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的循环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方法: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术前均经强心、利尿、扩血管及营养支持治疗.麻醉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移植术.诱导前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针对性地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结果:3例患者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1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术后15 d死于心肺衰竭,1例患者因难治性右心衰竭于术后2 d死亡.结论:选择应用合适的心血管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治疗肺动脉高压避免右心衰竭尤为关键.
作者:胡彦艳;刘敬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应用依地酸二钠钙(CaNa2 EDTA)驱锰可使锰中毒早期患者症状暂时好转,但常有反跳现象,副作用大,对晚期有帕金森综合征的中毒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据报道,中毒患者脱离职业性锰暴露10多年后,锰致帕金森综合征仍继续发展[1].
作者:郭霏烨;区仕燕;姜岳明;王进;廖凤玲;陈润阶;黄贵彪;郑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1~2004年我们应用洛赛克加思密达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危重患儿共87例,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医学组1995年太原会议制定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标准[1],评分均≤90分,其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2~14岁,平均(4±1.8)岁.
作者:梁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氧化亚氮(N2O)与复合氯胺酮(Ketamine)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烧伤植皮术中的特点.方法:60例择期烧伤植皮病人,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氧化亚氮组(N2O组,n=30),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K组,n=30).观察麻醉前、术中、术毕、术后1 h等各时点的HR、MAP、气道压(Paw)、SpO2、血糖变化以及麻醉用药量和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毕两组HR、MAP、Paw、SpO2、血糖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 K组的HR、Paw、血糖均较N2O组增高(P<0.01);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用药量K组较N2O组高(P<0.05);苏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烧伤植皮术中均能获麻醉效果满意,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及术中应激时的心血管副反应,但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氧化亚氮上述效果更好.
作者:李甲莲;高润兴;何庆标;杨承祥;刘洪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新型抗抑郁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因其疗效佳、安全性和耐受性好[1,2],已成为抗抑郁剂的主流药物,同时也给精神科医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而SSRIs之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互比较,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药物.
作者:陈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9~2004年我院对156例患者利用胆道镜进行尝试性的保胆取石手术,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68例,女88例,平均年龄48岁.其中83%的患者有上腹部疼痛病史,56%的病人有明显的胆绞痛病史,所有患者均无黄疸病史.
作者:李建明;李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怎样使智障、低龄以及牙科治疗畏惧症等不合作儿童接受牙病治疗,一直是儿童牙科存在的难题.国外对此采取的方法有知觉镇静与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的方法[1];Alcaino等[2]报道,采取非住院全身麻醉牙病治疗的儿童由1984年的189人增加到1996年的777人.
作者:黄华;沈浩林;郑玉萍;冯华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高龄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越来越多.由于高龄病人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故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麻药及剂量尤显重要.本文旨在比较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用于高龄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评价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陈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小儿鼻窦炎因病程长,容易复发,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现将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特点的39例小儿鼻窦炎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肩锁关节脱位在肩部损伤中常见,以往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完全性脱位及陈旧性脱位往往不能奏效,因此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按Allman分类[1]:Ⅰ、Ⅱ度肩锁关节脱位为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的断裂(部分或完全),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发生喙锁韧带完全断裂则形成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即完全脱位.
作者:苏伟;花奇凯;丁晓飞;白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约占小儿消化道梗阻的20%[1].1998年De La Torre[2]首创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该术式因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流行术式.
作者:胡显飞;谭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用K-B法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 软件进行资料统计.结果:3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亚胺培南(IMP)0.7%、美罗培南(MEM)5.4%、头孢哌酮/舒巴坦(SCF)44.3%、阿米卡星(AMK)61.5%、头孢吡肟(FEP)67.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70.1%、左旋氧氟沙星(LEV)72.6%、环丙沙星(CIP)77.8%、头孢他啶(CAZ)78%、庆大霉素(GEN)79.4%、复方新诺明(SXT)81.3%、哌拉西林(PIP)82.2%、氨曲南(ATM)84.9%、头孢西丁(FOX)93.6%.结论:IMP、MEM是我院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的抗生素,临床常用的各种抗生素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叉耐药,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梁宏洁;郭世辉;农加跟;韦惠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瘤样扩张是不常见但潜在危险性非常大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若急性期治疗,48 h内病死率约为36%~72%,1周内病死率达到62%~91%.其病因尚不清楚,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1],正确的治疗可改变这一过程.
