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美曲塞二钠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胡广原;邱红;熊慧华;梅齐

关键词:培美曲塞二钠, 多西紫杉醇, 肺肿瘤/药物疗法
摘要:目的 比较单用培美曲塞二钠及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分入培美曲塞二钠和多西紫杉醇组,22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治疗,20例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75 mg/m2治疗.入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结果 人组的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单用培美曲塞二钠组及单用多西紫杉醇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3.6%和10.0%(P=0.716),疾病控制率分别是54.5%和55.0%(P=0.976).单用培美曲塞二钠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和8.1个月(P=0.258),1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25.0%(P=0.580).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及脱发.培美曲塞二钠组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Ⅰ~Ⅱ度:31.8%对65.0%,P=0.032;Ⅲ~Ⅳ度:4.5%对30.0%,P=0.027).结论 对于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使用培美曲塞二钠及单药使用多西紫杉醇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但使用培美曲塞二钠单药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吡柔比星为主联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比较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THP)与盐酸阿霉素(ADM)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116例老年(≥50岁)MH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59例,选用THP联合化疗;第二组57例,选用ADM联合化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含THP化疗组总有效率84.7%,心脏毒性8.5%,脱发率17.0%;含ADM化疗组总有效率75.6%,心脏毒性15.8%,脱发率70.2%.骨髓抑制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THP疗效高于ADM,而且不良反应低,尤其心脏毒性较低,故THP较适合用于老年NHL患者.

    作者:张敬东;谢鹏鸿;刘旭梅;李东升;邹民;钟明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CTF方案与经典CTF方案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CTF方案与经典CTF方案对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1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改良CTF方案,对照组采用经典CTF方案,分别行6个周期术后常规化疗,于第4~5周期评价化疗不良反应,于术后1,3年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改良CTF方案较经典CTF方案有较轻的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肝脏损伤,且二者在术后1,3年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改良CTF方案较经典CTF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少,且无严重长期后遗症,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孟圈;胡荻;苏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残胃贲门癌42例外科治疗报告

    目的 探讨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残胃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40例,探查2例,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8例,残胃切除空肠代胃术36例,贲门肿瘤切除余胃食管吻合术4例.结果 手术切除率95.2%(40/42),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11例(26.2%).根治性切除32例中术后生存1年以上30例,3年以上18例,5年以上1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56.3%和37.5%.结论 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残胃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开云;戴益智;张文山;周碧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36例临床分析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19.2%.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脑膜瘤258例,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肿瘤大于6cm的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明;袁进国;曹藏柱;韩树生;谭振美;冯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频热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频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毒副作用及临床受益情况.方法 将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共80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共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对照组(40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共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临床受益率明显提高,毒副作用减少,1,2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频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临床受益率明显提高,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阚士锋;田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左锁骨下动脉双管同时置入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新方法.方法 对11例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左锁骨下动脉双管置入,行规律动脉化疗.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存活2年以上,2年生存率为72.7%,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动脉双管置入对于直肠癌伴有肝转移者疗效明确.

    作者:胡鸿涛;郭晨阳;黎海亮;肖金成;杨建伟;郭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癌性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经直肠给药)和B组(口服给药),盐酸吗啡缓释片30~90mg,每12小时1次,记录各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A组的有效率为90.0%(18/20),B组的有效率为80.0%(16/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784,P=0.376).治疗前A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为7.65±1.09,B组为8.05±1.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08,P=0.275).治疗后A组VAS为2.40±1.47,B组为2.55±1.7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96,P=0.769).副作用有头昏、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副作用与口服给药无差别,对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经直肠给药是很好的选择.

    作者:康马飞;骆梅青;涂江江;刘瑛;董翠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研究进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成人NHL的30%~40%[1].化学治疗通常能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但是由于异质性而导致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治疗反应的不同,约有50%的患者不能通过标准的治疗方案治愈.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LBCL异质性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对其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王艳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难以诊断,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吉西他滨作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虽然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到6个月以上,但仍不能使医患双方满意.文献报道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鹏;朱家沂;汤晓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介入放射科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介入科癌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恶性肿瘤伴疼痛者,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根据介入科急慢性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进行镇痛治疗,观察镇痛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疗效:治疗前NRs评分6.87±1.21,治疗3、7、10d分别为3.08±1.32、2.32±1.16和2.02±1.12,总有效率96.9%.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生活质量:治疗前生活质量良好的病例占43.1%,治疗后第7天和第10天分别增至70.8%和78.5%,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4%,多为轻度,且持续时间较短,依次为便秘16例(24.6%),恶心呕吐10例(15.4%),头晕嗜睡6例(9.2%),无呼吸抑制等不能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介人科急慢性癌痛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镇痛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良好用药.

