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超声诊断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34岁,因停经44天,左下腹隐痛1天来院就诊.查体:血压120/76 mmHg,头颈心肺正常,腹软.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略大,轻压痛,左侧附件增厚,压痛,右侧附件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尿HCG(+),血β-HCG 12585 U/L.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宫体大小6.5 cm×5.5 cm×5.3 cm,肌层回声均,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于左侧附件区见5.9 cm×3.4 cm的囊状回声,边界清,囊内见胚胎长约0.8 cm,可见原始血管搏动,CDFI显示动脉搏动频谱(如图1),胎心率大约165次/分,其右后壁见部分卵巢结构,并见卵泡显示约0.3 cm×0.3 cm;右侧卵巢大小约2.6 cm×1.3 cm.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深约1.1 cm.超声提示:①左侧卵巢妊娠;②盆腔积液.急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腹腔内出血约50 ml,探查子宫如40+天妊娠大小,质软,表面较光滑,右侧输卵管、卵巢正常,左侧卵巢明显增大约6 cm×6 cm,呈紫兰色,有活动性出血,考虑左侧卵巢妊娠,决定行左侧卵巢部分切除术.卵巢保留有3 cm×2 cm×1 cm大小,切开组织剖视见卵巢内有胎芽.术后病理在送检组织内见胚芽及绒毛,病理诊断:卵巢妊娠(左侧).

    作者:徐萌;王月美;孙丽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脏黏液脂肪肉瘤1例报道

    患者男,35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胀痛不适,活动时明显,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症状.3天前患者发现右侧腰部胀痛加重,腹部按压时疼痛明显,同时左侧腰部也有疼痛症状,伴尿频,无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如常,体重降低5 kg以上.CT平扫示右侧肾脏肾盂区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呈低密度,内可见条带状等密度影,其内低密度CT值20 Hu左右,肾脏皮髓质受压变扁(图1).增强扫描见瘤内条带状强化影,而低密度灶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诊断:右肾囊性肾癌可能性大.手术病理诊断:肾门区黏液性脂肪肉瘤,侵及肾盂和髓质(图2).

    作者:王文娜;林志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尤文氏肉瘤全身骨显像1例

    患者男,24岁,因左大腿无明显诱因间断疼痛2年入院.近2个月疼痛时间间隔缩短伴夜间痛.发病后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异常家族病史.查体可见左大腿较对侧大腿萎缩,无静脉曲张及皮肤颜色改变,中外侧压痛,压痛范围约3 cm×4 cm,无放射性痛及轴向叩击痛.实验室检查:CRP 8.59 mg/L,ESR 8 mm,TP 69.3 g/L,AP 44.6 g/L,GP 24.7 g/L,A/G 1.81,AKP 97 IU/L,BUN 3.5 mmol/L,Cr 61 mmol/L,Ca 2.52 mmol/L,P 1.29 mmol/L,EOS 396个/μL.

    作者:张秀梅;彭京京;王荣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鼻窦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男,58岁,3个月前出现左侧鼻阻,来我院就诊.体检:外鼻无畸形,左侧鼻腔、中鼻道可见红色肿物,表面欠光滑,有伪膜覆盖,未见明显脓涕积聚,双下鼻甲肥大,取活检时出血较多.CT检查:双侧蝶窦、筛窦及左侧鼻腔内见不规则肿物,边界不规则,呈侵袭性生长,蝶窦、筛窦及颅底骨质破坏,肿块向上突入中颅底(图1~4).CT诊断:蝶窦、筛窦区肿物.活检病理:低分化平滑肌肉瘤.

    作者:薛杰;张忻宇;刘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滋病CT和MRI表现1例

    患者女,35岁.右侧肢体无力10天伴头昏、口齿不清,并出现理解和听说困难、嗜睡伴躁动不安等精神异常,无发热.

    作者:郭锐;李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rouzon综合征1例

    患者男,5岁,生后被发现双眼突出,双眼突出度:右眼20 mm,左眼24 mm,眶间距95 mm,眶上、外、下缘低陷,眶腔浅.额骨向顶部倾斜,突度小,额顶中线突出,上颌骨小,上唇短,下颌前突,反咬颌,乳牙列,排列不齐,额弓高而窄.未合并其他畸形.

