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血清胃功能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胃癌患者、75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44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被研究对象均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行镜下活检术,并按要求抽血化验,检测胃功能相关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分析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胃功能指标的情况.结果 PGⅠ,PGⅠ/PGⅡ的表达,从低到高,分别是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且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G17低于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胃溃疡组的G17低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P阳性率低于浅表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低于胃溃疡组,胃溃疡组低于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低于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胃功能检测能较好地区分胃部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可作为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且易于接受、成本低,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应进行胃镜下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韦志鹃;张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特发性少弱精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锌含量与精子形态学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152例特发性少弱精患者根据形态学分析分成5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Diff-Quik染色法分析精液质量、精子形态,利用速率法、PAN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和锌水平.结果 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在3%~4%、2%~3%、1%~2%、0%~1% 4组与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4%比较,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Z分别为-2.199、-2.685、-2.827、-3.358,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锌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P<0.05),与精子畸形指数(SDI)呈负相关(P<0.05),与精子头部、颈部和中段、尾部、过量残留胞浆、多重异常指数(MAI)、畸形精子指数(TZI)无明显相关性(P>0.05);精浆锌水平与各项精子形态学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异常的特发性少弱精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明显低于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与SDI呈负相关,可能有利于体外受精.
作者:刘鹏;孙建明;迟令侃;倪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SERPINH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SERPINH1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TCGA和GEO公共数据库的胃癌数据,对胃癌组织样本的SERPINH1基因表达数据及其对应的临床信息进行病理指标的回顾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与SERPINH1表达相关的功能性基因集合,探究SERPINH1的作用机制.结果 421例胃癌样本中,SERPINH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肿瘤分级、N分期、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SERPINH1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显著相关(P=0.049),表达水平越高,浸润深度越大.生存分析中,SERPINH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01,HR(95%CI):1.97 (1.61~2.41)].基因集富集分析发现,SERPINH1高表达的样本中富集了肿瘤信号通路、肿瘤微环境等相关基因集.6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也提示,SERPIN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0 1),且具有较大诊断价值(AUC=0.988 1).结论 SERPINH1基因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瞿兵;陈鹏飞;李希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新布尼亚病毒在贵阳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潜在感染或既往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5-2016年贵州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血浆标本1 187份进行ELISA重复检测,使用Excel2007软件对所有标本基本资料进行录入整理,并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区、采集时间及民族来源的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87份标本中,阳性标本共63份,在贵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新布尼亚病毒血清总抗体阳性率为5.31%,63份阳性标本总抗体效价为1∶2~1∶64.新布尼亚病毒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区、民族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行期与流行后期采集的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P=0.032).总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贵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阳性标本,提示贵阳市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可能.
作者:李琳;张嘉;钟江;郑祥顺;詹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耐药及毒力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环扩散法测定细菌的敏感性,ESBLs确定分析细菌产ESBLs的情况;采用肠杆菌属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PCR(ERIC-PCR)对细菌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PCR扩增CTX-M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iutA,ompT,fyuA,fdeC,fimH,traT,cvaC,pap,kpsMT,pAI,usp,aer,hlyA,cnf,和chuA;多重PCR分析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依据PCR对菌株的CTX-M编码基因的检验结果,将细菌分为产CTX-M组和非产CTX-M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株尿培养大肠埃希菌中没有遗传相关性,126株ESBLs阳性菌株中,有91株细菌产CTX-M,其中,57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属于D型,16株属于B2型.统计学分析发现,产CTX-M组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CTX-M组细菌(除外亚胺培南),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在产CTX-M细菌组中的流行显著高于非产CTX-M组,P值分别依次为:0.001、0.006和0.000.结论 产CTX-M大肠埃希菌是本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多属于D型,其耐药率显著增高,且与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密切相关,是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威胁.
作者:李阳;沈瀚;张之烽;程莉;徐学静;宁明哲;周万青;曹小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检测患者血中PCT和CD64水平与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根据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果发现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高水平和低水平组患者血清中血肌酐、蛋白、尿蛋白以及病理类型对比无差异,高水平PCT 患者激素敏感为15例明显低于低水平组21例,高水平中性粒细胞患者激素敏感为14例,高水平PCT 患者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分别为8、10、6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高水平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分别为7、11、6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黄新明;周杨平;翟荣荣;王璐;高绪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组),同时期的61例轻症胰腺炎患者(B组)以及61例体检健康者(C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及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同时比较A组患者不同病程分期时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结果 A组的MPV、PDW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PCT则低于B组及C组,胰头及胰尾血流参数均差于B组及C组,B组的胰头及胰尾血流参数均差于C组,且A组患者不同病程分期时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程分期也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因此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较高.
