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良Fontan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手术适应证.方法统计分析154例改良Fontan手术病人的17个围手术期指标与手术结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7例,死亡率24.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McGoon比值≤1.8、术前房室瓣存在反流、手术方式、术后右房压≥20 mm Hg、心律失常、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右房与右室连接、右房与肺动脉连接)、术后右房压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血量综合征与术后早期死亡有关.结论术前严格选择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发育好、无明显房室瓣反流的病例,采用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式,术后加强监护是预防和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方敏华;汪曾炜;张仁福;朱洪玉;张南滨;宫汉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治愈率及降低术后死亡率.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1年3月期间心胸外科监护室(CICU)≤6月龄病儿资料243例,分成前74例、后169例两组,后组应用改进的监护常规和新医药、新技术.两组按例数、术后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治愈率、CICU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CICU滞留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后组较前组例数增加了128.4%,CICU死亡率下降了462.5%(P<0.01);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动过速、肾功能衰竭的治愈率分别提高了27.4%、68.4%、66.7%(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下降了33.7%,CICU滞留天数下降了78.1%(P<0.05).结论术后监护常规的日益规范和完善,新医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小婴儿先心病术后的生存率.
作者:徐卓明;陈玲;史珍英;周燕萍;蔡及明;苏肇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使用佩尔地平或硝酸甘油的降压效果.方法 80例CABG后高血压病人中,45例使用佩尔地平,35例使用硝酸甘油降压,监测心脏指数(CI)、桡动脉收缩压(SBP)、桡动脉舒张压(DBP)、肺动脉平均压(mPAP)、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和心率(HR),以确定降压效果.结果使用降压药物3 min后,佩尔地平组SBP、DBP和SVR降低较硝酸甘油组明显,但HR增高.结论 CABG术后高血压使用佩尔地平降压比硝酸甘油更快更有效,降压效果平和稳定,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吕志前;萧明第;林雷;肖亦敏;卢成宝;薛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小结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病人的手术经验,探讨有关心血管外科技术的改进.方法 1999年6月至2002年5年完成该类手术12例,在术前准备、切口与显露、心血管外科技术、体外循环方式等方面,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随访14~35个月,结果比较满意,仅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出院1个月死亡.结论对有明确适应证的病例,经充分准备,多科室密切合作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评估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作者:王进;肖锋;宋乃庆;杜迎莉;张明礼;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IA与PCEA)对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4例择期行单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成PCIA组和PCEA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 h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仪(IOS)测定肺功能.结果 PCEA组与PCIA组术前肺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 h两组与术前比较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VE1)降幅较大(P<0.05),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35 Hz时呼吸阻力(R35)、5 Hz时呼吸电阻(X5)升高显著(P<0.05);术后48 h两组FVC、FEV1、Zrs、Fres、R35、X5较术后24 h有所恢复,但PCEA组恢复更好(P<0.05).结论胸科手术后用PCEA、PCIA均能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PCEA对病人早期肺功能的恢复作用积极明显.
作者:胡滨;侯生才;云岭松;李彤;张振奎;陈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探讨肺循环无搏动血流对肺内分泌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试验组为18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后随访病人;对照组选择18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病人.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 d、出院前和随访时测定ET-1含量.试验组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还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心脏指数(CI)及肺血管阻力(PVR).结果试验组ET-1含量在术后早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下降缓慢,随访时才恢复至正常水平.试验组术后ET-1含量与CI呈显著负相关(r=-0.92,P<0.05),与PVR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对肺循环内长期无搏动血流逐渐适应.其术后短期内刺激ET-1分泌增加所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升高,可能与一些早期并发症密切相关.
作者:尹宗涛;张仁福;王军;高文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术前肺血管阻力(PVR)、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与术后远期效果的关系.方法 1987年6月到1999年6月间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病例共349例,305例生存.对全部生存病例进行随访,对294例有效随访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术前PVR、QP/QS和术后远期生活状况、肺动脉高压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与住院未手术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前PVR≥120 kPa*L-1*s-1或QP/QS<1.25的病例,术后保持优良状况的生存率曲线明显降低(P<0.05);术后生存曲线与未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VR≥120 kPa*L-1*s-1或QP/QS<1.25者先心病术后远期疗效较差,表明此值为临界状态,高于此值者,手术应慎重考虑.
