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建军;张凡;雷艺炎;罗红鹤;钟佛添
目的 选择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建立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 总结回顾了32例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功能测定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术中切脾组和未切脾组.结果 术前肝功能尚在Child A级的病例,手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手术同时切脾的病例,手术成功率高,还有利于术后综合治疗.结论 对于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通过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实施优化方案,会达到(肿瘤切除,门奇断流)一举两得的效果.
作者:李启驹;贺洪亮;李斌;郭锋;陈军;赵斌;尹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多以乳腺肿块为表现.传统治疗方案是一旦发现,即以手术切除,在乳房上留下手术瘢痕,影响外观;且对钼靶摄片发现的所有乳腺隐匿性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活检,仅有10%~30%证实为恶性[1-3].这将导致很高的乳腺良性病变的手术率,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应用Mammotone微创旋切系统诊治乳房病变,既能切除病灶,又能很好达到美容效果,为乳腺癌患者术前提供了病理学诊断,缩短了手术等待时间,另外便于开展新辅助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合理化、科学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246例272处乳腺病灶进行B超引导下Mammotone微创旋切术,现将结果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越;青竹玛;段文君;普桂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的16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CEF,每3周为一疗程,共2~4个疗程,平均3.03个疗程.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76.6%(124/162),完全缓解率20.4%(33/162),部分缓解率56.2%(91/162),疾病稳定率23.5%(38/162),无疾病进展病例.术后检查发现15例(9.3%)病理完全缓解.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脱发、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无因新辅助化疗引起的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 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罗永辉;汪依民;陈戈;胡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4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外院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此后患者3次复查B超并行CT检查,亦显示为脾肿大.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腹不适症状,较前加重伴胀满感,遂于我院再次行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肝脾内多发实性占位.CT平扫显示脾肿大,外形轮廓不规则,肝、脾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腹膜后主动脉旁多个结节状强化影.遂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脾较正常增大,质地硬,呈灰褐色;肝多发性红褐色结节;肠系膜根部及主动脉旁可及多个增大的淋巴结.行脾切除术,并切取部分病变肝组织做病理检查.
作者:李彦敏;姜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化疗在晚期复治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不同化疗方式的应用意义.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整理了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接受不同治疗分为介入化疗组(A组)、减量热化疗组(B组)、常规静脉化疗组(C组),比较在不同肿瘤之间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MST)及总生存率.结果 A、B、C组肿瘤有效率分别为31.2%、20.0%和6.2%(A、B组与C组相比,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0、9.87和6.78个月.3组近期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2~3年生存率以热化疗(B组)为高,分别为33.3%及12.5%.结论 单纯静脉化疗肿瘤缓解率较低,介入化疗有效率较高,但并不一定延长生存率;减量热化疗在提高复治患者的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虞喜豪;李新娉;周建梁;程永德;王建平;王革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国产胸腺肽α1(基泰)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泰+化疗(A)组,日达仙+化疗(B)组和单用化疗(C)组,在相同化疗条件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基泰在提高CD4+/CD8+和NK细胞比值,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情等方面疗效都优于单用化疗对照(C)组(P<0.05).但基泰组与日达仙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基泰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芳;钱浩;史美琪;张盛;丁乾;周晓波;邱少敏;张全安;汪红;张建峰;郑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胃肠道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而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又不太理想.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肿瘤热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肿瘤腹腔播散和预防腹部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术后腹腔置管早期热灌注化疗替代全身化疗对中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间我们对86例Ⅱ~Ⅲ期胃肠道癌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随诊至2004年1月,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兴伟;乐永宏;湛本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后的患者进行CT、MR平扫或增强扫描,以发现其特征,为与适形放疗后病灶未控或复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33例单发肝癌患者采用适形放疗,36~48 Gy/8~12次,隔日1次.1~3个月后开始CT、MRI复查.对TDF值≥90及<90时与CT影像学异常,关系进行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统计学处理.结果 15例次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6例次;动脉期为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强化状态,2例次;早期至延迟期均强化,2例次.5例次MRI平扫T1加权呈低或等信号,4例次T2加权呈等信号,1例呈略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出现进行性强化.TDF值≥90与<90的放射剂量导致的CT影像学异常,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结论 照射后,高剂量照射区的肝脏CT可表现为低密度,MRI T1加权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可以出现强化,特征为进行性或持续性强化.当TDF值≥90时,容易出现CT影像学异常.
作者:姜鹏;王义善;于洪升;生梦飞;唐小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至2004年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4例术前未发现转移的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术后行化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与髂血管关系紧密,未能切除.术中放置银夹,术后行放疗,效果不佳.转移的淋巴结未见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及体征也未见好转,2年后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 膀胱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排尿时头痛、头晕、心悸、出汗,血尿和高血压等,可用B超、CT、膀胱镜行定位诊断,血尿儿茶酚胺(catechol amine,CA)测定行定性诊断.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常转移的部位为髂血管旁淋巴结.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术后辅以化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监测临床症状及血尿儿茶酚胺,可以了解有无转移或复发.
