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超声诊断前列腺囊1例

    患儿男,14个月,2个月前开始出现左侧睾丸、附睾炎症,并尿路感染,反复发作3次.查体:左侧阴囊肿大,其内可触及约3.0 cm×3.0 cm×2.5 cm质硬肿物,睾丸及附睾触诊不清,有明显触痛.血白细胞6.5×109/L,尿潜血(++),尿白细胞265个/高倍视野.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于膀胱后方探及一个4.0 cm×4.5cm×6.4 cm厚壁混浊囊腔,其内可见多发絮状物漂浮,与后尿路关系密切,考虑前列腺囊继发感染(图1).

    作者:李桦;祝英乔;王东轩;孙莹;佟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部刀刺伤致左侧输尿管破裂1例

    患者男,20岁,左腹部刀刺伤后腹痛、出血2h.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面色苍白、神志清醒,左中腹部见肠管由腹壁裂口疝出腹壁外,无肌紧张,左腹部压痛(+).留置导尿管通畅、尿液呈淡血性.CT:平扫见左前下腹壁切口,部分肠管经切口疝出(图1),左腹部局部肠壁内见点状气体密度影,左侧腹膜后腰大肌旁见液性低密度影积聚(图2);增强扫描动脉期输尿管未见明显对比剂进入,门脉期未见双肾损伤表现,延迟5 min后全腹部扫描,双侧肾盂及右输尿管全段完全显影,左输尿管上段显影,约于L4水平处显影中断,并见对比剂外漏至左侧腹膜后腰大肌旁,考虑左侧输尿管中段损伤、破裂(图3、4).

    作者:余艳凤;杨岗;张联合;张士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比三维超声VOCAL技术与CT评估兔肝脏体积

    目的 对比评估三维超声VOCAL技术和CT测量兔肝脏体积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采用三维超声VOCAL技术和CT测量30只兔肝脏体积,将测量结果与采用水浸法测得的肝脏实际体积值进行比较.结果 兔肝脏体积的三维超声VOCAL测量值、CT测量值与实际值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OCAL法与CT法的测量误差分别为8.40%±4.40%及6.68%±4.45%(P>0.05).三维超声VOCAL法测得的兔肝脏体积与实际值高度相关(r2=0.880,Y=9.146+0.826X,P<0.001).结论 三维超声VOCAL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兔肝脏体积,为评估不规则脏器体积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顾胜利;陈亚青;蒋珺;虞崚崴;程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RI观察不同插线深度对成年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插线深度对线栓法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的脑MRI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依据模型栓线插入深度,将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插入栓线1.8 cm、2.0 cm、2.2 cm及大深度(插入至遇到较大阻力,约2.4~2.5 cm)制作模型;48 h后行脑部MRI及TTC染色,测量MRI上的梗死体积及梗死部位分布,观察不同栓线深度模型24 h及48 h的存活率.结果 插入栓线1.8 cm、2.0 cm、2.2 cm及大时,48 h后MRI显示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5±3.24)%、(16.18±3.41)%、(21.18±3.61)%和(33.87±3.45)%,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39、0.21、0.17、0.10;48 h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10)、80.00%(8/10)、50.00%(5/10)及30.00%(3/10).栓线深度为1.8 cm时,造模后48 h,脑梗死体积相对较小,造模成功率较低;栓线深度为2.0 cm及2.2 cm时,脑梗死体积较大;但栓线深度为2.2 cn时动物存活率下降(P<0.05);栓线深度大时,脑梗死体积大,但存活率低.不同栓线深度的脑梗死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栓法MCAO模型中,栓线插入越深,脑梗死体积越大,动物存活率越低,越易累及皮层.深度2.0 cm更适用于建立梗死灶较稳定且动物存活率较高的实验性大鼠缺血脑损伤模型.

