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254
  • 国内刊号:44-1627/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HERG基因G572R突变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构建HERG基因G572R突变体表达载体并建立其稳定转染HEK293的细胞系。方法应用重叠延伸PCR构建HERG-G572R突变体表达载体,经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测序鉴定稳定转染细胞系。结果经序列比对,证明HEK-HERG-G572R突变体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测序证明稳定转染细胞系构建成功。结论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的HKE-HERG-G572R细胞株,为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工具。

    作者:杨阳;黄娜;高岭;常素娥;郭波;胡丽丽;宋土生;黄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进不同低海拔环境对大鼠心肌的影响

    目的:联合血气、血液生化及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在冬季急进不同海拔(2500 m以内)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A组(海拔55 m)、B组(海拔1520 m)及C组(海拔2260 m)三组。正常饮水喂食,在各海拔处标准饲养3 d,动脉血测定血气,静脉血做生化检测,取心肌组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用细胞化学HE染色法及电镜观察左心室病理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血气pH、PCO2均无差异,但C组均较A组PO2及BE明显下降(P<0.05);心肌酶谱、MYO及Tn-I值C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1);与A组相比C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的MDA明显增加(P<0.01),SOD明显下降(P<0.05),B、C组NO均较A组明显减少(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C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纤维溶解断裂;电镜显示C组有部分肌丝断裂,少量线粒体扩张。结论在冬季急进低海拔2260 m处大鼠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为高原低氧的氧化应激及环境变化动物应激所造成的综合结果。

    作者:王延玲;王荣;杨锁泉;尹强;谢华;李文斌;张娟红;马骏;贾正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模型的耳蜗核神经元反应类型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

    目的耳蜗核神经元响应短纯音刺激的反应类型主要有类初级反应型、梳状型和给声开始型。我们建立的兴奋性模型可以仿真出耳蜗核神经元的反应类型,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兴奋性输入强度对耳蜗核反应类型的影响,并推测生理情况下抑制性输入在神经元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Matlab平台上构造基于积分-放电模型的兴奋性模型,改变其输入强度,多次重复刺激后用OriginPro 7.5数据分析软件获得其刺激后时间直方图,观察神经元的反应类型是否随刺激强度发生改变。结果仿真发现随着兴奋性输入强度的增加,初级反应型只增加放电数,梳状型和给声开始型还出现向初级反应型转变的结果,而生理条件下很少观察到耳蜗核神经元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其反应类型。结论基于仿真结果和生理实验的比较,推测耳蜗核神经元接收到的不是单一的兴奋性输入,抑制性输入对神经元响应声音刺激时将膜电位稳定到一定范围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多种输入整合的共同作用终决定神经元的反应类型和响应特性。

    作者:刘佳浩;王超;肖中举;周凌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及病毒复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5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20)及大黄素组(n=20),模型组、大黄素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s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s液,于接种当天,大黄素组以3 mg/ml大黄素溶液0.1 ml灌胃,其余2组以0.1 ml蒸馏水灌胃,1次/d,共21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死亡数目,比较各组死亡率。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测定病毒滴度。第22天称体质量(BW)后处死全部小鼠,收集外周血,剥离心脏,称心脏质量(HW),计算HW/BW,行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心肌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23、IL-17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频率,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分析心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大黄素组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及病毒滴度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HW/BW、心肌IL-23及IL-17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23和IL-17浓度、Th17细胞频率、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增殖及病毒复制发挥抗VMC作用。

    作者:蒋娜;廖雯婷;匡希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溶液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GC护牙素[酪蛋白磷酸肽一非结晶型磷酸钙(CPP-ACP)溶液]预防脱矿液对牙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选取68个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未患龋的前磨牙,均未见牙体表面缺损,彻底清洗后切割成釉质面,打磨成平滑面,保留釉质窗口面,随机分成4组,分别置于0.2%NaF、2%NaF、CPP-ACP、蒸馏水中浸泡7 d,置于脱矿夜中浸泡7 d。进行扫描电镜照射,观察釉质层变化,同时采用电子探针检测仪检测脱矿后釉质层硬组织钙、磷、镁3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0.2%NaF、2%NaF、CPP-ACP溶液组牙釉质脱矿率均低于蒸馏水组,且釉质层中钙、磷的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而镁元素的含量4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0.2%NaF、2%NaF、CPP-ACP均对预防牙釉质脱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5%CPP-ACP是一种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其作用与0.2%NaF组相似。