作者:杨盛春;周其文;陈英淳;来永强;韦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男,67岁.体重60 kg.劳累后心前区疼痛间断发作10余年,偶有夜间发作.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能耐受轻度日常活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及左前降支中段均为90%狭窄.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顺应性减低,无矛盾运动,右心房游离壁近下腔静脉处3.2 cm×2.5 cm实质性占位,可随心房壁活动,但不影响三尖瓣启闭.CT检查未发现肝脏和肺脏病灶.
作者:吕航;刘洪宇;姚志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男,43岁.吞咽困难伴呕吐9年,呕血、黑便2 d.肝炎、肝硬化10余年.X线吞钡食管造影显示食管高度扩张,大直径约5 cm,贲门呈光滑鸟嘴样改变,下段可见两处粘膜破坏及钡剂充盈缺损改变(图1).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30 cm和35 cm处各有一新生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癌.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
作者:田大力;赵惠儒;胡永校;陈东义;殷洪年;李厚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男,64岁.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1个月.查体:肺气肿征阳性.X线胸片见左肺心影后方、左肺下叶背段一6.5 cm×6.5 cm大小分叶状块影.CT见左肺下叶背段约4.9 cm×5.2 cm大小软组织肿块,类圆形,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病灶与后胸膜紧密粘连,左肺门淋巴结肿大.
作者:飞勇;丁莹莹;苏平;李梅;扬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女,40岁.咳嗽、胸闷、气短4个月,加重20 d.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下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CT示左肺下部有巨大软组织肿块,呈低密度表现,实质、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仍不均匀,但形态较为规则,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包膜及钙化.
作者:冯勇;孙庆举;刘来村;刘启宗;尹进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女,45岁.右上肢无脉10余年,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查体:血压左上肢100/3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上肢80/40 mm Hg,下肢175/40 mm Hg.X线胸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主动脉增宽、迂曲延长,左室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MRI示头臂型大动脉炎,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左颈总动脉中段管壁增厚 ,管腔中度狭窄,以开口部位及近段为著,右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中度以上狭窄.脑血流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快.术前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头臂型大动脉炎、双颈总动脉狭窄.
作者:万彩红;董培青;何美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例1 女,11岁;20kg.查体:发育较差,口唇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心尖区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P2略亢进.心功能II级.心电图示右房、右室大,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双侧肺血多.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如,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并反流,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并反流,左上腔静脉径1.12cm,右上腔静脉径1.72c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2mmHg(1mmHg=0.133kPa).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均有反流,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scava,PLSVC),中度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岷;李勇;孙强;陈忠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儿女,50 d.生后哭闹即口唇发绀伴呼吸困难,加重1 d.查体:神清,口唇发绀,气管右移,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左肺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心率130次/min.
作者:苏亚勒;田强;陈金栋;康兴斌;董文郁;周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女,60岁.反复剑突下阵痛50 d,渐加剧伴腹胀.频繁呕吐4 d,胸骨上窝内疼痛、吞咽困难2 d.查体见病人急性痛苦病容,中度脱水貌.颈前区略肿,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骨上窝压痛明显、拒按.上腹部柔软,无压痛.X线吞钡片示胸椎3~5水平有大约6 cm食管壁黏膜中断破坏、内有不规则龛影,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尚能通过(图1).诊断食管中上段癌.
作者:陈溉;薛晓星;官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人男,71岁.右上胸闷1年余,渐加重伴刺激性干咳半年;但无痰血、声嘶、发热、盗汗.查体见病人神清,轻度贫血貌.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右上肺呼吸音低,无罗音.心率120次/min,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双侧踝关节凹陷性水肿.
作者:洪卫东;孙亚春;王明松;王有贵;卢金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例1 男,56岁.左肺鳞癌,中央型,IIIa期.于1995年4月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隆凸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1、2 d体温38℃,气管居中夹闭胸管,加强咳嗽排痰及抗感染治疗;第3、4 d体温升至39℃,间断开放胸管引流出暗红色混浊液体分别为200 ml和300 ml,仍未引起重视;至第5 d体温达39.5℃,且左胸管内伴食物残渣样褐黄色脓性液体引流出约200 ml,考虑有食管胸膜瘘可能,口服美蓝液后证实.立即从原切口进胸,清理、冲洗胸腔后,见左主支气管残端水平以下有长2~3 cm食管纵形裂口,用可吸收缝线2层缝合,再用壁层胸膜覆盖,术后体温在38℃左右,第10 d进食后发现仍有食管胸膜瘘,20 d后带胸管自动出院.
