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比传统小切口手术与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知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治疗组给予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知觉、视力、角膜散光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治疗组的角膜知觉均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及3个月,治疗组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可提高角膜知觉,加快术后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值,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福香;辛晓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行调强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根据接受的验证方式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10例.A组患者行二维KV-KV位置验证,B组患者行三维锥体束CT(CBCT)位置验证.对比两组水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验证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水平方向上前后、头脚、左右位置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验证时间及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均短于B组(均P<0.05),但B组的影像清晰度、配准区域、配准方式均优于A组.结论 IGRT技术的二维KV-KV验证模式和三维CBCT验证模式在水平方向上对摆位误差的验证效果相当.
作者:吴冰;马广栋;王亮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腰椎融合术后腰椎融合率、融合时间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择期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维生素D缺乏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及出院后6个月内每月给予肌肉注射10万单位维生素D3,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给予肌肉注射1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腰椎融合时间、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1年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及术后1年腰椎JOA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腰椎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腰椎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肌肉注射维生素D3可以提高维生素D缺乏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腰椎融合率,缩短融合时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作者:李瑞龙;张强;冯良恩;李文升;罗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绝经前后骨丢失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绝经后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849例中老年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测定资料,其中未绝经女性2825例(未绝经组),绝经后女性4024例(绝经组).比较绝经组和未绝经组骨密度及累计骨丢失率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绝经年龄的研究对象在相同年龄段时的骨丢失率变化趋势,并分析绝经组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每周户外活动量、牛奶摄入量等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绝经组和未绝经组女性的骨密度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以绝经后各年龄段组的骨密度下降更明显;在41~45岁、46~48岁、49~51岁、52~54岁年龄段,绝经组的骨密度均低于未绝经组(均P<0.05).随着年龄增长,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累计骨丢失率均逐渐增加.在51~64岁年龄段,早绝经者相对于晚绝经者的累计骨丢失率均较高;在70~79岁年龄段,46~48岁绝经组和49~51岁绝经组骨丢失率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平台期,而52~54岁绝经组则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上升过程;各组在80岁后,骨丢失率显示略有回降或上升不明显.绝经年限、经校正年龄因素后的体质指数、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每周牛奶摄入量与骨密度均存在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中老年女性的骨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绝经与否及绝经年龄可影响骨丢失率.较早绝经者比较晚绝经者的累计骨丢失率更高,应对较早绝经者给予全面的骨折风险评估和生活方式干预,以减小其骨丢失率.
作者:黄国秀;闭应洲;潘永华;吴苏疆;何祺;李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YNTAX评分中分区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SYNTAX评分中分区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分析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CABG组比较,PCI组术前左主干病变率、SYNTAX评分及术后完全血运重建率均更低,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更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少(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主干病变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高危均为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SYNTAX评分为中分区的冠心病患者,可根据SYNTAX评分、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以及左主干病变发生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合并左主干病变及GRACE评分高危均为行PCI或CABG治疗后12个月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威;傅明炜;郭延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艾司洛尔1 mg/kg,均于1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结果 在T3和T4时,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3时与T1时比较,观察组血清皮质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均升高(均P<0.05);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降低(均P<0.05),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时,观察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瑞芬太尼在抑制插管应激激素反应方面不如芬太尼联合艾司洛尔,但其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陈朝辉;徐昆;邓银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瑶医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瑶医平衡针组30例和常规针刺组3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CMS)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周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MS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及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周,瑶医平衡针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CMS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瑶医平衡针组、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86.6%,瑶医平衡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瑶医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马艳;李彤;闫国跃;马建泽;曹茜茜;魏存江;舒建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9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息肉组),275例诊断为非子宫内膜息肉(非息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非息肉组比较,息肉组的输卵管积水患者比例较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比例较高、月经周期稍短(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风险更高.
作者:蒋儒芳;杨一华;冯煜;黄馨月;覃爱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盆腔炎的中药处方400付,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对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进行主特征值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100次的29味药物中,位于前5位的药物为路路通、延胡索、忍冬藤、乌药、皂角刺,有9味药主成分的特征值>1,且其累积贡献率达88.45%.这29味中药可聚类分为5类,第1类药物为乌药、泽兰、皂角刺、川芎、桂枝、延胡索,第2类药物为木香、枳壳,第3类药物为当归、苏木,第4类药物为地龙、土鳖虫、川楝子、败酱草、赤芍、丹参、白芍、柴胡、香附、续断、路路通、牛膝、熟地黄、鸡血藤、生地黄,第5类药物为桃仁、大血藤、丝瓜络、忍冬藤.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用药具有一定规律且主要药物使用合理,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杨妮;谢巍;肖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证治准绳· 类方》治疗目病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证治准绳· 类方》中治疗目病的方剂449首,包含338种药物.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及新方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防风、甘草、当归、黄连、羌活.药性以寒性药物居首,温性药物次之.药味主要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肺、脾、心、胃、肾等经.临床配伍多由祛风类、补益类、清热类、清肝明目类、行气及活血类药物组成.配伍使用频率高的核心药物是防风.熵聚类分析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5组,发现新处方14个.结论 《证治准绳· 类方》中治疗目病的处方有规律可循,其用药规律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荻娅;林江;张琦;邹天骏;李天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2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并发MS分为COPD合并MS组与COPD未合并MS组,COPD合并MS组再根据COPD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检测患者空腹血糖、TC、TG、HDL-C及LDL-C水平,测量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COPD患者并发MS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COPD患者中,共42例(35%)并发MS.COPD合并MS组患者的BMI、腰围、空腹血糖及TG水平均高于COPD未合并MS组,HDL-C水平低于COPD未合并MS组(均P<0.05).COPD合并MS组的轻度患者与重度患者BMI、腰围、空腹血糖、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期吸烟、使用激素、高BMI、腰围大、高空腹血糖是COPD患者并发M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长期吸烟、使用激素、高BMI、腰围大、高空腹血糖是COPD患者并发MS的危险因素.
