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胡静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痛伴有药源性便秘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排便状况、便秘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排便间隔与排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间隔和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便秘症状缓解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9%(18/34)和94.1%(32/34),对照组分别为20.6%(7/34)和47.1%(16/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痛伴药源性便秘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燕;胡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4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4%;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腹部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雍秀伟;袁萌;贾琳;姜桂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随访3个月术后生殖器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宫颈炎、阴道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和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卜平;史久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配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结果 接受化疗12 h后,两组患者血药浓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化疗36 h及48 h后,观察组患者血药浓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优化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屏;谢洪英;黄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肿瘤坏死程度、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肿瘤坏死率及生存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王晓;孙建明;肖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卵巢囊肿患者根据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止血方式分为缝合组(n=56)和电凝组(n=50),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月经和排卵情况及激素水平,并行彩超检查患者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窦卵泡数及卵巢大小.结果 缝合组患者恢复排卵的比例为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合组患者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凝组术后6个月的FSH及L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E2明显低于术前,与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患者窦卵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且明显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采用缝合止血比电凝止血法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
作者:张勇武;武静;周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肾癌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 (45/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 (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28).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 (8/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 (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16,P=0.040).结论 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肾癌的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贇;袁铮;赵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疑似乳腺肿瘤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手术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34例.与手术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0).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4%、88.2%和91.4%.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操作简单、无辐射,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鼻咽癌为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特征为男性患者居多、多发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多存在遗传性.放疗是目前我国临床治疗鼻咽癌的有效和常见方法,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细胞范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优点[1].但鼻咽癌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在放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是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疗效发挥[2].因此,做好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系统性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护理,有效降低患者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保证放疗顺利完成的终目标.本研究中,我们对系统性护理的优势及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牛立蓉;要宇;闫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相关护理准备及在术中配合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手术室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3% (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2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疼痛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5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个性化护理可减少胃癌根治手术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麻醉苏醒,缓解疼痛症状,还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玉琴;薛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一线方案失败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吉西他滨治疗失败或手术复发转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雷替曲塞和伊立替康联合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3.0评价近期疗效;观察肿瘤进展时间(TTP)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45.7%,疾病控制率为88.6%.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疲乏,多为1~2级.全组患者的TTP为(7.2±1.1)个月.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一线方案失败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王会忠;王震;阎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终关怀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及总健康评分,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健康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能够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临终期感受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庄亚贤;闵琦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在鉴别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3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的、CT检查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相似的小脑肿瘤临床资料,比较其在CT平扫方面的表现及各自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脑转移瘤8例,占34.8%;脑膜瘤5例,占21.7%;髓母细胞瘤3例,占13.0%;室管膜瘤3例,占13.0%;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占8.7%;星形细胞瘤2例,占8.7%.CT检查结果均显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为主的低密度水肿或囊性病变,此临床征象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的表现基本相似.该组患者术前有9例被误诊为小脑出血,占39.1%;10例考虑为小脑出血,占43.5%;2例考虑为小脑肿瘤合并出血,占8.7%;2例诊断结果为小脑占位,占8.7%.结论 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在CT平扫方面有不同的CT表现,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准备分析,有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蔚文祥;赵阿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肾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行肾癌切除术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观察组患者进行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健康教育及出院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适应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肾癌切除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文彩;郭联红;王蕊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癌痛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癌痛可控、阿片有瘾、正确评估疼痛等癌痛知识方面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癌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健康、个体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痛护理能够提高癌痛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提高癌痛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樊嬛;吴贤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健康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苏桃;汪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体能状态、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治疗方式等6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能状态、分期、治疗方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别、病理类型、有无合并症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P=0.013)和治疗方式(P=0.016)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有关,积极的放化疗较支持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一卓;张文霞;韦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或者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局部晚期不能手术或转移性CRC患者43例,分别接受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29例,FOLFOX4组)或FOLFIRI方案(14例,FOLFIRI组)进行一线化疗.3个周期后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根据NCI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FOLFOX4组患者中,肿瘤低分化、原发灶未切除以及肝转移比例明显高于FOLFIRI组(均P<0.05).有40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其中FOLFOX4组27例,FOLFIRI组13例.FOLFOX4组患者中,CR 1例,PR 16例,SD 7例,PD 3例,客观缓解率(RR)为63.0%,疾病控制率(DCR)为88.9%;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15.7个月.FOLFIRI组患者中,PR 5例,SD 6例,PD 2例,RR为38.5%,DCR为84.6%;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16.5个月.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中位PFS和中位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以1~2级为主.FOLFOX4组患者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P =0.006),FOLFIRI组患者3~4级腹泻的发生率有高于FOLFOX4组的趋向(P=0.057).结论 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或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CRC的客观疗效和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但各有侧重,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用药方案.
作者:杜春霞;杨林;周爱萍;陈闪闪;崔成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肺癌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经鼻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h、24 h后血气分析情况、治疗第14天后的疗效以及随访30 d和180 d时患者基本情况的改善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h后,观察组患者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pH、PaCO2、PaO2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和随访180 d时,观察组患者基本情况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燕;翟磊;周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性栓塞(TACE)治疗前后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新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进行TACE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方法分为疾病进展组(70例)和有效组(80例).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D-dimer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 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肝癌患者的血清D-dimer、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分泌性糖蛋白(DD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分别为(202.72±27.34) μg/L和(57.94±6.14) μg/L,(498.65 ±52.14) ng/L和(59.21±6.24) ng/ml,(5.69±0.6) pmol/L和(1.54±0.22) pmol/L,(4.15±0.66) μg/L和(1.38±0.23) μg/L,(247.84±32.15) ng/L和(74.25±9.24) ng/L,(321.29±42.41)ng/L和(125.6±15.22) ng/L(P<0.01);有效组患者的血清D-dimer、GP73、AFP、TK1、DDK1、VEGF、HIF-1 α含量分别为(3.76±0.52) μg/L和(4.12 ±1.02) mg/L,(31.49 ±6.05) μg/L和(95.24±11.28) μg/L,(56.32±6.12) ng/L和(236.21±21.03) ng/ml,(0.82±0.10) pmol/L和(3.13±0.51) pmol/L,(45.62±6.87) ng/L和(161.62±18.42) ng/L,(52.58±7.20) ng/L和(193.62 ±25.67) ng/L(均P<0.05).D-dimer含量与GP73、AFP、TK1、DDK1、VEGF、HIF-1 α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CE治疗后D-dimer的含量低于治疗前,复发患者的D-dimer含量高于未复发者,且D-dimer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判断肝癌疗效和预后的理想指标.
作者:陆小华;朱小庆;储玉山;张玉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