    作者:温学花;张芳;黎浩江;张翔;沈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装载油酸修饰氧化铁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MR显像

    目的 制备装载油酸修饰氧化铁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磁性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观察其体外MR显像效果.方法 以油酸修饰氧化铁和PLGA-COOH为原料,采用单乳化法制备磁性PLGA纳米粒.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表面及内部结构;Malvern激光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大小、分布及表面电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其内部物象结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样品中Fe的浓度;热重分析法分析其内装载的Fe3O4的量.将稀释到不同浓度的磁性PLGA纳米粒分别置于Eppendof管中,行MR扫描.结果 所得样品为棕色混悬液,大小均匀,粒径为(292.70±77.07)nm,多分散指数为0.009,粒径分布较窄;Zeta电位为(-10.20±4.34)mV;透射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证实其内包裹大量Fe3O4颗粒;原子吸收光谱法计算得Fe3O4的包封率为39.6%,Fe3O4的负载量为1.036%.体外MR显像显示,所得样品能使T2*信号强度降低,且样本中Fe浓度越大,其信号强度越低.结论 制备所得磁性PLGA纳米粒粒径小,分布窄,能有效降低T2*信号强度,为构建潜在多功能MRI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玲;赵建农;郭大静;周君;张瑜;杨静;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测量正常成年人海马各部的MR T2值

    目的 测量正常成年人海马头、体、尾各部的MR T2值的正常值范围,为各种导致海马信号改变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 收集18~80岁健康志愿者96名,按照年龄(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进行分组,每组16名,男、女各8名.对所有受试均行FSE T2序列扫描,手工勾画海马各部ROI,测量其T2值;分析海马各部T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双侧海马头部、体部及尾部T2值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51~80岁的受检者在绝对数值上稍大于18~50岁的受检者,特别是海马头部相对更加明显;同一年龄段内左、右侧海马各部间、同一年龄同一部分双侧海马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性别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双侧海马各部分信号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 采用高场强MR获得正常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海马各部T2值数据,可为进一步研究海马相关疾病提供基础性数据.

    作者:罗一烽;曹志宏;王冬青;吴立伟;赵彦平;李月峰;谢文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幕上胶质瘤对锥体束的侵袭性

    目的 探讨MR DTI评价幕上胶质瘤对锥体束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DTI分析.按照肿瘤恶性程度分为高(n=16)、低(n=7)级别胶质瘤;按照临床是否有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异常分为有症状(n=11)和无症状(n=12).分析测定患侧和对侧锥体束ADC值和FA值,并进行锥体束三维成像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患侧内囊后肢层面锥体束FA值显著低于对侧(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各层面锥体束ADC值与对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异常者的患侧内囊后肢层面锥体束ADC值高于对侧(P<0.01),患侧锥体束内囊后肢层面及大脑脚层面锥体束FA值低于对侧(P<0.05),而脑桥层面FA值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异常者的患侧锥体束重建可见锥体束浸润、破坏.结论 应用DTI能够较准确地判定幕上胶质瘤对锥体束的侵袭情况.

    作者:王丽君;王海涛;宋清伟;苗延巍;郎志谨;徐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基于体素的全脑灰质形态学研究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分析帕金森病(PD)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全脑灰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利用3.0T MR仪对22例伴MCI的PD患者(PD伴MCI组)、21例认知功能正常的PD患者(单纯PD组)及20名健康对照(NC组)进行T1W扫描.采用SPM8为基础的VBM8工具箱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与NC组比较,PD伴MCI组脑灰质萎缩见于双侧额叶、左侧颞叶、双侧枕叶、双侧小脑、左侧后扣带回及左侧海马区域;单纯PD组脑灰质萎缩集中出现于左侧额叶、颞叶.与单纯PD组相比,PD伴MCI组左侧颞中回和海马旁回出现灰质萎缩.结论 伴有MCI的PD患者的脑灰质结构改变范围比不伴MCI者更广,提示PD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存在脑形态结构水平的异常.

    作者:胡晓飞;张久权;张艳玲;吴娅;陈利华;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于新型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成像技术

    近年来,低剂量CT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螺旋CT和平板CT成像模式介绍目前低剂量CT图像重建领域的一些主要的技术路线和方法,重点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低剂量CT重建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包括基于PI线重建和内重建的局部成像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采样成像方法和基于新型统计迭代的低剂量成像方法;并对低电流CT扫描及基于噪声模型的统计迭代技术以及低剂量CT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