    作者:龙宝军;陈柯;张栋杰;李云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盐酸椒苯酮胺通过降低caspase-3表达减轻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

    目的:研究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庆大霉素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凋亡机制。方法听力正常豚鼠分3组:正常组、GM组和PPTA组。采用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蜗损伤模型,PPTA腹腔注射,ABR分析听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耳蜗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 ABR反应阈:GM组、PPT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PTA组显著低于GM组;Western blot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用药后GM组豚鼠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01),PPTA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但显著低于GM组(P<0.001);TUNEL、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见:GM组毛细胞损伤严重,耳蜗螺旋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存在大量凋亡细胞形态;而PPTA组耳蜗组织损伤较GM组明显减轻。结论 PPTA可以通过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凋亡,对庆大霉素豚鼠耳蜗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陈浩;谢民强;吴剑;李威;李永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RNAs慢病毒文库筛选靶向EZH23'非翻译区的新型miRNAs及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重组过表达EZH2基因3'非翻译区的MCF-7细胞株中筛选靶向miRNAs,并进行细胞和组织定量分析。方法重组细胞株感染慢病毒文库,利用细胞毒性药物筛选后抽提细胞基因组,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出miRNA前体,测序确定miRNAs名称,并对其进行PCR定量分析。结果在重组细胞株中共筛选出7种miRNAs,依次为miR-15b、miR-16-2、miR-181b2、miR-217、miR-224、miR-329-1、miR-487b,这些新型miRNAs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icTar和TargetScan无法预测。Real-time PCR发现,与乳腺癌细胞MCF-7相比,正常乳腺细胞株HBL-100中miR-217、miR-329-1、miR-487b高表达;乳腺癌组织中仅miR-15b及miR-16-2表达增加,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组过表达EZH23'-UTR的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结合慢病毒文库可筛选出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未预测的新型靶向miRNAs,这些新型miRNA在正常乳腺细胞与肿瘤细胞及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

