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血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28例初治ITP患者(ITP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浆GM-CSF水平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G,PA-IgG)水平,并与1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以ITP患者血浆GM-CSF中位数水平为标准,分为GM-CSF水平较高组和较低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ITP组GM-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下降;GM-CSF水平与PA-IgG表达呈正相关(r=0.3640,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976,P<0.05);与GM-CSF较低组比较,GM-CSF较高组治疗2周时的完全缓解率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患者的GM-CSF水平升高.GM-CSF可能参与了急性ITP的发病过程,因而有望成为观察急性ITP的临床指标.
作者:王金慎;朱传升;王焱;徐文伟;董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VM方案)新辅助化学治疗在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意义.方法: 对36例经VM方案新辅助化学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 经1个疗程VM方案治疗后,临床近期完全缓解6例(17%),部分缓解24例(67%),无效5例(14%),进展1例(3%),总有效率为83%.VM方案新辅助化学治疗后的病理有效率为67%.仅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后的手术治疗,除1例术后感染延迟愈合外,其余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VM方案新辅助化学治疗简单易行、高效、低毒,疗程较短,用于治疗OSCC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琪;余东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181例应用钬激光技术治疗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 应用钬激光技术行前列腺剜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及尿道狭窄消融术的成功率分别为100%(80/80)、100%(52/52)、89%(25/28)、100%(21/21).行前列腺剜除术的初的5例需辅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平整创面,合并直肠损伤及膀胱损伤各1例;另3种治疗均无并发症发生.3例行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患者由于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未能通过输尿管镜,转为开放性手术.结论: 应用钬激光技术行前列腺剜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尿道狭窄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史本康;朱耀丰;王海新;刘玉强;徐祗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各58例.1组将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置于胰岛素泵内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另1组将诺和灵R与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装入普通注射器内于每日3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MSⅡ组).治疗2周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均可使患者的血糖达标.C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6.8±1.2)日,MSⅡ组所需时间为(10.6±2.5)日;C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为(36±7)U/d,M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为(42±7)U/d,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3次/(日·人),M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8次/(日·人).结论: 与MSⅡ比较,CSⅡ能更快速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所需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奇盛;张萍;梁慧;蓝海云;陈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2种蛋白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病变肺组织(肺癌组)以及12例正常或肺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对照组)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者与肺癌组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在NSCLC组中,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中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73%比17%,64%比27%,均为P<0.01).肺癌组中不同分化程度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livin蛋白与突变型p53蛋白可作为诊断NSCLC的特异性指标,亦为抗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陈淼;陶晓南;张晓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特点,为该症的综合性治疗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EPQ、症状90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调查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例组),并与健康人30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者N分值、P分值以及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敌对、偏执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有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者例数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多见,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提示心理干预对其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华英;温盛霖;梁艳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儿童孤立性血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儿童孤立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阳性家族史、合并症及病理类型特点.结果: 有阳性家族史者24.2%(31/128).并发高尿钙者占13%(12/94),并发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者37%(13/35).病理类型:IgA肾病占40.6%(52/12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24.2%(31/128),肾小球轻微病变占18%(23/128),其它类型占17.2%,包括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M肾病.其中31.3%(40/128)有慢性化表现.结论: 儿童孤立性血尿常有阳性家族史,可合并高尿钙或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理类型以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轻微病变多见.部分患儿有慢性化表现.
