样探针,预点样46点,46点至90点为点样一致性区段;点样探针浓度为0.5 mg/ml,检测抗体效价为1∶2 000,在0.6~ 612ng/ml之间剂量-反应关系呈现S型曲线,其线性范围在9.56 ~ 306 ng/ml之间;检测下限为1.68 ng/ml,生物检测限为3.59 ng/ml;建立了对Lf具有佳回归系数(r =0.998)的回归方程与标准曲线.结论 此研究优化了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Lf的试验条件,为建立定量检测Lf的蛋白质芯片平台奠定了基础.

    作者:殷继永;马欣欣;孙静;黄建;朴玮;李瑾;陈頔;曹秋野;霍军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转GmDREB1基因抗旱小麦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通过动物试验观察转GmDREB1基因抗旱小麦对大鼠肠道菌群的细菌种类、数量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转基因小麦组(A组)、亲本小麦对照组(B组)和AIN-93对照组(C组),分别饲喂相应饲料12个月.无菌采集大鼠粪便样品,用于五种常见菌群的分离培养计数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 喂养饲料后,A组及B组雄性、雌性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后,A组及B组大鼠粪便中常见菌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DGGE图谱的每条泳道的条带数目、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组及B组样品的组间相似性较高,未出现明显分支.结论 未发现转GmDREB1基因小麦对大鼠肠道菌群有不利影响.

    作者:张敏;卓勤;宫照龙;朴建华;杨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研究

    目的 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水平,提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建议.方法 本文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规划要求,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成绩做了回顾,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 “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标准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创新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制,创新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模式,做好标准的跟踪评价和宣贯培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建设.结论 “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仍将紧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的应用,立足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的具体国情,有针对性的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体系.

    作者:樊永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居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目的 了解我国主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评估我国居民经膳食暴露于DBP的水平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1-2013年收集的24类食品中的DBP含量数据以及2002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我国居民DBP膳食摄入水平,以及不同食物对DBP摄入的贡献率,并与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0.01 mg/kg BW)比较,进行风险特征描述.结果 各种食品中DBP的含量范围为0.00~46.50 mg/kg,平均含量为0.11 mg/kg,全人群的膳食DBP平均摄入量为1.21 μg/kg BW,占TDI的12.08%.全人群高食物消费量人群(P97.5)的DBP摄入量为2.84 μg/kg BW,占TDI的28.42%.大米、方便面对DBP膳食摄入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0.30%和15.34%.结论 中国居民膳食DBP摄入的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

    作者:王彝白纳;蒋定国;杨大进;张磊;刘兆平;隋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对小鼠增强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力的增强作用.方法 选用20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5大组,每大组4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小组,即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低、中、高剂量组(0.25、0.50、1.50 g/kg BW)和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30天后,检测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器官脏体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及NK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血清半数溶血值、抗体生成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对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脾脏/体质量比值、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及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

    作者:段雨劼;胡余明;姚松银;崔鲁炜;刘志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宁波市河水环境中沙门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

    目的 了解宁波市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预防、控制相应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对河水样品进行离心浓缩、蛋白胨水增菌液增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选择性增菌和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沙门菌,对分离菌株采用系统生化和血清凝集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株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菌株扩增主要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采集48份河水样品,分离沙门菌株105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26株)、德尔卑(14株)、里森(8株)、肠炎(4株)、阿贡纳(4株)、斯坦利(4株)、阿格玛(4株),其他及未分型沙门菌41株.70株(66.7%)耐至少一种抗生素,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53.3%、四环素42.9%、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32.4%、庆大霉素11.4%、环丙沙星4.8%、头孢噻肟4.8%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8%.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为TEM型(n=52)、OXA型(n=6)和CTX-M型(n=3),58.1%的菌株1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结论 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且部分血清型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菌也有较高的耐药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提示食源性疾病防控中需关注环境细菌的危害.

    作者:沈玄艺;宋启发;高红;章丹阳;罗学辉;张建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北京市集贸市场生鲜猪肉肠球菌的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大型集贸市场内部环境样品和零售生鲜猪肉中分离肠球菌的耐药性特征.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86株肠球菌对1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86株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7.44%(58/86)、54.65%(47/86)、38.37%(33/86)、26.74%(23/86)、23.26% (20/86)和20.93%(18/86),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肠球菌有30株,占34.88%,耐药谱共有22种.所有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均敏感.耐药谱型分析发现,不同样品来源肠球菌的耐药谱差异较大.另外,本研究从国内食品中分离到对达托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此前我国未见相关报道.结论 北京市集贸市场内部环境和零售生鲜猪肉中分离的肠球菌耐药严重,并呈现一定的耐药谱型差异,而且分离到达托霉素耐药株,应引起关注.

    作者:彭子欣;张爽;王伟;胡豫杰;吕涵阳;张建中;李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规定和检测方法

    随着各国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BPA)限制法规和标准的出台,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出口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和组织以及我国食品接触材料中BPA的限制法规、限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并提出对我国食品接触材料中BPA限制法规和检测标准的建议,以期为国内相关企业、检测机构、标准化委员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效指导.

    作者:周利英;骆海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5年对9类生鲜食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型).结果 1 202份食品中有494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1.10%.分离出致病菌587株,副溶血性弧菌(194株)、气单胞菌(13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31株)为主要致病菌.第二季度检出率高(47.85%).虾类检出率高(64.71%),不同食品中主要致病菌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副溶血性弧菌以O∶1群~O∶5群为主(81.9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O∶8群和O∶5群为主(50.00%),气单胞菌以维隆气单胞菌为优势菌型(67.91%),弯曲菌以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为优势菌型(89.29%),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布呈多样性和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存在多种致病菌混合污染.

    作者:王闻卿;张勇;赵冰;苏靖华;黄红;张勇琪;朱林英;傅益飞;孙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