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HMME)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方法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了不同能量的铜蒸气激光、不同浓度的HMME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杀伤效应,并与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 vative, HpD)进行比较.结果 (1)单纯照光及单加HMME、HpD对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抑制作用.(2)各种浓度的HMME在不同剂量的激光作用下对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浓度越高其杀伤作用越明显;HMME浓度一定,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大杀伤作用增强; 不同浓度HMME介导的光动力杀伤作用所能产生的大抑制率不同,此时所需的光剂量也不同 .(3)HMME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对滑膜细胞的杀伤作用受照光前孵育时间的影响.(4)相同浓度的HMME介导的光动力杀伤效应较HpD更强.结论 HMME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对滑膜细胞的杀伤作用受光敏剂的浓度及照光能量密度的影响,且明显强于HpD,临床应用于滑膜切除术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邓小虎;顾瑛;黄烽;刘凡光;朱建国;潘玉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确立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IAF)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判断依据.探讨应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肺癌手术标本42例,使用三倍频YAG激光(波长355 nm)和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测定肺癌标本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根据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1)正常肺组织在580 nm与600 nm的荧光强度比为0.842±0.158;肺癌为1.269±0.147(P<0.001).(2)肺癌阳性判断标准域值:荧光强度比值判据为I580nm/I600nm≥1.073;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符合荧光强度比值判据的判断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88.1 %,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92.2%.结论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是可行的.
作者:张文;王伟;孙玉鹗;周乃康;李峻亨;刘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脉冲Nd∶YAG激光祛除窝沟龋的能力.方法将离体牙20颗分为10组,每组2颗牙.1~4组为对照组,显示正常窝沟形态、窝沟浅、中、深龋;5~10组为激光照射组,分别以60 mJ、15 Hz、0.9 W 和40 mJ、15Hz、0.6 W的Nd∶YAG激光照射5~7组或8~10组的浅、中、深窝沟龋各2 min; 扫描电镜观察窝沟表面结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组三种不同程度的窝沟龋坏,分别以两种能量的Nd∶YAG激光照射后,均可观察到相似的结构改变,即牙表面干燥、清洁,呈多孔熔岩状,部分区域表现为矿物质的再矿化和重新排列,窝沟汇合处表浅而开放.结论 Nd∶YAG激光在不用引发剂时均能有效祛除窝沟龋.
作者:陈柯;罗渝宁;任煜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的虹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倍频Nd∶YAG激光对猴眼的周边部虹膜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3个月的虹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1、3个月的光镜和扫描电镜显示光凝处的虹膜收缩纹和不同程度的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结论证实了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作用机制:(1)虹膜组织内黑色素细胞及胶原蛋白吸收光能并转变为热能引起光凝固反应;光凝部位虹膜表面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蛋白形成,导致产生瘢痕.(2)该术式可减轻虹膜根部膨隆,增宽前房角,增加房水引流 .提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邹俊;廉井财;王康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对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基因转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介导外源性Lac-Z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基因转染过程中给予低强度激光照射,激光波长510.6 nm和627.8 nm ,功率密度为1、5、10 mW/cm2,照射时间为10、20 min,调节能量密度分别为0.6、1. 2、3、6、12 J/cm2.激光照射于基因转染后即刻进行,同时设对照组1为转染不照射,对照组2为不转染不照射.于转染后48 h用邻硝基苯-D-吡喃半乳糖苷(O -nitrophenyl-D-galactopyra-noside,ONPG)检测细胞内Lac-Z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的产量.结果所有照射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心肌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产量,其中以510.6 nm、1.2 J/cm2 组的效应明显,其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值较转染未照射组提高了15倍(0.71 8±0.088/0.048±0.008, P<0.01);其余各组效应较弱,其OD值只提高了1.75~3.77倍(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能促进脂质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的基因转染,这一作用与低强度激光波长及能量密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姜胜利;高长青;顾瑛;李功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激光损伤鼻粘膜对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2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2只为对照,不行激光照射.余30只分为扫描电镜A组和光镜B1、B2、B3、B4组,每组6只.采用波长1.34 μm的Nd∶YAP激光,分别以功率密度11.24、7.76、8.68、11.24、15.50 W/cm2照射兔下鼻甲粘膜. 照射后即刻、1、3、7、14和21天取材,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鼻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兔鼻粘膜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 .激光照射后损伤深至骨膜,但照射后3天剂量较小的上皮缺损区已由新生细胞所覆盖,细胞排列紧密,出现微绒毛细胞;7天见微绒毛细胞和短纤毛并存;14天粘膜上皮基本恢复正常,固有层腺体少量增生,偶见杯状细胞及其分泌颗粒;21天粘膜固有层中虽然仍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纤毛外观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采用较小功率密度的激光照射鼻粘膜后,损伤区粘膜可以修复,纤毛恢复正常,杯状细胞未见明显增加,固有层腺体改变轻微,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基本恢复.