    作者:董悦;夏庆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男,79岁,左腰部胀痛1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感左腰部胀痛,为持续性.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肾区无隆起,左肾区轻压痛及叩击痛,双输尿管径路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叩诊浊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25×109/L,淋巴细胞0.617×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1.8%.

    作者:刘淼;杨金校;潘永青;项林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巨大食管息肉1例

    患者男,30岁.于半年前进食时有梗阻感,曾有恶心、呕吐一囊性物至口腔内后又吞下病史,之后只能进流或半流食维持生命.近2周症状加重,进半流食亦较困难,梗阻感愈加重.体检无异常.上消化道造影:食管自颈7水平至膈上约5.0 cm处可见长20.0 cm巨大囊状充盈缺损影,占据整个管腔,边缘光滑,钡剂沿食管前后壁及侧壁呈分流,食管全长扩张,贲门开放正常,钡剂通过无受阻.考虑食管占位,囊肿可能性大.

    作者:张惠英;王国臣;张凤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酷似肾囊肿的肾盏憩室1例

    患者男,34岁.右侧腰背部隐痛3个月余,呈进行性加重.B超提示右肾囊肿.CT平扫:右肾门水平肾实质内一大小约 3.4 cm×3.2 cm×2.8 cm的囊性、卵圆形均匀低密度灶,CT值约2 Hu,边缘锐利.增强检查(图1、2):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分钟病灶均无变化,CT初步诊断:右肾囊肿.拟行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引流并硬化剂治疗,术前CT扫描定位,增强延迟6 h、23 h扫描发现病变内均有高密度造影剂充填,平均CT值分别为145 Hu、66 Hu,随后跟踪扫描48 h后造影剂完全消失.CT后诊断:右肾盏憩室.

    作者:姜辉;孙百胜;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头部MR影像1例

    先证者(Ⅲ1)男,38岁.从半年前起逐渐出现双腿僵硬、不灵活,走路时步态不稳,易跌倒,两手动作笨拙,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说话含糊不清,头晕,性功能障碍.在当地医院拍摄颈椎片,拟诊颈椎病,予以理疗,病情进行性加重.查体:神清,构音障碍,智力及发育正常,无弓形足,走路步态不稳、步距增宽,呈蹒跚步态及痉挛步态,眼底正常,双眼可见快速水平眼球震颤,复视.软腭活动及咽反射正常.颅神经及感觉系统正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以双下肢为著,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阴性.

    作者:夏圣梅;孙洪波;郭枫;宋来军;孟令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内门静脉供血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32岁.于外院行健康体检,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右叶斜径13.2 cm,回声不均匀,右后叶见一大小约7.6 cm×8.6 cm减弱回声,呈蜂房状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怀疑肝血管瘤.肝功能检查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b(+).遂来我院求诊.

    作者:林志春;陈燕萍;赵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腔内压力对不同类型造影剂后散射强度的影响

    目的采用声学密度法,观察实验动物犬心腔内不同类型造影剂后散射强度的变化,分析微气泡成分的不同对收缩期压力的敏感性.方法经多巴酚丁胺逐步升压后,周围静脉分别注射声振白蛋白造影剂、Levovist和含氟碳造影剂,记录改变收缩期压力时不同类型造影剂的后散射二维图像,并与右室压力曲线同步.结果收缩期压力对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和Levovist后散射强度之差(ED-ES)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1, P<0.02),对含氟碳造影剂后散射强度之差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收缩期压力与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后散射强度之差的相关性较好(r=0.64, P<0.0001),与Levovist的相关性次之(r=0.57,P=0.001),与含氟碳造影剂相关性差(r=0.41, P=0.07).结论造影剂微气泡外壳成分和内部气体的性质影响其对外周压力变化的敏感性.声振白蛋白微气泡外壳弹性较好,内含可压缩的空气,对收缩期压力变化的敏感性较高,Levovist次之,含氟碳造影剂外壳较坚硬,对压力变化的敏感性低.