    作者:刘萃萃;王璐璐;赵卫卫;彭攸;王玉平;孙振亮;冯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联合表达BMP2和Sox9促进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目的:探讨联合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Sox9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小鼠胚胎骨髓MSCs(C3H10T1/2)为种子细胞,重组腺病毒BMP2诱导其分化,联用重组腺病毒Sox9过表达Sox9信号,重组腺病毒GFP作为对照。Real-Time PCR检测成软骨标志物Ⅱ型胶原(Col2a1)、蛋白聚糖(Aggrecan)、X型胶原(Col10a1)表达变化;Alcian blue染色了解细胞基质糖胺聚糖合成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2a1合成情况。结果BMP2能诱导C3H10T1/2细胞成软骨分化,当与Sox9联合作用时,Sox9可促进BMP2诱导的(Col2a1、Aggrecan、Col10a1)基因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基质糖胺聚糖、Col2a1蛋白合成。结论BMP2与Sox9联合作用可以促进体外培养MSCs成软骨分化,可能为组织工程软骨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廖军义;周年;林良波;易世雄;凡廷旭;赵辰;胡宁;梁熙;司维柯;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靶向VEGF的miRNA对恶性黑色素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外源性miRNA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VEG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miRNA干扰片段,构建质粒真核表达载体,分别为X-26-1-3、X-26-2n-1、X-26-3-2和X-26-4-4,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脂质体法将该4个重组表达载体转染黑色素瘤细胞株SKmel-28,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VEGF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NA对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调控效应,明确抑制效果为显著的miRNA干扰序列。MTS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工合成的靶向VEGF的miRNA对SKmel-28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测序分析证实4个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均完全正确,成功转染SKmel-28细胞后,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抑制效应强的重组载体是X-26-2n-1,MTS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Kmel-28细胞转染X-26-2n-1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增殖抑制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更加明显(P<0.01);肿瘤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源性靶向VEGF的miRNA能够显著降低黑色素瘤细胞SKmel-28 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蒋源;韩永智;孙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PI3K/Akt的影响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PI3K/Akt(P-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250~350 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c组),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PI3K抑制剂组(Spc+W组),PI3K抑制剂组(W组)。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松开结扎线复灌12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只挂线,不结扎,持续150 min;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Spc组:缺血前采用微量注射泵股静脉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 min,停止5 min,重复处理3次,总量共3μg/kg的预处理方式,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Spc+Wortmannin组:舒芬太尼预处理前5 min给予PI3K抑制剂(15μg/kg),缺血前30 min舒芬太尼预处理,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Wortmannin组:缺血前35 min给予PI3K抑制剂(15μg/kg),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基础状态(T0)、缺血前即刻(T1)、缺血30 min(T2)、再灌注30 min(T3)、再灌注120 min(T4)记录各组大鼠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再灌注末抽取动脉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实验结束时,各组取6只大鼠心脏测算心肌梗死面积,其余6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P-Akt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pc组P-Akt表达增高(P<0.01),Spc+W组和W组P-Ak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Spc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1), CK-MB(P<0.01)、LDH(P<0.01)降低,心肌组织P-Akt表达上调(P<0.01),平均动脉压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Spc+W组和W组梗死面积、CK-MB、LDH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P-Akt的表达,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刘祥;景桂霞;白娟;袁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D模型小鼠海马和小脑Aβ的沉积与相关miRNAs表达的变化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AD模型小鼠海马与小脑Aβ沉积和相关miRNAs表达的变化,探讨AD模型小鼠小脑是否存在Aβ沉积和相关miRNAs的差异表达。方法选择12月龄大小的APPswe/PS△E9双转基因AD小鼠作为实验组(EG),同月龄的同种系的野生型小鼠C57为对照组(CG),每组各12只。将小鼠脑组织分为左右两部分,右侧脑组织行刚果红染色检测淀粉样物质在海马及小脑的沉积;左侧脑组织分别用于提取海马及小脑的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小鼠海马及小脑组织的miRNA-135a-5p、miRNA-298-5p、miRNA-466b-3p和miR-669f-3p的表达情况。结果刚果红染色:实验组小鼠海马及小脑均可见橘红色的Aβ沉积,对照组小鼠海马及小脑均未见橘红色的Aβ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四种miRNAs在实验组海马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miRNA-135a-5p、miRNA-298-5p和miR-669f-3p在实验组小脑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miRNA-298-5p和miR-669f-3p在实验组海马的表达低于小脑(P<0.05)。结论APPswe/PS△E9双转基因AD小鼠小脑中也存在Aβ沉积,其形成可能与miRNA-135a-5p、miRNA-298-5p和miR-669f-3p的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邓炎尧;侯德仁;田密;李维;奉夏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菌肽LL-37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抗菌肽LL-37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影响,为将来在临床感染的控制和新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平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体外建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模型,肉汤稀释法检测LL-37的小抑菌浓度;采用扫描电镜和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观察抗菌肽LL-37作用后生物膜结构和量的改变。结果成功体外建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模型,测得抗菌肽LL-37 MIC为64μg/ml;经过抗菌肽LL-37作用后,鲍曼不动杆菌成熟生物膜结构被破坏。当LL-37浓度为2.5μg/ml时即可破坏生物膜结构,且随着LL-37浓度增加,生物膜的量逐渐减少。结论抗菌肽LL-37在浓度远小于其MIC时即可破坏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结构。

    作者:史鹏伟;高艳彬;卢志阳;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L-1β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activin A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activin A、follistatin、cripto的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内异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IL-1β(250 pg/ml,500 pg/ml,750 pg/ml)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activin A、follistatin、cripto的变化。结果经IL-1β刺激, activin A及follistatin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较对照组呈IL-1β剂量依赖性增加;cripto mRNA表达较对照组呈IL-1β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IL-1β可影响内异症在位内膜activin A、follistatin、cripto的分泌及表达。

    作者:李蕾;刘木彪;朱峰城;潘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和肝切除术预后分析

    目的:比较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和肝切除术后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从2006年1月~2011年12月88例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患者行肝移植或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对围手术期的12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与切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优于切除组(P<0.05);肝移植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切除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镜下微血管癌栓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治疗符合Milan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比肝切除能获得较长的无瘤生存时间;男性、肿瘤直径越大、有镜下血管癌栓、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者:黄俊海;周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移植肾排异反应的病理及免疫学改变:附56例报告