作者:蔡勇;陈述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381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伴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171例)为2型糖尿病组,其余患者(210例)为非糖尿病组,总结并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组发病年龄为(50±5)岁,男性101例(59.1%),吸烟者89例(52.0%),高血压105例(61.4%),血脂紊乱101例(59.1%),心功能Ⅳ级91例(53.2%),多支动脉有病变38例(73%),死亡66例(38.6%);非糖尿病组发病年龄为(58±8)岁,男性98例(46.7%),吸烟者81例(38.6%),高血压96例(45.7%),血脂紊乱95例(45.2%),心功能Ⅳ级者52例(24.7%),多支动脉有病变42例(58%),死亡60例(28.5%).以上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心功能差者较多,多支动脉病变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故对此类患者应及早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余泽洪;陈林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对溃疡样功能性消化不良(ulcer-like functional dyspepsia,u-FD)患者的疗效及对24 h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 将82例u-FD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2例及西咪替丁组40例,前者给予奥美拉唑10 mg每日1次、后者给予西咪替丁400mg每日2次治疗,疗程均为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患者的上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积分,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从2组随机抽取10例于治疗第1日及第8日行24 h胃内pH值监测.结果: 2组单个症状的疗效比较,对上腹痛、腹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均为奥美拉唑组优于西咪替丁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的总体症状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的总体症状积分低于西咪替丁组(P<0.01).治疗第1日及第8日奥美拉唑组24 h胃内pH值分别为1.6~6.0(中位数2.7)和2.5~6.2(中位数4.8),分别高于西咪替丁组的1.2~3.1(中位数1.5)和1.1~4.9(中位数2.0)(P<0.05~P<0.01),pH值超过3的时率分别为23~81(中位数49)%及46~89(中位数65)%,均高于西咪替丁组的13~54(中位数26)%及18~78(中位数31)%,均为P<0.01.奥美拉唑组总体症状积分下降值与用药第8日的24 h胃内中位pH值、pH值超过3的时间百分率均呈正相关(r=0.868,r=0.928,均为P<0.01).结论: 奥美拉唑10 mg/d对u-FD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咪替丁800mg/d,前者对胃酸的抑制作用也强于后者.
作者:林金坤;陈旻湖;刘思纯;何瑶;胡品津;房殿春;刘南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佐治闭合性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1例闭合性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行常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口服接骨合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贴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用至临床愈合.所有患者于临床愈合时比较2组的疼痛消失所需时间、肿胀消退所需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组疼痛消失所需时间为(11±3)日,对照组为(17±3)日;治疗组肿胀消退所需时间为(13±3)日,对照组为(20±2)日;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所需时间为(37±5)日,对照组为(43±5)日.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是佐治闭合性桡骨下端骨折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汉庆;孙国辉;邬丽亚;陈选宁;甘宁;马晓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温感型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好及施)佐治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2组均常规予颈椎颌枕带牵引,治疗组采用温感型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贴于患处,对照组用麝香壮骨膏贴于患处,2组均为每24 h 1贴,治疗1个疗程(7日)后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0/32)和78%(25/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仅1例贴药局部皮肤出现过敏,而对照组为3例,停药后可自愈.结论: 温感型复方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佐治颈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星;庄洪;徐无忌;秦渭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溃疡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双侧颊黏膜为溃疡型扁平苔藓患者,以患者的一侧病灶为试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试验组均予以注射20 mg曲安奈德,治疗2周后如溃疡范围缩小未超过81%,则予第2次注射,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的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反映疼痛程度)评分为(52±12)分,对照组为(51±13)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试验组的VAS评分为(24±11)分,对照组为(50±13)分,治疗后2周试验组的VAS评分为(8±4)分,对照组为(50±1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试验组治疗后2周23例(51%)病损愈合,15例(33%)显效,7例好转,未达到愈合标准的22例行第2次注射,2周后,再有15例(33%)愈合,5例显效,2例好转,2次注射治疗共有38例(84%)愈合;相同时间对照组的病损均无愈合,无效4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未见有不良反应.结论: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溃疡型口腔扁平苔藓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作者:夏娟;李春阳;律娜;洪筠;程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检测不育、不孕患者血清或精液中的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ibody,As-A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202例男性不育患者、210例女性不孕患者(实验组)和345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或精液中的AsAb,并比较2组的AsAb阳性率.结果: 实验组血清AsAb阳性率男性为36.6%,女性为35.2%,对照组相应为3%、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验组不育患者中,精子质量均正常的25例患者的精液AsAb阳性率为12%,精子质量不正常的30例精液AsAb阳性率为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不育、不孕者和继发性不育、不孕者的血清A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 不育、不孕患者的AsAb阳性率显著增高,因此,对其进行AsAb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可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
作者:林美玲;陈文思;陈美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予三联疗法(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雷尼替丁150 mg,每日2次,雷公藤总苷20 mg,每日3次).对照组89例予单纯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另外,根据进入治疗组患者的自体血清试验是否阳性分为免疫组与非免疫组,前者42例,后者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59例(64%)痊愈,28例(30%)显效,5例(6%)有效,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38例(43%)痊愈,21例(24%)显效,24例(27%)有效,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7%,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组19%(11/59)停药4周内复发,与对照组的53%(2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38例(90%)痊愈,3例(7%)显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7%;非免疫组21例(42%)痊愈,25例(50%)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免疫组比非免疫组疗效更显著(P<0.01).结论: 三联疗法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对免疫性荨麻疹患者增加使用雷公藤总苷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男,70岁.因咳嗽9个月,伴乏力、头晕1个月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50年,否认肾脏病及高血压病史.