作者:李香伟;林辉;龙小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时有发生.结肠穿孔是结肠镜操作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1993年3月至2005年3月12年间共行结肠镜操作共33 093例,发生结肠穿孔17 例(0.05%).
作者:甘嘉亮;唐宗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0年11月至2005年 4月,我院采用纤维胆道镜配合作肾盂或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中残余结石检查及取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江;韦克暖;覃京珍;陆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类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中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类癌在体内分布较广泛,超过70%的类癌发生在消化道内, 直肠类癌发生率仅次于小肠、占第二位[1] .由于所有的类癌均具有恶变倾向,因此必须重视对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我院1999~2005年共收治直肠类癌2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治疗.方法:3例HLA配型完全相合、ABO血型主要不合的患者进行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但移植后均出现PRCA.1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3例血型均转为供者血型.血色素逐渐恢复正常,红系造血恢复.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治疗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PRCA的有效方法.
作者:牟海霞;马劼;蔡正文;邓东红;赵卫华;杨杰;罗琳;刘练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pancytopenic acute leukemia, PAL)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4月确诊的62例PAL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世德;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多胎妊娠率有所增高.多胎妊娠对母婴健康都构成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主张在妊娠早期对3胎及3胎以上孕妇进行多胎妊娠减胎术.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6年7月对10例3胎妊娠患者在妊娠早期经阴道B超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丘映;谭秀群;罗宇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数字随机法将62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n=32),以氟西汀治疗;对照组(n=30),以安慰剂治疗.结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问卷(BDI)在治疗前后HDRS与B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第4、8、16周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可以有效而安全地治疗PSD.
作者:吴霖浦;黄永新;郑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1].其多发于盆腔脏器,也可发生于宫颈、阴道、会阴及腹部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现将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腹部切口EMS的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规范、彻底的腹腔区域淋巴清扫术是治疗结肠癌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清扫腹腔区域淋巴结的同时, 机体相应区域的组织结构也遭到损伤破坏, 甚至可导致术后淋巴漏等并发症.
作者:唐卫中;唐宗江;刘小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和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的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矿化作用.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增殖能力强,生长迅速.诱导条件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且出现矿化结节.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白鹤;赵劲民;杨志;苏伟;丁晓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检测和比较分析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sFas、sFasL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Fas、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as、sFasL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栓形成与否无关(P>0.05).结论:Fas/FasL系统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扮演重要角色,外周循环血液sFas、sFasL水平可作为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癌细胞转移的辅助衡量指标之一.
作者:葛益谋;杨志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研究组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或(和)HBeAg阳性和对照组2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外周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HBV M)、IFN-γ、IL-4、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行HBVDNA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的宫内感染率是25.81%,HBVDNA阴性的宫内感染率是6.12%.HBeAg阳性、阴性孕妇的HBVDNA阳性率及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孕28周时HBsAg阳性孕妇其血IFN-γ水平降低, IL-4、IL-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乙型免疫球蛋白(HBIG)后,HBsAg阳性孕妇的IFN-γ水平上升、IL-4和IL 6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组孕妇血清中IL-4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IFN-γ与IL-4呈负相关(P<0.01);IFN-γ与IL-6亦呈负相关(P<0.01).结论:估计HBV宫内感染危险性时,HBVDNA较HBeAg更可靠,产前应用HBIG可改善孕妇体内TH1/TH2功能失衡,使IFN-γ上升,IL-4、IL-6下降,IFN-γ、IL-4、IL-6在阻断HBV宫内感染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梅燕;黄星;黄力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广西眼镜王蛇毒一种碱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方法:分离纯化采用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层析;通过电泳,磷脂酶A2(PLA2)酶活力测定,氨基酸组成分析,N端序列测定及药理实验进行性质研究.结果:从广西眼镜王蛇毒中分离到一种电泳纯的碱性蛋白(命名为CM-IV),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等电点约为8.65;PLA2的比活力为23 μmol·mg-1/min.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其分子中Cys的含量占6.85%;利用蛋白质直接测序N端序列为TKCYVTPDVK.药理实验表明它对实验用小白鼠有致死性(LD50约为0.2 mg/kg),并具有心脏毒性,但无血小板抑制活性.根据Genebank Blast 分析软件,它的N端序列与神经毒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这种碱性蛋白可能为神经毒素,但却拥有PLA2的活力.
