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性抑郁症

郑杰;姜藻

关键词:肿瘤, 抑郁症, 心理治疗
摘要:有关癌症心理方面的研究过去20年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与癌症有关的抑郁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关肿瘤性抑郁症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症(depression)的发病情况、评估和治疗这三个方面,我们搜集近期的文献,就肿瘤性抑郁症研究做综述如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200例肺癌患者肺功能观察

    肺功能测定是一项客观反映肺脏功能状态、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做出质与量的评价.我们对20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云武;蔡鹏;龙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疗效观察

    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我科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6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娟;姚娟;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剂量拓扑替康腹腔内灌注化疗成功治疗腹膜癌一例

    患者女,63岁.2004年7月出现腹胀,2004年8月27日CT提示:腹腔、盆腔大量积液,右侧膈下腹膜增厚,子宫、附件未见异常.2004年9月5日行腹腔镜,术中见腹膜表面广泛癌结节,无法手术切除,取活检病理示:低分化癌.术后患者因病情危重、无法医治转入我院,患者病重,消瘦,被动半卧位,腹部高度膨隆,腹围达120 cm,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浮肿.白蛋白30 g/L;腹水找到低分化腺癌细胞.给予腹腔穿刺及置管,持续腹水引流,并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1周内共引流出血性腹水13 290 ml后,给予拓扑替康10 mg腹腔灌注,d1;DDP 75mg/m2,静滴,d1~4.化疗后半个月,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腹胀症状消失,腹围已缩少为87 cm.复查B超:仅右髂窝处可见间距2.0 cm液性暗区.

    作者:金彦青;王志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骨转移癌联合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缓解多发骨转移癌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0例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采用153Sm-EDTMP及153Sm-EDTMP加99Tc-MPD方案,观察治疗后1年疼痛缓解情况、病灶修复作用及安全性.结果总的镇痛缓解率为79.5%,病灶修复率31.1%;A、B两组镇痛缓解率及骨病变修复率分别为56.7%、86.9%和20.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骨转移的同时其他脏器的转移占13.6%.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全组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采用以放射性核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不仅能有效缓解骨疼痛,同时对病灶的修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建议在治疗骨转移的同时,只要血像正常,身体状况尚好,可以考虑配合其他治疗,以防止其他脏器的转移.

    作者:洪巧银;章平年;肖必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分为全脑放疗(WBRT)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和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WBRT组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3D-CRT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40~60 Gy;WBRT+3D-CRT组,WBRT 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之后3D-C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16~32 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4.3%和8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1,12.5个月.在死亡原因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比率为53.8%,较后两组高.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组.

    作者:王若雨;徐晓颖;张海琛;陈英海;杨月琴;石静滨;邹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茴三硫防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茴三硫对防治肝癌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TACE前、后均服用健脾活血为主的中药,根据TACE后出现的症状加用其他中药,并同时加服茴三硫.对照组于TACE前后给予肝泰乐和肌苷护肝.两组病例分别在第一次TACE治疗前和第一、第二次TACE治疗后1个月检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第一、第二次TACE治疗后1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均较第一次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只有轻微升高(P>0.05);对照组则有明显变化,ALT、GGTP、TB和DB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茴三硫可防治肝癌TACE后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作者:邹雨荷;谭丽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结合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不能手术胰腺癌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收治胰腺癌患者35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吉西他滨加顺铂)1周期,放疗结束后化疗3周期.结果客观有效率(CR+PR)为51.3%;止痛有效率93.3%;黄疸消退率75.0%;Karnofsky评分提高77.1%;中位生存期13.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化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赵海燕;张中民;陈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32例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静注,d1,d8;顺铂30mg/m2,静注,d1~3.3周为1周期,3周期后评价.结果CR 4例,PR15例,SD 5例,有效率(CR+PR)为59.4%,获益率(CR+PR+SD)为81.3%,中位缓解期为7.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疗效确切,副作用可耐受,可望成为晚期乳腺癌的二线解救方案.

    作者:吴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巨大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巨大纵隔畸胎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3~63岁,其中35岁以下31例.病变位于左前纵隔者14例,右前纵隔22例.肿瘤大直径10~15 cm 21例,15~20 cm 9例,>20 cm 6例.肿瘤外穿10例,其中继发肺感染6例,胸腔感染2例,心包感染1例.病理证实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1例,其中3例镜检有恶性细胞,诊断为恶性畸胎瘤.肿瘤完整切除34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合并前外侧心包大部切除4例,合并肺叶切除3例,不规则肺叶切除2例,右全肺1例.结论巨大纵隔畸胎瘤临床和X线CT表现复杂,外侵和粘连严重,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切口和术式的选择,严防术中意外出血.

