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对比研究

刘萍

关键词:乳腺肿瘤,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摘要: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2%[1],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周期长、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性大,选择理想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体内保留时间长,患者带管期间可以正常生活,目前已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首选的静脉治疗途径[2].在我国中小城市的医院尚未普及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技术的情况下,常规的PICC置管技术仍为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常规置管方法对患者血管损伤严重,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患者疼痛较重,穿刺回血异常时操作者无法判断是否穿刺成功,送入导管前段困难.乳腺癌患者健侧上肢血管条件较差,患侧上肢禁忌穿刺置管[3],血液呈高凝状态.为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我们对3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相结合行PICC,并与常规PICC置管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全部完成2、4或者6个周期化疗,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因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治疗方案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作者:潘学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CD4+ CD25+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3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35例同期体检排除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试验组同期分离肿瘤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染色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的表达量分别为(5.36±0.63)%和(44.12 ±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比例与卵巢癌患者年龄、NCCN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D4+ CD25+高表达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低于CD4 CD25+低表达组(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淋巴细胞多呈现高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卵巢癌预后指标和免疫治疗的生物靶点.

    作者:杨洪鹏;朱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AnnexinⅡ在甲状腺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蛋白及AnnexinⅡ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AnnexinⅡ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组织,且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AnnexinⅡ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UPA、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温琥玲;杨耀午;谢建平;曹龄芝;李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LA-KIR-MICA基因及其NK受体免疫应答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广州市汉族人群HLA-KIR-MICA基因及其NK受体免疫应答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00例子宫颈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初诊患者(宫颈癌组)和100例与宫颈癌组在区域、年龄、种族、婚姻生育史、个人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PCR-SBT法,对所有样本进行HLA等位基因检测、KIR基因和MICA基因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HPV-E1、HPV-E2、HPV-E4、HPV-E5、HPV-E6、HPV-E7、HPV-L1、HPV-L2的转录水平监控,以及对HPV蛋白表达差异样本进行MICA表达量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HLA-KIR*1003、HLA-KIR* 14、HLA-KIR* 17、HLA-KIR* 02、HLA-KIR* 12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MICA* 13、MICA* 20、MICA* 04、MICA* 15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汉族人群HLA-KIR*02、HLA-KIR* 12、HLA-KIR* 0801和MICA* 04、MICA* 15、MICA* 17、MICA* 0601等位基因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斯晨;刘瓅;肖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的NP方案时辰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NSCLC患者,选取接受NP时辰化疗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17:00至21:00连续4h静脉滴注NVB,在10:00点至22:00连续12h静脉滴注DDP,在2:00点至5:00点连续3h静脉滴注紫杉醇.同时选取46例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药方案和用药剂量与试验组相同,均为上午时间用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率(CR)为11.1%,有效率(RR)为55.6%,临床控制率为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生存时间(MST)为(15.24±2.56)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4±1.57)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7.8%和4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健康评分为(87.23±7.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5 ±7.11)分(P<0.05);试验组Ⅱ度以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2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Ⅱ度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Ⅱ度以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10.9% (P <0.05).结论 与常规化疗比较,NP方案时辰化疗可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综合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作者:刘娱;李杨;黎启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经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良好率和较好率均明显高于护理前,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对癌症的认识和态度、对治疗的态度和配合、心理感受、活动无兴趣、日常生活情况等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自卑感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能够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截肢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化疗,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23.5±4.6)分,而对照组为(11.8±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存率,其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与截肢手术一致,同时保存了患者肢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贫血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40例恶性肿瘤贫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IU/kg,治疗组患者注射150 IU/kg,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角色受限、情绪角色受限、活力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各出现血压升高2例,使用降压药物后出现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贫血具有更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作者:卢忠;税悦;曾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80例,其中20例化疗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行为干预、饮食干预与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2个月.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感染和激素应用是导致乳腺癌晚期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管理、躯体功能与症状应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与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肥胖、合并感染、激素应用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义琼;石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0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B组患者给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7.1%,B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7.3±23.5) min和(24.2 ±7.4)ml,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6 ±24.1)min和(23.3±7.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和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可以选取这两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佘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组、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对照1组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对照2组,每组各40例.观察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和远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TNF-α的含量以及生存例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肝内转移例数、肝外转移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单一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好.

    作者:张世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20排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评价320排CT和CT血管造影(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行肝脏320排CT和16排CT的CT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CT在显示肝内瘤灶、PVTT、动静脉瘘(AVF)和肝动脉起源走行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41例PVTT患者中应用320排CT诊断瘤灶39例,明显优于16排CT诊断的32例;320排CT和16排CT诊断瘤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7.6%和92.7%,诊断AVF的准确度分别为97.1%和85.4%;两者对肝动脉起源走行和解剖变异的显示基本一致.结论 320排CT和CTA除了具备16排CT的优点外,还能以更高的图像质量完成对肿瘤及肝脏血管的四维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更快速、准确,对介入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作者:邱国钦;刘昌华;陈玉强;吴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理应激水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生理应激水平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治疗依从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围手术期应激水平,改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陈惠梅;蒙丽萍;张桂彩;池琳琳;吴忠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复发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65例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复发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23例早期复发,早期复发与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明显相关,而总体复发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级关系密切,但与是否为R0切除无关.结论 胰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作者:季洪波;项庆增;王磊;尹胜杰;商迪;王乐乐;王晓颖;马长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传统治疗包括美法仑+泼尼松(MP)、卡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美法仑+泼尼松(M2)、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卡氮芥+阿霉素+强的松(VBAP)等方案.对于初治Ⅰ、Ⅱ期MM患者,MP、M2方案仍然是首选,但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疗效欠佳.VAD方案对于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反应率高,起效快,但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主要用于干细胞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淋巴清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间125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63例,开腹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检出淋巴结总数及各站淋巴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但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可以获得开腹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

    作者:侯欣;宋斌;汤顺娟;王玖言;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化疗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化疗饮食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曲慧;曲颖;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93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中40例出现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患肢肿痛、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和压痛、皮温升高为主;实验室检查以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升高为主;超声表现为实质性回声,CT表现为动脉充盈缺损.高凝状态与血检形成的危险因素有置管、升白治疗、卧床和手术(P<0.05),其形成时间以治疗后2个月内为主,占全部的7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结论 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等有关,抗凝治疗后预后较好.

    作者:闫绍辉;王栋;李湘红;王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接受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确定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及疼痛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感及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对疾病病理分期的影响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ⅡA~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接受标准肺癌根治手术及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8例,进行手术标本肺门(10组)、叶间(11组)、肺叶(12组)及肺段(13组)淋巴结分站病理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935枚,(19.1±7.2)枚/例.N1淋巴结417枚,转移356枚,转移率为85.4%;N2淋巴结518枚,转移356枚,转移率为68.7%.其中发现跳跃转移4例,其N2淋巴结42枚,14枚阳性,(4±5.78)枚/例,转移率为33.3%;非跳跃转移23例,其N2淋巴结476枚,342枚阳性,(20±3.15)枚/例,转移率为71.8%.N2跳跃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与否、分检淋巴结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有关(P<0.05).N1淋巴结阳性患者中,第10组、11组、12组、13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33.3%、52.1%、25.0%和16.7%;同时当淋巴结清扫只进行至第11组淋巴结,N1期漏诊率达44.4%(12/27).结论 N1淋巴结中,肺叶12组和肺段13组淋巴结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占据相当的比例,需要进行这两组淋巴结的分检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苏崇玉;李云松;韩毅;张洪涛;刘树库;周世杰;于大平;肖宁;真德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