作者:冯宗莲;张九进;李日平;肖一珍;梁宇峰;何丽;蒋昭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中骨桥蛋白(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58例甲状腺癌患者,取其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2 cm处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两者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OPN、β-连环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与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E-钙黏蛋白与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均无关(均P>0.05),与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OPN的表达情况与E-钙黏蛋白具有相关性(P<0.05),与β-连环蛋白无相关性(P>0.05);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与β-连环蛋白具有相关性(P<0.05).OPN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OPN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癌中OPN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上调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下调.OPN、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赵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治疗前后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间夹角、腰曲值、突出物体积、椎间隙高度.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良率为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腰曲值、相邻椎体间夹角均大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腰曲值、相邻椎体间夹角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突出物体积、椎间隙高度分别小于、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突出物体积、椎间隙高度分别小于、 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比较,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更好,可获得更好的腰椎稳定性.
作者:杨春鹏;黎永生;秦忠军;谭斌;刘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叶酸辅助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叶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患者血清BDNF、叶酸、Hcy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IL-1β、IL-6、IL-12、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血清叶酸、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叶酸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Hcy水平,提高患者血清BDNF水平,并改善PANSS评分.
作者:廖世棚;苏邹;杨玉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方法 将10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病因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及对照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其他病因),比较两组患者血尿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情况,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年龄低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DD及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差(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及心功能分级正相关(均P<0.05).结论 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其他病因患者.
作者:覃梓庆;蓝景生;黎东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与Toll样受体2(TLR-2)在胎膜早破(PROM)患者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0例PROM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其孕周分为观察1组(孕周≥37周)48例和观察2组(孕周28~36+6周)42例;另选取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孕周不同分为对照组1组(孕周≥37周)和对照2组(孕周28~36+6周),各35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胎盘和胎膜组织中NLRP3、TLR-2的表达情况.结果 NLRP3主要存在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胎膜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细胞质中,TLR-2主要存在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羊膜上皮细胞和绒毛膜滋养细胞.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患者胎膜、胎盘组织的NLRP3及TLR-2平均光密度值、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余3组(均P<0.05),观察2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TLR-2平均光密度值、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ROM患者胎膜及胎盘组织中NLRP3、TLR-2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可能参与PROM的发生发展.
作者:季美芸;卢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4 D-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急性肺栓塞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怀疑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智能对比剂追踪法(Smart Prep)和4 D-CTA技术进行扫描,比较两组重建后肺动脉主干的图像质量,测量并比较两组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尖段(S10段)、右肺下叶后基底段(S10段)、肺动脉主干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和信噪比(SNR).结果 A组患者经重建后肺动脉主干均能得到良好显示,但是仅有6例能单独显示肺动脉而没有肺静脉和胸主动脉的混杂显示(显影主观评价为优),8例肺动脉和肺静脉同时显影(显影主观评价为良),6例肺动脉、肺静脉、胸主动脉同时显影(显影主观评价为差);B组患者均能找到可以单独显示肺动脉及各级分支的期相,并且没有肺静脉和胸主动脉的混杂显示(显影主观评价为优).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处的CT值和SN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右肺S1段、S10段肺动脉的CT值和SNR值均高于A组(均P<0.05);A组肺动脉主干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和SNR值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 4 D-CTA能够很好地显现肺动脉显影的期相,其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比Smart Prep技术更有优势.
作者:宋维通;韩鹏;杨献峰;王钟;周科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声导抗检查评价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后7 d、14 d、1个月、3个月时,分别按临床症状体征及声导抗检查结果评价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7 d、14 d、1个月,按临床症状体征评价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按声导抗检查评价的总有效率(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种评价方法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后中耳积液的恢复滞后于临床体征的好转,症状体征消失、耳内镜检查无异常的患儿应常规行声导抗检查.
作者:邹冰;陈桂才;朱茂灵;蒋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针刀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刀治疗,均治疗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疼痛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关节活动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郑义朋;周医斋;李克鹏;段礼鹏;张文波;马国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在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均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患肢疼痛程度、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骨折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内外固定术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作者:周世隆;郑臣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刻度活检钳在胃肠病变大小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0例胃肠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刻度活检钳测量病灶大小,对照组采用目测法测量病灶大小,术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病灶实际大小,并计算测量差值.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测量误差值、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息肉、癌症早期及癌前病变的测量误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病灶直径>5.0 mm时,观察组测量误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直径≤5 mm病灶的测量误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内镜下刻度活检钳测量胃肠病灶大小可明显提高测量准确性,尤其对于直径>5 mm的病灶测量准确性更高,还可提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耀明;王东;施杨利;周柳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瑶药千斤拔油针与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包烫熨及海桐皮汤外洗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症状及双手握力,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3%,高于对照组的61.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少,晨僵时间及双手握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均P<0.05),血清IL-1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 与传统中医外治法比较,瑶药千斤拔油针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RA患者症状,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明杰;仇星霖;王悦良;夏猛;孙利伟;韦贵康;施学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