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初步研究

杨树君;赵秀娥;朱彤宇;尹格平;陈铭

关键词:射频, 宫颈上皮内瘤变
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宫颈CIN的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至2005年应用阴道镜、细胞学涂片、活检门诊筛查出的年轻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2例,进行射频治疗并随访.结果 本组CIN Ⅰ级24例,CIN Ⅱ级16例,CIN Ⅲ级12例,应用射频治疗52例,其中5例CIN Ⅲ级者射频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癌前病变及癌性病变.本组宫颈CIN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射频治疗宫颈CIN是一种较好的物理治疗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时间短、见效快、能保留年轻妇女的宫颈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至2004年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4例术前未发现转移的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术后行化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与髂血管关系紧密,未能切除.术中放置银夹,术后行放疗,效果不佳.转移的淋巴结未见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及体征也未见好转,2年后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排尿时头痛、头晕、心悸、出汗,血尿和高血压等,可用B超、CT、膀胱镜行定位诊断,血尿儿茶酚胺(catechol amine,CA)测定行定性诊断.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常转移的部位为髂血管旁淋巴结.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术后辅以化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监测临床症状及血尿儿茶酚胺,可以了解有无转移或复发.

    作者:肖泽均;李长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因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生活质量或中断治疗.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化疗同时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乳腺癌手术后患者42例,并与单用化疗的40例(单纯化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兆元;黄秋华;王越华;阮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伴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的评价

    目的 选择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建立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总结回顾了32例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功能测定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术中切脾组和未切脾组.结果 术前肝功能尚在Child A级的病例,手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手术同时切脾的病例,手术成功率高,还有利于术后综合治疗.结论 对于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通过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实施优化方案,会达到(肿瘤切除,门奇断流)一举两得的效果.

    作者:李启驹;贺洪亮;李斌;郭锋;陈军;赵斌;尹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射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宫颈CIN的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至2005年应用阴道镜、细胞学涂片、活检门诊筛查出的年轻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2例,进行射频治疗并随访.结果 本组CIN Ⅰ级24例,CIN Ⅱ级16例,CIN Ⅲ级12例,应用射频治疗52例,其中5例CIN Ⅲ级者射频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癌前病变及癌性病变.本组宫颈CIN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射频治疗宫颈CIN是一种较好的物理治疗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时间短、见效快、能保留年轻妇女的宫颈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作者:杨树君;赵秀娥;朱彤宇;尹格平;陈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转移灶数量、合并症等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指导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和对比资料完整的107例住院放疗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各相关因素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P>60岁组生存期短于≤60岁组(P<0.05);有颅外未控病灶患者生存期短于无颅外未控病灶者(P<0.01);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生存期短于无合并症者(P<0.05);不同原发肿瘤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转移瘤数量1~3个者较3个者以上生存期延长(P<0.01);不同性别患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颅外病灶未控,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及转移瘤>3个是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刘淑贞;于小林;亓子菊;杜国威;王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顺铂组成的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顺铂组成的LFP方案对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晚期胃癌患者58例采用不同剂量顺铂组成的LFP方案,随机分为高剂量顺铂组(HDLFP)30例,顺铂采用100 mg/ m2 静滴;低剂量顺铂组(LDLFP)28例,顺铂20 mg/d,连用5 d为一周期,CF、5-Fu用法相同.结果 HDLFP组有效率为56.7%,LDLFP组为42.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11 , 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不同剂量顺铂组成的LFP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相似,毒副反应基本相同,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陈友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基泰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多中心研究

    目的 观察国产胸腺肽α1(基泰)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泰+化疗(A)组,日达仙+化疗(B)组和单用化疗(C)组,在相同化疗条件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基泰在提高CD4+/CD8+和NK细胞比值,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情等方面疗效都优于单用化疗对照(C)组(P<0.05).但基泰组与日达仙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基泰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芳;钱浩;史美琪;张盛;丁乾;周晓波;邱少敏;张全安;汪红;张建峰;郑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脾脏血管肉瘤并肝脏转移一例

    患者女,4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外院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此后患者3次复查B超并行CT检查,亦显示为脾肿大.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腹不适症状,较前加重伴胀满感,遂于我院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肝脾内多发实性占位.CT平扫显示脾肿大,外形轮廓不规则,肝、脾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腹膜后主动脉旁多个结节状强化影.遂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脾较正常增大,质地硬,呈灰褐色;肝多发性红褐色结节;肠系膜根部及主动脉旁可及多个增大的淋巴结.行脾切除术,并切取部分病变肝组织做病理检查.

