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6-7415
  • 国内刊号:44-1231/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69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38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 中医学
新中医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缺锌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缺锌的疗效.方法:对50例缺锌患儿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和肺脾气虚2型,给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并与葡萄糖酸锌治疗40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四君子汤加味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2组治疗后发锌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对小儿缺锌有较好疗效.

    作者:赖意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缩短药物流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中配合运用中药以缩短流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2组药流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而观察组同时还先后配合服用中药药流1方和药流2方.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和缩短出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药流中应用中药配合治疗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

    作者:王小婕;张秀霞;张锐;汤国成;罗懿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红斑汤撤减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过程中配合运用养阴清热中药并逐步撤减激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应用强的松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配合运用中药红斑汤治疗,强的松的剂量为首次门诊前的原服剂量,并在红斑汤的配合下,激素逐步减量.结果:患者使用中药后,27例成功撤减激素,总有效率达到90.00%.结论:养阴清热中药能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缓解SLE症状,减少激素的用量.

    作者:苏晓;沈丕安;杨旭鸣;陈薇薇;唐华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脂肪肝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组)和舒降之(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TC、TG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五味消毒饮加味能明显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结论:热毒湿浊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病机,五味消毒饮加味可用于治疗脂肪肝,并有较好疗效.

    作者:向爱民;方红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补肾养血胶囊治疗斑秃9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补肾养血胶囊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91例以补肾养血胶囊治疗;西药对照组31例,以胱氨酸片、葡萄糖酸锌片治疗;中药对照组44例,内服斑秃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1%,西药对照组为77.42%,中药对照组为88.64%,治疗组疗效高于西药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虽高于中药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血亏虚是斑秃的重要病机,补肾养血法是治疗斑秃的重要法则.

    作者:周聪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醒冲剂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脑醒冲剂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模型鼠分为脑醒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NOS、LPO、SOD、GSH-Px,大脑皮层作病理检查.结果:脑醒冲剂能适度提升脑组织NOS浓度,并能提高SOD、GSH-Px的活性,降低LPO水平,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注的大鼠脑组织出血.结论:脑醒冲剂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煜德;吴伟;陈宏珪;陈朝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慢性咽喉炎136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大78岁,小6岁.其中急性咽喉炎90例,慢性咽喉炎46例.临床表现均有咽痛、干咳少痰等症状,并有咽红、咽后壁滤泡增生等体征.2治疗方法加味银翘散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2g,桔梗、淡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射干、僵蚕、乌梅各10g,芦根、鱼腥草各15g,薄荷(后下)、生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

    作者:温利辉;黄清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砂熟二味汤治疗产后大便难258例

    笔者自1993年3月-2000年3月,应用自拟砂熟二味汤治疗产后大便难258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100%,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1993年3月-2000年3月,在我院妇科病房生产或妇科门诊就诊的产妇,共258例,20-24岁125例,25-30岁78例,30岁以上55例,一产者169例,二产者72例,三产者1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产后大便难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秘结或排便困难等症状

    作者:郭冬冬;王广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黄芒硝粉治疗骨折后便秘56例

    在临床中常见患者由于骨折后肢体损伤、手术重挫、长期卧床或腹膜后血肿的刺激等原因而出现便秘、腹胀和胃纳减退等症状,笔者运用大黄芒硝粉泡服治疗本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全小明;黄萍;曹文凤;罗凤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利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128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利湿活血法,以山荷降脂丸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1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单纯性肥胖症儿童128例,均来自小儿肥胖专科门诊.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5-15岁,平均8.9岁.纳入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3届肥胖病会议之小儿肥胖症诊断标准第3次试行稿.男童身高体重指数(BMI)>18,女童BMI>17.5.排除内分泌、代谢及其他疾患引起肥胖者.2治疗方法

    作者:孙升云;杨钦河;姚英民;陈孝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动牵引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

    笔者采用电动牵引床腰部持续牵引,并配合腰部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5-56岁,平均34.6岁;病程0.5天-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及慢性劳损史.全部病例经临床和腰部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洪普;方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

    笔者近年来用自拟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疮64例,疗效满意,不易复发,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大76岁,小13岁;病程长12年,短1年;口疮单发8例,多发56例.