    作者:潘敏;邓又斌;毕小军;向慧娟;杨好意;常青;黎春蕾;王林;薛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猪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及CT特点

    目的探讨建立家猪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方法,观察其CT表现.方法 10只家猪采用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经主胰管注射法,5只家猪采用牛磺胆酸钠及无水酒精被膜下直接注射法分别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行CT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24h后处死动物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经主胰管注射后, CT显示胰腺体积明显肿胀,胰腺实质内密度不均,胰周大片液性阴影,肾前筋膜增厚,增强扫描胰腺不均匀强化,可见多个局灶性低密度无强化区;胰腺被膜下及实质内直接注射药物仅造成一过性胰腺炎症.结论采用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经主胰管注射法可诱导出理想的猪急性胰腺炎.

    作者:邵成伟;左长京;金震东;田建明;郑建明;张伟杰;徐桂芳;张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诊断星形细胞瘤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波谱成像(MRS),探讨ADC值、rCBV值和各代谢产物比值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共收集了41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进行DWI及MRS成像,增强后行PWI及普通增强扫描.获得DW、PW伪彩图和代谢产物曲线,利用分析软件包Function-Tool计算ADC值、rCBV值和NAA/Cr,Ch/Cr,NAA/Ch值.结果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21例)ADC值、rCBV值及NAA/Cr,Ch/Cr,NAA/Ch值分别为(1.38±0.37)mm2/s(0.61~2.03 mm2/s)、4.04±1.75(1.98~8.31)、0.68±0.25(0.24~1.23)、4.87±1.89(2.33~7.99)及0.18±0.11(0.06~0.47).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20例)ADC值、rCBV值及NAA/Cr,Ch/Cr,NAA/Ch值分别为(1.63±0.30)mm2/s(1.08~2.13 mm2/s)、1.64±0.90(0.23~3.58)、0.97±0.42(0.46~2.30)、2.36±1.22(1.14~6.38)及0.45±0.36(0.16~1.71).结论 DWI、PWI及MRS对星形细胞瘤的术前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阳;牛广明;韩晓东;郭冬玲;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相位对比电影法在正常颈部及颅内大血管血流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MR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颈部及颅内主要血管血流流速和流量改变情况.方法测量15例正常志愿者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静脉的血流速率并计算相应血管血流量.结果 15例正常志愿者平均总入颅血流量为(627±110) ml/min,平均颈静脉回流量为(724±115) ml/min,左右颈内动脉平均流量分别为(236±53) ml/min、(272±62) ml/min.左右椎动脉平均流量分别为(63±37) ml/min、(56±38) ml/min.左右颈静脉平均流量分别为(213±56) ml/min、(512±81) ml/min .颅内主要血管左右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流量分别为(180±32) ml/min、(106±20) ml/min.左右大脑前动脉A1段平均流量分别为(174±39) ml/min、(114±26) ml/min.左右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量分别为(63±14) ml/min、(57±13) ml/min.结论 MR相位对比电影法可较准确地反映颈部及颅内主要血管血流速率及流量改变情况.

    作者:朱晓黎;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7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18例曾行CT检查,5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27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水样信号灶,直径约1 cm左右,灶周无水肿,5例MR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结论 MR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作者:马洪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DTI及tractography对失写症书写中枢及相关结构的初步分析

    目的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失写症脑内神经纤维改变的特征.方法失写症5例,SIEMENS Trio 2003T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结果 5例左侧额中回后部不同程度信号异常.DTI fiber tractography显示书写中枢纤维数量明显降低,尤其U形纤维明显,额叶脑回间、中央前回、Broca区的纤维联系明显减少,内囊后肢前部的纤维中断,书写中枢与内囊后肢前部间的关系松散.结论失写症脑内纤维改变主要以额叶脑回间的U形纤维的减少,书写中枢与内囊后肢前部间的纤维联系明显减少.