    作者:郝佳;康克军;张丽;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能谱CT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多排螺旋CT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能谱CT成像从理论走向实践.能谱CT从球管和探测器等方面进行革新,尽可能同时、同相位获得两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图像,从而重建出40~140 keV的高清单能量图像、多种基础物质密度图像、虚拟图像以及特异能谱曲线,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雷立昌;陈建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能谱成像鉴别肝脏微小转移瘤与小囊肿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鉴别肝脏小囊肿与微小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对26例患者在3~6个月中行2~3次CT能谱成像双期扫描,共获得40个直径≤1 cm病灶,包括23个肝脏微小转移瘤、1 7个肝脏小囊肿.在门静脉期选择相同大小的ROI,测定两种病灶的能谱曲线及斜率、碘-水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并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肝脏微小转移瘤的能谱曲线均呈速降型,平均斜率为0.91±0.27;16个肝脏小囊肿的曲线呈缓慢下降型,平均斜率为0.43±0.14,1个小囊肿的曲线呈勺状,斜率为0.54;肝脏微小转移瘤的能谱曲线斜率明显大于肝脏小囊肿(t=6.831,P<0.001).肝脏微小转移瘤的平均碘(水)浓度、水(碘)浓度分别为(10.83±3.18)g/L、(1030.24±11.72)g/L,有效原子序数为8.26±0.19;肝脏小囊肿的平均碘(水)浓度、水(碘)浓度分别为(5.04±1.68)g/L、(1005.96±5.79)g/L,有效原子序数为7.89±0.11,均小于肝脏微小转移瘤(t=7.428、8.611、7.357,P均<0.001).结论 肝脏微小转移瘤与肝脏小囊肿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及能谱特征性物质含量.能谱CT能够有效地鉴别二者.

    作者:杨璐;王守安;朱庆强;王军;王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对照术后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7例HEA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7例HEA均为单发,未见明显包膜;CT平扫均呈不均匀略低密度影,4例肿瘤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20 HU),2例见多发囊变;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1例呈“慢进慢出”,1例为延迟强化;5例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结论 肿瘤内脂肪密度影、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或延迟强化以及可见脂肪内血管影为HEA的特征性CT表现.

    作者:吴增杰;华辉;陈静静;蒋钢;李晓飞;李绍科;徐文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HD患儿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35例HD患儿超声扫查均显示痉挛的结肠段瘪陷、走行僵硬,近端肠管有不同程度扩张,其内充满气粪混杂回声,后壁衰减明显.结论 超声可作为筛查、诊断小儿H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刘小芳;刘庆华;张新村;苗莉莉;王慧;杨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S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

    目的 探讨应用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的价值.方法 收集60例尘肺观察对象(尘肺观察对象组)及同期体检结果正常的40名健康男性(正常对照组),均行胸部CT扫描,将CT测量值(-1024~-325 HU)划分为14个CT阈值区间,间隔49 HU,应用CT密度直方图计算不同CT阈值范围内的平均肺密度及像素指数(PI),绘制尘肺观察对象组与正常对照组在不同CT阈值区间内的PI分布曲线.结果 在-874~-325 HU范围的11个CT阈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1024~-875 HU三个区间内两组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分布曲线向右侧高密度区偏移.结论 应用CT定量成像技术诊断尘肺结果较为客观,为诊断及研究尘肺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辅助方法.

    作者:夏露花;吕富荣;王伊;盛波;周绍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

    目的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CDFI在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55例乳腺病变术前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及CDFI检查.CDFI依据Alder血流分级法、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155例共检出187个乳腺病灶,其中恶性57个、良性130个.CDFI与弹性评分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8.42% (39/57)、75.38%(98/130)、73.26%(137/187)及84.21%(48/57)、84.62%(110/130)、84.49%(158/187);弹性成像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DFI(P均<0.05),而二者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和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及0.892.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高于CDFI.

    作者:赵巧玲;李芬;张华;阮骊韬;段绍雪;宋艳;夏晓娜;吴成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的钙化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特征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的浸润性导管癌(IDC)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钙化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参照BIRADS标准及2003年WHO关于乳腺癌的分类、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乳腺X线检查中表现为单纯性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IDC及68例DCIS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结果 乳腺X线片中IDC与DCIS的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多形不均质与线样分支状钙化,区域性钙化、成簇分布与节段性分布钙化在二者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8).74例IDC中,35例合并DCIS,其中不同病理分级的DCIS所处位置不同,IDC病灶外周的DCIS多级别较低,中央的DCIS多级别较高(x2=14.353,P<0.05).结论 DCIS与IDC部分钙化的形态、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乳腺X线检查中全面、仔细分析其影像特征,对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有很大价值.