    作者:程少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月经疹26例

    月经疹是一种与妇女月经周期相关而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皮肤损害.笔者对26例月经疹以中药为主治疗,获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年龄30-35岁2例,36-40岁8例,41-45岁12例,46-50岁4例.皮疹出现在月经前1天4例,2天7例,3天13例,4天2例.皮疹部位发生在躯干 12例,四肢8例,颜面部4例,腹部1例,外阴粘膜1例.皮疹为浅红色小丘疹11例,风团6例,小水疱3例,多形红斑和紫斑各2例,皮肤瘙痒症1例,外阴粘膜溃疡1例.皮疹随月经终了而减少消退9例,停经后1-2天内消退13例,停经后3-5天内消退4例.有痛经史14例.

    作者:周玉梅;赵熙刚;孙学东;张继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多有器官周围组织粘连,以致病情顽固,现移以综合治疗为主.笔者近来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5例,年龄19-50岁,平均31岁;病程3月-6年,平均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43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年龄、病程、病情、B超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姜题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宣清退热汤治疗外感高热症84例

    外感高热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以体温升高、恶寒、口渴、脉浮数等为临床特征.笔者自拟宣清退热汤治疗外感高热症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科急诊诊疗规范》中外感高热急症的诊断标准.均为门诊或急诊病人,其中男51例,女33例;发病1天20例,2-3天43例,4天-1周18例,1周以上-2周3例;体温在38.5℃-38.9℃15例,39℃-39.9℃67例,40℃以上2例.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65例,下呼吸道感染9例,原因不明发热10例,其中24例曾经西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

    作者:李云委;雷玲;张宏;陈乔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药并治偏侧面肌萎缩症12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并治治疗偏侧面肌萎缩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肌萎灵胶囊、华奇胶囊、肌萎8号冲剂)、外治(隔药饼灸、梅花针叩刺、皮下注射)相结合综合治疗偏侧面肌萎缩症122例结果:显效39例,有效6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3.61%.结论:中药针灸综合治疗偏侧面肌萎缩症疗效肯定,为无创伤疗法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胡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隔药灸治疗下尺桡关节陈伤49例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下尺桡关节损伤经临床处理后遗留腕部顽固性疼痛、乏力等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有下尺桡关节陈伤患者的压痛点或相应穴位进行隔药灸.结果:治愈25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治愈率51%,总有效率100%结论:隔药灸对治疗下尺桡关节陈伤有良好疗效.

    作者:郑素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割切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舒筋活络、祛瘀止痛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结果:治疗58例,治愈30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2.4%.结论: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对跟痛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俊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局部封闭与颈椎牵引配合神灯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电针、局部封闭与颈椎牵引配合神灯综合治疗(A组)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并与局部封闭、颈椎牵引配合神灯治疗(B组)65例、颈椎牵引配合神灯治疗(C组)51例作疗效比较.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C 2组(P<0.005).结论: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能更好地消除无菌性炎症,使神经粘连得以松解,提高痛阈,解除局部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束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罗仁瀚;陈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按摩乳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 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小儿退热按摩乳穴位按摩,对照1组行常规推拿,对照2组用小儿感冒散.分别观察总疗效、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总疗效、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部分伴随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则分别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疗效好、简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李燕宁;张葆青;潘月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行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抗休克、抑制胰酶分泌,防止脏器功能衰竭,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自制胰康合剂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淀粉酶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00%,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治愈率35.00%,总有效率7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4.14,P<0.05).血淀粉酶:治疗组治疗后(169.38±150.15),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2±161.34),P<0.05.尿淀粉酶:治疗组治疗后(854.4±763.2)明显优于对照组(998.6±873.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能降低血、尿淀粉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端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2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3.3%、100%;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8.75%、6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江英能;肖旭腾;许双虹;廖永州;邓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2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8例,按常规治疗加西药吗丁啉为对照组2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7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支、支气管哮喘伴GER疗效优于西药.

    作者:白雪歌;张万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从肝论治小儿脾胃病举隅

    小儿脾常不足,且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故脾胃病多.治疗上多从脾胃论治.笔者对小儿呕吐、腹痛、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脾胃疾病,每从肝论治,多取良效.现举数例就正于同仁.1 泻肝治呕吐骆某,男,6岁,1990年10月2日初诊.患儿为独生子,平素任性易怒,食欲差,每餐进食需用1个多小时,如不合口味,即拒食并吐出,昨日因玩过度,诉说腹痛,随之呕吐频作,每天10余次,水谷难进.给服藿香正气丸及保济丸,均不见效.

