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刘进显;罗斌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 凝血功能, 纤溶活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性
摘要:目的 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34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分成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4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观察不同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活性(PI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PTT、PT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PAgT、D-D、TAT含量DVT组>非DVT组>对照组,而PIg水平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VT组FIB、PAgT、D-D、TAT明显高于非DVT组,PIg则明显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FIB、PAgT、D-D、TAT、PIg阳性率分别为83.33%、87.50%、100.00%、95.83%和75.00%,明显高于非DVT组的48.18%、40.91%、64.55%、61.82%和52.7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有D-D和TAT(OR分别为9.578和10.124,P值分别为0.001、0.003),与其他指标无关(P>0.05).结论 D-D和TAT升高与创伤性骨折DVT形成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感染患者6种感染指标水平的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112例术前膝关节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112例术前、术后均无膝关节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以上指标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14天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前、术后第1天WBC、CRP、ESR、PCT、IL-6、G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WBC、CRP、ESR、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WBC、CRP、ESR、IL-6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WBC、CRP、ESR、PCT、IL-6、GR 6项指标均能预测膝关节感染(P分别为0.005、0.004、0.000、0.002、0.003、0.007).结论 WBC、CRP、ESR、PCT、IL-6、GR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林;李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脂肪肝患者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检测结果,并探索其临床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在该院检查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验者3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水平,观察其临床意义.结果 通过对两组检查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轻度、轻至中度、中度以上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发现脂肪肝独立危险因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中呈高度正相关(r=0.871,P<0.05),在脂肪肝患者及其亚组中血糖与总胆固醇呈低度正相关(r=0.341,P<0.05).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和机体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肝功酶学指标、血糖及血脂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马占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VT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PVT1)基因的学校苷酸的多态性(SNP)与糖尿病肾病易感相关性.方法 利用MassARRAY质谱分析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PVT1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rs2648875)多态性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各位点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组中的差异,探讨PVT1基因的SNP位点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样本PVT1各基因(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rs2648875)符合Hard-Weinberg遗传平衡分布,rs2648875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中PVT1 rs2648875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存在易感相关性;rs10808565、rs13447075、rs2648862、rs2720709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无关.

    作者:庄严;栗俊杰;陈传绮;王黎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种仪器和试剂测定尿肌酐对比研究及偏倚评估

    目的 为了解检测标本在迈瑞 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40FR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偏差,同时进行偏倚评估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迈瑞 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40FR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2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结果,并且使用配套的试剂进行检测尿肌酐(Cr).同时在样本选择的时候根据国际指定的EP9-A文件进行操作,每一天取临床尿样品8份以及同时检测7个质控样品进行对比分析,保持尿Cr浓度在0.3~3.0 g/L左右,在分别使用不同的仪器和试剂进行统计检测的结果.结果 通过2种方法试剂检测患者尿液样本尿Cr浓度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8X+0.05,并且决定系数R2=0.995 3.同时2种方法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分别为6.5%、3.8%、2.7%、4.2%、4.8%、22.5%、8.7%.2个检验系统测定尿Cr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对偏倚在线性范围内被接受.结论 使用迈瑞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2种不同仪器和配套试剂在检测患者Cr时,检测结果显示相对偏倚均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作者:王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广州某高校校区宿舍空气霉菌浓度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广州某高校宿舍内的霉菌浓度,并探讨影响宿舍霉菌浓度的危险因素,为防止霉菌浓度过高对该校大学生健康造成影响.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室内霉菌进行五点采样收集,并计算霉菌浓度.记录监测宿舍基本情况(温度、相对湿度、是否开空调、宿舍楼层和居住者的性别).以加拿大卫生部门规定的50 cfu/m3为参考值,将宿舍分为浓度较高的实验组和浓度较低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包括多因素Logistic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共收集31个宿舍,霉菌浓度为(56.28±23.63)cfu/m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r=0.522,P=0.003)及相对湿度(r=0.719,P=0.000)与霉菌浓度呈正相关,开空调(r=-0.625,P=0.000)的宿舍和男生(r=-0.380,P=0.035)宿舍霉菌浓度更低.根据霉菌浓度参考,宿舍可分为实验组15例[(77.18±12.25)cfu/m3],对照组16例[(36.69±11.43)cfu/m3].两组开空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湿度升高(P=0.024)和低楼层(P=0.019)是霉菌浓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相对湿度越高,霉菌浓度越高;楼层越高,霉菌浓度越低.加强室内除湿是保护室内空气环境免受霉菌侵害的重要措施,这对低楼层居住者来说特别重要.