作者:曾宪焕;李琳;李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112例术前膝关节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112例术前、术后均无膝关节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以上指标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14天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前、术后第1天WBC、CRP、ESR、PCT、IL-6、G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WBC、CRP、ESR、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WBC、CRP、ESR、IL-6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WBC、CRP、ESR、PCT、IL-6、GR 6项指标均能预测膝关节感染(P分别为0.005、0.004、0.000、0.002、0.003、0.007).结论 WBC、CRP、ESR、PCT、IL-6、GR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林;李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对Mcl-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胆管癌患者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随机抽选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保存的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试验,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和双氢青蒿素培养,并就两组癌细胞的Mcl-1表达情况及凋亡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 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MCL1-001、MCL1-201在培养12、24、48 h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L1-002在12、24 h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48 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培养6、12、24、48、72 h时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Mcl-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上调作用,且能够有效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
作者:朱建明;邵志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脑脊液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MRD)联合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患者无血液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均为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骨髓穿剌FAB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AL)96例作为疾病组.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脑脊液中的MRD,用速率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脑脊液中LDH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30例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MRD检测阳性者13例,阳性率为43.33%.66例无CNSL组未检出MRD.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30例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脑脊液LDH水平为(30.54±10.29)U/L,显著高于无 CNSL组(16.16±7.12)U/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脑脊液中MRD、 LDH 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NSL的实验室诊断指标,MRD联合 LDH 检测可提高CNSL阳性诊断率.
作者:谭畅;李凤;蒲泽晏;梁艳丽;冯簏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52例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儿中ABO溶血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所有患儿间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临床检查结果的差异,研究可能影响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2例新生儿中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有30例(57.69%),发病率较高;(2)通过非条件单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体质量、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均可能为影响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3)通过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为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较高,患儿出生时间、HGB浓度和相关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可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
作者:潘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IL-6及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出率在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确诊的60例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妇女(CT组)、6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IL-2、IL-6、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及宫颈分泌物中的IL-2、IL-6.结果 CT组患者的血清及宫颈分泌物中IL-2、IL-6检测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的血清抗外膜蛋白复合物B蛋白C端肽(OmcBc)抗体、抗衣原体质粒偏码蛋白3(Pgp3)抗体、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抗比841编码蛋白(CTT84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00%、75.00%、23.33%、3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IL-2、IL-6及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云;何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Duffy血型等位基因FYES及FYX的表达情况.方法 随机提取200例无偿献血者EDTA-K2抗凝外周血血样DNA,采用PCR-SSP方法进行Duffy血型FYA、FYB等位基因分型;采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测序法分析Duffy血型FYES及FYX等位基因序列特点.结果 PCR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200例标本中,检出FYA/FYA 180例,FYA/FYB 20例;测序结果表明,200例标本中未发现FYES及FYX等位基因表达.结论 FYES及FYX等位基因在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表达频率极低,与其他人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马玲;刘衍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自体贮血式输血,n=42)与异体组(异体输血,n=40),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自体、异体输血量,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统计输血并发症.结果 (1)自体组累计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PLT、WBC上升,RBC、Hb、Hct降低,自体组术后Hb、PLT、Hct水平均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出生后1 min 、5 min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及脐动脉血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自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对产妇母婴结局无负面影响,同时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经济性高.
作者:杨翠玲;左志洪;宋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ALCAM、IL-17RA和PIK3CA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参数患者间的表达差异,且对65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阴性表达组与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ALCAM、IL-17RA、PIK3CA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65例患者中ALCAM表达阳性者47例,阳性率为72.3%;IL-17RA阳性34例,阳性率为52.3%;PIK3CA表达阳性31例,阳性率为47.7%.不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ALCAM、IL-17RA、PIK3C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AM、IL-17RA、PIK3CA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CAM、IL-17RA、PIK3CA在NSCLC组织中表达增加,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作者:魏朋华;沈志鹏;王华;钱素泉;高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29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51例)与对照组(14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传统方法,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1)PICC置管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血栓烷B2(TXB2)、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前、PICC置管后12 h、PICC置管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LT,血浆D-D、TXB2、ET均逐步升高,血浆6-keto-PGF1α均逐步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12 h、PICC置管后24 h,观察组PLT,血浆D-D、TXB2、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作者:杨颜;何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喀什地区女性人群宫颈脱落细胞HPV感染情况、亚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 收集1 548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HPV感染情况及其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HPV感染阳性率为33.3%(485/1 548),其中HPV-16感染率19.4%;HPV42感染率10.3%;HPV52感染率9.9%;HPV58感染率7.6%;HPV53感染率7.2%;单一亚型感染率66.8%,多重感染率33.2%;41~50岁的女性人群中HPV感染率高(43.3%),高于其他年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喀什地区女性人群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而且41~50岁的女性人群中HPV感染率高,为喀什地区相关部门HPV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许爱敏;刘雯;张丽萍;阿尼克孜·阿不都艾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0~6岁健康儿童干血滤纸片中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的检测,对儿童体内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和有机酸血症诊断提供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应用同位素稀释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对广州地区263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干血滤纸片酰基肉碱进行检测.