    目的:研究移植肾在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肾脏的病理学及免疫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术后56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Banff2009分类系统对排异反应进行病理学分类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免疫荧光在排异反应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结果56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超急排异反应1例(1.79%),界线性病变即可疑急性T细胞排异反应8例(14.29%),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异反应12例(21.43%),急性抗体介导的排异反应6例(10.71%),急性T细胞介导合并抗体介导的排异反应2例(3.57%),慢性活动性T细胞介导的排异反应12例(21.43%),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3.57%),慢性活动性T细胞介导合并活动性抗体介导的排异反应2例(3.57%),无特异性的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8例(14.29%),正常3例(5.36%)。在不同类型的T细胞介导的排异反应中免疫标记物CD3、CD4、CD8、CD20、GrB、perforin的表达情况也不同,且排异反应越重,这些标记物的表达阳性率及强度也越高;在抗体介导的排异反应中免疫标记物C4d均阳性表达。结论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判断移植肾排异反应的类型,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病理学及病因学依据。

    作者:隋燕霞;孙涛;赵东利;侯军;李晓峰;杨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近红外线激光拉曼光谱具有在分子水平诊断胃癌的价值

    目的:采用近红外线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研究胃癌组织、胃癌前病变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的差异变化,建立一种胃癌光学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病理学证实的33例胃癌组织、27例胃癌前病变组织及4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用近红外线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胃病变组织拉曼峰强度比值,所有标本来自105例受试者均为接受胃切除或是接受胃镜下对胃部可疑病灶进行活检的患者。结果④典型的拉曼谱峰位于853 cm-1,936 cm-1,1003 cm-1,1032 cm-1,1174 cm-1,1208 cm-1,1323 cm-1,1335 cm-1,1450 cm-1,1655 cm-1谱带处,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及正常组的激光拉曼光谱分布存在差异(P<0.05,单向方差分析,95%可信区间);④拉曼峰强度比值比较:I1003/I1337,I1003/I1450,I1003/I1655,I156/I1655,健康对照组显著高于胃癌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方差分析,95%可信区间);④采用PCA-LDA诊断算法得到正常胃组织、胃癌前病变组织及胃癌组织的灵敏度分别是:81.5%,85.3%,100%,特异度分别是:86%,100%,97.4%。结论近红外线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联合拉曼峰强度比值具有在分子水平诊断胃癌的价值。

    作者:金少琴;毛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肠癌患者血浆miR-106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浆miR-106a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例大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粘膜组织进行miRNA芯片检测,筛选出大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50例首治的大肠癌患者的血浆标本和47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作为对照,提取血浆中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06a在大肠癌和正常人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患者术后7 d血浆标本40例,分析术前、术后miR-106a的表达变化。分析术前血浆miR-106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受试者行ROC分析。结果 miRNA芯片检测大肠癌组织中miR-106a的表达较正常粘膜明显增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106a在大肠癌患者血浆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2),术后患者血浆miR-106a的表达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前血浆miR-106a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miR-106a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95%CI∶0.55~0.772),区别大肠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为62.3%,特异性为68.2%。结论血浆miR-106a在大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可能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静;孟丽敏;樊智彬;刘博;裴永彬;赵增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GDF-15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1),分别为1773.9(1099.1~2357.4)pg/ml、864.0(636.1~994.3)pg/ml和704.5(548.8~975.8)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且在肾功能轻度受损(60≤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1.73 m2)时GDF-15浓度即有增加,为999.5(769.2~1372.1)pg/ml。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DF-15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呈正相关(r=0.246,0.493,0.390,0.471,P均<0.05),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浆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438,-0.397,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较高水平的GDF-15为mAl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肾功能受损(eGFR<90 ml/min/1.73 m2)的诊断中,GDF-15和mAl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717,GDF-15曲线下面积大于mAlb(P<0.05)。当733.78 pg/ml作为GDF-15诊断肾功能受损的临界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佳,分别为88.1%和58.1%。结论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不但与mAlb、eGFR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是mAl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其疾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慧;高方;薛耀明;钱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低危型(指不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手术切缘阳性、原发肿瘤大(>4 cm)、宫颈间质深层浸润以及淋巴脉管浸润)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8例低危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辅助化疗的指征及其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结果20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总复发率为4.8%,5年总生存率为96.0%。69例术后接受了方案为Taxol+Cisplatin的辅助化疗,中位疗程数2.5疗程(2~4疗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为50/114,Ⅰ~Ⅱ级者为19/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是否接受了辅助化疗显著相关(P<0.001)。114例组织学Ⅲ级的患者中,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0%,5年总生存率97.0%,而未接受辅助化疗组复发率为4.7%,5年总生存率95.0%,两组复发率及5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all, P>0.05)。208例患者中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1.1%,5年总生存率100%,而肿瘤>2 cm的患者复发率为7.5%,5年总生存率为93.0%,肿瘤大小与患者复发率、5年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34,P=0.042)。139例仅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组织学分级、年龄、FIGO分期、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复发和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all, P>0.05)。结论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作为低危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依据不足,术后根据组织学分级给予的辅助化疗亦无益于减少复发或改善远期生存。