作者:林贵山;陈明;肖志勇;吴翊钦;陈莲云;陈振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固体扫描式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产Light BladeTM Ⅱ型固体激光手术系统进行扫描式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180眼,随访2年,回顾性地分析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106例患者,平均年龄28.5 岁.术前近视-6.25~-16.00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8.19±0.53D;固体激光PRK术后2 4个月-0.53±0.56D.平均角膜屈光力术前43.24±0.26D,术后40.22±0.44D.术后1 、6、12和24个月,试图矫正和实际矫正屈光度相差±1.00D内分别为94.44%、90.55%、 93.33%、92.11%,相差±2.00D内分别为98.33%、93.89%、98.33%、98.68%.术后2 年,裸眼视力≥1.0占56.59%,≥0.5占94.74%,89.47%达到术前好矫正视力,3.95 %超过1~2行,6.58%下降1~2行.术后角膜Haze轻微,术后2年,88.16%角膜透明,不留痕迹,9.21%Ⅰ级Haze,2.63%Ⅱ级Haze.12眼屈光回退再手术.6眼激素性眼压升高,用药后控制了眼压.结论固体激光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没有发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
作者:宋玉英;尹茶仙;杨冠;陈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178例344眼屈光度为-1.00~-19.00D患者分为:Ⅰ组-1.00~-6.00D,165眼,Ⅱ组-6.25~-10.00D,129眼,Ⅲ组≥-10.25D,50眼.PRK术后对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等进行3年随访.结果 3年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者Ⅰ组为90.9%(150眼),Ⅱ组为72.9%(94眼),Ⅲ组为40.0%(20眼);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0D以内者,Ⅰ组为 95.8%(158眼),Ⅱ组76.0%(98眼),Ⅲ组为28.0%(14眼);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0 ~0.5级的Ⅰ组、Ⅱ组均为100%,Ⅲ组为90.0%(45眼).结论 PRK治疗近视,低中度近视的远期效果满意,对-6.25~-10.00D的高度近视有效,但不如低中度近视的效果好,而对于≥-10.25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远期疗效不理想.
作者:富质洁;孙慧兰;赵希智;裴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法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 tor antagonist, IL-1ra)对激光角膜灼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CO2激光造成日本大耳白兔角膜灼伤斑.将实验兔分为5个实验组, 每组5只,分别为灼伤组、IL-1ra 25 μg/ml治疗组、50 μg/ml治疗组、100 μg/ml治疗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治疗对照组.分别于角膜灼伤后1、2、3周取角膜做图像分析.结果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应用IL-1ra滴眼治疗有利于角膜灼伤斑面积的缩小和角膜透明度的恢复.结论 IL-1ra对激光角膜灼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杰;单清;任华;王登龙;姜严明;钱焕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信号在肠壁各层的分布差异 ,为荧光法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15例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结果正常组织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呈现很强的荧光信号,腺上皮细胞荧光很弱.癌组织中癌细胞的荧光信号很弱,癌间质中呈现分散的小片段荧光信号.正常组织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自体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P<0.00 1).结论大肠正常组织各层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对应深度的荧光强度.癌变后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生化成分的改变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作者:张阳德;唐贵林;刘蔚东;彭健;何剪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大肠癌组织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IAF)光谱规律及荧光产生机制. 方法以氮分子激光器和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Ⅲ系统,自癌灶中心至正常组织分别连续检测19例大肠癌手术标本LIAF光谱,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组织及癌组织的荧光强度.结果 LIAF连续光谱主峰波长由正常组织经癌旁至癌组织逐渐向红光侧移动, 癌组织平均移动约5 nm,与正常组织比P<0.001;主峰强度亦依次降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平均减低7518.90,P<0.0001.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提示正常组织粘膜下层荧光(105.79)强,肌层荧光(85.32)次之,而粘膜层(47.74)与癌组织(44.21)的荧光弱.结论结肠组织LIAF主要来源于粘膜下组织,癌组织的低荧光与其粘膜厚度增加可能有关.该检测技术也有助于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
作者:盛剑秋;李世荣;高革;李士拥;王鲁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1998年2月开始联合喉显微手术和Nd∶YAG激光治疗声带良性疾患,并与以前单纯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疾患进行了疗效比较.