将所有儿童分成男、女两组;根据年龄分为分4个组:年龄0~28 d,孕周≥37周;年龄0~12月;年龄0~3岁;年龄0~6岁.结果 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儿童的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儿童组与女性儿童组的游离肉碱和各种酰基肉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P=0.619).C4、C5、C6、C10、C12、C18各年龄组间方差齐(P>0.05),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C0、C2、C3、C5-OH、C8、C14、C16方差不齐(P<0.05),进行秩和检验.C0、C2、C3、C5-OH、C6、C8、C10、C12、C14、C16、C18不同年龄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年龄计算参考值范围.C4、C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合并组计算参考值范围.结论 根据年龄的不同建立儿童干血滤纸片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含量参考值范围对于脂肪酸代谢障碍和有机酸血症疾病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蔡燕娜;彭敏芝;江敏妍;刘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抗白喉抗体、抗破伤风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 分别用纯化的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作为包被抗原,白喉、破伤风人源血清抗体标准品作为标准品,对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剂量反应曲线进行拟合,以平行线法建立定量检测抗白喉抗体(Anti-DT)、抗破伤风抗体(Anti-TT)的ELISA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和应用研究.结果 两种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验证结果均符合规定.定量检测Anti-DT的ELISA方法的定量限为0.084 mU/mL,回收率为97.6%,批内变异系数(CV)≤3.40%,批间CV≤5.05%;检测Anti-TT方法的定量限为0.175 mU/mL,回收率为97.5%,批内CV≤2.42%,批间CV≤5.58%.应用上述两种ELISA方法,对白喉破伤风疫苗用于婴儿基础免疫后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论 所建立的白喉、破伤风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工作,可用于白喉破伤风疫苗免疫接种后的血清学效果评价和白喉破伤风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谭亚军;夏德菊;张华捷;董国霞;晁哲;田霖;侯启明;马霄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预后与Wip1表达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子宫内膜癌蜡块标本作为实验组,标本均被病理证实,同期活检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Wip1在2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1)Wi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中,Wip1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或微弱.子宫内膜癌组织中Wip1染色呈浅黄色至黄褐色不等.Wip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5%(93/120),高于正常内膜组织22.5%(27/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ip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内膜组织Western blot结果:Wip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相对含量为0.635±0.023.高于正常内膜组织的0.325±0.01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样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Wip1 mRNA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高于正常内膜组织,基因表达值分别为0.628±0.053、0.191±0.00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ip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雌孕激素状态、HER2、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均无关(P>0.05),与P53表达水平存在关联(P<0.05).结论 (1)子宫内膜癌中Wip1表达量高,而正常内膜组织表达量低.(2)Wip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雌孕激素状态、HER2、淋巴结状态、TNM分期均无关,与P53表达水平存在关联.
作者:顾笑梅;李娟;高淑凤;郑玮;张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检测结果,并探索其临床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在该院检查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验者3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水平,观察其临床意义.结果 通过对两组检查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轻度、轻至中度、中度以上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脂肪肝独立危险因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中呈高度正相关(r=0.871,P<0.05),在脂肪肝患者及其亚组中血糖与总胆固醇呈低度正相关(r=0.341,P<0.05).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和机体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占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干预对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发生早产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万方CBM等数据库,收集198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发表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删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未干预发生早产风险的荟萃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累积样本5 612例,累积发生早产368例),L-T4干预孕妇802例,对照组均为甲状腺正常的孕妇(4 810例),合并OR为3.46,95%CI为2.64~4.54,P<0.05.(2)经L-T4治疗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发生早产风险的荟萃研究共纳入21篇文献(累积样本2 561例,累积发生早产286例),合并OR为5.37,95%CI为3.90~7.38,P<0.05).结论 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减会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而采用L-T4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作者:刘芳;糜晓梅;杨晓琼;麻慧磊;梁修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34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分成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4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观察不同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活性(PI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PTT、PT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PAgT、D-D、TAT含量DVT组>非DVT组>对照组,而PIg水平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VT组FIB、PAgT、D-D、TAT明显高于非DVT组,PIg则明显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FIB、PAgT、D-D、TAT、PIg阳性率分别为83.33%、87.50%、100.00%、95.83%和75.00%,明显高于非DVT组的48.18%、40.91%、64.55%、61.82%和52.7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有D-D和TAT(OR分别为9.578和10.124,P值分别为0.001、0.003),与其他指标无关(P>0.05).结论 D-D和TAT升高与创伤性骨折DVT形成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进显;罗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和血清学结核抗体(TB-Ab)检测两种方法在结核辅助诊断中的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就诊确诊为结核患者的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TB-Ab检测结果.结果 在112例结核患者中,101例T-SPOT.TB检测阳性,灵敏度为90.18%,32例TB-Ab检测阳性,灵敏度为28.57%.其中肺结核41例,40例T-SPOT.TB阳性,灵敏度为97.56%;18例TB-Ab检测阳性,灵敏度为43.9%.肺外结核71例患者中,61例T-SPOT.TB检测阳性,灵敏度为85.91%,14例TB-Ab检测阳性,灵敏度为19.7%.结论 T-SPOT.TB检测不受标本采集的影响,灵敏度高,T-SPOT.TB的各项综合评价指标均优于血清学结核抗体(TB-Ab),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蒋瑜;吴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分析其与A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I患者69例(ACI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Lp-PLA2、D-D和ATⅢ水平,统计阳性率,分析Lp-PLA2、D-D和ATⅢ水平与ACI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患者Lp-PLA2、D-D水平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5),三者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p-PLA2、D-D、ATⅢ与ACI疾病发生均相关(P均<0.05).结论 Lp-PLA2、D-D、ATⅢ参与了ACI的发生过程,三者的检测可应用于筛选ACI高危人群,指导ACI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作者:赵维川;武英伟;刘敏;杨新宏;王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探讨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PVT1)基因的学校苷酸的多态性(SNP)与糖尿病肾病易感相关性.方法 利用MassARRAY质谱分析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PVT1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rs2648875)多态性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各位点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组中的差异,探讨PVT1基因的SNP位点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样本PVT1各基因(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rs2648875)符合Hard-Weinberg遗传平衡分布,rs2648875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中PVT1 rs2648875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存在易感相关性;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无关.
