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武;武静;周琳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量表评分(SD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定薇;王佳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放疗方法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12例食管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6%和4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放疗比较,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高,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与肿瘤区域高剂量分布有关,尚可耐受,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可延长患者生命,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有文;张海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及急救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88例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急救护理),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救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止血效果、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诱因的认知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诱因(饮食不当、饮酒、过度劳累、不良情绪、刺激性药物、腹内压增高)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诱因的认知度,强化急救护理程序,改善患者止血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钏宏;方雪红;吴小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体能状态、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能状态、分期、治疗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别、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0.013)和治疗方式(P=0.016)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有关,积极的放化疗较支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一卓;张文霞;韦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肾癌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 (45/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 (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28).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 (8/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 (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16,P=0.040).结论 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肾癌的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贇;袁铮;赵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治疗,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58.8%,Karnofsky体力状况(KPS)评分由(60.5±6.3)分增加至(80.9±7.9)分;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为33.8%,KPS评分由(61.2±6.8)分增加至(70.3±7.1)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性呕吐、脱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和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仁强;谭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5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 (48/48),对照组为87.2% (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随访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乳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1级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放疗时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皮肤损伤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爱芳;王梅;周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螺旋CT多层平面重建(MPR)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6例食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判断准确性,观察项目包括食管癌病变部位、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以及Moss改良分期.结果 螺旋CT能够显示病灶的位置、范围,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以及周围脂肪的异常改变.本组螺旋CT的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性为80.2% (69/86),对食管癌术前外侵的诊断准确性为87.2% (75/86),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3.7%(72/86).结论 螺旋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判断病灶的位置、范围、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以及周围脂肪的异常改变等,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付满军;苏学会;王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肾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行肾癌切除术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观察组患者进行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健康教育及出院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适应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肾癌切除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文彩;郭联红;王蕊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配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结果 接受化疗12 h后,两组患者血药浓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化疗36 h及48 h后,观察组患者血药浓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优化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屏;谢洪英;黄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支气管肿瘤冷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4例支气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肿瘤冷冻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法,对照组患者行静脉镇静加气管内表面麻醉法.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以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冷冻后3、30 min和冷冻完毕时的心率显著快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在冷冻后3、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相对静脉镇静加气管内表面麻醉法更好,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作者:范晓英;苏玉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108例乳腺癌PI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强化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健康教育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强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PICC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在196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Zubrod等[1]通过比较氮芥与噻替哌的疗效,首次提出了癌症化疗疗效评价标准的概念和方法[2].1981年Cancer上正式发表了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实体瘤疗效标准.经由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NCI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NCIC)进行修改和补充,于2000年公布了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0[2-3].
作者:丁婕;戴旭;孟宪运;王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癌痛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癌痛可控、阿片有瘾、正确评估疼痛等癌痛知识方面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癌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健康、个体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痛护理能够提高癌痛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提高癌痛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樊嬛;吴贤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在鉴别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3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的、CT检查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相似的小脑肿瘤临床资料,比较其在CT平扫方面的表现及各自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脑转移瘤8例,占34.8%;脑膜瘤5例,占21.7%;髓母细胞瘤3例,占13.0%;室管膜瘤3例,占13.0%;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占8.7%;星形细胞瘤2例,占8.7%.CT检查结果均显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为主的低密度水肿或囊性病变,此临床征象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的表现基本相似.该组患者术前有9例被误诊为小脑出血,占39.1%;10例考虑为小脑出血,占43.5%;2例考虑为小脑肿瘤合并出血,占8.7%;2例诊断结果为小脑占位,占8.7%.结论 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在CT平扫方面有不同的CT表现,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准备分析,有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蔚文祥;赵阿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66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按照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和依从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8%(28/33),低于对照组的51.5% (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8.31 ±3.10)分,高于对照组的(62.07±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4.22±1.30)分和(12.28±1.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58±1.27)分和(14.91±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和依从度评分分别为(91.37±4.06)分和(96.08±3.96)分,高于对照组的(83.51±3.22)分和(85.11±4.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度.
作者:杜洪燕;张正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随访3个月术后生殖器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宫颈炎、阴道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和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平;史久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痛伴有药源性便秘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排便状况、便秘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排便间隔与排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和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便秘症状缓解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9%(18/34)和94.1%(32/34),对照组分别为20.6%(7/34)和47.1%(16/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痛伴药源性便秘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燕;胡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一线方案失败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吉西他滨治疗失败或手术复发转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雷替曲塞和伊立替康联合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3.0评价近期疗效;观察肿瘤进展时间(TTP)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45.7%,疾病控制率为88.6%.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疲乏,多为1~2级.全组患者的TTP为(7.2±1.1)个月.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一线方案失败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王会忠;王震;阎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