作者:林文珍;庄茂辛;舒雨雁;林政炯;周元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合成肝靶向前药半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与维甲酸(retinoic acid , RA)偶联物,并探讨偶联物的肝靶向作用.方法:以半乳糖和人血清白蛋白为原料,合成半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偶联物(galactosyl-human serum albumin, Gal-HSA),该偶联物与RA进一步偶合后,得肝靶向抗肿瘤前药半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与维甲酸偶联物(Gal-HSA-RA);利用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了目标产物中半乳糖、RA与HSA的结合状态、糖密度(半乳糖摩尔数/蛋白摩尔数)和药密度(药物摩尔数/蛋白摩尔数);目标产物经131I标记后进行家兔显像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合成的目标产物糖相对密度为51,药相对密度为12;目标产物在肝脏的大吸收达到73%.结论:合成的目标产物具有较强的载药能力和良好的肝靶向作用.
作者:张立坚;蔡春;蔡康荣;徐美奕;苏敏;杨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鸦片受体类的细胞黏附因子OPCML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OPCML用重组慢病毒转导入人卵巢癌细胞A2780、OCC1和正常小鼠卵巢上皮细胞CD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聚合力实验观察OPCML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结果:①OPCML基因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靶细胞,转导效率可达100%,同时达到稳定的表达,Western blot 能检测到OPCML和标志绿色荧光GFP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②细胞增殖实验显示,A2780细胞中,转导OPCML基因72 h后的细胞(即A2780-OPCML细胞)数为(7.6±1.0)×105个,显著少于未转导基因(即A2780)或仅转导空载体(即A2780-pWPI)的细胞[分别为(20.0±2.6)×105和(18.1±1.7)×105个(P<0.01)];但在OCC1和CD1细胞中,OPCML基因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影响(P>0.05);③细胞周期分析显示,OPCML基因对A2780细胞的细胞周期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转导前、后分别为66.5%、75.1%(P<0.05)],但对OCC1、CD1细胞则无明显阻滞作用(P>0.05);④细胞聚合力实验显示,OPCML基因能明显增强细胞的黏附力(P<0.05).结论:OPCML能够增加细胞的黏附能力,抑制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增殖,OPCML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作者:谭媛;姚德生;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蝎毒(BMK)对耐药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耐药逆转的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水平.结果:50 mg/L蝎毒处理Bel-7404和Bel-7404/ADM后,细胞表面P-gp表达分别由原来的4.20±0.05、68.49±3.07下降到4.05±0.07、37.15±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25 3,P=0.002 5).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表达分别由原来的1.73±0.35、9.51±1.82下降到2.35±0.18、4.5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3 6,P=0.108 8).结论:BMK在非细胞毒剂量水平具有下调MDR1 mRNA、P-gp的表达的作用.
作者:杨春旭;韦晓谋;朱灵;吴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实验性脑创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建立加速性兔脑损伤模型.实验共用65只兔,其中预实验用兔33只,建立撞击力与脑损伤程度间的关系;实验用兔32只,随机分为:A(对照组)、B(轻度损伤组)、C(中度损伤组)、D(重度损伤组)4组,每组8只.观察兔脑损伤后早期各种病理生理学改变.结果:撞击后,动物均出现明显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包括伤后立即血压骤升后骤降、呼吸暂停与呼吸变深快、疼痛反射抑制等.伤后6 h,撞击局部脑组织出现伊文思蓝蓝染,并有明显的脑损伤病理学改变,脑挫伤区脑组织水、钠、钙的含量升高(P<0.01),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变性、坏死范围和程度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大.结论:实验兔脑创伤后出现了明显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该模型与临床加速性脑创伤生物力学机制相似,本模型的研制使用,将有助于对加速性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机制的更深入研究,以及对颅脑外伤救治方法的探讨.