    作者:孙菲;李艳芳;刘继红;熊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小儿额叶癫痫:附105例报告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伴有癫痫样放电的额叶癫痫患儿的24 h视频脑电图与临床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对长期服用1~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但仍伴有癫痫样放电的105例额叶癫痫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观察添加治疗前后的24 h视频脑电图及临床发作的变化。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为20 mg(kg· d),分2次服用,2周后加服至30 mg(kg· d),维持剂量为30~40 mg(kg· d)。对比左乙拉西坦添加前和添加6月后的24 h视频脑电图及临床发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后55例患儿的癫痫样放电减少,有效率为52.3%。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伴有临床发作的患儿经添加治疗后临床发作完全控制12例,发作减少28例,总有效率51.9%,患儿临床发作的减少与脑电图的好转呈正相关(P<0.001)。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脑电图有癫痫样放电的小儿额叶癫痫能同时减少癫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宇昕;翟琼香;汤志鸿;卓木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5月~2012年10月98例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45例、未采用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组53例。自体引流血回输组男20例,女25例;对照组男23例,女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和大腿中部周径变化大值。结果术后自体血回输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591.1±337.3 ml,隐性失血量508±115.1 ml;大腿周径增加值为5.1±1.6 cm;对照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374.5±317.3 ml,隐性失血量467±96.8 ml;膝关节周径增加值为3.9±1.4 cm。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周径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不增加隐性失血量,但会增加肢体肿胀程度。

    作者:程文俊;徐海军;肖志宏;任义军;郑琼;勘武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TE-e’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开始时间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e’波开始时间差值TE-e’,评估TE-e’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准确性。方法连续入组冠心病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计算E/e’与TE-e’,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压力与TE-e’相关性及E/e’、TE-e’与TE-e’联合E/e’,诊断左心室舒张末功能不全[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12 mmHg(1 mmHg=0.133 kPa)]的准确性。结果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TE-e’,E/e’相关性分别为r=0.42和r=0.79,P<0.001;2、TE-e’≥38 ms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79%,ROC曲线下面积0.71。E/e’≥9.2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1%,ROC曲线下面积0.87;3、联合E/e’≥9.2,TE-e’≥38 ms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2%,ROC曲线下面积0.96。结论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TE-e’为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联合E/e’能够提高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准确性。

    作者:汪晶晶;陈韵岱;王晶;智光;穆洋;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gA肾病患者血清6种常见过敏食物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目的:初步探讨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并比较31例IgA肾病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特异性的IgA1、IgG及IgE水平,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食物过敏情况问卷调查,观察多种食物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IgA肾病组患者血清中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特异性的IgA1及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中均未检测到食物特异性的IgE。所有病人均无明确的食物过敏史。多种食物(大于4种)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的患者均有蛋白尿。结论某些食物尤其是高致敏性食物在IgA肾病的发病及进程中可能伴有重要角色。

    作者:周朝敏;刘志刚;眭维国;谷东风;李永强;邹和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北地区开展公民心脏死亡后捐献肾脏移植的报告

