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进展

张文华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摘要: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占所有鼻腔肿瘤的3%~6%[1].自1924年Berger和Luc首次报道本病以来,至199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仅有1000余例,目前尚未形成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并且在手术方式、放疗价值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这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困难.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缓解疼痛的疗效分析

    从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72例骨转移癌患者,均进行了姑息减症放疗,疼痛缓解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俊芳;于水;刘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长春瑞滨(NVB)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国产长春瑞滨(盖诺)25 mg/m2加NS 100 ml快速静脉点滴,第1、8天.21 d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21例患者均可评价,CR 1例,PR 5例,SD 6例,患者的近期有效率28.6%,TTP 5.1个月,中位生存期7.2个月,1年生存率30.1%.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的降低,但均可以耐受.结论 长春瑞滨(NVB)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毒性反应比较轻,老年患者亦可以耐受.

    作者:曲范杰;霍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依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59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静脉滴注依班膦酸钠4 mg,联合放射治疗40Gy,1个月后再静脉滴注依班膦酸钠4 mg;对照组仅用放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2.7%(P>0.05),多发骨转移癌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1.7%(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6%和62.0%(P<0.05).结论 依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作者:陈强;金大地;史占军;景宗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吡柔比星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不能手术的Ⅲ、Ⅳ期晚期乳腺癌患者78例采用吡柔比星40 mg/m2,静注,d1;长春瑞滨25 mg/m2,静滴,d1,8,21 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78例患者共完成224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45例,病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9例,总有效率为69.2%,中位缓解期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6个月,1年生存率为59.4%.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下降、静脉炎、胃肠道反应.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耐受良好.

    作者:张敏;徐迎春;沙丽霞;王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肺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至2006年在我院行RFA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68个月,随访率92.5%.分析11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探讨它们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生存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根据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将80例肺癌患者分为三组:肺原发癌Ⅰ/Ⅱ期(Ⅰ期和Ⅱ期)13例,肺原发癌Ⅲ/Ⅳ期(Ⅲ期和Ⅳ期)50例,肺转移癌17例.分别统计全组和各组RFA治疗后的0.5,1,2,3年生存率,结果显示全组患者分别为72.5%、51.2%、22.2%和12.5%;Ⅰ/Ⅱ期分别为92.9%、85.7%、63.5%和39.7%;Ⅲ/Ⅳ期分别为59.0%、37.8%、11.8%和5.9%;肺转移癌分别为71.4%、50.0%、7.1%和7.1%.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Ⅱ期和转移癌之间的生存率差异也有显著性;Ⅲ/Ⅳ期和转移癌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可能影响生存率的11项单因素中4项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UICC分期、有无结合化疗和病灶有无复发或转移.与生存率相关的多因素有3项,分别为年龄、UICC分期和有无结合化疗.结论 RFA治疗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UICC分期和有无结合化疗,此结果有助于指导RFA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理明;王少彬;陈俊辉;李晓洁;陈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3年9月收治455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保肛组与联合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保肛组肿瘤切除后肛提肌上直肠残端的平均长度为(4.03±2.46)cm,联合组为(2.38±1.75)cm(P<0.01).结论 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保肛组生存率并不比联合组低,局部复发率并不比联合组高,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作者:艾晓辉;黎孝坚;张华林;王海;何海波;莫军;陈鹏;邹伯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胃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的突变情况.方法 利用RT-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3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olβ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7例SSCP异常,突变率为21.9%;而对应的32例癌旁组织PCR-SSCP结果中未见异常.在低分化胃癌中的突变率高达50.0%(6/12),而在中、高度分化胃癌中的突变率却仅为5.0%(1/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测序分析了7例SSCP异常中的3例,其突变分别为196位A→G,268位A→G,790位A→T;测序分析了1例PCR-SSCP无异常的癌旁组织标本,其序列无突变.结论 胃癌组织存在polβ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赵洁;米文;薛书尊;董子明;沈平;赵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在我科行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完成术前放疗.

    作者:尹跃华;伊莉梅;薛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局部灌注卡铂联合艾迪对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卡铂胸腔灌注联合艾迪对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闭式引流组(36例)和非闭式引流组(34例),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闭式引流组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12~24 h待胸腔积液放尽后从胸腔引流管注入稀释卡铂500 mg,夹管24 h后继续引流24~36 h..同时静脉用艾迪50 ml,1次/d,15 d为一周期.非闭式引流组进行传统胸腔穿刺后局部灌注卡铂,方法同上.结果 闭式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疼痛缓解率、Karnofsky评分、体重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局部灌注卡铂联合艾迪(AIDI)能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癌痛,增加患者体重,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宋俊玲;张玮;王伟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早期进食在胃癌全胃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口饲与鼻饲在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72例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后分别接受口饲和鼻饲,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切口愈合、死亡率、并发症率和术后白蛋白及脂肪乳用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切口愈合、并发症率、术后白蛋白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营养支持耐受性较好.术后第12天时,两组的体重、肝功及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口饲组脂肪乳用量[(2111.11±589.93)ml]较鼻饲组[(2708.33±1092.99)ml]少(P=0.005),进食时间较鼻饲组提前(P<0.05),平均住院费用[(24934±641)元]较鼻饲组[(29324±1604)元]低(P=0.014),术后平均住院日[(14.11±1.75)d]较鼻饲组[(15.94±4.41)d]短(P=0.0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全胃切除患者而言,术后早期口饲效果优于鼻饲.