    作者:孙学进;戴建平;高培毅;陈红燕;田胜勇;张玉梅;庞瑞麟;张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作者:宋莉;王霄英;谢晟;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CTA)与MR血管造影(MRA)诊断脑动脉瘤(AN)的价值.方法 85例用Hispeed NX/i型CT扫描机,以2~3.5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Ultravist(含30 g碘/100 ml) 60~120 ml等,延迟8~12 s后扫描;准直1~2 mm(HQ),螺距1.2~1.5,0.4~1.2 mm间距后重建;源像输入AW 4.0工作站处理.34例行MRA检查,以2 ml/s从前臂静脉注射Gd-DTPA 20 ml,即刻扫描,层厚1 mm;采用fl3d-ce-cor检查序列(每9 s扫描1次,连续4次).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建;对比分析各种显示效果;并与DSA、手术结果对照.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χ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脑动脉瘤54例,DCTA与MRA均能在短时内完成脑血管容积数据采集.MPR、MIP、SSD能准确显示AN的大小、部位、范围等.VM(仿真血管微镜)对AN的空间解剖结构等显示具良好效果;与DSA相比,CTA组、MRA组诊断AN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96%、96%,94%、75%和96%、94%.结论 DCTA与MRA多模式三维重建的互补应用,对AN的诊断及术前诊治能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孟志华;方先来;陈振松;黄瑶群;陆小翎;潘高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肝脏的超声影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当静脉注射不同类型的超声造影剂时,微泡通过肺循环,在特定的影像程序下,不仅可以增强多普勒信号、改善灰阶超声图像的质量,而且可以实时的观察微血管及组织的血流灌注.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而这在常规超声是完全不可能的.对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作者:陈晓宇;赵宝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心衰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不同步化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明显增强患者的心肌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以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用于筛选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预测和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其优越性日益显著.本文就心肌机械性不同步运动的形式以及超声心动图在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应用及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刘冰冰;邓又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胆囊癌的MR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MR分期,评价MRI和MRCP对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MRI和MRCP表现,进行MR分期并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结果Ⅰ期3例,Ⅱ期17例,Ⅲ期6例,Ⅳ期31期.根治性手术36例,其中Ⅰ期3例,Ⅱ期17例,Ⅲ期3例,Ⅳ期13例;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17例,其中Ⅲ期3例,Ⅳ期14例;另4例MR分期为Ⅳ期者,未能手术而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结论 MRI和MRCP对胆囊癌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顾海燕;华佳;庄治国;许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茧症的影像及临床诊断

    目的提高对腹茧症的认识及影像学诊断能力.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诊断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9例,腹胀5例,腹部包块4例,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分别误诊为卵巢肿瘤蒂扭转2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例,慢性阑尾炎1例,急慢性肠梗阻3例.2例CT检查诊断为腹茧症.术中发现大网膜短缩4例,缺如5例,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胃肠造影典型表现为小肠聚集成团,呈菜花状或M形排列,且长时间形态不变;典型CT表现为新月形或半圆形低密度(纤维包膜).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腹茧症.结论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对该病有一定诊断价值,后确诊需手术及病理.

    作者:王鲁仲;齐滋华;刘亚群;张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前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肝移植患者(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前后1周内均行MSCT肝脏平扫、动态多期增强扫描、3D血管重建、体积测量,CT结果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7例,伴有严重肝萎缩2例、小肝癌4例.3D血管成像:100%显示肝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起源、长度及主分支;1例肝动脉变异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移植后血管并发症1例.术前、术后CT结果均与术中相符.结论 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是一种可行性检查方法,能准确、客观反映肝实质及肝血管情况.

    作者:李彩英;刘怀军;彰俊杰;田建明;李如迅;许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减影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场3D-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23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S MRA.结果 23例全部一次成功,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3D-CES MRA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结论 3D-CES MRA是一种诊断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只要技术应用得当,低场磁共振同样可以取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作者:邓生德;魏铭;郑生喜;张丽萍;燕丽红;柴瑾;燕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扩散加权成像量化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

    目的量化分析肝占位性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腹部脏器、肝占位性病灶的ADC值及肝占位性病灶ADC值/本身肝实质ADC值的比值.结果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2.50×10-3 mm2/s为界可较明确鉴别肝囊性及实性病变.结论通过综合及量化分析病灶的ADC值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判断肝占位的性质,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杨小庆;刘玉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动态强化扫描诊断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强化扫描探讨其对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2例胃淋巴瘤病人进行动态强化扫描,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结果所有病人分为局限性肿块型、弥漫浸润型和溃疡型,其中局限性肿块型6例,弥漫性浸润型3例,溃疡型3例.本组诊断准确性为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强化扫描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王锡明;纪洪升;武乐斌;李振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梗阻性黄疸患者MRCP及肝胆断层MR检查对于PTC及PTBD指导作用的分析