    目的:探讨西北初期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脏移植的效果及应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措施。方法选自2011~2013年我院开展的DCD肾脏移植资料及术后随访记录,期间共有51例DCD供者家庭在ROC协调下知情并签字同意器官捐献,通过OPO组织成功获取102只肾脏,实施了94例肾脏移植。术后根据是否发生DGF分为两组:DGF组和无DGF组,并加以比较。结果 DCD器官捐献的成功率是29.3%,DCD肾脏移植术后DGF发生率为27.7%,术后1年的人/肾成活率为98.9%/95.7%。术后半年内DGF组eGFR值显著低于无DGF组,血清肌酐值显著高于无DGF组(P<0.05),移植半年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GF发生率在应用LifePort低温机械灌注法保存的DCD供肾(21.5%)明显低于采用单纯低温冷保存的供肾(41.4%,P<0.05)。结论尽管DCD肾脏移植术后DGF发生率偏高,但总体效果良好,推荐使用低温机械灌注法用于DCD供肾的存储运输。

    作者:潘晓鸣;薛武军;刘林娟;项和立;丁晨光;何术琴;任莉;田普训;丁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多中心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和影像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CA提供帮助。方法自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自全国4个中心确诊的CA患者共60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数据、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核磁影像,统一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CA患者来自于全国12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汉族及蒙、回、鲜、维吾尔族均可发病,以中老年男性常见,AL型约占47%;(2)以憋气(73%)及下肢浮肿(47%)伴有血压偏低(47%)和舌体肥大(22%)为常见表现,可以合并蛋白尿(53%)及肝肾功能异常(15%、28%),血常规、血尿免疫球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帮助筛查AL型CA;(3)肾脏(53%)、肝脏(15%)是常见的心外受累器官,而AL型CA肾脏受累更多见(86%);(4)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肢体导联低电压(33%)、R波递增不良(35%)以及假性心肌梗死Q波形成(30%),而AL型CA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假性心肌梗死Q波更为常见(分别占50%和54%),可以合并心律失常;6心脏超声的典型特征包括:左室明显肥厚(100%)、左房扩大(87%)以及心肌内颗粒样回声(92%),无论收缩功能正常或减低均存在舒张功能明显减退,DT时间和二尖瓣环附着处E/e'比值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舒张功能减退的评价指标;(6)心脏核磁延迟强化显示整个左心室心内膜下延迟强化(81%)且伴有右室及心房受累(50%)是CA的特征性改变,AL型CA右心室及双房延迟强化更广泛,心脏核磁能够帮助确诊和评估淀粉样物质在心肌内部浸润的程度;(7)本研究中97%CA患者出现NT-proBNP升高,53%出现TnT升高,并根据其判断本组AL型CA患者中高危占50%、中危占43%、低危占7%,提示其可以作为AL型CA患者心脏受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结论C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影像特征对CA的确诊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璐;唐红;陈良龙;吴晓霞;程流泉;王湛博;王叶;黄鹤;李金国;汪晶晶;冯斌;智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抑制五羟色胺诱导的人离体肺内小动脉收缩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人离体肺内小动脉对血管收缩剂五羟色胺的张力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人体标本来源于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选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分离人肺内小动脉,制备血管环,每一个病人提供1~4个血管环,同一个病人来源的血管环纳入不同的实验组别。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观察孵育0.3~3 nmol/L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后血管对五羟色胺收缩的张力变化,并观察去内皮、加入L-NAME、育亨宾或吲哚美辛对右美托咪定作用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0.1~100 nmol/L的右美托咪定对静息状态下内皮完整的肺内小动脉张力无明显影响。5-HT对内皮完整的人离体肺内小动脉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作用,pD2为6.11±0.05,Emax为(102.10±1.96)%;0.3~3 nmol/L的右美托咪定能减弱5-HT对内皮完整的肺内小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3 nmol/L的右美托咪定组pD2为5.94±0.03,Emax为(79.96±1.31)%。5-HT对去除内皮的人离体肺内小动脉也能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收缩作用,pD2为6.10±0.07,Emax为(107.40±3.20)%;但右美托咪定不能减弱5-HT对去除内皮的人肺内小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在内皮完整的肺内小动脉环上加入100μmol/L的L-NAME或50 nmol/L的育亨宾孵育后,右美托咪定减弱5-HT对人肺内小动脉环的收缩作用被消除;加入5μmol/L的吲哚美辛则对右美托咪定减弱5-HT收缩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动血管内皮的α2肾上腺素受体,释放NO从而抑制五羟色胺诱导的肺内小动脉收缩。

    作者:农丽丹;邓春玉;邝素娟;张光燕;崔建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质量指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质量指数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8月244个IVF或(和)ICSI周期,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研究各组间一般情况、Gn总用量、Gn天数、H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n用量增加,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均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2)轻度EMS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体质量指数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MS不孕患者的BMI随病情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且影响IVF/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