作者:庄严;栗俊杰;陈传绮;王黎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为5%~10%[1],是无排卵的常见原因.其诊断主要根据2003年制定的鹿特丹诊断标准: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样改变3项中至少满足2项.PCOS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肥胖、多毛、痤疮、不孕、胰岛素抵抗等.PCOS发病具有隐匿性,目前临床上诊断主要依据超声,但是超声无法对窦状卵泡数进行准确诊断.因此,需要寻求新型的检测指标,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而抗缪勒管激素(AMH)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用于诊断PCOS的血清学标志物,已经被建议作为PCOS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贺侠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微流控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作为特征的技术,该技术将原来需要在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内完成的实验浓缩到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即微流控芯片,又叫芯片实验室[1-2].微流控芯片以微管道网络为特征,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技术主要涉及高精度的微机电系统、微流体技术、微电子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当前全球资源被过度消耗,微型化、集约化已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临床上基于微流控的分子诊断,主要是指在微流控平台上进行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选取代表不同进展阶段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在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微流控检测平台具有诸多优势.
作者:邢志芳;吕攀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血液中存在一种能与视黄醇结合,并将其运输到机体各个部位的运输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其合成场所在肝脏,并且广泛分布在人体的体液当中.血清RBP的水平能够敏感地反映肾近曲小管的功能改变及程度,还可以对肝功能的早期损害进行检测和治疗.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血液中半衰期短,在急性时相反应过程中变化速度较快,因而机体的营养状况的改变就可以通过RBP的检测来进行监测.
作者:刘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近年来研究证实Lp-PLA2 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新的炎症标记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等,该指标特异性高,在多种慢性炎症指标,如冠心病、糖尿病、心衰等也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磷脂酶A2(PLA2)的特异性使之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将从Lp-PLA2的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价值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丹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寻找贫血病因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518例初诊为贫血患者的骨髓穿刺标本进行瑞氏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4例贫血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确诊贫血病因,其中以白血病、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为3种主要类型所致的贫血病因.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查找贫血病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指导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
作者:贺望娇;范柳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40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测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花生四烯酸(AA)通路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按照ADP和AA抑制率参考值高低分别分为低、正常、高抑制率3组,并对各组的普通杯R、K、角度、MA值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P低、正常、高抑制率3组为81例(20.1%)、251例(62.4%)和70例(17.4%),AA低、正常、高抑制率3组为50例(12.4%)、174例(43.3%)、178例(44.3%).按照ADP低、正常、高抑制率分组,3组间的R、K、角度、MA值、AA低、正常、高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A低、正常、高抑制率分组,ADP抑制率在正常抑制率组与高抑制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杯参数不能反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果,ADP抑制率与AA抑制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AA和ADP抑制率的情况发现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而调整用药方案.
作者:堵敏霞;上官志敏;华晓莹;钱新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对安徽省血液中心ALT检测进行性能评价,选择适合的质量控制规则,进而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法 以该实验室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参加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ALT项目的室间质评报告中的偏倚作为偏倚估计,以室内质控变异系数作为不精密度估计,采用国家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TEa进行计算得到西格玛度量值,并绘制西格玛方法决定图.结果 对该实验室的ALT检测性能评价了8次,均大于六西格玛,表明该实验室ALT检测性能优越,仅需要使用13S(N=2,R=1)质控规则.结论 利用六西格玛管理能客观的评价实验室ALT检测性能,帮助实验室选择适合的质控规则,还可以对ALT检测的性能进行持续监控.
作者:高德玉;周学勇;程卫芳;吴园园;管世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标本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并且找出消除影响的解决措施.方法 选择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体检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空腹的时候抽取约5 mL静脉血,在经过离心操作之后选择临床上专用的RAN-DOX、试剂、定标液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TG、HDL、ALB、HBDH、LDH、AST、CK-MB、CK、TP、Na+、K+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然后通过获得的检测结果回归分析,将其与血清Hb浓度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标本的溶血情况.结果 在溶血前、后检测的HBDH、LDH、AST、CK-MB、CK、TP、Na+、K+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Hb浓度变化值和相应溶血项目变化值具有明显的关联.同时通过回归分析,HBDH、LDH、AST、CK-MB、CK、TP、Na+、K+等指标和溶血具有明显的联系.结论 标本溶血对HBDH、LDH、AST、CK-MB、CK、TP、Na+、K+等指标造成影响,并且可以使用血清Hb浓度进行对比,以了解血液样本是否出现溶血现象.