    作者:蔡斌;汪湍;李莉;张曦;冯成堂;刘文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SCT测量健康成人纵隔大血管径线

    目的 应用MSCT测量健康成年人纵隔各大血管的径线.方法 收集236名无心肺疾患的健康成年人,按年龄分为3组:A组(17~40岁)98名,B组(41~60岁)81名,C组(61~87岁)57名,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于深吸气末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升主动脉(AA)、降主动脉(DA)、肺动脉干(PA)、左肺动脉(LPA)、右肺动脉(RPA)、左肺上叶动脉(LULPA)、右下肺动脉(RLLPA)及上腔静脉(SVC)管径、计算管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中男性PA、AA、SVC直径均大于女性(P均<0.05),而A、B组中男、女各血管管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组间,AA、DA、PA、LPA及RPA直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LULPA/AA、rPA/SVC、rAA/SVC及rAA/LP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ULPA、RLLPA直径及rAA/RP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61~87岁老年男性PA、AA、SVC直径均大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AA、DA、PA、LPA及RPA管径增大.

    作者:张鼎旋;谢琦;马伟琼;汤间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随机选择经食管镜或胃镜证实、拟行三野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观察测量MSCT所示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个数,计算其长短径之比,判断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24例(24/72,33.33%)伴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手术共取两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1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3枚;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无关(P均>0.05).MSCT检测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7/33)、86.67%(156/180)、52.94%(27/51)、96.30%(156/162)和85.92%(183/213).结论 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可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倩倩;申洪明;李文武;黄勇;杨奉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MSCT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2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4例表现同侧肺内为多发结节;26例为周围型,仅1例为中央型;肿块或结节大径为1.2~14.2 cm[平均(5.2±2.1)cm].主要CT征象: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20例(20/27,74.07%),肿块内片状坏死9例(9/27,33.33%)、点状钙化2例(2/27,7.41%);分叶征19例(19/27,70.37%),毛刺征13例(13/27,48.15%),空泡征3例(3/27,11.11%),胸膜牵拉征7例(7/27,25.93%),伴肺内阻塞性病变4例(4/27,14.81%).增强后20例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14例(14/27,51.85%)可见同侧肺门或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其中8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例(1/27,3.70%)肿块累及胸壁,1例(1/27,3.70%)发生骨转移,1例(1/27,3.70%)发生脑转移,1例(1/27,3.70%)发生全身转移.结论 LCNEC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

    作者:郭健;叶兆祥;冯小伟;尹全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脏MRI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

    目的 探讨心脏MRI(CMRI)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PH患者(PH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CMRI,分别计算右心室(RV)与左心室(LV)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等心功能参数,除EF外均经体表面积(BSA)校正,记为EDVI、ESVI、SVI、MMI.计算心室质量指数(VMI,为舒张末期RV MM与LV MM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参数有无差异.结果 PH组RV EDVI、ESVI及M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RV 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RV SV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LV EDVI和SVI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LV ESVI、EF及MMI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H组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H组中23例(23/30,76.67%)患者LV舒张早期可见明显变形,其中室间隔变平10例,室间隔向左弓形突出13例.结论 CMRI能够无创、准确地提供PH患者RV与LV的功能信息,对于评价PH患者心室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艳;于铁链;杨振文;于静;薛米娜;李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源CT半自动法左心室功能分析在不同心率(律)下的准确性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半自动Simpson和半自动3D法对不同心率(律)个体左心室功能分析的准确性及应用限度.方法 连续8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依据心率(律)分为3组(A组:心率≤75次/分,31例;B组:心率>75次/分,36例;C组:心律不齐,17例).采用第二代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扫描(30%~80%R-R间期),分别用半自动Simpson法、手动矫正Simpson法和半自动3D法(以下分别简称第一、二、三种方法)测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射血分数(LVEF),并以第二种方法结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3种处理方法均顺利完成,左心室功能各测量数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第一种方法失败2例,其余34例顺利完成;第一、第二种方法测量的LVEF值及第二、第三种方法测量的LVEDV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三与第二种方法测得的LVEF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第一与第二种方法.C组:第一种方法失败8例,其中3例第一、第三种方法均失败,同时用3种方法处理成功9例,成功率52.94%(9/17).结论 DSCT半自动Simpson和半自动3D法左心室功能分析有一定的心率(律)适用范围;应依据心率(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作者:李强;钱农;潘昌杰;徐菊仙;薛跃君;孟名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 与深静脉造影相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临床疑诊下肢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可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5例下肢DVT,深静脉造影诊断64例;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Kappa值=0.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度为96.88%(62/64),特异度为81.25%(13/1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与深静脉造影相结合,作为诊断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虞晓龙;李尊;郑建刚;奚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6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及6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粥样斑块总面积(TPA)、颈动脉内径(CAD)、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大剪切率(SRmax)、颈动脉小剪切率(SRmin)、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TPA、CAD及IMT均增加,而SRmax及SRmi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患者TPA增加,而SRmax及SRmi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TPA增加、剪切率下降.