    作者:侯震晖;全松;钱卫平;杨伟洪;许丽燕;曹炎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R-146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iR-146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功能。方法qRT-PCR分析结肠癌组织、毗邻正常细胞组织以及结肠癌细胞系miR-146a的表达水平,MTT法测定结肠癌细胞系SW620转染miR-146a模拟物后的增值,FACS法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状况。结果43份结肠癌组织样品中,36份呈现miR-146a表达量下调,并且该下调表达情况与肿瘤增殖情况(P=0.010)相一致,miR-146a表达量还与患者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同时miR-146a表达量较高的患者较比表达量低的患者寿命要长(P=0.011),MTT检测表明,miR-146a能抑制细胞增殖(P<0.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6a的SW620细胞相比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上升(11.9%∶5.9%),但是对细胞周期没有什么影响。结论miR-146a可能是结肠癌新的抗癌靶标,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在结肠癌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曾长青;黄良祥;郑羽;黄海啸;陈林昊;池良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MP2过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MP2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参数和预后之间相关性。方法我们收集了81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石蜡标本。这些患者的年龄在32~80岁之间。随后,利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81例子宫内膜腺癌中MMP2表达情况。后,我们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MMP2表达与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和预后之间相关性。结果MMP2在子宫内膜腺癌胞浆中表达。此外,过表达的MMP2与子宫内膜腺癌分化程度(P=0.015)以及预后(P=0.041)呈负性相关。结论MMP2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一个恶性标志物。

    作者:李姝君;沈湘;杨志雄;吴爱兵;唐志;黎明春;令映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供受者MICA抗体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供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uminex200液相芯片技术,对43对肾移植供受者进行MICA抗体检测,其中26例尸体供者,所对应的43例受者。分为四组:(1)供受者均为MICA抗体阳性组;(2)供者MICA抗体阳性、受者MICA抗体阴性组;(3)供者MICA抗体阴性、受者MICA抗体阳性组;(4)供受者均为MICA抗体阴性组。比较各组之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1周时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分析供受者MICA抗体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26例尸体供者中MICA抗体阳性者5例(19.2%),抗体特异性频率高的是MICA*019(40%);43例受者中MICA抗体阳性者11例(25.6%),抗体特异性频率高的是MICA*018(14.6%)。43例受者肾移植后AR分析显示,第1组未发生AR(0/1);第2组AR发生率为33.3%(2/6),第3组AR发生率为40%(4/10);第4组AR发生率为38.4%(10/26)。各组之间AR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术后1周时血肌酐水平以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供受者任何一方在肾移植前存在MICA抗体对术后早期受者的AR发生率和肾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作者:付绍杰;刘如敏;罗敏;杜传福;王亦斌;徐健;肖露露;于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射频分析技术无创评价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动脉弹性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分析技术无创评价血脂异常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弹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血脂异常患者86例为病例组,应用超声射频分析技术对所有参与者左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质量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IMT和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和PWV的相关性比较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521,P<0.05)。在IMT<1.0 mm的病例中(n=81),随合并其他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数目不同而IMT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PWV的测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4),其中合并≥3个和2个危险因素者较1个高危因素的PWV测值增加(P值均为0.002)。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年龄和空腹血糖是影响血脂异常患者PWV的重要因素。结论超声射频分析技术可较准确测量颈动脉IMT和动脉弹性,有望成为评价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弹性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艳玲;郑荣琴;刘金来;张辉;徐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VASP的磷酸化程度可监测氯吡格雷抵抗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的磷酸化程度对监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行性。方法以1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内VASP磷酸化程度(换算成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再检测20例冠心病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前病例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89.45±5.22)%与对照组PRI=(86.58±4.35)%相比无差异(P>0.05),服药后病例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67.66±19.77)%与服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经流式细胞术VASP-P法检测共发现6例氯吡格雷抵抗,抵抗率为30%,比光学比浊法10%的抵抗率更敏感。结论④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VASP-P法是一种更特异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可靠方法;④冠心病患者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氯吡格雷的抵抗率为30%。

    作者:李广华;罗燕飞;罗盈;林婷;范小斌;梁玲;谢红东;黄锦维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