作者:沈韦羽;邵国丰;张志梁;史信宝;汪朝阳;余凯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CBAVIE),是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CBAV)常见并发症之一.1978年1月至2001年1月,我们收治31例CBAVIE,占同期CBAV手术的36.0%(31/8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开宝;梅举;张宝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7年10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共完成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涵;卢蓉;郭建华;施巍巍;李高平;刘中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于1995年及1998年分别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气管肿瘤切除术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银合;赵凤瑞;李福田;刘鹏;王凤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6年7月至2001年3月,我们于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下行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1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立波;林柏松;张连仲;张秀和;张柏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总结1988年5月至2001年1月期间,应用体外循环为104例主动脉瘤病人手术的经验,探讨主动脉瘤手术中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
作者:胡克俭;叶磊;庄杏妹;刘祖斌;贝?;程王月;王春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Marfan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的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扩张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可同时受累,导致功能损害,病人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需手术治疗.1997年10月至2001年4月间,我们对10例Marfan综合征病人在实施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的同时,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成形修复术(MVP),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常谦;罗新锦;孙立忠;吴清玉;钱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通过对4例肺深部裂伤(deep pulmonary laceration,DPL)的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胸内出血多,甚至休克,需要立即剖胸探查的DPL的发病机制、X线特征及处理原则.
作者:詹晓洪;楼伟华;楼正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症,目前依靠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及心电图(ECG)检查,早期准确诊断较困难.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反映心肌微小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血清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的评价等,同时越来越多地用于判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手术、心脏移植等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现就cTnI的特性及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雪明;何忠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气管材料低温保存方法、效果并经移植验证.方法 20条实验成年犬、麻醉后、不进行气管插管,切取颈段气管6 cm,再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4℃ EC液保存,慢速降温保存(每分钟1℃、5℃、10℃、20℃)和玻璃化降温保存处理,用光镜和电镜进行检查,同时,还对抗冻剂的种类、浓度和降温速率进行了筛选.另用慢速降温保存和玻璃化保存组各10段进行异体气管移植.结果经10% DMSO(二甲基亚砜)为抗冻剂,降温速率为每分钟1℃和玻璃化法保存的气管样品组织结构完整,并仍具有组织细胞活性.为了证实保存的效果,将经低温保存过的气管进行了同种异体移植,其结果较为满意.结论该方法保存气管的方法可行,并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珩;杨异;周允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氟碳携氧液在深低温停循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生后6~8周约克猪16头,体重15~16 kg.随机分为氟碳携氧液(PFC)组和血液组.两组除灌注液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PFC组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氟碳携氧液,血液组用自体血液.逆行灌注压力20 mm Hg,鼻咽温度18~20℃,维持120 min,复温至37℃,取脑行病理学检查并记录逆行灌注时的流量.结果深低温逆行脑灌注时,PFC组每分钟的脑灌注量显著高于血液组[(21.7±3.6) ml/100 g对(1.2±0.9)ml/100 g,P<0.01],除桥脑外,海马、扣带回、尾状核、壳核、丘脑、新皮质、中脑灰质和浦肯野细胞各区病理损害较血液组轻.结论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时,氟碳携氧液通过改善微循环,高效供氧,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和聚集等发挥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邢建洲;于君;杨辰垣;张凯伦;孙忠东;陈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03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心脏不停跳组(试验组)51例,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CPB中鼻咽温度为32~34℃;心脏停跳组(对照组)52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CPB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病人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及术后早期,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其中S-100β蛋白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NSE术后1 d恢复至术前水平;试验组S-100β蛋白从转流20 min到术后1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NSE从转流毕到术后8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术后出现精神异常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偏瘫2例.结论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尤其是前者可作为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比传统的手术方式轻.