    作者:林萍;于妍洁;张丽;韩来福;邹蕊;夏稻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超反应的价值.方法 对78例接受CRT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术前7天和术后1年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速度(A),计算E/A和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以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SI).将CRT术后LVEF增加<5%定义为无反应组(CRT-NR),LVEF增加≥5%但LVEF<50%为CRT有反应组(CRT-R),LVEF≥50%为CRT超反应组(CRT-SR).对3组间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术后12例为CRT-SR组(12/78,15.38%),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CM)所占比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所占比例及其SI均大于CRT-NR组(19例,19/78,24.36%),MRA、E/A则小于CRT-NR组.CRT-SR组和CRT-R组(47例,47/78,60.26%)间DCM所占比例、LBBB所占比例、MRA和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DCM所占比例、LBBB所占比例、MRA和E/A均与CRT超反应相关(r=0.51,0.40,-0.38,-0.32,P均<0.01).结论 CRT术前DCM合并LBBB、MRA较小和非限制型舒张功能减低患者术后更易出现超反应.

    作者:马春燕;赵红;刘爽;张妍;赵斓婷;唐力;于波;杨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SCT心肌灌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5例CAG和(或)支架植入术后IHD患者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CT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M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35例患者MSCT心肌灌注扫描均可显示低灌注区,与CAG、SPECT及ECG提示心肌缺血区域相对应.首过灌注图像上缺血心肌CT值为(90.28±7.29) HU,正常心肌CT值为(141.05±9.54)HU;缺血心肌BF、BV减低,MTP、MTT延迟,与正常心肌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例正常心肌TDC呈稍快上升继而平缓下降;20例缺血心肌TDC呈缓慢上升,10例近乎水平,5例与正常心肌TDC形态相似.结论 MSCT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定位及诊断心肌缺血,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决策中起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刘文慈;崔冰;王浩;杨少民;孟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容积重建(3D HyCoSy)技术评价女性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疑似输卵管阻塞的不孕患者92例,行经阴道3D HyCoSy检查.对25例患者于造影前后2周内行腹腔镜亚甲蓝通液术或碘油造影,将经阴道3D HyCoSy检查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 92例患者共检查183条输卵管,经阴道3D HyCoSy清晰显示177条(177/183,96.72%).183条输卵管中,75条通畅(75/183,40.98%),53条通而不畅(53/183,28,96%),55条阻塞(55/183,30.05%);33条输卵管伞端粘连(33/183,18.03%),6例子宫肌层损伤,4例宫颈机能不良.对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随访6~12个月,期间20例怀孕(20/36,55.56%).3D HyCoSy诊断输卵管阻塞的敏感度为86.21%(25/29),特异度90.00%(18/20),阳性预测值92.59%(25/27),阴性预测值81.82%(18/22),阳性似然比8.62,阴性似然比0.16.结论 利用经阴道3D HyCoSy可清晰直观、准确地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对输卵管通而不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玉姣;古丽娜尔·沙海;向红;冯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显示胃癌的图像质量及迭代重建算法降低图像噪声的能力