    目的比较MRCP与PTC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过程中的优缺点,探讨MRCP对PTC和PTBD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MRCP和PTC检查,并行PTBD介入治疗,分析图像,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和对胆道显示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MRCP与PTC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PTC 100%和80%;MRCP 100%和93%.MRCP与PTC相比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能够更好地显示肝内外胆道的情况.与MRCP检查同时进行的横断面和冠状断层图像可以准确显示胆道管腔以外的病变.在MRCP指导下,PTBD介入治疗留置引流管单纯外引流6例,内外引流9例.引流效果满意,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及肝胆断层MRI检查,可以较PTC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并对PTBD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晓伟;王霄英;邹英华;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增强螺旋CT诊断胰岛素瘤

    目的探讨增强螺旋CT(SCT)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岛素瘤,分析增强SCT扫描强化特点.结果①17例共22个胰岛素瘤作了手术切除(其中包括一例多发性胰岛素瘤),SCT探测胰岛素瘤敏感性为90.9%.②21个肿瘤动脉期均为明显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8个呈等密度,其余均为稍高密度影.结论增强SCT对探测胰岛素瘤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吕发金;吴景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原位肝移植(OLT)术后移植肝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方法 16例原位肝移植,于术后测量HA-V、HA-RI、ACC、AT、PV-V及描述肝静脉波形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其中11例在1个月内行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 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其肝静脉波形呈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提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出现和转归.

    作者:邹如海;李安华;韩峰;裴小青;周建华;黄俊;陈孝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在预测胆囊结石易感人群方面的价值

    目的探讨胆囊形态异常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维超声检测2694例健康体检者胆囊结石发病率及异常胆囊形态,分析低龄组胆囊结石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20岁以上人群中胆石症患病率为10.8%.其中20~39岁年龄组中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囊形态异常为75%,并伴多种不良习惯,与其他年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低龄组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中,胆囊形态异常在胆囊结石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冷振鹏;纪伟光;吴静;陈述;张倩;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怀疑胆胰系病变者行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及常规MRI,对服用对比剂前后MRCP图像质量、服药前MRCP与综合服药前、后MRCP诊断准确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服用对比剂后MRCP图像质量明显提高(P<0.001);结合常规MRI,综合服药前、后MRCP对胆胰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均较服药前MRCP高(P<0.05). 结论口服枸橼酸铁铵能明显提高MRCP的成像质量;综合服药前、后MRCP对诊断胆胰系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政;彭光春;汤恢焕;陈登明;刘凡;王润文;贾高志;聂吉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脏功能

    目的分析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的特点,探讨应用ADC值分析肝脏功能的价值.方法病例组为36例肝外结石性梗阻的患者,根据血清胆红素含量分为轻、中、重3组,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行DWI检查和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计算对照组、不同病例组之间的ADC值,分析各病例组ADC值与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例组组间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肝脏ADC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黄疸组肝脏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肝脏ADC值与实验室检查指标TBIL、DBIL、ALP、GGT 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应用DWI检查方法可以分析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功能.

    作者:窦郁;郭顺林;周怀琪;雷军强;辛仲宏;陈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脂血症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脂血症时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DM)33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DH)58例及对照组40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检出率及两侧颈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DM和DH组的IMT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H组高.斑块检出率:DM和DH组分别为48.5%和50%高于对照组(25%).DM和DH组的PSV/EDV和血流量降低,PI和RI增高.血糖和血脂分别与IMT、RI和PI值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加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致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升高.

    作者:穆玉明;吴伟春;唐琪;韩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E-选择素A561C(S128R)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组347例,健康对照组315例,均进行诊室血压及生化指标测量.以PCR-RFLP方法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对高血压组检测超声心动图.结果检测到AA、AC、CC三种基因型.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之间,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血压组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6.92%和4.76%)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7%, 2.22%),P值分别为0.029和0.013.C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性是A等位基因的2.197倍(OR=2.197, 95% CI为1.164~4.144).CC-AC基因型MAP与CDBP显著高于AA基因型(P值分别为0.024和0.049).并且AC-CC基因型具有更大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P值分别为0.032和0.036).结论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有显著影响,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风险较大,收缩压与平均动脉压较高,并且更倾向于发生左室肥厚.