    作者:于平;戴定可;钱晓军;翟仁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不能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放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75%~80%,其中近45%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Ⅲ期.临床上根据肿瘤累及的组织器官与是否有锁骨上或对侧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N3)分为ⅢA及ⅢB期.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因肿瘤局部侵犯范围较广或总体健康状况不佳而无法接受手术.已达成的共识是对ⅢA期T3N1患者应该与Ⅱ期患者一样考虑手术治疗,伴有恶性胸水的ⅢB期患者已失去根治性治疗的可能,应采取姑息治疗为主.

    作者:张文霞;王颖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原发癌的研究进展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普遍上升,生存期延长,发生多原发癌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诊断手段的更新,发现更多的多原发癌,对多原发癌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多原发癌的发病率、发病机理、好发部位、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陈洪兴;周桂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0例卵巢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26~72岁.肿块部位:右侧卵巢7例,左侧卵巢3例.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泡状.10例CK、Syn均为(+),7例NSE、Cga为(+).TG、TTF-1、α-inhibin、ER和PR均(一).7例获随访者均存活.结论 卵巢类癌是少见的卵巢单胚层畸胎瘤,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需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资料对卵巢原发性类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蒋欣;张名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热化疗治疗卵巢癌合并腹水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热化疗治疗卵巢癌合并腹水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腹腔热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则仅行腹腔灌注化疗,剂量与治疗组相同,未进行腹腔热疗.结果 治疗组卵巢肿瘤治疗总有效率60.5%(23/38),对照组为28.6%(10/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腹水治疗总有效率84.2%(32/38),对照组为57.1%(20/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腹痛,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热疗联合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合并腹水具有协同效应,增强抗癌效果、提高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治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罗展雄;倪秉强;郑青平;陈日新;张志红;徐艺安;李旌;朱州;李家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培美曲塞二钠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单用培美曲塞二钠及多西紫杉醇应用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分入培美曲塞二钠和多西紫杉醇组,22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治疗,20例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75 mg/m2治疗.入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结果 人组的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单用培美曲塞二钠组及单用多西紫杉醇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3.6%和10.0%(P=0.716),疾病控制率分别是54.5%和55.0%(P=0.976).单用培美曲塞二钠组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和8.1个月(P=0.258),1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25.0%(P=0.580).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及脱发.培美曲塞二钠组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Ⅰ~Ⅱ度:31.8%对65.0%,P=0.032;Ⅲ~Ⅳ度:4.5%对30.0%,P=0.027).结论 对于既往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使用培美曲塞二钠及单药使用多西紫杉醇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但使用培美曲塞二钠单药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广原;邱红;熊慧华;梅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恶性淋巴瘤治疗中应重视乙型肝炎发作的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越来越多的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常常发现较多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抗原阳性或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和生存期[1].恶性淋巴瘤患者的HBV感染率是多少?怎样去预防和治疗?现复习相关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郑文;刘卫平;王贵强;朱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龄肺癌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高龄肺癌患者多伴有1~3种合并疾病,具有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因而重视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们总结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肺癌56例,探讨围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斌;邓大伟;赵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放射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局部放射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多次大剂量的X射线、β射线、γ射线、高能电子束或中子等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损伤.这种损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组织或器官,如常见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肠损伤等.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肝脏恶性肿瘤的放疗始于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三维适型放疗的开展,使肝癌在放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马力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60例高龄食管癌放射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高龄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特点.方法 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对60例年龄在85~92岁之间的高龄食管癌患者以小照射野、低剂量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或适形精确放疗,放疗过程中经常进行食管造影、心肺功能检查.结果 59例高龄食管癌患者安全地完成了放射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其中适形精确放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1例溃疡型食管癌患者疗程结束时出现食管穿孔,经食管支架植入后现已存活2年.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发现晚,病情严重,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差,放射治疗风险大,但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进行放射治疗是有意义的,不能追求大而全,包及所有肿瘤病灶的照射野,不能追求高剂量、高疗效,应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鄂有国;曹德华;朱倩;钱月红;赵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NGAL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AL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宫颈鳞癌、45例CIN、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NGAL的表达.结果 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2%,明显高于其在CIN(26.7%)及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20.0%)中的表达(P<0.05);宫颈癌组织中NGAL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NGAL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且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参与宫颈癌的进展与转移,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进展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作者:陈红敏;王莉;刘若男;晁宏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