    目的 评价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双源CT(DECT)双能量扫描显示胃癌的图像质量及迭代重建成像(IRIS)技术降低图像噪声的能力.方法 采用双源CT双能模式对60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上腹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获取不同管电压下的图像及融合图像;分别以FBP算法和IRIS算法重建图像,对不同算法下的CT值的差值和S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期和静脉期FBP-80 kVp与FBP-DE图像中,胃癌与正常胃壁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2.29,P=0.04、0.02).动脉期和静脉期FBP-80 kVp与IRIS-80 kVp图像的胃癌噪声、肝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动脉期FBP融合图像(FBP-DE)与IRIS-80 kVp图像中的肝脏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P=0.75),而动脉期FBP-DE与IRIS-80 kVp图像中的胃癌SNR和静脉期胃癌及肝脏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80kVp图像显示胃癌与正常胃壁间的CT值差异较好,有利于显示病变;利用IRIS技术可降低图像噪声,低电压与IRIS重建相结合可提高图像SNR.

    作者:裴丽美;时高峰;杜煜;李如迅;冯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讨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用于骨密度测量的可行性

    目的 利用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GSI)定量测定健康成年女性L2骨质钙含量,评估能谱CT对骨密度(BMD)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接受上腹部CT能谱GSI扫描的成年女性271名为研究组,均无手术、肿瘤病史及其他影响BMD的疾病,年龄18~89岁,按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组.将扫描信息传至GSI浏览器进行基物质成像分析.选L2椎体中间层面测量3个ROI的钙质含量,取均值.对照组:筛选213例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法BMD仪(DEXA)测量,选择标准和年龄段分组同上,选取L2椎体后前位图,测量面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研究组中各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对年龄与能谱钙(水)密度、各年龄段L2椎体平均钙(水)密度与DEXA的BMD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与DEXA法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r=0.835,P<0.05);30~39岁组BMD高;≤39岁者年龄与钙(水)密度呈正相关,>40岁者年龄与钙(水)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可作为测量骨质中钙(水)密度的新方法,其测量结果与DEXA测量结果相一致,均与年龄相关.

    作者:陈靖;董越;葛莹;刘义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8例CCF患儿,按照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CCF组(10例)和双侧CCF组(8例),选取同期因其他原因就诊的10名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行双足超声检查,测量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内踝至足舟骨(MMN)距离,计算3组自然位-内收位、自然位-外展位、内收位-外展位MMN距离的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超声发现CCF患足内侧骨排列异常,自然位时内侧斜冠状切面声像图显示距骨近端被内踝覆盖,舟骨半脱位跨于距骨远端上方;患足内侧软组织较厚,距骨位置较深,内收、外展活动受限.双侧CCF组与对照组、单侧CCF组患足与对侧健足自然位、内收位、外展位时MMN距离及自然位-内收位、自然位-外展位、内收位-外展位MMN距离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可直观显示CCF患足内侧骨异常排列,动态观察并评估患足内收、外展活动受限情况.

    作者:方静;陈亚青;赵黎;曾颖淇;李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TF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DTF按病变部位分为腹内型(n=10)、腹壁型(n=14)及腹壁外型(n=37);超声表现均为深部肌层的弱回声肿块,3种类型血供均不丰富.超声诊断腹内型、腹壁型及腹壁外型DTF的符合率分别为70.00%(7/10)、85.71%(12/14)及86.49%(32/37).腹内型DTF的大径大于腹壁型(P=0.042),腹壁外型DTF内部回声更倾向于不均匀.结论 DTF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肿瘤内部出现条索状、结节状稍强回声区可能提示纤维成分增多.

    作者:钟晓绯;邱逦;敬文莉;于波洋;彭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恶性组、良性组与正常组的碘浓度(100 μg/ml)分别为,平扫期:6.19±3.32、10.63±4.71、19.40±8.64;动脉期:7.80±4.30、16.31±7.07、25.25±9.56和静脉期:16.64±8.97、29.06±10.18、38.93±9.09.碘浓度比分别为动脉期:0.26±0.16、0.34±0.20、0.68±0.47和静脉期:0.52±0.19、0.68±0.22、1.06±0.29;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46±0.30、-0.80±0.33、-1.26±0.65;动脉期:-0.77±0.38、-1.27±0.54、-2.32±0.84和静脉期:-1.17±0.35、-1.91±0.66、-2.91±0.70.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恶性、良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期时,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曲线斜率、基物质等多参数分析,可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91.67%、88.46%和94.11%).结论 GSI技术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薛蕴菁;段青;孙斌;陈丽红;葛慧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肌及心血管系统的四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