    作者:陈海翎;华琦;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运用校正背向散射声学参数检测存活心肌

    目的探讨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LDDSE)下运用校正背向散射声学参数能否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照PTCA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状况将心肌节段分为存活心肌组和非存活心肌组,比较2组在PTCA前LDDSE下的心肌背向散射指标.结果 LDDSE下存活心肌的CVIB及校正CVIB值均高于静息状态,而非存活心肌的CVIB与校正CVIB值在两种状态下无明显差异.以CVIB>5.0 dB和校正CVIB>3.8 dB作为判断存活心肌的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1%和85.7%、68.9%和72.4%、77.6%和81.2%.二维室壁运动评分法判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9%、75.9%、76.5%.结论背向散射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定量评价存活心肌,相对于二维室壁运动评分法,是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室壁运动的方法.

    作者:周青;郭瑞强;陈金玲;刘岚;郝力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成像预测左前降支狭窄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TTDE)预测左前降支(LAD)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5名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用TTDE探测LAD血流,计算舒张期血流速度与收缩期血流速度的比值(DSVR).患者在TTDE检查后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 53例患者的LAD血流得到探测和测量,其中14例有LAD显著狭窄(≥70%,狭窄组),39例无显著狭窄(对照组).狭窄组LAD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26.4±11.8 cm/s vs 21.1±6.1 cm/s和18.1±7.8 cm/s vs 14.7±4.0 cm/s,P<0.05).狭窄组的峰值DSVR和平均DSVR较对照组小(分别为1.4±0.4比 2.0±0.5和1.4±0.4比1.9±0.4,P<0.0001).以平均DSVR≤1.6作为异常时,预测LAD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9.5%.结论用TTDE测定DSVR是一种简便无创的预测LAD狭窄的新方法.

    作者:陈云江;施仲伟;胡厚达;许燕;葛孝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时相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建时相及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并确定冠状动脉各分支在不同心率组间的佳时相.方法 93名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时相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分),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在组Ⅰ、组Ⅱ、组Ⅲ中的佳成像时相,左前降支(LAD)分别为50%~70%、60%~70%、60%;左回旋支(LCX)分别为50%~60%、60%、40%;右冠(RCA)分别为60%、50%~60%、40%.LM、LAD近段在三组间显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显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与组Ⅲ的显示比例有显著性差异;RCA中段在各组间的显示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在心率小于70次/分的情况下,采用多时相重建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作者:陈艳;韩萍;梁波;雷子乔;田志梁;周阳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病变与供血心肌损伤程度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MRI所示梗死心肌体积及分型与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的关系.方法 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其后6~8周行心肌延迟灌注MR扫描,测定梗死心肌相对体积并分型.结果 22例患者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25例患者多支冠状动脉多处狭窄;MRI示前者延迟强化灶体积显著大于后者,以透壁型为主,后者以非透壁型为主.结论单支冠状动脉近端闭塞较多支冠状动脉多处狭窄更易造成大范围透壁心肌梗死.

    作者:王屹;杜湘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磁共振成像观察宫颈癌放疗后盆部软组织变化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盆部软组织、器官的异常MR表现.探讨MR成像对显示盆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MR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盆部软组织、器官在放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放疗可引起多个组织、器官的异常MR表现.异常MR表现发生率在40%以上的有直肠、直肠筋膜、宫旁组织、盆壁肌肉与皮下脂肪.直肠、膀胱、子宫的异常MR表现在放疗后6个月可消失.结论 MR成像可对盆部软组织的射线损伤进行实时监测,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江新青;谢琦;夏建东;叶伟军;彭国晖;张静;郑力强;梁志伟;高剑民;钟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肾癌15例,肾盂癌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庆中;田建明;王培军;邵成伟;李树平;李跃华;任方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对阴茎根部解剖结构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阴茎根部解剖结构的可行性及其在阴茎再造术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15例生育期健康男性阴茎根部非勃起状态下的大体结构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阴茎根部尿道海绵体的长度为(10.5±0.90) cm,阴茎根部阴茎海绵体长为(9.36.±0.68) cm,阴茎体近端至阴茎海绵体动脉进入阴茎根部海绵体处的长度为(5.75.±1.08) cm.结论高频超声能较清晰显示阴茎根部的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和阴茎海绵体动脉等重要结构,能在无创状态下为阴茎再造术提供阴茎根部的重要解剖信息.