    作者:李彦敏;姜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MNa在鼻咽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CMNa(甘氨双唑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首程治疗共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CMNa组,常规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CMNa组行根治性放疗的同时用CMNa增敏.放疗方法:先制作面模固定,在模拟机下设面颈联合野放疗,DT 36 Gy/18次/3.5周,后改设耳前野和鼻前野(或耳后野)放疗总量至DT 68~72 Gy/34~36次/6.5~7周.用药方法:CMNa每次按800 mg/m2给药,用10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于30 min内静脉滴注完,于6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一、三、五用药,至常规放射治疗结束为止.结果 CMNa组和常规组原发灶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2.2%,而颈部淋巴结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3.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7%和17.7%.结论 CMNa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而且CMNa组副作用少,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福正;邹勤舟;赵涤非;赵于天;贺蓓娃;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制漱口液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观察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损伤是常见的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口腔黏膜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因此产生惧怕放疗的心理压力,严重时影响进食,引起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甚至中断放疗,影响放疗结果.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我们采用自制漱口液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汉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侵袭性骨母细胞瘤2例报告暨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对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复习2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采用6 MV X射线放疗.其中1例为原发肿瘤,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予以DT 50 Gy/25 f/32 d;另1例为术后放疗后不同部位出现同一性质的病变,亦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予以DT40 Gy/20 f/28 d.放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疗效.结果 2例患者的视神经压迫症状、眼球突出以及出血等症状显著缓解.结论 放射治疗对侵袭性骨母细胞瘤效果显著.

    作者:张建中;刘叶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带囊施源器中子源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带囊施源器是在中子源治疗管的外周加一个扩充囊,该囊可注入显影剂,在治疗时把该施源器插入所需要治疗的食管病变处,通过影像设备显示出显影液充盈情况,使高剂量点位于治疗管或囊腔内.以前使用的施源器不带囊,无法控制治疗管在食管中的位置,导致剂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拟观察使用带囊施源器后施以中子源治疗后剂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变化及与不带囊的区别.

    作者:陈川;刘慧颖;卢伟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沙培林胸腔内灌注在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沙培林胸腔内灌注在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术中胸腔灌注沙培林5 KE;对照组37例,不予沙培林处理.记录术后24 h内体温变化情况及24 h胸腔引流液的量;观察术后24 h胸部疼痛的情况、手术前肝肾功能的状况及术后肝肾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观察两组胸腔积液及胸膜种植灶发生率.结果 两组高热发生率、胸腔引流液量、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膜种植灶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中使用沙培林胸腔内灌注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膜种植灶的发生率明显减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鲁建军;张凡;雷艺炎;罗红鹤;钟佛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含吡柔比星方案治疗40例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是一种半合成、化学结构与阿霉素相近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临床研究表明其抗瘤活性与阿霉素相当,对乳腺癌等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心肌毒性较其他蒽环类药物低.转移性乳腺癌常用含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为研究含THP联合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我科于1996 年5 月至2006年3 月用该联合方案治疗术后转移性乳腺癌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秀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浸润性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受体水平的关系

    目的 对浸润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术后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ER、PR和HER2表达情况.将钼靶X线表现中的肿瘤毛刺征、恶性钙化及肿瘤大小等与ER、PR和HER2表达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70例中,ER表达阳性者39例(55.7%),PR表达阳性者37例(52.9%),HER2过表达者18例(25.7%).毛刺组HER2过表达率低于无毛刺组(15.9%对42.3%),差异有显著性(P=0.015).钙化组和无钙化组间ER、PR阳性率和HER2过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40~49岁组P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34).而ER、PR和HER2表达状况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月经状况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我国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PR和HER2的表达状况.

    作者:陆虹;宋三泰;李功杰;乔鹏岗;邢旭东;郑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ammoton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疾病的应用体会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多以乳腺肿块为表现.传统治疗方案是一旦发现,即以手术切除,在乳房上留下手术瘢痕,影响外观;且对钼靶摄片发现的所有乳腺隐匿性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活检,仅有10%~30%证实为恶性[1-3].这将导致很高的乳腺良性病变的手术率,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应用Mammotone微创旋切系统诊治乳房病变,既能切除病灶,又能很好达到美容效果,为乳腺癌患者术前提供了病理学诊断,缩短了手术等待时间,另外便于开展新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合理化、科学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246例272处乳腺病灶进行B超引导下Mammotone微创旋切术,现将结果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越;青竹玛;段文君;普桂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OX-2和NSAIDs与胰腺癌的关系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酶.早有关COX-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是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开始的.1988年发现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降低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由于COX-2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密切相关,以及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成功应用于结直肠癌化学干预的研究,促使各国学者开始广泛、深入地研究COX-2在胰腺癌及其他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许东奎;赵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盖诺25 mg/m2,d1、8,静注;卡培他滨2000 mg/m2,分两次口服,d1~14,21 d为1周期.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连用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 34例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价, CR 4例,PR 16例,SD 12例,PD 2例,总有效率58.8%.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好,毒性低,使用方便、经济,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林秋菊;罗健;张敏;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薰洗配合微波热疗治疗化疗后硬结型静脉炎49例

    静脉化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由于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作用,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随着疗程的增加而增多,如不及时治疗,将转变为硬结型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严重者触之有条索感,静脉闭塞,输液不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科采用中药薰洗配合微波热疗治疗49例硬结型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利;杨蕾;杨萍;吴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草酸铂诱发癫痫一例

    草酸铂常见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外周神经毒性,而草酸铂诱发癫痫及致中枢神经毒性少见报道.我们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过程中观察到草酸铂诱发癫痫,增加卡马西平剂量可预防草酸铂诱发癫痫的发作,共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姜洪心;余蓉;王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