    作者:袁五营;汤少鹏;李遂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博莱霉素联合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联合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建立闭式引流,胸水基本干净后,肺复张基础上注入博莱霉素、力尔凡.结果总有效率87.5%,仅少数病例有轻微的发热、胸痛、恶心.结论博莱霉素联合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杨卫华;苏文忠;翟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的临床观察

    肺癌患者中70岁以上占30%,大多数就诊时已属晚期.老年患者的化疗一直有争议,担心不能耐受化疗,束缚了临床医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目前将老年人多定义为70岁以上.自1998年4月至2005年2月我们治疗37例自愿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清峰;吕丽波;刘守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的64例甲状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麻痹8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早期低钙血症5例,长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52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13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2例死亡,1例死于甲状腺纤维肉瘤复发,1例死于低分化滤泡状癌术后广泛肺转移,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操作的关键.

    作者:王峰;刘绪舜;夏洪才;王伟;徐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虽然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肝癌是多因素、多阶段发展的癌症,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且80%以上合并肝硬化[1],给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2月,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肝癌6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延军;赵玉霞;张远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2例骨转移癌放疗止痛的效果分析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对92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止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高娟;刘陶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晚期结直肠癌置泵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内置泵灌注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不能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采用动脉置泵灌注化疗的新辅助化疗(MEH方案):5-Fu 500 mg/m2,丝裂霉素(MMC)6 mg/m2,羟基喜树碱(HPT)20 mg/m2,每周1次,2周1个疗程,休息3周后重复,共2~3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例.有效率(CR+PR)为66.2%,PR 28例中手术切除15例,占53.6%.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碎裂、胞浆凝固、变性,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厚、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内灌注的新辅助化疗作为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改善病期,使不可能手术患者变为可能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使癌肿组织学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作者:曹志宇;蒲永东;何建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国产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周疗方案与月疗方案的比较

    目的比较紫杉醇每周一次给药和每月一次给药两种方法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力图寻找卵巢癌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将5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为2组,周疗组(WG):紫杉醇60~80 mg/m2,iv(2h),d1,8,15;月疗组(MG):紫杉醇135 mg/m2,iv(3 h),d1;两组均与卡铂联用,3~4周为一疗程,所有病例至少使用3疗程.结果周疗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月疗组为67个月.周疗组晚期患者3,4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58.3%;月疗组3,4,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9.3%和26.1%.周疗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面色潮红等毒副反应发生率较月疗组少.结论使用每疗程分次给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周疗法较传统月疗法在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段微;路虹;范逢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上腺素、谷氨酸和碳酸氢钠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谷氨酸和碳酸氢钠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两组放疗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2.0 Gy/次,5次/周,剂量达到40 Gy后面颈联合野后界前移以避开脊髓,或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总剂量68~76 Gy/7~8周;治疗组放射治疗前10~15 min用肾上腺素溶液喷洒口腔黏膜,5 min后,先在口中含0.5 g谷氨酸,然后再含5%碳酸氢钠溶液5~10 ml在口中,放疗结束后咽下或吐出.结果按CTC 2.0版毒性分级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级5例和0例,1级14例和8例,2级1例和9例,3级0例和3例,两组均无4级毒性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局部应用肾上腺素、谷氨酸和碳酸氢钠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李呈祥;李为路;王丽群;王传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离断、胃癌旷置动脉化疗配合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晚期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是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肿瘤专家们在努力地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47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采取胃离断、胃癌旷置动脉化疗配合腹腔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德光;唐晓艳;孙立巍;姜亚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间质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外科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局部切除4例,类似于胃癌根治手术(D2)4例.良性6例,恶性2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性包块.绝大多数无黏膜破坏,有黏膜破坏者常常较大并且伴有深入肿瘤的窦道.手术后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5例,CD34阳性4例.结论肿瘤大体的生长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明确诊断,预后较好.

    作者:赵平;任卫国;唐令超;丁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P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我们自2000年始采用EP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潘春霞;张捷;付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