作者:马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监测广州某高校宿舍内的霉菌浓度,并探讨影响宿舍霉菌浓度的危险因素,为防止霉菌浓度过高对该校大学生健康造成影响.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室内霉菌进行五点采样收集,并计算霉菌浓度.记录监测宿舍基本情况(温度、相对湿度、是否开空调、宿舍楼层和居住者的性别).以加拿大卫生部门规定的50 cfu/m3为参考值,将宿舍分为浓度较高的实验组和浓度较低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包括多因素Logistic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共收集31个宿舍,霉菌浓度为(56.28±23.63)cfu/m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r=0.522,P=0.003)及相对湿度(r=0.719,P=0.000)与霉菌浓度呈正相关,开空调(r=-0.625,P=0.000)的宿舍和男生(r=-0.380,P=0.035)宿舍霉菌浓度更低.根据霉菌浓度参考,宿舍可分为实验组15例[(77.18±12.25)cfu/m3],对照组16例[(36.69±11.43)cfu/m3].两组开空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湿度升高(P=0.024)和低楼层(P=0.019)是霉菌浓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相对湿度越高,霉菌浓度越高;楼层越高,霉菌浓度越低.加强室内除湿是保护室内空气环境免受霉菌侵害的重要措施,这对低楼层居住者来说特别重要.
作者:温晓茵;罗嘉莹;李玉勤;黄淑娟;袁艳;孙宝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尿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在2015年全年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4 034例尿液标本中,培养阳性1 423例,阳性率35.28%.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9.09%,革兰阳性球菌占20.91%.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构成比依次为45.38%、9.11%、5.74%、5.56%和5.37%;产超大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6.0%和12.3%,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菌株.结论 应加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艳艳;王俊瑞;郭素芳;福泉;周鹿蕾;范文兵;韩艳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使用2种检测系统检测血浆黏度,对其方法学进行对比与评估.方法 以毛细管黏度法为参比方法,旋转式黏度法为待评方法,分别用2种检测系统测定血浆黏度,依据EP9-A2文件对其进行方法学对比与评估.结果 毛细管黏度测定法与旋转式黏度测定法测定血浆黏度的r2<0.95,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转式黏度测定法的结果高于毛细管黏度测定法,而且2种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不相当,不可接受.
作者:张少川;杨春霞;槐艳;杨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在SCLC的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8例SCLC者,3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者,36例肺部良性疾病者,40例健康者血清中ProGRP水平,同时肺癌患者均经过病理学、细胞学、影像学检查.结果 28例SLCL患者治疗前血清ProGRP为(863.7±309.5)pg/mL,ProGRP诊断SCLC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2.45%,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SCLC患者随着临床分期期别的增加,ProGRP水平大于界值例数也明显增加,检出灵敏度增加.治疗后28例SCLC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明显成倍下降(P<0.05).结论 血清ProGRP检测作为SCLC的新型标记物其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对SCLC的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有指导性作用.
作者:江胜娟;赵成鹏;吴蓉;张海梅;谢海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腺苷脱氨酶试剂交叉污染的影响.方法 350份静脉血经过离心处理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cy检测试剂盒(循环酶法)、腺苷脱氨酶(ADA)测定试剂盒(酶比色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仪器对质控样本和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种仪器对质控样本和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分析、比较交叉污染前后患者标本腺苷脱氨酶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比较患者标本交叉污染前后腺苷脱氨酶的检测情况,根据试剂说明书分析导致试剂交叉污染的组份.结果 ADVIA2400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AU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味着试剂存在交叉污染.未发生交叉污染的腺苷脱氨酶试剂在10 d的观察期中,未见空白吸光度≥0.2,而发生交叉污染的腺苷脱氨酶试剂在观察期第7 d,空白吸光度已>0.2.加入试剂1+样本后,交叉污染前后第7点吸光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入试剂2后,交叉污染前后第22点的吸光度差异显著,交叉污染后的数值大于交叉污染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交叉污染可能来源.Hcy试剂盒试剂2中含有5.0 KU/L腺苷脱氨酶,按设定顺序检测腺苷脱氨酶试剂时,Hcy试剂中的腺苷脱氨酶致使质控样本和患者标本腺苷脱氨酶含量升高,试剂空白吸光度升高.结论 在涉及Hcy试剂、腺苷脱氨酶试剂的检测中应注意控制检测顺序,以避免交叉污染.
作者:田先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果糖胺(FMN)/血浆清蛋白(ALB)比值与FMN/血浆总蛋白(TP)比值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住本院的糖尿病患者422例,纳入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11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检测FMN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TP、ALB等指标水平,并计算FMN/TP和FMN/ALB值,同时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项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FMN/ALB比值、FPG、HbA1c、TG、FMN、FMN/TP比值、2 h PG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的年龄和TC等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估,选择大的Youden指数为cut-off值,结果显示2 h PG的敏感度高,并且HbA1c的特异度高.而FMN/ALB诊断糖尿病的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95.2%;FMN/TP的敏感度为88.4%、特异度96.3%,均高于FMN.结论 FMN/ALB和FMN/TP均能有效排除血清蛋白浓度对FMN水平的影响,较好地提高糖尿病的诊断效能.