    作者:肖旭腾;刘洪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科病从瘀论治举隅

    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故患病经治疗后,容易恢复.但临床中,也遇到一些患儿,由于误治失治或护理调摄不当,出现缠绵难愈之证.笔者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急性肾炎潘某,女,9岁,1999年11月3日初诊.患儿4月前因咽痛、发热、颜面浮肿,尿液检查见血尿、蛋白尿,诊为急性肾炎.治疗2月,尿蛋白消除,症状好转,但镜下血尿始终在(++)-(+++),故求诊于中医.诊见:精神尚可,颜面下肢均无浮肿,双侧扁桃体仍红肿,舌红、苔薄白,脉细数.尿检:红细胞(+++),余无特殊.证属肾阴不足,湿热未清.治宜养阴清热,活血利尿.处方:生地黄、金银花、车前子(包)、丹参各15g,麦冬、竹叶、玄参、栀子、大蓟、小蓟、泽兰各10g,白茅根30g,琥珀(冲)5g.

    作者:吴迈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塞因塞用法在耳鼻咽喉科应用举隅

    塞因塞用法,是临床常见的反治法之一,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笔者以塞因塞用法治疗耳鼻咽喉诸疾,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1 耳闭李某,女,53岁.右耳内胀闷堵塞,如有物阻,耳鸣如蝉,食欲欠佳,大便时溏,胸闷,体倦乏力.有反复感冒病史.检查:右耳鼓膜内陷、增厚,光锥消失,活动度差.音叉试验AC<BC,W偏右,ST延长.听力检查示右耳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刺吸出稀白色液体少许.舌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脾气虚弱,气血不畅.治宜健脾益气通窍.方选补中益气汤合通气散加减.处方:黄芪15g,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香附各12g,当归、川芎各10g,柴胡、升麻各3g,炙甘草5g.水煎服,每天1剂.服5剂后,耳内闭塞感好转,伴有症状减轻,原方续进5剂,耳内闭塞感消失,诸症皆愈.

    作者:朱凤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甘露消毒丹新用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组成.具有清热化湿之功,主治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陆敏君;钟金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四逆散新用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组成,具疏肝理脾、和解表里之功.原用治肝气郁结,胸闷胁痛,肝胃不和,胁腹胀痛,热郁于里,阳气不得外达等证.笔者用治各科杂症,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1 闭经王某,31岁,2000年11月6日初诊.闭经3月余.缘由3月前与人争吵致月经当行不行,经某医院治疗2月余,又服活血通经中药不效来诊.

    作者:张云安;赵志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新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温经、除痹之功,原主治血痹证.笔者根据其益气通阳、调和营卫之功效,灵活运用治疗各类杂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1 慢性荨麻疹李某,女,56岁,1995年12月18日初诊.每年入冬后天气变冷,颜面部常出现大小不等风疹块,突出皮肤,色暗红稍灼热,奇痒难忍,抓之更甚,反复发作约10余年.曾予葡萄糖酸钙、扑尔敏、地塞米松等治疗,初时有效,不久即复发.

    作者:汪波;谢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用治平素阳虚又外感风寒之证.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小儿肺系病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1 过敏性鼻炎李某,男,7岁,1998年5月17日初诊.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经常遇冷风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近日着凉症状加重.诊见:形瘦,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紧.询知患儿平素怕冷,手足发凉,纳差,时常腹痛,大便不成形.证属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作者:肖厥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治扁平疣验方

    作者:韩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单味火麻仁治疗慢性咽炎

    作者:于小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灭疥灵擦剂治疗疥疮

    作者:刘道庆;万有才;刘祖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慢性前列腺炎诊治及调护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疑难病.中医中药对该病的治疗疗效肯定,笔者通过多年对本病的观察治疗,提出诊治调护体会,与同道共商.1 诊断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误诊误治者颇多,临床或以腰骶疼痛而求治于骨伤科,或以尿频、尿急、尿痛而就诊于内科,或以头晕、乏力、健忘、精神抑郁而问医于神经科,或以性功能减退、不育症而滥用补品,或被庸医误诊为性病而伤其心神,当其确诊之时已迁延日久,酿成顽疾.故正确的诊断尤显重要.

