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与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白艳华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抗生素, 预防感染, 围手术期
摘要: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而在我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逐渐接近西方乳腺癌高发国家[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Ⅰ级手术,其术后切口预防感染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Ⅰ级类手术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有明确规定[2].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相关性,我们选取近几年在我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比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及肺泡癌在有无坏死、胸膜凹陷征、集束征及纵隔淋巴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周围浸润、毛刺征及分叶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及肺泡癌CT增强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根据CT征象对周围型肺癌的鳞癌、腺癌及肺泡癌等病理组织学类型进行判断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明勇;郑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子宫内膜癌是近年来临床上较多见的妇科肿瘤,发病率较高[1-2].子宫内膜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以及下腹部疼痛,晚期患者还会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3-4].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女性.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通常是进行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切除,但对于未婚女性并不适用[5-6].有报道显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给予患者使用孕激素,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7-8].

    作者:陈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复发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65例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复发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23例早期复发,早期复发与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明显相关,而总体复发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级关系密切,但与是否为R0切除无关.结论 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作者:季洪波;项庆增;王磊;尹胜杰;商迪;王乐乐;王晓颖;马长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评估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及其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6例患者行保乳手术,63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手术,6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 保乳手术组具有住院时间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与根治术组(标准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的心理因子、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和社会支持因子4个方面均显著高于标准根治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保乳手术组、标准根治术组及改良根治术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及美容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掌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切除和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伟;王冰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转移肿瘤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腔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腹膜腔转移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腔转移肿瘤疗效显著,可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利娟;张红巧;李培丽;叶希秀;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AnnexinⅡ在甲状腺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蛋白及AnnexinⅡ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AnnexinⅡ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组织,且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AnnexinⅡ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UPA、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温琥玲;杨耀午;谢建平;曹龄芝;李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生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生场热疗,2次/周,共治疗8次,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CR+ PR)为6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CP+ PR)为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患者均可以耐受,其中试验组患者皮下脂肪硬结2例(6.67%),经常规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生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毛红华;钟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演变中的作用

    血管瘤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致.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病变部位皮肤细胞增殖是血管瘤发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性[1-2].血管瘤的自行消退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中,但有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在血管瘤自行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3K-Akt是目前证实在介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

    作者:熊茂来;向绍蓉;王康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化疗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化疗饮食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曲慧;曲颖;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乳腺癌好发于40~ 60岁妇女,发病隐匿,早期一般无明显不适,往往容易被忽略,错失佳治疗时机,确诊时已为晚期[1-3],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血清CA153、CA125和CA199均为肿瘤标志物,我们通过化学发光法对血清CA153、CA125和CA199进行测定,以便研究血清CA153、CA125和CA199的变化,达到尽早诊断乳腺癌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菲;谢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对术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比3、5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平均预期生存时间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对术式进行正确的选择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显著提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刘毅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较为常见,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为育龄妇女疾病的20%~25%[1].其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全切除或子宫不全切除,患者依从性不高.有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可以阻断孕酮与受体结合,在临床中大量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中医本病属“癥瘕”,“月经过多”或“崩漏”等,常治以理气消癥,活血化瘀.我们对104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米非司酮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5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研究组)手术及化疗前后、正常健康人群(健康组)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清中HE4和CA125水平,探讨其在疾病预后的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患者CA125和HE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CA125和H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其中化疗3个疗程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化疗2个疗程后血清HE4水平降至正常水平.CA125阴转符合率为41.5%,HE4阴转符合率为75.6%,CA125+ HE4联合检测阴转符合率则增至85.4%;联合检测阳转符合率高达100%.结论 血清CA125和HE4联合检测对卵巢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卵巢癌病情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周萍;袁建林;马秀萍;程静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0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B组患者给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7.1%,B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7.3±23.5) min和(24.2 ±7.4)ml,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6 ±24.1)min和(23.3±7.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和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可以选取这两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佘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开放性膀胱手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33例,根据病理学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型和分期,分别采取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71例)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2例),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术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P<0.05).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P<0.05).结论 膀胱肿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分型及部位而定.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手术损伤小、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关伟;白杰;潘来辉;白栩博;杨珂;刘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在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方案和常规吗啡片方案在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进行滴定治疗的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口服吗啡即释片的方式完成滴定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方案完成滴定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滴定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MRS)评分、滴定剂量(镇痛维持剂量)、滴定周期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NRS评分从(7.8±2.4)分降至(1.8±1.3)分,观察组患者从(7.6±2.7)分降至(1.9±1.1)分,两组患者滴定前后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滴定剂量为(60.6±29.7)mg/24h,观察组患者为(65.4±32.5)mg/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4,P>0.05).对照组患者滴定周期为(4.1±2.7)个,观察组患者为(3.2±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具有时效优势.

    作者:吴国武;曾娟紫;黄喜文;丘丽君;张英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薄液基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TCT)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聚合酶链反应(HR-HPVDNA PCR)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选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查体女工中拟诊宫颈癌需要进行病理活检的480例患者进行TCT和HR-HPV DNA PCR检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TCT、HR-HPV DNA PCR及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TCT、HR-HPV DNA PCR及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65.6%、58.8%和92.1%,灵敏度分别为75.4%、85.7%和6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6%、44.6%和65.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5.4%和88.9%,准确度分别为73.4%、60.4%和81.2%.HR-HPV DNA PCR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CT和联合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TCT和HR-HPV DNAPCR(P <0.05),TCT和HR-HPV DNA PCR的阳性预测值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三者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HR-HPV DNA PCR均能有效筛选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而联合检测则能使两种检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王娟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化疗,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23.5±4.6)分,而对照组为(11.8±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其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与截肢手术一致,同时保存了患者肢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炎性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临床分析

    子宫颈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经历了正常宫颈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浸润癌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癌变的诱发因素.HPV的感染发生先于宫颈癌,其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生物学条件[1].大规模人群中HPV感染情况的调查可以清楚地了解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和宫颈癌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般从CIN发展到浸润癌大约需要8~12年时间.因此,以HPV检测为基础的筛查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在预防和控制中国女性宫颈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冬梅;韩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传统治疗包括美法仑+泼尼松(MP)、卡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仑+泼尼松(M2)、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卡氮芥+阿霉素+强的松(VBAP)等方案.对于初治Ⅰ、Ⅱ期MM患者,MP、M2方案仍然是首选,但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疗效欠佳.VAD方案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反应率高,起效快,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主要用于干细胞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