    作者:温晓茵;罗嘉莹;李玉勤;黄淑娟;袁艳;孙宝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徐州地区1216例门诊妇女HPV时实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和年龄段的关系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1 216例,将筛查人群分为6个年龄段,分析阳性结果与年龄段的关系以及不同分型感染的情况.结果 在1 216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标本207例,检出率为17.02%,其中30~39岁年龄段就检人数多且阳性百分比高30.43%.高危型HPV感染主要为单一型感染70.01%,多重感染中以双重感染为主.检测的亚型主要以HPV-16型多见,依次为HPV-52型、HPV-66型和HPV-58型.结论 统计结果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对高危型HPV的检测有利于本地区妇女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黄艳红;陈 玲;孙 飞;陈娜云;田礼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检验前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5年1至6月和2016年1至6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卫计委发布的15项质量指标要求,分别统计2015年上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抗凝标本凝集率及标本溶血率并进行比较.按照标本来源对比分析门诊标本、住院标本、内科病房标本及外科病房标本的不合格情况.结果 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标本率为0.21%(593/281 567),2016年同期不合格标本率为0.14%(382/268 6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1).门诊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4,P<0.01),住院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1),内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外科病房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结论 通过向医护人员共同分析不合格标本情况,在医院进行宣教培训总结,并予以改进,提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王延群;丁志功;姚飞;张小会;胡成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胃癌组织SERPINH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及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SERPINH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SERPINH1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TCGA和GEO公共数据库的胃癌数据,对胃癌组织样本的SERPINH1基因表达数据及其对应的临床信息进行病理指标的回顾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与SERPINH1表达相关的功能性基因集合,探究SERPINH1的作用机制.结果 421例胃癌样本中,SERPINH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肿瘤分级、N分期、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SERPINH1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显著相关(P=0.049),表达水平越高,浸润深度越大.生存分析中,SERPINH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01,HR(95%CI):1.97 (1.61~2.41)].基因集富集分析发现,SERPINH1高表达的样本中富集了肿瘤信号通路、肿瘤微环境等相关基因集.6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也提示,SERPIN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0 1),且具有较大诊断价值(AUC=0.988 1).结论 SERPINH1基因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瞿兵;陈鹏飞;李希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血常规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自体贮血式输血,n=42)与异体组(异体输血,n=40),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自体、异体输血量,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统计输血并发症.结果 (1)自体组累计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PLT、WBC上升,RBC、Hb、Hct降低,自体组术后Hb、PLT、Hct水平均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出生后1 min 、5 min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及脐动脉血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自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对产妇母婴结局无负面影响,同时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经济性高.

    作者:杨翠玲;左志洪;宋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童骨密度与血清6种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白银地区1月至14岁儿童的血清微量元素及骨密度测定值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微量元素铜、锌、钙、铁、铅、镉异常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1 272例健康儿童按年龄段分为5组,对所有组别人群均进行了微量元素和骨密度的测定,并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成骨密度减低组与骨密度正常组,比较两组儿童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1)儿童各年龄段之间Z值(按照中国儿童数据库为参照标准计算得出的sOs值的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期骨密度水平较低,年龄越小骨强度Z值越低,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和Z值呈升高趋势.各年龄段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6月组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高,达73.25%,且骨密度减低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减低的趋势.(2)本研究中骨密度减低者432例,发生率为33.9%,骨密度正常840例(66.0%).骨密度减低者儿童铁、钙、锌缺乏的发生率与骨密度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缺乏及铅、镉中毒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锌、钙水平的异常与儿童骨密度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实施儿童护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爱香;陈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IMA、H-FABP和hs-cTnT在疑似ACS胸痛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高敏肌蛋白T(hs-cTnT)对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58例疑似ACS的胸痛患者,测定其血清IMA、H-FABP和hs-cTnT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按患者自述胸痛的发作时间对ACS患者分成3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判断IMA、H-FABP和hs-cTnT对ACS早期诊断的时效性评价.结果 缺血性胸痛组与非缺血性胸痛组IMA、hs-cTnT和H-FABP 三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胸痛组IMA和H-FABP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MA、H-FABP、hs-cTnT、IMA+H-FABP两项联合与3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52、0.748、0.921和0.962,诊断的灵敏度为80.56%、68.46%、52.32%、84.12%、88.76%,特异度分别为84.25%、89.37%、92.75%、92.47%、98.46%.在<6 h的疑似ACS患者,IMA的灵敏度优于H-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优于单独检测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 h组,hs-cTnT和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优于IMA和H-F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和3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均优于H-FABP和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和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和IMA早期诊断疑似ACS缺血性胸痛患者的灵敏度均优于hs-cTnT.联合检测H-FABP、IMA和hs-cTnT对早期诊断ACS有更好的敏感性,可以更加有效地筛选出ACS的高危人群.