作者:陈立新;张靖宇;王丽芳;王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5年1至6月和2016年1至6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卫计委发布的15项质量指标要求,分别统计2015年上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及标本溶血率并进行比较.按照标本来源对比分析门诊标本、住院标本、内科病房标本及外科病房标本的不合格情况.结果 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标本率为0.21%(593/281 567),2016年同期不合格标本率为0.14%(382/268 6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1).门诊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4,P<0.01),住院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1),内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外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结论 通过向医护人员共同分析不合格标本情况,在医院进行宣教培训总结,并予以改进,提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王延群;丁志功;姚飞;张小会;胡成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检验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A组(119例)、B组(112例)和C组(69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CRP、CysC、β2-MG、Scr、微量元素Zn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分析各项指标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β2-MG、CysC、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β2-MG、Cys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Zn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β2-MG、CysC、CRP、Scr水平均显著高于A、B两组,Zn水平显著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β2-MG、CysC、CRP、Sc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组,而C组的β2-MG、CysC、CRP、Scr阳性率又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β2-MG、CysC、CRP、Scr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3、0.725、0.511、0.532),而与Zn 呈负相关关系(r=-0.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RP、CysC、β2-MG及微量元素Zn水平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掌握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于诊断早期DN,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巧红;陈珊珊;于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1 216例,将筛查人群分为6个年龄段,分析阳性结果与年龄段的关系以及不同分型感染的情况.结果 在1 216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标本207例,检出率为17.02%,其中30~39岁年龄段就检人数多且阳性百分比高30.43%.高危型HPV感染主要为单一型感染70.01%,多重感染中以双重感染为主.检测的亚型主要以HPV-16型多见,依次为HPV-52型、HPV-66型和HPV-58型.结论 统计结果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对高危型HPV的检测有利于本地区妇女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黄艳红;陈 玲;孙 飞;陈娜云;田礼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和糖类抗原72-4(CA72-4)的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且未经治疗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4例为在本院体检、无肝肾疾病、急慢性消化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胃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PG、G-17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72-4水平,并计算 PGR(PGⅠ/PGⅡ)值.比较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组相比,胃癌组的PGⅠ、PGⅡ、PGⅠ/PGⅡ、G-17和CA72-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GⅠ/PGⅡ的灵敏度高,分别为70.2%和73.4%,3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1.7%和89.3%.结论 PGⅠ/PGⅡ、G-17和CA72-4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陶萍;钮伟国;陆峰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微创LISS接骨板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骨伤科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接骨板固定治疗;治疗组予以微创LISS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水平,采用Kolment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L-6、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9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LISS接骨板能够降低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血清中IL-6及IL-8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膝关节术后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郭新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高敏肌蛋白T(hs-cTnT)对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58例疑似ACS的胸痛患者,测定其血清IMA、H-FABP和hs-cTnT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按患者自述胸痛的发作时间对ACS患者分成3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判断IMA、H-FABP和hs-cTnT对ACS早期诊断的时效性评价.结果 缺血性胸痛组与非缺血性胸痛组IMA、hs-cTnT和H-FABP 三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胸痛组IMA和H-FABP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MA、H-FABP、hs-cTnT、IMA+H-FABP两项联合与3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52、0.748、0.921和0.962,诊断的灵敏度为80.56%、68.46%、52.32%、84.12%、88.76%,特异度分别为84.25%、89.37%、92.75%、92.47%、98.46%.在<6 h的疑似ACS患者,IMA的灵敏度优于H-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优于单独检测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 h组,hs-cTnT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优于IMA和H-F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和3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均优于H-FABP和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和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和IMA早期诊断疑似ACS缺血性胸痛患者的灵敏度均优于hs-cTnT.联合检测H-FABP、IMA和hs-cTnT对早期诊断ACS有更好的敏感性,可以更加有效地筛选出ACS的高危人群.
作者:曹耀珍;王哲敏;钱敏健;李星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该区域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本的感染情况及药敏性,为临床提供新流行病学资料和用药指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和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的2 813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衣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依据分离时间、男女及阳性结果分布进行分组,对各组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支原体感染率(53.1%)显著高于男性支原体感染率(24.5%)(P<0.05),男女衣原体感染率均为3.9%;男女均以解脲脲原体(Uu)单独感染为主,均占阳性构成比的73.0%,人型支原体(Mh)单独阳性的构成比为3.6%和6.0%,Uu和Mh均阳性的构成比为23.4%和21.2%.不同类别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的敏感率高(>90%),对美满霉素的敏感率>74.00%,Mh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于50.00%;2014-2015年支原体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明显低于2011-2012年(P<0.05),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敏感率明显高于2011-2012年(P<0.05).结论 福州区域男女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两者均以Uu为主要感染体;男女衣原体感染率低;不同种类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Mh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Uu;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可作为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和经验用药.