作者:霍永强;谭源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指标PCNA、α-SMA及ColⅠ、ColⅢ的表达程度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的24只行左输尿管结扎术,另外12只行假手术.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结扎后的大鼠分为UUO组和治疗组.术后第7、14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α-SMA、ColⅠ、ColⅢ的表达情况.行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结果:来氟米特能显著减少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的PCNA、α-SMA表达,减轻ColⅠ和ColⅢ在肾小管间质的沉积.结论:来氟米特可抑制受伤的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减少基质的聚集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王明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优化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工程菌(pMAL-c2X-hpaA-TB1)的表达条件,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通过诱导表达实验了解不同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并应用SDS-PAGE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Amyloss树脂预装柱对可溶性HpaA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后蛋白做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免疫活性.结果:该工程菌培养2 h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终浓度为0.3 mmol/L进行诱导4 h,目的蛋白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经纯化得到了较高纯度(>90%)的目的蛋白,并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结论:建立了从TB1(pMAL-c2X-hpaA)可溶性表达产物中纯化高纯度rHpaA融合蛋白的方法,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诊断性抗原的研制以及工程菌发酵、高效表达生产工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黄学勇;段广才;范清堂;郗园林;黄志刚;宋春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分布及其在活检中的意义.方法:用1%美蓝染色的方法,对96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分析SLN的分布与病人的肿瘤大小、部位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96例中检出SLN 者83例,检出率86%,假阴性率12%,准确率96%.结论:88%以上的乳腺癌SLN位于腋下群,SLNB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庄亚强;莫军扬;朱其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草药制剂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用7 d时间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末次注射吗啡后,给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Cedemex,分别在4 h及治疗5 d后腹腔注射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记录1 h内戒断症状评分值及体重变化.结果:Cedemex高、低剂量组吗啡依赖大鼠经纳洛酮催促出现的戒断症状均显著减轻(P<0.05),同时能对抗吗啡依赖大鼠体重的下降.结论: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和治疗作用.
作者:谢海源;赖术;黄建春;蒋伟哲;郭松超;黄仁彬;阮富桥;范金敏;梁越高;陈亭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吴继周;李国坚;梁远;黎乐群;刘志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此模型上,脑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72 h后,再次脑缺血90 min后再予再灌注24 h,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组(IP+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轻于假脑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组(R组)(P<0.05);R组和IP+R组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异常升高,与假脑缺血预处理+假脑缺血再灌注组(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R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作者:程道宾;孙圣刚;陈小武;田有勇;王岚;苏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牙齿矫正治疗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力类型和作用时间条件下,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变化,为选择佳的牙齿矫正移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选择66例双侧对称拔除四颗第一双尖牙的恒牙NFDDD患者,左右两侧按随机法原则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用Beckman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in gingival fluid,GCF-ALP)的活性水平.结果:持续牵张正畸力作用下,骨吸收侧与增生侧GCF-ALP的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6个月时达到高水平,分别为(86.23±22.67) IU/L和(72.69±19.18) IU/L,与加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吸收侧高于增生侧;然后,开始下降,12个月后基本恢复到加力前水平.间歇牵张正畸力作用对骨吸收侧与增生侧的GCF-ALP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牙齿矫正采用持续牵张正畸力治疗一年可能达到佳效果.
作者:秦明群;黄甲清;毛峻武;林武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软坚护肝片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方法:应用四氯化碳和酒精联合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软坚护肝片预防组.对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病理纤维化分级和胶原纤维总面积及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降低,病理纤维化分级降低,胶原纤维总面积及所占百分比减少.结论:软坚护肝片可改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脏胶原纤维的面积、纤维化程度和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对大鼠肝纤维化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郭庆渠;梁水庭;梁雪婧;余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与人类大肠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1在3株不同分期人类大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Claudin-1在大肠癌Dukes'type C期细胞株SW620强表达,Dukes'type B期细胞株SW480次之,Dukes'type A 期细胞株SW1116弱.结论:Claudin-1在人类大肠癌细胞株中有表达,其表达量与大肠癌分期有关.
