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张世琼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54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50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经二次重缝愈合,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患有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41万女性死于乳腺癌.1983年全国乳腺癌协会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和浸润性非特殊癌4大类.近年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已成为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标志物常规检查项目.三阴性乳腺癌为ER、PR、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由于无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的选择,化疗成为三阴性乳腺癌主要治疗途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现对其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佰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93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中40例出现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患肢肿痛、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和压痛、皮温升高为主;实验室检查以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升高为主;超声表现为实质性回声,CT表现为动脉充盈缺损.高凝状态与血检形成的危险因素有置管、升白治疗、卧床和手术(P<0.05),其形成时间以治疗后2个月内为主,占全部的7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结论 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等有关,抗凝治疗后预后较好.

    作者:闫绍辉;王栋;李湘红;王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转移肿瘤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腔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腹膜腔转移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腔转移肿瘤疗效显著,可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利娟;张红巧;李培丽;叶希秀;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输液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术后3d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启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对疾病病理分期的影响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ⅡA~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接受标准肺癌根治手术及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8例,进行手术标本肺门(10组)、叶间(11组)、肺叶(12组)及肺段(13组)淋巴结分站病理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935枚,(19.1±7.2)枚/例.N1淋巴结417枚,转移356枚,转移率为85.4%;N2淋巴结518枚,转移356枚,转移率为68.7%.其中发现跳跃转移4例,其N2淋巴结42枚,14枚阳性,(4±5.78)枚/例,转移率为33.3%;非跳跃转移23例,其N2淋巴结476枚,342枚阳性,(20±3.15)枚/例,转移率为71.8%.N2跳跃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与否、分检淋巴结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P<0.05).N1淋巴结阳性患者中,第10组、11组、12组、13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33.3%、52.1%、25.0%和16.7%;同时当淋巴结清扫只进行至第11组淋巴结,N1期漏诊率达44.4%(12/27).结论 N1淋巴结中,肺叶12组和肺段13组淋巴结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占据相当的比例,需要进行这两组淋巴结的分检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苏崇玉;李云松;韩毅;张洪涛;刘树库;周世杰;于大平;肖宁;真德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4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治分析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乳腺癌类型,仅占乳腺癌的2% ~5%.目前,关于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报道结果不一.我们对收治的4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4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41例,诊断标准为:至少有50%以上的肿瘤细胞表达2个以上的神经内分泌标记,如嗜锘素A(Chromogranin A)、突触素(Synaptophys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等.肿瘤分类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分类标准,原发肿瘤分期和腋窝淋巴结情况按2002年国际肿瘤联盟/美国癌症联合会(UICC/AJCC)分期标准.

    作者:陈珊宇;何振宇;管迅行;吴三纲;林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全部完成2、4或者6个周期化疗,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因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治疗方案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作者:潘学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乳腺癌好发于40~ 60岁妇女,发病隐匿,早期一般无明显不适,往往容易被忽略,错失佳治疗时机,确诊时已为晚期[1-3],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血清CA153、CA125和CA199均为肿瘤标志物,我们通过化学发光法对血清CA153、CA125和CA199进行测定,以便研究血清CA153、CA125和CA199的变化,达到尽早诊断乳腺癌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菲;谢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CD4+ CD25+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35例同期体检排除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试验组同期分离肿瘤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染色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的表达量分别为(5.36±0.63)%和(44.12 ±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比例与卵巢癌患者年龄、NCCN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D4+ CD25+高表达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低于CD4 CD25+低表达组(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淋巴细胞多呈现高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卵巢癌预后指标和免疫治疗的生物靶点.

    作者:杨洪鹏;朱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在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方案和常规吗啡片方案在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进行滴定治疗的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口服吗啡即释片的方式完成滴定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方案完成滴定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滴定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MRS)评分、滴定剂量(镇痛维持剂量)、滴定周期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NRS评分从(7.8±2.4)分降至(1.8±1.3)分,观察组患者从(7.6±2.7)分降至(1.9±1.1)分,两组患者滴定前后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滴定剂量为(60.6±29.7)mg/24h,观察组患者为(65.4±32.5)mg/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4,P>0.05).对照组患者滴定周期为(4.1±2.7)个,观察组患者为(3.2±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具有时效优势.

    作者:吴国武;曾娟紫;黄喜文;丘丽君;张英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对术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比3、5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平均预期生存时间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对术式进行正确的选择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显著提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刘毅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开放性膀胱手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33例,根据病理学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型和分期,分别采取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71例)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2例),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术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P<0.05).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P<0.05).结论 膀胱肿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分型及部位而定.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手术损伤小、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关伟;白杰;潘来辉;白栩博;杨珂;刘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颈炎性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临床分析

    子宫颈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经历了正常宫颈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浸润癌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上皮癌变的诱发因素.HPV的感染发生先于宫颈癌,其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生物学条件[1].大规模人群中HPV感染情况的调查可以清楚地了解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和宫颈癌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般从CIN发展到浸润癌大约需要8~12年时间.因此,以HPV检测为基础的筛查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在预防和控制中国女性宫颈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冬梅;韩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淋巴清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间125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63例,开腹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检出淋巴结总数及各站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但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可以获得开腹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

    作者:侯欣;宋斌;汤顺娟;王玖言;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54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50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经二次重缝愈合,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患有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世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80例,其中20例化疗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行为干预、饮食干预与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2个月.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感染和激素应用是导致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管理、躯体功能与症状应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与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肥胖、合并感染、激素应用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义琼;石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14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8%,对照组发生率为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1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的生理及心理状态,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元雪;吴琳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较为常见,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为育龄妇女疾病的20%~25%[1].其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全切除或子宫不全切除,患者依从性不高.有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可以阻断孕酮与受体结合,在临床中大量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中医本病属“癥瘕”,“月经过多”或“崩漏”等,常治以理气消癥,活血化瘀.我们对104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米非司酮联合加味桂枝茯苓汤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生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生场热疗,2次/周,共治疗8次,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CR+ PR)为6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CP+ PR)为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患者均可以耐受,其中试验组患者皮下脂肪硬结2例(6.67%),经常规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生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毛红华;钟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理应激水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生理应激水平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围手术期应激水平,改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陈惠梅;蒙丽萍;张桂彩;池琳琳;吴忠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