作者:曹火太;曾文妮;陈惠兰;汪蔚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泪道阻塞是外眼病中常见的疾患.以往多采用探通、插管、手术等方法治疗,其目的是使阻塞或狭窄的泪道再通,恢复其导泪生理功能[1],但治愈率低,疗效不满意.我院1999年9月开始采用KTP-Nd∶YAG激光(以下简称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100例,128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庆广;刘玉华;冯青梅;晁炜静;左志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眼科常见病 ,此病有自限性倾向,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我们于2000年用法国产BVI倍频YAG532激光对 “中浆”渗漏点行视网膜光凝治疗29例32眼,均获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明玉;李琦;黄桂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采用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近年来国内已有报道,选择治疗效果佳而对病变周围组织损伤小,操作方便的激光类型是必要的.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桦;孟祥贵;镡旭民;李红;邓安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0~52岁,其中胃息肉13例、食管息肉3例.息肉直径大于2 cm 3例,1~2 cm 4例,小于1 cm 9例.其中1例食管中段息肉大 ,直径3 cm,伴吞咽困难.有蒂息肉2例,无蒂14例.
作者:丁福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视网膜巨动脉瘤好发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第2、3分支,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老年女性易患此病.
作者:倪伟;郑成;郝安平;戴森;孙立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在减少黄斑水肿,消除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7年3 月至1999年7月用氩激光对RVO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柳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产后尿潴留是妇女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采用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云;梁勋;吴耀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0年Kamami[1]首先用CO2激光截短悬雍垂(腭垂),紧缩软腭,达到治疗鼾症目的,后来这一技术被称为激光悬雍垂软腭成形术(laser-assisted uvulopalat oplasty, LAUP).随后,针对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 a syndrome, OSAS)的解剖形态异常,进行激光治疗的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小型激光器的引入,就如内镜在鼻外科的运用一样,在鼾症及OSAS的手术治疗上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
作者:余洪猛;张重华;仇荣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实验证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于不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治疗手段,特别是缓解心绞痛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令人鼓舞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TMLR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的和临床的研究,现将研究进展及其评价综述如下.
作者:蒋国顺;高长青;朱朗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本组患者男性578例、女性688例,年龄4~76岁,根据口腔疾病的分类分成软组织疾患及硬组织疾患两大类,共13小组.治疗仪是美国产脉冲Nd∶YAG牙科激光器,波长1.06 μm,10~30 Hz,功率0.1~3.0 W,光斑直径320 μm.
作者:冯庆辉;姜日文;胡晓允;柳成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传统的根管治疗方法治疗感染根管,一般通过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等步骤来完成.一般利用二次甚至多次法即根管预备、消毒、封药1周后进行根充,或多次换药后确定根管内无渗出后根充.根管封药多采用酚类或醛类消毒剂,消毒杀灭根管壁、根尖部及侧枝根管处的细菌,预防病变急性化发展.对于前牙缺损伴根尖病变的患者,往往不仅需要完善的根管治疗,还要求尽可能地缩短疗程,完成美容修复.应用激光根管内照射,具有杀菌、消毒、汽化残髓组织、止血、抑制渗出等作用.还可激活根尖周组织的活性.因而应用Nd∶YAG激光辅助一次根管治疗法,不仅能达到严格的消毒根管作用,更可以明显缩短疗程,预后效果良好.同时对于醛类、酚类消毒剂过敏引致根尖疼痛的患者,应用Nd∶YAG激光辅助治疗,可以明显地减轻药物性根尖炎.