作者:陈琳;姜泊;张亚历;张宏权;龚伟;卢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TEN-mRNA和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mRNA在人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PTE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0.031, P=0.001, P=0.02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其表达较Ⅲ~Ⅳ期的高;无门脉癌栓的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较Ⅲ~Ⅳ级的表达高.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病人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作者:段小娴;陈立霞;曹骥;欧超;李瑗;苏建家;杨春;岳惠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仿照前人建立的方法,优化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建立实验室条件.方法:使用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以DMEM为培养基体外培养,光镜观察.采用电镜观察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原代细胞胞体狭长,细胞质丰富,折光性好.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 nm),细胞器丰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阳性.结论: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
作者:黄敏丽;陈维平;何少健;陈芳;罗国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寻找乳腺癌血道微小转移的肿瘤标志物,以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转移.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83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乳腺珠蛋白(Hmam-mRNA)的表达,并分析Hmam-mRNA表达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Hmam-mRNA在健康志愿者、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均为阴性;83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表达率为28.9%(24/83),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Ⅱ、Ⅲ和Ⅳ中Hmam-mRNA表达率分别为:14.3%(2/14)、21.43%(6/28)、21.05%(4/19)、54.5%(12/22),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Hmam-mRNA阳性表达与临床期别有一定关系.Hmam-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癌灶大小、病理类型、ER和PR的状态无关(P>0.05).结论:Hmam-mRNA特异表达于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 Hmam-mRNA阳性提示血循环中有乳腺癌细胞,预示着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Hmam-mRNA可能会成为诊断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曹骥;杨南武;苏建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汉族Graves 病(GD)的相关性.方法:112例广西地区壮、汉族GD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TLA-4外显子4的3'非翻译区包含(AT)n[CTLA-4(AT)n]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因.结果:①广西地区壮族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微卫星多态性有19种等位基因,汉族人有18种等位基因;②壮、汉族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6 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5),汉族正常对照组104 bp等位基因频率较GD组高(P=0.01);③壮族正常对照组未发现104 bp等位基因高于GD组.结论:CTLA-4基因与广西壮、汉族GD患者明显相关,CTLA-4(AT)n 106 bp可能是广西壮、汉族GD的易感等位基因,104 bp可能是广西汉族GD的保护基因.
作者:梁杏欢;罗佐杰;谢新荣;秦映芬;邝晓聪;马燕;谢恺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MMP2、MMP7在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78例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腺癌38例,腺瘤40例)标本中MMP2、MMP7表达.结果:MMP2及MMP7蛋白在各甲状腺肿瘤组织表达中,腺癌表达显著高于腺瘤(P<0.01); MMP2及MMP7蛋白表达与腺癌转移有相关性(P<0.05),肿瘤间MMP2及MMP7的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MMP2、MMP7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显著相关,它们在甲状腺癌病变中高度表达,检测MMP2及MMP7蛋白或mRNA水平对于鉴别甲状腺滤泡上皮性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钟宇华;梁华晟;周少碧;黄宇;詹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功能与脑挫裂伤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后者与血瘀证改变的关联性.方法:根据GCS评分将脑挫裂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各组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浓度.结果:脑挫裂伤后患者出现血瘀证改变,脑挫裂伤后CD62P、TSP测定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患者CD62P、TSP值与轻度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中度组患者CD62P值与轻度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重度组患者CD62P值与中度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结论:血小板CD62P、TSP的水平与脑挫裂伤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脑挫裂伤病情严重程度与血瘀证改变相关,血小板CD62P水平对病情变化更敏感.
