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伟;白杰;潘来辉;白栩博;杨珂;刘庆辉
血管瘤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致.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病变部位皮肤细胞增殖是血管瘤发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性[1-2].血管瘤的自行消退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中,但有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在血管瘤自行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3K-Akt是目前证实在介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
作者:熊茂来;向绍蓉;王康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乳腺癌类型,仅占乳腺癌的2% ~5%.目前,关于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报道结果不一.我们对收治的4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4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41例,诊断标准为:至少有50%以上的肿瘤细胞表达2个以上的神经内分泌标记,如嗜锘素A(Chromogranin A)、突触素(Synaptophys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等.肿瘤分类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分类标准,原发肿瘤分期和腋窝淋巴结情况按2002年国际肿瘤联盟/美国癌症联合会(UICC/AJCC)分期标准.
作者:陈珊宇;何振宇;管迅行;吴三纲;林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的N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NSCLC患者,选取接受NP时辰化疗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17:00至21:00连续4h静脉滴注NVB,在10:00点至22:00连续12h静脉滴注DDP,在2:00点至5:00点连续3h静脉滴注紫杉醇.同时选取46例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药方案和用药剂量与试验组相同,均为上午时间用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率(CR)为11.1%,有效率(RR)为55.6%,临床控制率为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生存时间(MST)为(15.24±2.56)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4±1.57)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7.8%和4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健康评分为(87.23±7.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5 ±7.11)分(P<0.05);试验组Ⅱ度以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2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Ⅱ度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Ⅱ度以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10.9% (P <0.05).结论 与常规化疗比较,NP方案时辰化疗可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综合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作者:刘娱;李杨;黎启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CD4+ CD25+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35例同期体检排除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试验组同期分离肿瘤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染色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的表达量分别为(5.36±0.63)%和(44.12 ±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比例与卵巢癌患者年龄、NCCN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D4+ CD25+高表达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低于CD4 CD25+低表达组(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淋巴细胞多呈现高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卵巢癌预后指标和免疫治疗的生物靶点.
作者:杨洪鹏;朱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对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诊断意义,及其对晚期NET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125例NET患者血清CgA水平,并对其中4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NET带瘤患者组的血清CgA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NET肿瘤组.血清CgA对胃NET的敏感性较好,小肠和胰腺NET敏感性中等,对直肠NET敏感性差.45例患者随访显示,肿瘤进展者血清CgA水平逐渐上升,治疗有效者血清CgA水平呈下降趋势,病情稳定者血清CgA水平无明显波动,术后无复发患者血清Cg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血清CgA对NET诊断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因原发部位而异;血清CgA对晚期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作者:谭煌英;刘迎迎;于莉莉;邹国铭;贾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5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研究组)手术及化疗前后、正常健康人群(健康组)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清中HE4和CA125水平,探讨其在疾病预后的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患者CA125和HE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CA125和H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其中化疗3个疗程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化疗2个疗程后血清HE4水平降至正常水平.CA125阴转符合率为41.5%,HE4阴转符合率为75.6%,CA125+ HE4联合检测阴转符合率则增至85.4%;联合检测阳转符合率高达100%.结论 血清CA125和HE4联合检测对卵巢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卵巢癌病情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周萍;袁建林;马秀萍;程静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2%[1],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周期长、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性大,选择理想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体内保留时间长,患者带管期间可以正常生活,目前已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首选的静脉治疗途径[2].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医院尚未普及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技术的情况下,常规的PICC置管技术仍为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常规置管方法对患者血管损伤严重,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患者疼痛较重,穿刺回血异常时操作者无法判断是否穿刺成功,送入导管前段困难.乳腺癌患者健侧上肢血管条件较差,患侧上肢禁忌穿刺置管[3],血液呈高凝状态.为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我们对3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相结合行PICC,并与常规PICC置管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比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及肺泡癌在有无坏死、胸膜凹陷征、集束征及纵隔淋巴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周围浸润、毛刺征及分叶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及肺泡癌CT增强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根据CT征象对周围型肺癌的鳞癌、腺癌及肺泡癌等病理组织学类型进行判断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明勇;郑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复发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65例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复发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23例早期复发,早期复发与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明显相关,而总体复发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级关系密切,但与是否为R0切除无关.结论 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作者:季洪波;项庆增;王磊;尹胜杰;商迪;王乐乐;王晓颖;马长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54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50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经二次重缝愈合,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患有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世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0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B组患者给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7.1%,B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7.3±23.5) min和(24.2 ±7.4)ml,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6 ±24.1)min和(23.3±7.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和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可以选取这两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佘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比3、5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平均预期生存时间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对术式进行正确的选择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显著提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刘毅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80例,其中20例化疗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行为干预、饮食干预与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2个月.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感染和激素应用是导致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管理、躯体功能与症状应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与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肥胖、合并感染、激素应用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义琼;石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全部完成2、4或者6个周期化疗,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因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治疗方案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作者:潘学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14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8%,对照组发生率为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1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的生理及心理状态,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元雪;吴琳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93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中40例出现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患肢肿痛、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和压痛、皮温升高为主;实验室检查以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升高为主;超声表现为实质性回声,CT表现为动脉充盈缺损.高凝状态与血检形成的危险因素有置管、升白治疗、卧床和手术(P<0.05),其形成时间以治疗后2个月内为主,占全部的7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结论 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等有关,抗凝治疗后预后较好.
作者:闫绍辉;王栋;李湘红;王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确定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及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感及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化疗,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23.5±4.6)分,而对照组为(11.8±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其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与截肢手术一致,同时保存了患者肢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对照1组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对照2组,每组各40例.观察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和远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TNF-α的含量以及生存例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肝内转移例数、肝外转移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单一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好.
作者:张世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而在我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逐渐接近西方乳腺癌高发国家[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Ⅰ级手术,其术后切口预防感染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Ⅰ级类手术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有明确规定[2].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相关性,我们选取近几年在我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