作者:向道康;阎兴治;蔡鸿;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求适合中国人心脏移植受者FK506理想治疗窗谷浓度范围.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6例心脏移植受者口服FK506后全血谷浓度,以FK506谷浓度结合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FK506在心脏移植术后的治疗窗.结果术后1年病人的FK506谷浓度控制在5~25 ng/ml,未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和肾毒性,但术后早期曾出现头痛和震颤等不良反应.结论 FK506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其治疗窗谷浓度范围,术后第1个月内为:15~20 ng/ml,第2~3个月10~15 ng/ml,第4~6个月8~12 ng/ml,6个月后5~8 ng/ml,此浓度范围即可有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可减少FK506的肾毒性.
作者:文爱东;蔡振杰;李彤;刘维永;赵磊;王晓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中,如何维护氧动力学的稳定成为麻醉医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对32例CCABG病人进行了围术期氧动力学变化的观察,以求寻找出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
作者:高宇翔;卿恩明;任发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利用分离脱落于循环血液中内皮细胞(CEC)的方法,结合内皮细胞(EC)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了体外循环(CPB)中EC损伤的规律,并基于抑肽酶的血液保护作用,阐明了它对EC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红超;蓝鸿钧;孙宗全;罗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钙化与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组诊断明确的病例,其中I组为瓣膜严重狭窄钙化,II组为轻度钙化,III组试验对照组(主要为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IV组则为空白对照组.年龄9~67岁,平均(37.2±5.4)岁;体重28~57 kg,平均(40.5±3.9) kg.其中男39例,女31例.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史,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降低等代谢病史.I、II、III组自手术切除标本上取瓣叶组织,而IV组选取手术切除的右心耳部分组织检测内皮细胞活性(台盼蓝染色法、葡萄糖代谢率、3H-TdR掺入量)、凋亡组织钙和组织湿度.结果 I、II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的数目即AI为(3.4±1.6、1.8±1.3)明显高于III、IV两组(0.5±0.3、0.3±0.2) (P<0.05);I组的活细胞百分率(24.3%)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且I组的葡萄糖代谢率(0.72±0.13)较II、III、IV 3组(2.75±0.09、2.84±0.15、2.83±0.22)明显降低(P<0.05);3H-TdR掺入量的改变与葡萄糖代谢率的结果一致.I组的组织钙含量(14.20±1.7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II组的含量(2.05±0.72)较III、IV两组(分别为0.44±0.11、0.41±0.07)明显增高(P<0.05).组织湿度测定结果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与钙化程度密切相关的变化.
作者:石开虎;张镜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腺苷(adenosine,AD)是一种内源性核苷,具有广泛的血管扩张效应,在维持血管基础张力、调节血管舒缩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经中心静脉输注腺苷,观察其治疗作用.
作者:叶江洪;姚梅芳;朱家麟;徐激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常发生残余漏.1982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共为16例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者再次手术,现就VSD残余漏的预防和处理讨论如下.
作者:吴明营;余翼飞;李功宋;朱朗标;王冬青;苏鸿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4月,我们对1例31岁,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病人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术后病人生存83 d.现将此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卢安卫;余国伟;倪一鸣;屠政良;孙彩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我们手术治疗1 120例肺癌病人,发生乳糜胸8例,占0.71%.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彭忠民;陈景寒;郭言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对52例主动脉窦瘤病人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作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进福;胡冬煦;尹邦良;胡建国;周新民;刘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1999年11月以来,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效果较好.
作者:徐宏耀;毛晓茹;王龙;胡振东;李廷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肌酶的释放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1-12].目前文献报道的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多为术后24~72 h[1-10],且未分病种[7,8,11,12].我们连续对择期手术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cg)和4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rh)围术期心肌酶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长春;沈宗林;姬尚义;刘志红;胡应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6年2月至1999年9月,我们对8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的病人使用了介入性球囊阻断技术,辅助手术修复受损血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儒泉;孙秀云;时中霞;于代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对10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采用负压球细管引流替代传统的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效果满意.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子伟;黄金星;熊云田;杨洪生;张东辉;冯彩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拜读了贵刊2000年10月第16卷第5期刊登的<左侧开胸经膈肌裂孔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一文后,感觉此术式确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有其明显缺陷,现针对此文,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张博;张洪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