作者:陈永斌;阮玉山;黄李平;陈业强;李山;谭源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电生理特征不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将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两组:甲组16例,心房刺激均呈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乙组16例,心房刺激均呈跳跃性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慢径消融有效靶点分布及射频消融前后组内及组间的电生理参数.结果:两组慢径消融有效靶点分布相似(P>0.05 );消融后两组患者心房递增起搏时大AH间期(A1H1m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与消融前比,乙组消融后心房程序刺激时大AH间期(A2H2/A3H3max) 及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AVN)与消融前比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而甲组变化不大(P>0.05 ).结论:电生理特征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成功靶点与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布相似.消融后 A1H1max的显著缩短可作为其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作者:覃绍明;黄从新;王风;邓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和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结果:UC组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对照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结论:UC肠黏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变,P-选择素在UC中表达明显上调,在UC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晋;詹丽英;马春曦;黄纯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中国广西毛南族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环江县三代以上均为毛南族健康的143例无关个体的静脉血2 ml,用枸橼酸钠抗凝备用,用Chelex100法提取DNA,用AmpFISTR(R) Identifiler TMPCR Amplification kit对样本DNA的15个STR基因座进行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再ABI Prism(R) 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然后用GeneScan Analysis3.7和Genetyper3.7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扫描分析,得到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后用直接计数方法计算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参数.结果:15个STR位点共检出130个等位基因,390个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 5~0.538 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69 7,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 999 999 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 999 18.结论:广西毛南族15个STR位点除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
作者: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徐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KB及其耐药株KBV200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c2和cyclinB1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KB及KBV200细胞的生长,48 h IC50分别为(2.36±0.22) mg/L和(2.43±0.19) mg/L;与对照组相比,经3 mg/L氯化两面针碱作用, KB及KBV200 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降低(P<0.01),而cdc2的转录与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有可能通过下调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来诱导KB细胞及其耐药株KBV200的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王博龙;刘华钢;秦三海;杨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以下简称风心二狭)患者体内P选择素(以下简称PS)变化及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干预作用.方法:入选风心二狭患者共37例,其中房颤组16例,窦律组21例,均于PBMV术中抽取其左房、右房及股静脉血,术后24 h抽取其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S值.选取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共14例作为对照组,于射频消融术(RFCA)中抽取其左房、右房及股静脉血,同样方法测定PS值.对PS值进行3组间对比,3个部位间对比及手术前后对比并分析房颤组和窦律组病人左房PS和二尖瓣口面积的相关性.结果:①风心二狭患者在窦律和房颤两种状态下左房、右房和股静脉血PS均比对照组高(P<0.01 ),窦律组和房颤组左房和股静脉血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右房PS比窦律组高(P<0.01);②对照组左房、右房和股静脉血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律组左、右房PS无明显差异,但均比股静脉高,房颤组左房、股静脉PS无差异,但均比右房低(P<0.01);③窦律组左房PS和二尖瓣口面积呈负相关,与左房内径、二尖瓣跨瓣压差、压差半降时间、肺动脉压等无关,而房颤组左房PS与上述各指标均无关:④窦律和房颤组外周血PS于PBMV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风心二狭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但其左房血小板活化程度并没有局部增高;风心二狭窦律患者左房PS和二尖瓣口面积呈负相关,房颤患者无显著相关性; PBMV能显著减轻其体内血小板活化.
作者:李醒三;何显菁;吴玉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扩增刚地弓形虫R.H株SAG4基因, 对SAG4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结构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目的基因的PCR体外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575 bp的基因片断,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R.H株SAG4基因分子片段,转译后的蛋白质结构稳定,能形成多个结构域.结论:成功地获得了刚地弓形虫R.H株SAG4基因片段,为弓形虫病的抗原诊断及分子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田春林;石焕焕;秦小虎;刘晓泉;万孝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抗凝作用及机理.方法:用薄层层析方法确定抗凝蛋白与磷脂酰胆碱结合.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对凝血因子的测定.结果: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能明显地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稀释的蝰蛇毒时间(DRVVT),减少组织凝血活酶抑制试验(TTI)试剂的磷酯浓度,能加速其抗凝作用,其抗凝活性与磷脂结合及干扰Ⅷ、Ⅸ、Ⅺ、Ⅻ因子活性有关.结论:短尾蝮蛇毒磷脂结合抗凝蛋白能够抗凝、抑制Ⅷ、Ⅸ、Ⅺ、Ⅻ因子活性并与磷脂结合.
作者:黎渊弘;黎肇炎;林发全;王乃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广西南丹和河南两地旋毛虫分离株COX1序列,鉴定两地旋毛虫的虫种.方法:分别提取2个分离株基因组DNA,PCR扩增COX1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的同源性、遗传距离,同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已知旋毛虫种相应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我国2个旋毛虫分离株和T.spiralis的COX1序列长度相同,为419 bp;南丹和河南分离株与T.spiralis的相似度分别为99.0%和98.8%.南丹与河南分离株之间为99.8%;两地分离株与其它旋毛虫种的相似度低于90.8%.南丹和河南分离株与T.spiralis遗传距离分别为0.005、0.003.两地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与其它旋毛虫的遗传距离均>0.101.2个系统发生树中,我国2个分离株与T.spiralis 位于同一分支,自引导值分别为100和99.结论:推断广西、河南两地旋毛虫分离株均为T.spiralis.