作者:王春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对11例儿童乳腺巨纤维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女性患儿,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3岁.予行肿瘤切除术,瘤体直径7~13 cm,有完整的包膜,病理检查结果符合乳腺纤维腺瘤.术后随访1~4年,除1例失访外,均无复发.
作者:唐鲁兵;孙靖中;高德宗;刘焕涛;余之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白介素-8受体α及β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非常广泛,与多种炎症、肿瘤、免疫性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其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何伟珍;古洁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患者女,19岁.因间断出现精神症状1年,反复出现皮损6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淡漠、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即到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呈轻度异常,疑诊为病毒性脑炎,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
作者:陈彩云;尹兆光;张荣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症状相似因不同动态观察可辨清--1例AMI误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教训患者男,56岁.
作者:闫荣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终结局.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欧洲3.9亿人口中至少有1000万心衰患者,美国约500万.
作者:陈国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病历摘要 患者女,16岁,学生.因发热、咳嗽、咳痰20日于2005-05-02入院.患者于20日前出现发热,体温37.2~38.6℃,伴咳嗽、咳白痰,偶有盗汗,无寒战、胸痛及咯血,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为14×109/L、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3、淋巴细胞0.22,X线胸片示右下肺斑片状阴影.
作者:王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同位素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由同位素锝[99Tc]和亚甲基二膦酸组成,近年来临床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类风湿关节炎、骨转移癌、强直性脊柱炎等,该文就上述内容作一简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丹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晚期可导致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作者:赵志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胸腔积液是由肺、胸膜和多种肺外疾病所致的一种常见临床症候,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特征.
作者:谢灿茂;唐可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进修医生 教授,什么是帕金森病?教授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多在50~60岁以后发病.
作者:徐评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过程起始于前列腺移行带的组织学增生,增生组织位于膀胱颈和精阜间包绕尿道部分的前列腺,随着病程发展导致膀胱出口梗阻,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即临床期前列腺增生.
作者:邓春华;罗道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或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西药组(70例)予氧氟沙星400mg口服,每日2次,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每日3次;口服西药加西药灌肠组(90例)在口服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灌肠,每晚1次;口服西药加中药灌肠组(90例)在口服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灌肠,每晚1次.3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3~5日再继续新疗程(月经期停用药)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 口服西药加中药灌肠组、口服西药加西药灌肠组、口服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63%、29%,前2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均为P<0.01.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或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晓玉;瓮占平;王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随着供体器官的体外保存、麻醉、手术方式、术后监护、术后免疫抑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目前,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罗瑞虹;崇雨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神经科的重症监护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预后,但远不如冠心病重症监护开展得那样广泛.
作者:王晓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临床特征是是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性、可逆性的局部或全脑急性循环障碍而出现局部神经症状,可于短时间内不留任何痕迹而恢复正常.
作者:田时雨;吴多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 脑梗死与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多数国家都是造成人口死亡的3大病因之一,根据我国历年统计,脑梗死与脑出血位居城乡人口死因的第2位,是致残的首要原因,引起痴呆的第2病因.
作者:苏镇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构音障碍是指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或构造异常所致的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为30%~40%.
作者:王红;陈卓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在我国,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日益增高的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作者:方燕南;王雪晶;张爱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引言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导致的突发性神经障碍,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
作者:曹庆选;李文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