作者:韦珍珍;高裕容;张薇;洪宇;鞠琳;冯福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天门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升高的检出率,分析3项指标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正确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并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酶法测定FBG水平,比色法测定GSP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水平,利用SPSS17.0软件对3项指标升高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00例T2DM患者FBG水平为(9.77±4.20)mmol/L,中位数为8.59 mmol/L,GSP(369±113)μmol/L,中位数为347 μmol/L,HbA1c为(9.09±2.82)%,中位数为8.71%;FBG升高的患者970例,检出率为80.83%,GSP升高的患者898例,检出率为74.83%,HbA1c水平升高的患者1 090例,检出率为90.83%,FBG和GSP2项中任1项升高的患者1 050例,检出率为87.50%,FBG和HbA1c2项中任1项升高的患者1 130例,检出率为94.17%,任意2组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3项指标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中互为补充,联合检测能全面的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做出正确判断,正确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并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汪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标本涂片检查对眼部感染性疾病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00份行涂片检查、微生物培养的眼部微生物标本相关资料,比较标本涂片、培养阳性结果.结果 标本涂片阳性330份,培养阳性422份,涂片+培养阳性508份,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在角膜、房水、玻璃体、眼内容物及虹膜标本阳性率方面与培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检出病原菌株338份,培养检出病原菌株437株,革兰阳性球菌、丝状真菌均分别占据前两位,分别占34.32%、37.76%,31.07%、29.52%;涂片、培养诊断符合率73.70%.结论 涂片联合体外培养检查出眼部感染性疾病标本阳性率相比两者单独检查有明显优势,标本涂片检查可作为眼部感染性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孟小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结核抗原检测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合并结核感染为依据,分为两组,各42例,对比单一检测法、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结核抗原检测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结核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显著;组间联合检测效果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与单一检测方相比,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经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联合结核抗原检测,提高了诊断效果,避免了漏诊与误诊,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吴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DAS28评分及外周血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与RA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及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DAS28评分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DAS28、D-二聚体与RA病情活动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活动期D-二聚体、ESR、anti-CCP抗体 (P<0.01)、CRP(P<0.05)水平显著高于RA缓解期及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正常组中D-水平与FIB、CRP呈正相关,D-二聚体升高组中D-二聚体水平与FIB、ESR、CRP呈正比;RA缓解期与ESR水平呈正比,RA活动期与D-二聚体、FIB 、ESR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D-水平升高并不提示RA患者出现血栓现象,但可能会成为新的临床非特异性指标.
作者:孙英焕;李春莳;陶李;杜明;李林静;李光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L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9月该院初治白血病患者39例,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LL)28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11 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总数以及骨髓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同时选取30例正常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 IL-10、IL-12 和 IFN-γ的含量.结果 39例AL患者血清 IL-10、IL-12 和 IFN-γ水平分别为(28.45±8.07)、(24.77±9.63)和(21.34±8.76)ng/L,与对照组相比,AL患者血清 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2 和 IFN-γ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化疗后27例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 IL-10较AL组明显下降(P<0.01),且IL-12 和 IFN-γ水平与之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12例未缓解(NR)患者与化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除患者年龄外,不同性别及病理类型间的血清 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IL-10与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负相关(P<0.01),IL-12和IFN-γ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 IL-10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IL-12 和 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与化疗疗效存在一定关联,提示其可能对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意义.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8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及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对照组和不同肝脏疾病类型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及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GGT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血清ALT阳性率高依次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分别占95.38%(62/65)、40.00%(22/55)、26.32%(10/38);血清AST阳性率高依次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分别占90.77%(59/65)、87.27%(48/55)、84.21%(32/38);血清GGT阳性率高依次为肝癌、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别占76.32%(29/38)、63.64%(35/55)、56.92%(37/65).结论 血清ALT、AST、GGT检测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各类肝脏疾病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崔红权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老年支原体肺炎及其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的老年住院患者,其中单纯支原体肺炎(单纯感染组)87例,合并细菌感染(合并感染组)30例和40 例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资料,比较血清降钙素原和CRP结果,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结果 合并感染组PCT、CRP[0.94(0.176,2.19)、95.57(27.36,164.44)]高于单纯感染组[0.06(0.04,0.11)、16.84(5.71,47.05)]和对照组[(0.032(0.029,0.044)、2.11(1.51,4.75)];单纯感染组的PCT、CRP[0.06(0.04,0.11)、CRP16.84(5.71,47.05)]高于对照组[0.032(0.029,0.044)、2.11(1.51,4.7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感染组CRP的敏感度79.3%、特异度82.5%高于PCT的敏感度69%、特异度80%,合并感染组PCT的敏感度83.3%、特异度83.9%高于CRP的敏感度70%,特异度81.6%.结论 PCT和CRP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老年支原体肺炎及其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桂芳;邓文军;翟翼方;郑凤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为了解检测标本在迈瑞 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40FR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偏差,同时进行偏倚评估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迈瑞 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40FR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2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结果,并且使用配套的试剂进行检测尿肌酐(Cr).