作者:杨益超;黎学铭;欧阳颐;谢祖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含量与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8例老年ACS患者、3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9例老年对照组(NC)的血清IFN-γ水平.结果:NC组与SA组比较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IFN-γ含量低于NC组及S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IFN-γ水平降低,出现机体免疫调节的失衡,可能对老年ACS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IFN-γ水平可作为老年ACS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唐剑;张康;莫丕立;叶少武;黎志革;陈永雄;陆兆华;彭小燕;陀健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中金丝桃苷成分的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温度、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因素,每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结果:提取温度对金丝桃苷成分的含量影响为显著,其余因素次之.结论:佳工艺为以95%乙醇为溶剂85 ℃提取2次,每次2 h,即A4B2C4D3.
作者: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两点两面立体定向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点两面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对70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脑内血肿清除(微创组),分别与 50例常规钻孔置管引流脑内血肿术(钻孔组)和5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进行穿刺准确性、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作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钻孔组和开颅组(P<0.05).结论:采用两点两面定位技术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方法简单、准确、直观、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邓忠勇;姜洪;关心;梁斗;章万容;潘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患者50例, 骨折后3 d内行内固定术.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术后除常规抗炎、止血及功能锻炼外, 实验组另给予伤科接骨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10天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服用伤科接骨片10 d后,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伤科接骨片具有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染毒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在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氢醌及NQO1抑制剂刺激HepG2细胞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lamarBlue还原值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1~100 μmol/L HQ刺激后HepG2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00 μmol/L HQ染毒24 h后出现细胞皱缩、变圆.AlamarBlue结果显示,5 μmol/L氢醌刺激24 h HepG2细胞增殖显著增加,1、10、50、100 μmol/L HQ刺激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500~5 000 μmol/L氢醌刺激可引起细胞增殖显著下降,且与剂量存在相关性(r=0.929).当氢醌浓度为1、5 μmol/L时,加入NQO1抑制剂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而当氢醌浓度为100、500、1 000 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剂量氢醌促进HepG2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其增殖,NQO1在氢醌诱导的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翔;胡昱;朱保群;陆继培;李习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AGES含量的变化,比较竞争性酶联免疫(ELISA)法和荧光分析法测定AGES的优缺点.方法:用葡萄糖和血红蛋白在体外孵育形成Hb-AGES,免疫新西兰兔,制备AGES抗血清,建立竞争性ELISA法,同时用此方法和荧光分析法测定大鼠阴茎组织AGES含量.结果:糖尿病各组阴茎组织AGES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胰岛素治疗可降低阴茎组织AGES水平(P<0.05).采用竞争性ELISA法和荧光分析法获得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AGES水平升高是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荧光分析法简单易行,竞争性ELISA法特异性较好,均可用于测定组织AGES含量.
作者:黎英荣;潘海林;苏宏业;肖常青;夏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51例广西壮族SLE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1例患者HLA-DQA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患者自身抗体谱.结果:HLA-DQA1·0101与抗dsDNA呈正相关 (χ2=4.488,r=0.297,P<0.05),DQA1·0301与抗dsDNA呈负相关 (χ2=10.082,r=-0.491,P<0.01).结论: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0101的易感性可能通过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实现.DQA1·0301可能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保护基因.