    目的 为克服二维医学图像和三维重建无法实时、多方位和多角度观察心脏运动形态的不足,提出一种全新的四维可视化解决方案来实现心肌及心血管系统的动态显示.方法 以三维实时显示技术为基础,编程实现序列体数据的读入、显示和管理,将心脏运动模型离散化,使序列体数据显示的时间间隔与真实的心动周期时间间隔保持一致,实时显示心脏离散化序列体数据,实现心肌四维可视化;通过改变不同部位的透明度来实现心血管系统的四维可视化.结果 该四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有两大优点:①采用心脏CT图像重建得到心脏体数据模型,效果逼真;②采用异步纹理绘制技术动态、四维显示心血管系统,避免了延时现象,使得心血管系统四维可视化更加真实、流畅.结论 心肌及心血管系统的四维可视化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心脏的实时搏动.

    作者:吕晓琪;任国印;谷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头颈部肿瘤分子生物纹理分析与生物靶区自适应勾画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分子生物纹理分析和自适应生物靶区(BTV)勾画方法.方法 根据肿瘤PET图像的标准摄取值(SUV)及其分子生物“方差”(VAR)纹理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两阶段自适应三维体生长肿瘤BTV勾画方法:首先根据PET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肿瘤分子生物VAR纹理特征;之后联合肿瘤生物VAR纹理特征,改进先前提出的两阶段自适应三维体生长方法,并进行头颈部肿瘤BTV的自适应勾画.结果 鼻咽癌临床PET影像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两阶段自适应三维体生长方法能自适应地勾画鼻咽癌BTV,结果正确合理.结论 改进的两阶段自适应三维体生长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自适应勾画头颈部肿瘤BTV.

    作者:刘国才;余志浩;朱苏雨;莫逸;胡炳强;张九堂;阳维力;吴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于参考图压缩传感方法的前列腺肿瘤定量DCE-MRI

    目的 探讨基于参考图压缩传感方法(RICS)的前列腺肿瘤定量DCE-MRI (qDCE-MRI)技术中图像重建的精确性和定量化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方法 比较RICS方法和全采样方法的qDCE-MR图像重建结果,以及由此估计的定量化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通过设置定量化指标,评估基于RICS的前列腺肿瘤qDCE-MRI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RICS法和传统全采样法的qDCE-MR图像重建结果之间的平均平方误差(MSE)在10-5量级,两种重建结果非常接近,但随加速倍数增加,两者差距增大.加速倍数为6时,通过RICS法和全采样法估计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仍有较高相关性(两者之间的Ktrans和vc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60,P<0.01和r=0.9948,P<0.01).结论 基于RICS的前列腺肿瘤qDCE-MRI能够给出精确的图像重建结果,重建精确性随加速倍数增大而减小;加速倍数为6时,仍能估计出可靠的定量化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作者:王浩宇;高嵩;胡伽尼;包尚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血管的分割和量化分析

    目的 提出一种针对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和分析系统.方法 以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血管增强图像为基础,采用数学形态学和Canny算子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血管骨架和边缘的自动提取.提出一种基于分段测量和血管平行特性的血管直径测量新方法,以实现对于血管直径的精确测量和血管狭窄长度以及狭窄程度等重要参数的量化描述.结果 相比于全局测量,血管分段测量提高了血管直径的测量精度和速度;各段血管直径和狭窄程度的测量结果与多名临床医师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黄碧君;程晓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检测胎儿甲状腺体积

    胎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与甲状腺体积相关,并严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1-3].目前,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系统(3DUS-VOCAL)可较准确地测量胎儿肺、肾脏、胸腺等器官体积[4].本研究采用3DUS-VOCAL技术检测胎儿甲状腺体积,并与二维超声测量值和实际体积对比,探讨3DUS-VOCAL技术在检测胎儿甲状腺体积中的价值.

    作者:李敏;李丽雅;吕国荣;林清清;刘显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