    作者:朱海涛;吴云飞;徐惠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口腔乳头状涎腺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头状涎腺瘤(sialadenoma papilliferum,S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外生性唾液腺肿瘤,在WHO分类中属于导管乳头状瘤的一个亚型.1969年Abrams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少有报道,并且绝大部分为病例报道.目前对SP的病变性质、组织学发生尚存在争议.

    作者:钱震;杨育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希罗达联合高频热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希罗达联合高频热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率和副反应.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以腹穿术行腹腔内置管,进行持续腹腔引流,引流量1500~2000 ml/d,引流5~10 d,大限度引尽腹水后,经中心静脉导管快速注入含顺铂、地塞米松的43℃无菌蒸馏水200 ml,嘱患者每15 min变换一次体位,随后用高频热疗机给患者行腹部热疗,设定治疗温度43 ℃,持续1 h,第2天打开引流管,引流残留腹水,待腹水引流尽后再行热灌注化疗和高频热疗.热灌注化疗2~4次;高频热疗每2~3 d一次,共进行5次热疗.从治疗第一天起口服希罗达2000~2500 mg/(m2·d),bid,d1~14,休息7d,21 d作为一周期.如效果不佳,可再进行下一周期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7.5%,临床受益率为90.6%.治疗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结论 希罗达联合高频热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确切,患者可耐受.

    作者:阚士锋;孙晋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和乳腺癌的心脏毒性临床观察并文献复习

    自从蒽环类化疗药物问世以来,以阿霉素为代表的化疗方案治疗肿瘤进入了一个里程碑,但因其心脏毒性限制,治疗上给医师带来不便,给患者也造成一定的担忧及恐慌.随着新一代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出现,这一现状得到改变.近期我们对我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及乳腺癌患者进行联合化疗,对其心脏毒性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小芳;杜涛;王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西他赛对晚期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希存)联合放疗对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放疗并用多西他赛放疗增敏组(治疗组),对其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组于放疗前每周日加用多西他赛40 mg静滴,共7周.结果 治疗组局部肿瘤消退时放疗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时治疗组CR评价及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急性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多西他赛对晚期鼻咽癌放疗有增敏作用,可提高晚期鼻咽癌近期局部控制率及3年生存率,急性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唐之雅;涂青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进展

    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占所有鼻腔肿瘤的3%~6%[1].自1924年Berger和Luc首次报道本病以来,至1997年全世界文献报道仅有1000余例,目前尚未形成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并且在手术方式、放疗价值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这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困难.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肺部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患者在上述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易引起肺部感染,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或给患者肿瘤治疗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因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霍忠超;王雪玲;张永泽;卢连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素酶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素酶在喉癌中表达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54例喉癌组织做肝素酶的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肝素酶在喉癌组织中显示高表达(64.8%),而在癌旁组织上皮中表达阴性,其与喉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喉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没有相关趋势.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1.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80.0%).结论 肝素酶在喉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肝素酶表达阳性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转移且预后不良.

    作者:于湛;于敏;佟欣;何胜泉;纪育斌;袁野;任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DCF方案治疗33例晚期胃癌患者.多西他赛75 mg/m2,d1;顺铂75 mg/m2,d1;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d1~5,3周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 33例晚期胃癌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8例(54.5%),稳定(SD)8例(24.2%),进展(PD)7例(21.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1个月(3.5~11.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6.0~14.5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可逆性体液潴留,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特点,血小板减少及贫血较轻.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无Ⅳ度腹泻发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DCF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姜虹;林万隆;陆长虹;王理伟;周英;高宇;蒋燕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联合草酸铂经动脉介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经介入动脉应用草酸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介入方法插管留置化疗,加热灌注草酸铂等化疗药物后局部栓塞治疗,对部分肝转移灶结合微波治疗,与相同方案的全身静脉化疗比较.结果 经动脉介入化疗的观察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在有效率、中位生存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观察组较对照组稍重,其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草酸铂等化疗药物对晚期胃癌经动脉介入热化疗,结合栓塞血管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武振明;齐秀恒;刘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20例既往使用蒽环类治疗失败;6例既往使用紫杉类治疗失败;6例为一线治疗.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2,3,4天,21 d为一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化疗4周期以上.结果 32例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有效率68.8%(22/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9.2个月,中位生存期1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以及白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分别占37.5%及43.8%.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孙洪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