作者:高钰;高承志;白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耳鼻咽喉科疾病143例,其中68例应用He-Ne激光治疗,平均年龄29 岁,为对照组.75例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平均年龄26岁.仪器: 对照组采用波长632.8 nm的He-Ne激光机,光纤输出功率6 mW.治疗组A采用国产DBJ-Ⅱ多功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波长650 nm,光纤输出功率7 mW.治疗组B采用国产双波长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波长810 nm,功率20~500 mW,20 mW一个档级连续可调,平均治疗功率250 mW,波长650 nm,输出功率5 mW,治疗时是二合一复合波长激光输出.
作者:杨中伟;李明;范宗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患者女性50岁,1987年10月无诱因发现双侧鼻腔前部肿块, 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鼻硬结病”,术后鼻部无不适症状,未予诊治.2000年2月出现双侧鼻塞,渐加重,至鼻腔完全不通气.检查双侧中、下鼻甲明显萎缩,中后段与鼻中隔后部粘连,后鼻孔为瘢痕样组织闭锁,鼻咽镜检查未见肿物.鼻窦CT检查示:后鼻孔闭锁.
作者:吴玮;王鸿南;韩浩沦;吴代民;王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方法:戴入初始弓丝的正畸患者114例,其中54例应用He-Ne激光和CO2 激光共同照射其前牙受力区,照射次数为1~2次(每天1次).在单颌戴入初始弓丝后立即在我院激光室进行低强度激光的局部照射.应用He-Ne激光与CO2激光共同照射前牙区根部.He-Ne激光的波长632.8 nm,功率15 mW;CO2激光波长10.6 μm,功率4 W,照射面积约4~6 cm2 .余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96.7%,照射组疼痛发生率79.2%.照射组疼痛的发生时间延迟, 疼痛的持续时间缩短. 结论:低强度激光的局部照射能有效地减轻正畸治疗产生的牙周疼痛.
作者:孙新华;公柏娟;胡敏;叶耐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口腔白斑患者34例,男性30例,女性4例,年龄20~72岁. 方法:病损基底部用2%奴佛卡因局部麻醉后,应用Nd∶YAG激光,输出功率20~25 W,光纤对准病损部位,距离组织表面2~3 mm,呈扫描照射,致组织干燥,色泽呈浅黄白色即可. 照射范围不超过2 cm2.如病损范围大可分次治疗,治疗后配合低强度He-Ne激光局部照射每天1次,共7~10次. 结果:34例口腔白斑患者,应用Nd∶YAG激光治疗,痊愈28例(占82.4%),有效4例(占11.8 %),无效2例,(占5.8%),总有效率94.2%. 结论:Nd∶YAG激光治疗口腔白斑较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 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口腔白斑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光荣;武才;郭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1992~1994年我院口腔科对126例适应证患者行人工牙种植术,男性75例,女性52例,年龄16~57岁. 方法:随机分成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15颗人工种植牙.
作者:李炎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法诊断癌肿技术的研究,实现早期诊断鼻咽癌. 方法:(1)通过离体实验研究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药物荧光光谱差异;(2)实验研究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激光光源对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光学特性的影响;(3)实验研究用于鼻咽癌诊断的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和苯并卟啉衍生物(BpD-MA)的光谱特性;(4)研制开发适合临床医师操作的鼻咽部组织实时交替显示白光图像和荧光图像的荧光图像系统;(5)建立癌与非癌的诊断判据;(6)获取激光光动力学-图像法无创诊断和定位的动物实验数据;( 7)选择临床病例,进行鼻咽癌诊断实验研究. 结果:获得光动力学-图像法诊断和定位鼻咽癌临床前研究的基础数据;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实用化的无创鼻咽癌早期诊断和定位系统,并将该系统投入临床应用.