    作者:蔡志明;朱辉;张蒂荣;鲁树坤;龙云;宋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减小MR图像截断伪影的方法

    如何缩短磁共振成像的时间一直是磁共振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只采集部分相位编码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磁共振图像重建,不但可以缩短成像的时间,而且可以使图像保持较高的信噪比,但在重建的图像上出现了截断伪影.采用平稳小波变换和图像模板技术消除图像截断伪影及噪声,可有效地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黄世亮;吴光耀;裘鉴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骨髓炎的造影表现及动脉内药物灌注

    目的观察经导管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9例患者术前行药敏试验,无法取得药敏试验者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采用Seldinger穿刺置管并造影确定管头位置后回病房,用微量泵注入抗生素,置管时间3~9天不等.血供差者适当给予扩血管及疏通微循环药.结果 13例经灌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45%),15例完全治愈出院(51%),1例绿脓杆菌感染者因创面大效果差而截肢.随访25例41天至4年,其中4例复发者均为单纯灌注者.结论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缩短了治疗时间.通过造影了解病灶周围的血管情况,对临床吻合血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红;印建国;宋锦文;贾雄;宁季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颅内椎动脉动脉瘤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技术在颅内椎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支架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动脉瘤,其中椎动脉梭形动脉瘤10例,全部一期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8例,单纯支架技术4例,支架技术二期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4例.结果 16例造影随访3~24个月全部治愈,无复发及狭窄.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结论在治疗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时应区别对待,血管内支架辅助GDC技术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刘爱华;吴中学;李佑祥;张静波;姜除寒;杨新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9Tcm-MDP与18F-FDG显像对转移瘤探测价值的比较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 99Tcm-MDP、 18F-FDG显像,以探索两种显像在检测转移瘤方面的能力与特点.方法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及1例结核患者在1个月内,分别进行 99Tcm-MDP、 18F-FDG显像.结果对骨转移瘤 99Tcm-MDP与 18F-FDG检出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77%,67%、91%,73%、82%. 18F-FDG对恶性肿瘤转移灶的总检出灵敏度(包括骨及骨外)为84%,较 99Tcm-MDP高出7%.结论 18F-FDG较 99Tcm-MDP对骨转移瘤更具特异性和准确性,因能发现早期骨外的软组织转移灶,故病灶隐匿者可先行 18F-FDG显像;由于二者对骨转移瘤检出灵敏度相同,且 99Tcm-MDP全身一次成像方便,故欲知有无骨转移瘤时,仍为一种准确经济的好方法.

    作者:张燕燕;李欣欣;张松林;毛远;张卫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9Tcm-Tetrofosmin胸部显像诊断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 99Tcm-Tetrofosmin(TF)胸部显像在诊断肺部肿瘤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肺部肿块患者(肺癌23例,肺部良性疾病10例)行胸部 99Tcm-TF显像和CT扫描,并对SPEC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结果.结果 99Tcm-TF胸部显像区分肺部原发性肿瘤良、恶性及其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均高于CT(P<0.05).肺癌组的靶/非靶(T/N)值明显高于相应的肺部良性病变组T/N值(P<0.001);且肺癌组断层显像的T/N值明显高于平面显像(P<0.01).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的T/N值均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而2 h滞留分数(RI)肺腺癌组要高于肺鳞癌组(P<0.05).结论 99Tcm-TF能准确、有效地探测肺癌的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利用半定量方法能提高其准确性,还可能为肺癌的组织类型提供更多的信息,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代娟;张永学;曹国祥;戴宇;徐文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99Tcm-MIBI显像评价脑胶质瘤恶性程度

    目的探讨 99Tcm-MIBI脑肿瘤阳性显像在评价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脑SPECT显像,用ROI技术勾划肿瘤、健侧本底和垂体的平均计数及高计数,分别比较肿瘤/健侧本底高及平均计数比(T/NT1及T/NT2)、肿瘤/健侧本底计数比肿瘤/垂体高及平均计数比(T/NT3及T/NT4)在评价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应用T/NT3及T/NT4时,高度恶性组和低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t=4.44,P<0.01及t=4.50,P<0.01);且应用T/NT3及T/NT4比应用T/NT1及T/NT2更有意义.结论 99Tcm-MIBI脑阳性显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中有较大意义.

