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2例踝父节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美国足踝机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踝关节活动度.并对踝关节健侧与患侧的关节活动度差异,以及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不同部位(单踝、双踝、三踝骨折)之间、不同随访时限之间这二种情况下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AOFAS评分平均为93.6分,优良率100%;VAS评分平均为0.17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2分.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小同部位之问、不同随访时限之问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海林;徐人杰;王静;张殿英;付中国;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骨盆髋臼骨折中采用耻骨联合上缘横形或下腹正中切口,真骨盆内操作(Stoppa人路)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对2008年3月至11月问应用Stoppa入路治疗的1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总结.5例骨盆患者均为Tile C型,Stoppa入路复位同定前环的高位耻骨支骨折.髋臼骨折为横行2例,双柱、T型及后柱(四边体粉碎骨折伴中心脱位)骨折各1例,单纯Stoppa入路2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及髂腹股沟入路3例. 结果所有骨盆骨折均复位优,所有髋臼骨折均解剖复位.Stoppa入路平均切口长度10 cm(9~12 cm),平均手术时间88 min(75~105 min),半均出血560 mL(250~800 mL),无手术并发症.7例获得4~8个月随访,功能结果均满意. 结论 Stoppa入路可以替代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高位耻骨支骨折,也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曹奇勇;吴新宝;蒋协远;朱仕文;吴宏华;王满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临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允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允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 mL 18个,腰椎注射2~3 mL 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填允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于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 mL,腰椎2~3 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作者:高梁斌;陈嘉裕;张亮;张志;付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采用微创前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对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肱二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上臂前侧远离骨折部位的小切口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O)置入4.5 mm窄动力加压钢板治疗20例肱骨十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患者.观察术后桡神经功能、肌皮神经功能、前后何肱骨干力线、骨折愈合时间和后一次随访时肱二头肌肌力.结果 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小,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患者.肱骨干前后位X线片示骨折远、近端0°成角7例,2例内翻成角达11°,内翻成角2°、3°、4°、5°、6°、7°和10°各1例.外翻成角3°,4°、6°和7°各1例.19例患者得到平均10.4个月(8~3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4周(4~32用).伞部患者肱三头肌肌力均为5级.结论 采用前置钢板微创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巾、下骨折不会损伤桡神经和肱二头肌,但可能会干扰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功能.
作者:安智全;何小健;曾炳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与常规手术比较,探讨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二踝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设计手术组(A组)12例,常规手术组(B组)12例.A绀手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快速成型与个体化标本预手术.比较两组的切开暴露时间、复位与固定时间及手术疗效优秀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两组切开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02);A组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45.43±9.38)min,低于B组(58.61±1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8,P<0.05);A组于术疗效优秀率为83.3%,B组手术疗效优秀率为66.7%.结论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技术可提高三踝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作者:章莹;万磊;尹庆水;吴文;谭新宇;谢会斌;刘汉辉;张海燕;周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泔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同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收治1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骨折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犁3例,ⅡA型4例,Ⅲ型8例.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行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复位不完全时,脱位不严重者采用C2.3复位固定;脱位严重时,在C<.2>椎弓根钉和C3侧块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C4的侧块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复奋X线片示:骨折全部获得骨件愈合,无明显的颈椎功能受限.结论 C2.3或C2-4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早期复位、坚强同定的目的 .
作者:赵新建;廖绪强;杨林;关宏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肱骨近端骨密度(BMD)的测量方法,研究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肱骨近端BMD在预报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Hologie DELPHI-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本研究设计的肩部定位器和前臂定位器测虽肱骨近端BMD.研究第一部分包括30名忐愿者,每人连续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 2次,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短期精密度RMS SD和RMS CV;第二部分包括92名志愿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分析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BMl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肱骨近端BMD测量方法的短期精密度:RMS SD=0.011 g/cm2,RMS CV=2.4%.本研究92名志愿者平均(60.2±6.4)岁,平均身高(159.5±5.4)cm,平均体质晕(59.4±7.5)kg,平均BMI 23.3±2.7,平均肱骨近端BMD(0.543±0.083)g/cm2,肱骨近端BMD 同年龄呈负相关,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苗肱骨近端BMD的方法;年龄越人肱骨近端BMD越低;由于BMI对BMD的影响会掩盖骨质的丢失,而非负重区域即肱骨近端会大程度地减少BMI对BMD的影响程度.
