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佰君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化疗,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23.5±4.6)分,而对照组为(11.8±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其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与截肢手术一致,同时保存了患者肢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贫血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40例恶性肿瘤贫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IU/kg,治疗组患者注射150 IU/kg,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角色受限、情绪角色受限、活力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各出现血压升高2例,使用降压药物后出现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贫血具有更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作者:卢忠;税悦;曾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及其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6例患者行保乳手术,63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手术,6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 保乳手术组具有住院时间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与根治术组(标准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的心理因子、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和社会支持因子4个方面均显著高于标准根治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保乳手术组、标准根治术组及改良根治术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及美容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掌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切除和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伟;王冰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CD4+ CD25+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35例同期体检排除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试验组同期分离肿瘤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染色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的表达量分别为(5.36±0.63)%和(44.12 ±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比例与卵巢癌患者年龄、NCCN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D4+ CD25+高表达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低于CD4 CD25+低表达组(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淋巴细胞多呈现高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卵巢癌预后指标和免疫治疗的生物靶点.
作者:杨洪鹏;朱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erbB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常常在上皮性肿瘤中(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肠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1-2].有研究表明,绝大地有多数鼻咽癌患者肿瘤细胞中EGFR表达水平有显著增加,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3].
作者:李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乳腺癌类型,仅占乳腺癌的2% ~5%.目前,关于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报道结果不一.我们对收治的4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4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41例,诊断标准为:至少有50%以上的肿瘤细胞表达2个以上的神经内分泌标记,如嗜锘素A(Chromogranin A)、突触素(Synaptophys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等.肿瘤分类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分类标准,原发肿瘤分期和腋窝淋巴结情况按2002年国际肿瘤联盟/美国癌症联合会(UICC/AJCC)分期标准.
作者:陈珊宇;何振宇;管迅行;吴三纲;林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比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及肺泡癌在有无坏死、胸膜凹陷征、集束征及纵隔淋巴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周围浸润、毛刺征及分叶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及肺泡癌CT增强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根据CT征象对周围型肺癌的鳞癌、腺癌及肺泡癌等病理组织学类型进行判断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明勇;郑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而在我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逐渐接近西方乳腺癌高发国家[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Ⅰ级手术,其术后切口预防感染对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Ⅰ级类手术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有明确规定[2].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在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相关性,我们选取近几年在我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输液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术后3d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启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方案和常规吗啡片方案在中重度癌痛滴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进行滴定治疗的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口服吗啡即释片的方式完成滴定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采用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方案完成滴定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滴定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MRS)评分、滴定剂量(镇痛维持剂量)、滴定周期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NRS评分从(7.8±2.4)分降至(1.8±1.3)分,观察组患者从(7.6±2.7)分降至(1.9±1.1)分,两组患者滴定前后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滴定剂量为(60.6±29.7)mg/24h,观察组患者为(65.4±32.5)mg/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4,P>0.05).对照组患者滴定周期为(4.1±2.7)个,观察组患者为(3.2±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具有时效优势.
作者:吴国武;曾娟紫;黄喜文;丘丽君;张英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41万女性死于乳腺癌.1983年全国乳腺癌协会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和浸润性非特殊癌4大类.近年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已成为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标志物常规检查项目.三阴性乳腺癌为ER、PR、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由于无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的选择,化疗成为三阴性乳腺癌主要治疗途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现对其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佰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传统治疗包括美法仑+泼尼松(MP)、卡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仑+泼尼松(M2)、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卡氮芥+阿霉素+强的松(VBAP)等方案.对于初治Ⅰ、Ⅱ期MM患者,MP、M2方案仍然是首选,但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疗效欠佳.VAD方案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反应率高,起效快,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主要用于干细胞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ⅡA~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接受标准肺癌根治手术及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8例,进行手术标本肺门(10组)、叶间(11组)、肺叶(12组)及肺段(13组)淋巴结分站病理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935枚,(19.1±7.2)枚/例.N1淋巴结417枚,转移356枚,转移率为85.4%;N2淋巴结518枚,转移356枚,转移率为68.7%.其中发现跳跃转移4例,其N2淋巴结42枚,14枚阳性,(4±5.78)枚/例,转移率为33.3%;非跳跃转移23例,其N2淋巴结476枚,342枚阳性,(20±3.15)枚/例,转移率为71.8%.N2跳跃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与否、分检淋巴结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P<0.05).N1淋巴结阳性患者中,第10组、11组、12组、13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33.3%、52.1%、25.0%和16.7%;同时当淋巴结清扫只进行至第11组淋巴结,N1期漏诊率达44.4%(12/27).结论 N1淋巴结中,肺叶12组和肺段13组淋巴结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占据相当的比例,需要进行这两组淋巴结的分检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苏崇玉;李云松;韩毅;张洪涛;刘树库;周世杰;于大平;肖宁;真德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320排CT和CT血管造影(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肝脏320排CT和16排CT的CT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CT在显示肝内瘤灶、PVTT、动静脉瘘(AVF)和肝动脉起源走行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41例PVTT患者中应用320排CT诊断瘤灶39例,明显优于16排CT诊断的32例;320排CT和16排CT诊断瘤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7.6%和92.7%,诊断AVF的准确度分别为97.1%和85.4%;两者对肝动脉起源走行和解剖变异的显示基本一致.结论 320排CT和CTA除了具备16排CT的优点外,还能以更高的图像质量完成对肿瘤及肝脏血管的四维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更快速、准确,对介入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作者:邱国钦;刘昌华;陈玉强;吴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效果,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14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8%,对照组发生率为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1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的生理及心理状态,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元雪;吴琳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化疗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化疗饮食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曲慧;曲颖;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比3、5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1/3部位胃癌患者的平均预期生存时间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中1/3和下1/3部位胃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对术式进行正确的选择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生存率的显著提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刘毅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开放性膀胱手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33例,根据病理学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型和分期,分别采取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71例)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2例),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术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P<0.05).开放性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P<0.05).结论 膀胱肿瘤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分型及部位而定.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手术损伤小、治疗疗效好、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关伟;白杰;潘来辉;白栩博;杨珂;刘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管瘤是小儿较为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致.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病变部位皮肤细胞增殖是血管瘤发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性[1-2].血管瘤的自行消退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中,但有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在血管瘤自行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3K-Akt是目前证实在介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
作者:熊茂来;向绍蓉;王康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理应激水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生理应激水平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围手术期应激水平,改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陈惠梅;蒙丽萍;张桂彩;池琳琳;吴忠旺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