    作者:李娜;李亚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CABG术后左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通过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整体及局部心功能参数的改变,比较室壁运动(WM)、室壁收缩增厚率(WT)对于评价CABG术后局部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40名冠心病患者(男30名,女10名)于CABG术前及术后3~5周行静息 99Tcm-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采用QGSPECT专用软件程序定量分析整体及局部心室功能结果 CABG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轻度提高[从(47.2±14.0)%到(50.8±15.1)%,t= -3.73,P<0.05],而舒张末容积(EDV)及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低[分别为从(133.7±59.7) ml到(105.0±54.4) ml,t=5.82,P<0. 01及从(77.0±54.0) ml到(58.1±44.3) ml, t=5.16,P<0.01].术前术后LVEF改变值和整体WM改变值(r=0.75;P<0.01)、LVEF改变值和整体WT改变值(r=0.79;P<0.01)有良好的相关性.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值(示踪剂相对摄取值)在前壁、间隔、下壁提高,而术后WM值在间隔运动减低,侧壁运动提高,WT值在间隔无减低、在前侧壁无提高 .间隔WT值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值的相关性(r=0.73)高于WM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值的相关性(r=0.24). 结论 CABG术后通过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得到的WM分析低估了间隔室壁运动、高估了侧壁运动.WT值与心肌血流灌注值不论术前还是术后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所以WT可能更适合用来评价CABG术后心功能.

    作者:李眉;戴皓洁;路亚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女性盆腔的可视化研究及其意义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VRM计算机平台上进行女性盆腔的可视化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女性盆腔模型,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可进行连续的任意角度的切割,并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切割面的断面解剖结构.结论可视化女性盆腔能够提供各个方位、完整而准确的薄层断面数据,为妇产科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形态学依据,为虚拟手术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王平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与人体的关系

    根据量子人体与人体研究方法的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人体与人体的对应原理,然后描述了量子人体谐振子的相干态,后对量子人体的Rydberg波包,波形的演化与恢复作了阐述,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阐述量子人体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功能成像与数据挖掘

    随着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如脑功能成像等), 神经科学研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任何一个人或研究小组已无法掌握本领域的所有信息.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信息学的工具和手段来整合脑研究数据(即神经信息学).脑功能成像领域的研究结果与数据挖掘方法的结合, 将对破译人脑奥秘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唐一源;尹岭;沈均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于知识库的脑功能成像诊断模型初探

    本文根据脑功能成像的特点,引入知识工程的知识表示理论,通过一种基于知识的树状表示法描述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表示辅助诊断中的规则,从而形成问题的知识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rolog语言表示的知识库建立的方法,从而实现脑功能成像辅助诊断模型.

    作者:罗云;汲业;吴琼;王秀坤;唐一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PM和AFNI的性能比较

    本文分析SPM和AFNI对脑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过程,提供从MNI到Talairach坐标系的转换方式,通过两个汉语认知加工任务具体说明两个系统各自的统计结果,并从客观性、统计功能、运算速度和稳定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作者:汲业;冯士刚;刘文宇;王秀坤;张武田;唐一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Icro在脑功能成像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MRIcro在查看图像、图像转换、图像修剪和感兴趣区处理等方面的主要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在脑功能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后通过一个符号方向判断任务,说明MRIcro在脑功能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并从灵活性、实用性和图像编辑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作者:董峰;汲业;于庆宝;胡孝鹏;唐一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利用独立成分分析实现成组的fMRI信号的盲分离

    独立成分分析(ICA)作为盲源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已经被成功的用于处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但是通常人们只是考虑处理单个被试的数据,对于多个被试的情况却很少有人考虑,本文中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三种用ICA来处理多个被试的fMRI数据的方法,并且利用其中好的一种方法对我们实验中获得的fMRI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多个被试的fMRI数据.

    作者:张伟伟;史振威;阎芬;唐焕文;唐一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时间序列分析中的RTSC方法

    本文提出了二次修正的时间自相关(RTSC)方法,该方法引入了相关分析法中的刺激函数,与OTSC和MTSC方法相比,有效剔除了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中活动区域的抑制反应,更准确的检测出功能活动时脑内的激活区域.

    作者:赵庆柏;汲业;冯士刚;董峰;唐一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