    作者:曹耀珍;王哲敏;钱敏健;李星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系科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本文从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系科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实践进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赵莉平;权志博;崔杨;王丽;李彦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参考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的参考方法,评价检验人员对血细胞识别的能力.方法 每次应用5份新鲜血样本制备血涂片、染色及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审核员评价血涂片的制作质量及染色效果,对分类结果进行重复测量行荷伊特(C.Hoyt)信度分析并计算信度系数r;考核50幅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并计算得分,以得分≥90分(共100分)的检验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的均值作为参考方法的靶值,采用精确概率法计算参考方法99%的可信范围,将比对人员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可信范围进行比较,判定比对结果是否合格.结果 所有比对人员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的考核得分均在80分以上;比对人员血涂片制作质量与染色均合格,比对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总信度系数r=0.985,5份临床样本,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6类细胞均有差异;比对人员间白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位比对人员白细胞分类结果除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外r均大于0.60;分类计数均符合.结论 本室建立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方法设计科学合理,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长征;肖秀林;张娟安;彭长华;张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L-T4干预对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发生早产风险的荟萃分析

    目的 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干预对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发生早产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万方CBM等数据库,收集198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发表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删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未干预发生早产风险的荟萃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累积样本5 612例,累积发生早产368例),L-T4干预孕妇802例,对照组均为甲状腺正常的孕妇(4 810例),合并OR为3.46,95%CI为2.64~4.54,P<0.05.(2)经L-T4治疗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发生早产风险的荟萃研究共纳入21篇文献(累积样本2 561例,累积发生早产286例),合并OR为5.37,95%CI为3.90~7.38,P<0.05).结论 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减会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而采用L-T4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作者:刘芳;糜晓梅;杨晓琼;麻慧磊;梁修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29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51例)与对照组(14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传统方法,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1)PICC置管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血栓烷B2(TXB2)、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前、PICC置管后12 h、PICC置管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LT,血浆D-D、TXB2、ET均逐步升高,血浆6-keto-PGF1α均逐步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12 h、PICC置管后24 h,观察组PLT,血浆D-D、TXB2、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作者:杨颜;何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析基质效应的评价及消除

    20多年前,国内开始关注基质效应在检验准确性中的意义.目前国内使用的定标品及质控品多是由纯品水溶液制备,由于其基体同血样基体存在差异,纯水溶液中缺少血样中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等成分,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这种检测成分以外的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即基质效应[1].本院在实验过程中也对基质效应进行了探讨.

    作者:高雨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与分析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组),同时期的61例轻症胰腺炎患者(B组)以及61例体检健康者(C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及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同时比较A组患者不同病程分期时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结果 A组的MPV、PDW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PCT则低于B组及C组,胰头及胰尾血流参数均差于B组及C组,B组的胰头及胰尾血流参数均差于C组,且A组患者不同病程分期时的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指标及胰腺血流参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程分期也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因此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较高.

    作者:曾宪焕;李琳;李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34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分成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4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观察不同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活性(PI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PTT、PT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PAgT、D-D、TAT含量DVT组>非DVT组>对照组,而PIg水平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DVT组FIB、PAgT、D-D、TAT明显高于非DVT组,PIg则明显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FIB、PAgT、D-D、TAT、PIg阳性率分别为83.33%、87.50%、100.00%、95.83%和75.00%,明显高于非DVT组的48.18%、40.91%、64.55%、61.82%和52.7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有D-D和TAT(OR分别为9.578和10.124,P值分别为0.001、0.003),与其他指标无关(P>0.05).结论 D-D和TAT升高与创伤性骨折DVT形成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进显;罗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六西格玛管理在血站ALT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对安徽省血液中心ALT检测进行性能评价,选择适合的质量控制规则,进而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法 以该实验室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参加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ALT项目的室间质评报告中的偏倚作为偏倚估计,以室内质控变异系数作为不精密度估计,采用国家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TEa进行计算得到西格玛度量值,并绘制西格玛方法决定图.结果 对该实验室的ALT检测性能评价了8次,均大于六西格玛,表明该实验室ALT检测性能优越,仅需要使用13S(N=2,R=1)质控规则.结论 利用六西格玛管理能客观的评价实验室ALT检测性能,帮助实验室选择适合的质控规则,还可以对ALT检测的性能进行持续监控.

    作者:高德玉;周学勇;程卫芳;吴园园;管世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52例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儿中ABO溶血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所有患儿间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临床检查结果的差异,研究可能影响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2例新生儿中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有30例(57.69%),发病率较高;(2)通过非条件单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体质量、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均可能为影响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3)通过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为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较高,患儿出生时间、HGB浓度和相关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可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

    作者:潘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