作者:刘栋华;梁伶;苏家光;郑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病毒性脑(膜)炎(VME)患儿43例,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20例,结核性脑膜炎(TM)患儿12例,对照组16例.用放射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脑脊液SICAM-1含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各组脑脊液(CSF)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VME组脑脊液SICAM-1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细菌感染组(PM、TM)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SICAM-1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CSF SICAM-1可作为临床诊断、衡量病情轻重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
作者:韩蕴丽;刘壮;黄柳革;谢湘芝;罗凌;肖旭华;李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 .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福强;陆云飞;张海添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经过抗挫折教育后抗挫折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3级原调查的大学生在经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后采用标准化问卷方式等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教育后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丧失和其他因子应激程度高于教育前,学习压力因子应激程度低于教育前;②教育后大学生应付方式中仅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得分低于教育前;③教育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和焦虑情况基本没有变化;④教育后大学生抑郁标准分和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抑郁严重指数、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心理评分明显降低);⑤68.5%的大学生自我感觉抗挫折能力明显提高;86.2%的大学生是通过自我调节提高抗挫折能力的.结论:经过教育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作者:闭志友;旷文建;王家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创伤时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2例创伤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选择素即有表达,创伤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创伤可导致血清中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创伤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陈荣剑;林洪武;彭咏梅;张立;叶祥燕;黄宗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Rhubarb Anthraquinone Analogues, RAA)在细胞培养中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比较观察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RSV引起的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结果:RAA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09.7 mg/L,其抗RSV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6.7 mg/L,治疗指数(TI)为2.3,且对RSV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RAA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
作者:梁荣感;刘卫兵;李丽亚;罗伟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与各型肝癌的关系,为肝癌临床病理分型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标本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型肝癌β-连环蛋白主要表达于核上,胆管型与混合型主要表达于胆管管腔周围癌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膜上.β-连环蛋白在肝癌各型中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其细胞内分布有从细胞膜向细胞核转移的趋势.Ⅰ型肝癌组织以细胞膜表达为主,Ⅱ型肝癌细胞膜、细胞质均有表达,有以细胞质表达为主的趋势,Ⅲ型肝癌细胞质、细胞核都有表达,有以细胞核表达为主的趋势.结论:β-连环蛋白在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分布是不一致的,通过检测其分布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癌组织临床病理分型,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各种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农朝赞;李世生;何伟生;吴士良;潘莉莉;叶海洪;吴喜秀;黄华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PTB)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研究,探讨双重感染的肺结核化疗方案.方法:对50例肺结核并HIV感染者进行结核化疗(A组),随机入选50例同期的单纯肺结核患者予结核化疗(B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根据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A组分A1、A2、A3 3个小组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存活者痰菌阴转率 A2 、A3组均小于B组及A1组(均P<0.05),A1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1、A2组有效率、存活者痰菌阴转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CD4+>200个/μl时治疗方案可按单纯肺结核治疗,当CD4+<200个/μl时,强化期、总疗程需相应延长,并及时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作者:韦一;卢瑞朝;张勇;苏凌松;覃善芳;莫让林;吕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Graves眼病(GO)患者(病程<2年)的T细胞亚群和其Th1和Th2细胞因子,探讨免疫机制在GO起病中的作用及与眼病炎症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Graves眼病和正常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和CD8-/IL-4+和CD8-/IFN-γ+T细胞的百分含量;②对早期GO的临床活动性评分(CAS,clinical activity score )和T细胞亚群、CD8-/IFN-γ+T细胞和CD8-/IL-4+T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在早期GO患者中,CD4+T细胞和CD4+T细胞/ CD8+ T细胞比值增高,CD8-/IFN-γ+细胞的百分含量和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显著增高;②在早期GO患者中,CAS与CD8-/IFN-γ+T细胞的百分含量和CD8-/IFN-γ+ T细胞/CD8-/IL-4+ T细胞的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T细胞亚群、CD8-/IL-4+ T细胞的百分含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①在早期GO中,存在着T细胞亚群的失衡,以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早期GO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②CD8-/IFN-γ+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的比值可以作为反映GO眼球后组织增生及眼病活动性的临床指标.
作者:夏宁;周素娴;梁瑜祯;邓宏明;沈寒蕾;肖常青;潘海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胎儿贫血可见于同种异体免疫性贫血、血红蛋白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红细胞先天缺陷及病毒感染等所致的贫血.产前预测胎儿宫内贫血,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围生医学质量及优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温静;马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无排卵为特征,发病率为5%~10%.PCOS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月经稀发或闭经(继发闭经为主)、肥胖(体重指数BMI>25 kg/m2)、不孕、多毛、雄激素过多症等.
作者:黄卡立;蒋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借助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靶血管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已逐渐应用于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1].
作者:赵翠松;覃英雪;梁冰;徐曼丹;雷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