作者:朱前拯;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连续性币=项榆查诊断方案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采用连续性的五项检查诊断方案,诊断其中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包括基本3项:术前髋关节保持内旋位的前后位X线榆查,术中髋部透视,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备选2项:股骨颈薄层CT扫描(2 mm),随访期间出现髋部疼痛时摄X线片.并与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常规诊断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五项方案组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率达93.8%,较传统方案组(46.2%)娃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44). 结论连续性的五项检查诊断方案能显著提高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薛文;刘林;管晓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导航下与传统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期间接受导航下与传统方法应用DHS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资料.导航下DHS内固定组(导航组)25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犁11例.传统DHS内固定组(传统组)31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6例,Ⅱ型15例.比较两纽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X线暴露时间、内科并发症、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内置物并发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 与传统绀比较,导航组切口小、术中出血少,X线暴露时间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及3个月内骨折愈合牢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23例患者术后获11~20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2例火访.传统组30例患者术后获14~2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例因心血管意外而于1年内死亡.术后1年髋火节功能Harris评分:导航组(91.3%)优于传统组(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3例发生内科并发症,1例发生内置物并发症;传统组术后9例发生内科并发症,5例发生内置物并发症,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导航下DHS内固定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锋生;陈瑞光;梁伟国;刘向荣;叶冬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的特点及要点.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问收治22例复杂中足损伤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8例,伴有软组织缺损者5例.急诊收治患者13例,另9例为外院已处理的患者.急诊患者中仅1例行舟骨和中间、外侧楔骨的关节融合,其余均行复位和内固定.转诊患者:2例行距舟关节融合,3例行Lisfranc关节融合伴1例行趾近节截除,1例行舟楔火节融合,1例行跗横火节融合,1例行内侧柱截除,1例行外侧柱重建.5例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4例行游离前锯肌移植,1例行腓肠神绛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5~44个月,平均17.5个月.急诊患者随访时的主要后遗症状为长时问行走后疼痛,2例患者经应用局部封闭及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后症状缓解.转诊患者中,2例行走时易疲劳、酸痛;2例外侧第4、5跖骨头跖侧胼胝伴疼痛;1例前、中、后足僵硬,同时存在足内肌较广泛的萎缩,有较重的行走疼痛;内侧柱截除的患者有足弓塌陷、后足外翻的表现,使用特制鞋行走.急诊收治患者AOFAS评分为(80.3±8.7)分,转诊患者为(60.1±16.3)分.结论 复杂的中足损伤应在允分了解功能解剖、创伤病理的基础上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和牢靠同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向阳;李鸿庆;刘津浩;朱渊;徐继平;钱龙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作者:朱仲庚;董斌;方镇洙;秦涛;麻文谦;王逸群;徐小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脊柱胸腰段是腰椎和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同时又是胸椎生理后突和腰椎牛理前突的两曲度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集中于此;加上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
作者:汪国平;桂春生;严清理;张本其;董晓兵;吴卫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更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
作者:梅昕;杨惠林;王根林;孟斌;干旻峰;戴思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而累及关节的骨折约占75%.其处理相当棘手,治疗不当常遗留跟痛、创伤性关节炎、扁平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废率高.
作者:童培建;何帮剑;金红婷;厉驹;马镇川;肖鲁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其中大部分合并有脊髓损伤,也有部分患者无脊髓损伤.据我院资料统计,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约占整个胸腰椎骨折的33.7%.
作者:邵擎东;严旭;李博;欧阳跃平;肖建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临床常见,小腿外展使膝关节突然外翻町引起MCL损伤,多见于高能量的交通伤所致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
作者:郑鹏;韩基雄;马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股骨近段及转子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骨折,骨折线常位于股骨近端并累及股骨上段和中上段,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
作者:洪劲松;潘永雄;李中万;杨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动静脉短路环(AV环)和动静脉束(AV束)植入珊瑚后诱导血管新生的程度,探讨构建带血管蒂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动物模犁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兔36只,解剖分离出左侧股静脉和股动脉及腘动脉分支.AV环组(A组)将胭动脉和股静脉末端切断,近心端行血管端端吻合,形成动静脉短路环,环绕套入天然珊瑚块的侧槽中.AV束绀(B组)股动静脉血管束保持血流通畅,不切断,动静脉分开套人珊瑚块的两边侧槽中.植人体外加ePTFE膜包裹隔绝,固定于大腿皮下.2、4、6周行标本的墨汁灌注和血管铸型,墨汁灌注后珊瑚脱钙、HF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珊瑚孔隙中组织结构和血管新生情况,计数每份标小的平均血管密度,血管密度做计量统计学分析;血管铸型标本行大体解剖和腐蚀后血管分栉等观察,了解血管与珊瑚的火系,以及新生血管程度和米源.结果 珊瑚植入体内后表面和深部有大量纤维血管样组织生长.墨汁灌注显示血管广泛分布在珊瑚表层和间隙内,结构成熟,4周已贯穿珊瑚块的全层.2、4、6周血管密度逐渐加大,A组(2周276.6±4.67;4周517.20±10.66,6周707.00±11.87)较B组(2周153.60±7.16,4周269.40±6.80,6周279.20±6.53)血管生成密度更大,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铸型显示A组血管环周边和珊瑚表层充满小血管,B组血管明显稀疏.腐蚀铸型显示A组血管环动静脉段芽生和伴行有丰富的小血管,在入口处形成网状结构,并相互吻合;B组主干动脉血管无发芽新生血管,仅有周边伴行的部分小血管长入.结论 AV环方法和AV束方法均可以促进驯瑚的血管化,前者诱导血管新生的能力更强.