同时在样本选择的时候根据国际指定的EP9-A文件进行操作,每一天取临床尿样品8份以及同时检测7个质控样品进行对比分析,保持尿Cr浓度在0.3~3.0 g/L左右,在分别使用不同的仪器和试剂进行统计检测的结果.结果 通过2种方法试剂检测患者尿液样本尿Cr浓度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8X+0.05,并且决定系数R2=0.995 3.同时2种方法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分别为6.5%、3.8%、2.7%、4.2%、4.8%、22.5%、8.7%.2个检验系统测定尿Cr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对偏倚在线性范围内被接受.结论 使用迈瑞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2种不同仪器和配套试剂在检测患者Cr时,检测结果显示相对偏倚均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作者:王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白银地区1月至14岁儿童的血清微量元素及骨密度测定值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微量元素铜、锌、钙、铁、铅、镉异常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1 272例健康儿童按年龄段分为5组,对所有组别人群均进行了微量元素和骨密度的测定,并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成骨密度减低组与骨密度正常组,比较两组儿童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1)儿童各年龄段之间Z值(按照中国儿童数据库为参照标准计算得出的sOs值的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期骨密度水平较低,年龄越小骨强度Z值越低,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和Z值呈升高趋势.各年龄段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月组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高,达73.25%,且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减低的趋势.(2)本研究中骨密度减低者432例,发生率为33.9%,骨密度正常840例(66.0%).骨密度减低者儿童铁、钙、锌缺乏的发生率与骨密度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缺乏及铅、镉中毒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锌、钙水平的异常与儿童骨密度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实施儿童护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爱香;陈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末梢血全血和静脉血血清样本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末梢血全血PCT检测结果应用于临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3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疑似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末梢血、静脉血行PCT检测,通过直接比较、计算结果相对偏差等方法判断两种类型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末梢血全血、静脉血血清等两种类型标本之间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梢血全血PCT检测结果为x轴,静脉血血清PCT检测结果为y轴,两者之间回归方程为y=0.834x+ 0.301,相关系数r=0.995 0(P<0.05).在0.5 ng/mL和2.0 ng/mL两个医学决定水平处,末梢血、静脉血两种类型样本之间PCT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98.0%.结论 末梢血全血、静脉血血清之间PCT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末梢血样本检测PCT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知洪;曹东林;李丽娟;王婷;王小明;吴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深入分析并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标准物质进行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合并分析.结果 相同公司生产的3种抗体标准物质,用化学发光法丙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HIV-1/HIV-2及梅毒抗体为阴性,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HIV-1/HIV-2抗体为阴性标本的测定数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为测定值较低的阳性标本,ELISA法测定有一定可能会显示为阴性.结论 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更多的应倾向于化学发光法.
作者:吴春磊;李婧;邓安彦;周守容;穆万洋;赵全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约占全部MM的21%[1],是MM中第二常见的临床分型,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还具有高黏滞血症、骨髓瘤细胞呈火焰状、高胆固醇血症和高钙血症等特点.果糖胺(FMN)常被用作评估糖尿病患者过去2至3周平均血糖水平,与IgA型MM之间的相关性却很少被报道,现将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患者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芳;张靖宇;范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近年来,因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成为了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文献报道,CRBSI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念珠菌属[1-2].棒状杆菌菌属多数是人类皮肤和黏膜的表面定植正常菌群,该菌属中的纹带棒状杆菌是皮肤的正常菌群[3],导致血流感染罕见报道.笔者近期从1例血液透析患者血培养中检出纹带棒状杆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鸿;汪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属毛孢子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目前多分离自内源性免疫缺陷患者和白血病患者的痰液或血液标本.国外有关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感染的报道[1]多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恶性血液病等引起的感染,国内首例有关阿莎希丝孢酵母菌引起的播撒性感染患者出现在2001年,而近东莞市康华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出1株阿莎希丝孢酵母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俊均;辛青松;邓沛汶;朱雪云;黄敏仪;隋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20多年前,国内开始关注基质效应在检验准确性中的意义.目前国内使用的定标品及质控品多是由纯品水溶液制备,由于其基体同血样基体存在差异,纯水溶液中缺少血样中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等成分,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这种检测成分以外的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即基质效应[1].本院在实验过程中也对基质效应进行了探讨.
作者:高雨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的参考方法,评价检验人员对血细胞识别的能力.方法 每次应用5份新鲜血样本制备血涂片、染色及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审核员评价血涂片的制作质量及染色效果,对分类结果进行重复测量行荷伊特(C.Hoyt)信度分析并计算信度系数r;考核50幅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并计算得分,以得分≥90分(共100分)的检验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的均值作为参考方法的靶值,采用精确概率法计算参考方法99%的可信范围,将比对人员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可信范围进行比较,判定比对结果是否合格.结果 所有比对人员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的考核得分均在80分以上;比对人员血涂片制作质量与染色均合格,比对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总信度系数r=0.985,5份临床样本,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6类细胞均有差异;比对人员间白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位比对人员白细胞分类结果除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外r均大于0.60;分类计数均符合.结论 本室建立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方法设计科学合理,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长征;肖秀林;张娟安;彭长华;张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本文从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系科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实践进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赵莉平;权志博;崔杨;王丽;李彦魁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