    作者:葛建立;刘满君;贾利辉;毛俊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颜德馨教授诊治头痛医案赏析及经验介绍

    通过分析颜德馨教授治疗头痛的1则验案,学习总结其临证中治疗头痛的辨证论治思想和处方用药特色,并介绍了颜教授治疗头痛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

    作者:严夏;杨志敏;刘泽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张学文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

    张学文教授认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水不足,血虚血瘀.临床治疗当以滋阴补肾、养血活血为法,以七宝美髯丹合二至丸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止痢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痢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78例,并与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53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止痢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并可防止和减少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生.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菠萝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罗某,男,20岁,于2001年4月2日傍晚6时空腹进食半个菠萝,15分钟后,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菠萝,非喷射状,腹痛即如厕,昏倒在卫生间门口.急送本院,途中神志转清.诊见:头晕眼花,胸闷烦躁,阵发性腹痛,呼吸困难.查BP 10.7/5.3kPa,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腹软,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莫健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肾通宝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糖肾通宝饮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64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糖肾通宝饮和糖适平、卡托普利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糖(GLU)、24小时尿蛋白排除率(UAE)、空腹血糖(FBG)、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GLU、UAE、Cr、BUN及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糖肾通宝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宫伟星;徐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活清下法为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改善胰腺血循环、抑制胰酶及吸收、促进肠蠕动、抑制细菌移位、保护肠道屏障、抗内毒素、抗菌等作用.采用本法可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率由77.50%降至29.55%,总病死率由40.52%降至11.36%,改变了传统的早期手术观点.

    作者:陈爱平;黄宗文;邓戎;杨定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近10年脱疽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脱疽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多种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不通而导致的趾(指)脱落坏死性疾病中医在治疗脱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近10年来中医治法及选方用药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其治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作者:荣莉;王巧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尤昭玲教授论治宫环出血的经验

    介绍尤昭玲教授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宫环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特色经验.宫环出血病因病机特殊,不能祛因论治,临证常分肝郁血瘀、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论治,而血瘀胞宫为本病的实质,化瘀止血是贯穿各法的有效治法.

    作者:王若光;雷磊;付灵梅;孟延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略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理不外是正虚与邪实之争,虚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邪实与气、血、痰、食、湿、火郁结为主.通过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西医治疗优势互补等重点介绍本病的治疗方法.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比单一西医或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好.

    作者:陈镜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分型的中药;西药对照组38例,口服心痛定和复方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18.42%,总有效率73.68%,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赐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寄语21世纪青年中医

    21世纪中医药学的命运将如何?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药腾飞的世纪.这不是空话、大话,我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相信历史将为我们作证,请拭目以待.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的前半页,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医中药已奄奄一息!解放后,中国雄狮醒了,中医中药也开始复苏.反思欧美文化,在20世纪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创造了物质世界的顶峰,但给地球环保带来的灾害,将祸及子孙.资本主义文化,剥削、掠夺,只要自己活得更好,不管别人的死与活.侵略、战争,20世纪从未停息过.21世纪真正的马列主义大旗,飘扬在中华大地之上,人类未来的幸福,寄托于中华文化的发扬与推广.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人称之为第五大发明,21世纪中医中药将发展腾飞,造福于人类.这是唯物史观的前瞻而不是空想.收稿日期:2001-08-28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内外合治老年皮肤瘙痒症86例

    目的:观察内服、外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治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内服自拟养血消风饮,外洗如意洗剂;对照组口服扑尔敏,外用炉甘石洗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优于西药.

    作者:黄霖;罗崇谦;叶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喜读皮肤病性病学的一本好书

    近有幸阅读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卢传坚副教授和禤国维教授等撰写,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皮肤病性病专著<常见皮肤病性病现代治疗学>,获益非浅.综观全书体例新颖,内容全面,有相当深度和广度,既有开拓性,又有继承性,反映了皮肤病性病学科领域的纵向时代脉络和横向学术层面.基本覆盖了学科范围内的古今中外理论成就、技术方法、中西药物,100多万字,洋洋大观,积聚了作者的学术心血.本书全面地搜集了近20年来的现代资料,又精选了古代文献精华,古今中外内容普遍涉猎,加上精心编排,容易查阅检索,适应读者面广,全书分上(总论)、中(现代治疗学)、下(古代治疗学)3篇.

    作者:赖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首次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学术交流会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