作者:董青山;商洪涛;张圃;马秦;杨镟凝;毛天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山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佳标记浓度、时间及细胞毒性,探讨作为山羊BMSCs标记及示踪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10个月龄健康中国青山千骨髓.贴壁培养并鉴定.以浓度分别为5、10、15和20 μmol/L的BrdU标记第4代细胞,分别记为A、B、C、D组;末用BrdU标记的细胞作为卒白对照组(E组).分别标记12、24、48和72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标记阳性率,锥虫蓝拒染法检测标记后细胞存活率.结果 原代及传代培养的山羊BMSCs态主要为梭彤,经诱导后能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胞核呈绿色荧光.随着标记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标记阳性率逐渐增高,于15 μmol/L孵育48 h后,其标记率可达剑(93.32±3.25)%,与15 μmol/L孵育72 h和20 μmol/L孵育48,72 h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绀各时间点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标记阳性率均为均为0.锥虫蓝拒染实验示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dU浓度为15μmol/L,标记时间为48 h时,对山羊BMSCs可得纠佳的标记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晓强;李旭;金丹;黎健伟;吴涛;江汕;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了(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兔自体骨髓基质下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其中实验组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骨的动静脉血管束,对照组则单纯植入组织工稗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 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从第4周开始实验组成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时问点实验组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且4周时达到人值.结论 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可明显增加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王簕;覃俊君;陈思园;穆天旺;江汕;赵培冉;金丹;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计算机导航对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三维空间位移变化跟踪显示的精确性.方法 于导航计算机中建立柄假体三维虚拟像,并进行虚拟像与实物间匹配对应.在虚拟空间中,确立三维方向刎度值,并以此为基准进行计算机导航跟踪下的假体位移变量测定,与真实位移输出值比较而验证精确度.结果 导航监测柄假体的平行位移,监测值与真实值间差异(1.01±0.47)mm;对于角位移的监测,差异1.09°±0.62°.两次独立操作所得结果筹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8,P>0.05).结论 在不同的平行/角位移设定输出下,计算机导航均可精确监测,可有效引导股骨柄假体置入.
作者:马若凡;许杰;董彬;李登;丁悦;刘尚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MP)预处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Ⅱ)对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健康纯种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成三组(n=50):对照组只暴露腹主动脉,不做模型;SCⅡ组夹闭腹土动脉30 min后松开,冉灌注3 h建立SCⅡ模型,然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标本;MP组于建立SCⅡ模型前30 min尾部静脉注射MP(30 mg/kg).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节段脊髓病删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组织HSP27和TNF-α,的表达,并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绀:神经元细胞轮廓清晰,极性存在,核圆,核仁清楚,尼氏体呈网状均匀排列于细胞核周围,胞浆均匀深染,组织结构完整清楚,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无出血、水肿等异常现象;SCⅡ组:神经元细胞肿胀,数目减少,极性变钝,核仁轻度萎缩,尼氏体旱颗粒状,淡染,组织巾有中性粒细胞浸润;MP组:部分神经元细胞轻度水肿,极性稍变钝,核仁尚清,绀织中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SCⅡ组脊髓组织内HSP27及TNF-α大量表达,与对照绀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脊髓细胞内TNF-α表达明显降低,而HSP27表达更显著, 者分别与SCⅡ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鼠SCⅡ后肢功能评分降低,MP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SCⅡ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预处理可降低大鼠SCⅡ中TNF-α的表达,增加HSP27的表达,并能提高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预防性应用MP能减轻SCⅡ,保护脊髓神终功能.
作者:夏磊;殷铁林;杜琳;周若南;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6[1].青年患者常山高能量损伤导致,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通常低能量的损伤即可导致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这种骨折的发生率亦有所增加.
作者:姜柏林;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lebral fractures,OVF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人口平的老龄化,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1-2].随着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彤术的开展,人们发现骨质疏松件椎体骨折同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不愈合现象.
作者:王根林;杨惠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四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等级Ⅱ级),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外固定(EF)与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任何一种治疗方式都没有绝对优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卫生部10日通报,我国内地共新增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至此我国内地共报告1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58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