作者:叶青;谢树森;陈明;李步洪;黄少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85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15~40岁.症状为咽部干燥、不适、瘙痒感、异物感、轻微疼痛、咳嗽、声音嘶哑和口臭等.检查可见两侧扁桃体及其他淋巴组织表面散布有乳白色或黄白色,头尖似钉或如碎片状的角化物.角化物根部与其周围组织粘着牢固,不易拔除.其质坚硬,强行拔出,常留一出血创面.患者经药物治疗和其他方法治疗均不理想,病理切片检查排除了肿瘤和特殊感染.
作者:丁有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本组28例,年龄24~58岁,男性16例,女性12例,共58颗患牙,其中前牙14颗,双尖牙19颗,磨牙25颗,将58颗患牙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仪器系美国产脉冲 Nd∶YAG激光仪,波长1.06 μm,功率0.3~3.0 W,光导纤维直径0.3 mm,脉冲10~30/ s,Nd∶YAG激光由光纤传输. 方法:常规消毒术区,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用Gracey刮治器及根面锉深入袋内仔细刮治,尽可能去除袋内的结石、菌斑、病变牙骨质、肉芽组织并行根面平整,1/5000洗必泰液反复冲洗牙周袋.治疗组在完成深袋内刮治、根面平整的基础上,将Nd∶YAG激光的光纤深入袋内,调整脉冲数为10次/s,输出功率1.25 W,采用快速扫描式反复照射,光纤头应沿袋壁上皮、袋底、根面各方向照射.照射由袋底逐渐向牙冠方向移动,以免遗漏.前牙、双尖牙、照射时间2 min,磨牙照射3 min,隔日照射1次共3次.两组患牙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咀嚼状况、龈沟探诊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每颗牙记录6个位点,计算时取平均值.
作者:张雄;尹宏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耳廓假性囊肿患者78例,男性67例,女性11例,年龄21~68岁, 均为单侧发病.
作者:沈光荣;郭涛;郭生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过敏性鼻炎患者210例,男性125例,女性85例,年龄6~75岁.发病情况:常年发病者61例,呈季节性发作者109例,记载不明者40例.
作者:谯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1998年2月至200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牙本质过敏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 60例,年龄18~80岁,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
作者:林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从1997年7月至1 999年10月,我科治疗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患者28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均为单耳发病. 患者年龄27~64岁,平均38岁.
作者:李运强;任登霄;朱艳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资料:患者女性23岁,某公司职员,1周前自感口腔左侧颊部有一小突起物,疼痛逐步加重 ,患处并有突起感与牙齿磨擦,咀嚼动作时疼痛重.经口腔科诊断为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 .在此期间曾在患处涂溃疡糊、口服左旋咪唑、口含华素片等治疗1周,仍反复发作,后转理疗科治疗. 方法:用激光针灸治疗仪,输出功率6 mW,针头距溃疡面10 cm,光斑直径4 cm,照射15 mi n,而后将激光针头置于皮肤表面,配合照射合谷、曲池、列缺、足三里、风池等穴位各3 m in,每日治疗1次. 结果:首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溃疡处磨擦突起感减小.第二次治疗后可见溃疡面缩小, 周围充血减少.连续治疗6次后溃疡面完全愈合,巩固性照射治疗3次后停止,共治疗9次. 溃疡愈合后无瘢痕,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作者:宋伯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ow energy laser, LEL)照射对兔正畸移动牙压力侧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 PDL)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LEL(HNGSQ-Ⅰ型He-Ne激光,上海产;CO2激光,长春产)对兔(21只分1、3、 5、7、14、21日组和正常组)右侧上颌正畸移动牙第一磨牙进行照射.He-Ne激光波长632. 80 nm,功率20 mW,能量密度2.5 J/cm2;CO2激光波长10.6 μm,功率4 W,能量密度514 J/cm2.照射时间15 min/次,每日1次,除1、3日组分别照射1次和3次外,其余组均照射5次,左侧为对照侧.采用墨汁血管灌注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兔正畸牙PDL血管密度和面积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压力侧血管密度高峰值分别为30个/mm2和27个/mm2,血管面积值分别为78729.40 μm2和71021.00 μm2.高峰值出现在施力后第7天.实验组血管密度和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001,有非常显著意义.
作者:徐成伟;柳宏志;宁桂芝;侯景秋;管翠霞;孙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