作者:肖泽均;李长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静脉化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由于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作用,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随着疗程的增加而增多,如不及时治疗,将转变为硬结型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严重者触之有条索感,静脉闭塞,输液不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科采用中药薰洗配合微波热疗治疗49例硬结型静脉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利;杨蕾;杨萍;吴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35岁.因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33年,右肺转移化、放疗后12年,胸痛、咳嗽伴憋气2周于2006年1月4日入院.1973年患者3岁时前发现左眼视力下降、左侧瞳孔散大,于北京某医院诊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右眼未见异常.术后定期复查,1994年即12年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肿块阴影在北京另一家医院就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视网膜母细胞瘤肺转移.遂行化疗:环磷酰胺1600 mg,阿霉素60 mg,长春新碱2 mg,Q3W,3周期,局部放疗右肺肿块8 MV X线DT 6000 cGy/30 f/40 d,上半纵隔8 MVX线DT 4000 cGy/40 f/26 d,治疗后肺内肿块明显缩小.后门诊随诊,病灶稳定.1年前因咳嗽、憋气复查胸部CT示:右肺肿块有所增大,服中药治疗,无效.入我院治疗前2周咳嗽、憋气加重伴右侧胸痛.
作者:金璿;林蓉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43例恶性卵巢癌(按FIGO分期,Ⅰ期17例,Ⅱ期6例,Ⅲ期14例,Ⅳ期6例)、10例良性卵巢囊肿和15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采集手术前患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RANTES浓度.结果 恶性卵巢癌妇女血清中RANTES浓度水平中位数为55 ng/ml,显著高于良性卵巢囊肿的37 ng/ml和正常健康妇女组的35 ng/ml(P<0.01).23例Ⅰ期和Ⅱ期患者血清RANTES浓度水平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5),RANTES浓度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而且存在肿瘤残余的患者RANTES高于无肿瘤残余者(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RANTES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鉴别恶性卵巢癌与良性囊肿的有用的指标.
作者:祁建青;蔡惠萍;杜鸿;尤莉芳;沈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OLF和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OLF组和LFP组进行化疗.其中OLF组(草酸铂、亚叶酸钙、5-Fu)26例,LFP组(顺铂、亚叶酸钙、5-Fu)22例,对比观察两种方案的疗效和毒性.结果 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为53.8%,LFP方案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LF组中位生存期9.5个月,LFP组6.5个月.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OLF和LFP两种方案均是治疗晚期胃癌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OLF方案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立艳;王立波;赵丽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酶.早有关COX-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是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开始的.1988年发现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降低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由于COX-2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密切相关,以及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成功应用于结直肠癌化学干预的研究,促使各国学者开始广泛、深入地研究COX-2在胰腺癌及其他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许东奎;赵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转移灶数量、合并症等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指导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和对比资料完整的107例住院放疗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各相关因素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P>60岁组生存期短于≤60岁组(P<0.05);有颅外未控病灶患者生存期短于无颅外未控病灶者(P<0.01);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生存期短于无合并症者(P<0.05);不同原发肿瘤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转移瘤数量1~3个者较3个者以上生存期延长(P<0.01);不同性别患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颅外病灶未控,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及转移瘤>3个是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刘淑贞;于小林;亓子菊;杜国威;王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DK4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骨肉瘤组织中p16和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 68例骨肉瘤组织中p16和CDK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和46.4%.低分化骨肉瘤组织中p16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明显低于高分化骨肉瘤组织(χ2=22.267,P<0.01);p16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低分化骨肉瘤组织中CDK4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明显高于高分化骨肉瘤组织(χ2=20.766,P<0.01),CDK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组织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K4的表达与p16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 =-0.790,P<0.01).结论 p16和CDK4的表达都与骨肉瘤的病理分期有关.
作者:王文己;罗慧英;刘占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因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生活质量或中断治疗.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化疗同时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乳腺癌手术后患者42例,并与单用化疗的40例(单纯化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兆元;黄秋华;王越华;阮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患者38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治疗组)20例:唑来膦酸4 mg溶于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安慰剂+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B组(对照组)18例:安慰剂+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帕米膦酸二钠6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结果 A组显效率85.0%,B组为83.4%,差异无显著性(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5.2 d与5.5 d.结论 唑来膦酸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效,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帕米膦酸二钠相似.
作者:李园;崔慧娟;武晓勤;程志强;谭煌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是一种半合成、化学结构与阿霉素相近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临床研究表明其抗瘤活性与阿霉素相当,对乳腺癌等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心肌毒性较其他蒽环类药物低.转移性乳腺癌常用含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为研究含THP联合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我科于1996 年5 月至2006年3 月用该联合方案治疗术后转移性乳腺癌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秀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盖诺25 mg/m2,d1、8,静注;卡培他滨2000 mg/m2,分两次口服,d1~14,21 d为1周期.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连用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 34例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价, CR 4例,PR 16例,SD 12例,PD 2例,总有效率58.8%.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好,毒性低,使用方便、经济,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林秋菊;罗健;张敏;孙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