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管理

卢安卫;余国伟;倪一鸣;屠政良;孙彩虹

关键词:心肺联合移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移植手术, 术后管理, 病人, 人生, 男性, 报告
摘要:2000年4月,我们对1例31岁,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病人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术后病人生存83 d.现将此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16例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常发生残余漏.1982年1月至2000年1月我们共为16例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者再次手术,现就VSD残余漏的预防和处理讨论如下.

    作者:吴明营;余翼飞;李功宋;朱朗标;王冬青;苏鸿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结石食管中上段嵌顿误诊1例

    病人女,60岁.反复剑突下阵痛50 d,渐加剧伴腹胀.频繁呕吐4 d,胸骨上窝内疼痛、吞咽困难2 d.查体见病人急性痛苦病容,中度脱水貌.颈前区略肿,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骨上窝压痛明显、拒按.上腹部柔软,无压痛.X线吞钡片示胸椎3~5水平有大约6 cm食管壁黏膜中断破坏、内有不规则龛影,上段食管扩张,钡剂尚能通过(图1).诊断食管中上段癌.

    作者:陈溉;薛晓星;官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冠心病合并右心房化学感受器瘤1例

    病人男,67岁.体重60 kg.劳累后心前区疼痛间断发作10余年,偶有夜间发作.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能耐受轻度日常活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及左前降支中段均为90%狭窄.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顺应性减低,无矛盾运动,右心房游离壁近下腔静脉处3.2 cm×2.5 cm实质性占位,可随心房壁活动,但不影响三尖瓣启闭.CT检查未发现肝脏和肺脏病灶.

    作者:吕航;刘洪宇;姚志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1999年11月以来,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效果较好.

    作者:徐宏耀;毛晓茹;王龙;胡振东;李廷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气管材料保存及移植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气管材料低温保存方法、效果并经移植验证.方法 20条实验成年犬、麻醉后、不进行气管插管,切取颈段气管6 cm,再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进行4℃ EC液保存,慢速降温保存(每分钟1℃、5℃、10℃、20℃)和玻璃化降温保存处理,用光镜和电镜进行检查,同时,还对抗冻剂的种类、浓度和降温速率进行了筛选.另用慢速降温保存和玻璃化保存组各10段进行异体气管移植.结果经10% DMSO(二甲基亚砜)为抗冻剂,降温速率为每分钟1℃和玻璃化法保存的气管样品组织结构完整,并仍具有组织细胞活性.为了证实保存的效果,将经低温保存过的气管进行了同种异体移植,其结果较为满意.结论该方法保存气管的方法可行,并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珩;杨异;周允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左侧开胸经膈肌裂孔食管癌手术的几点看法

    拜读了贵刊2000年10月第16卷第5期刊登的<左侧开胸经膈肌裂孔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一文后,感觉此术式确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有其明显缺陷,现针对此文,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张博;张洪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手术治疗

    目的小结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病人的手术经验,探讨有关心血管外科技术的改进.方法 1999年6月至2002年5年完成该类手术12例,在术前准备、切口与显露、心血管外科技术、体外循环方式等方面,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随访14~35个月,结果比较满意,仅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出院1个月死亡.结论对有明确适应证的病例,经充分准备,多科室密切合作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评估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作者:王进;肖锋;宋乃庆;杜迎莉;张明礼;郭应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癌1例误诊分析

    病人男,71岁.右上胸闷1年余,渐加重伴刺激性干咳半年;但无痰血、声嘶、发热、盗汗.查体见病人神清,轻度贫血貌.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右上肺呼吸音低,无罗音.心率120次/min,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双侧踝关节凹陷性水肿.

    作者:洪卫东;孙亚春;王明松;王有贵;卢金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钙化与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组诊断明确的病例,其中I组为瓣膜严重狭窄钙化,II组为轻度钙化,III组试验对照组(主要为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IV组则为空白对照组.年龄9~67岁,平均(37.2±5.4)岁;体重28~57 kg,平均(40.5±3.9) kg.其中男39例,女31例.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史,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降低等代谢病史.I、II、III组自手术切除标本上取瓣叶组织,而IV组选取手术切除的右心耳部分组织检测内皮细胞活性(台盼蓝染色法、葡萄糖代谢率、3H-TdR掺入量)、凋亡组织钙和组织湿度.结果 I、II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的数目即AI为(3.4±1.6、1.8±1.3)明显高于III、IV两组(0.5±0.3、0.3±0.2) (P<0.05);I组的活细胞百分率(24.3%)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且I组的葡萄糖代谢率(0.72±0.13)较II、III、IV 3组(2.75±0.09、2.84±0.15、2.83±0.22)明显降低(P<0.05);3H-TdR掺入量的改变与葡萄糖代谢率的结果一致.I组的组织钙含量(14.20±1.7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II组的含量(2.05±0.72)较III、IV两组(分别为0.44±0.11、0.41±0.07)明显增高(P<0.05).组织湿度测定结果4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与钙化程度密切相关的变化.

    作者:石开虎;张镜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2例

    例1 女,11岁;20kg.查体:发育较差,口唇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VI级收缩期杂音,心尖区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P2略亢进.心功能II级.心电图示右房、右室大,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双侧肺血多.心胸比率0.6.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如,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并反流,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并反流,左上腔静脉径1.12cm,右上腔静脉径1.72c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2mmHg(1mmHg=0.133kPa).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共同心房,二尖瓣前叶裂、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均有反流,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scava,PLSVC),中度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岷;李勇;孙强;陈忠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膈肌巨大神经鞘瘤1例

    病人女,40岁.咳嗽、胸闷、气短4个月,加重20 d.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下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CT示左肺下部有巨大软组织肿块,呈低密度表现,实质、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仍不均匀,但形态较为规则,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包膜及钙化.

    作者:冯勇;孙庆举;刘来村;刘启宗;尹进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arfan综合征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

    Marfan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的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扩张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可同时受累,导致功能损害,病人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需手术治疗.1997年10月至2001年4月间,我们对10例Marfan综合征病人在实施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手术)的同时,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成形修复术(MVP),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常谦;罗新锦;孙立忠;吴清玉;钱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治

    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我们手术治疗1 120例肺癌病人,发生乳糜胸8例,占0.71%.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彭忠民;陈景寒;郭言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与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心肌酶的释放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1-12].目前文献报道的心脏病病人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多为术后24~72 h[1-10],且未分病种[7,8,11,12].我们连续对择期手术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cg)和4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rh)围术期心肌酶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长春;沈宗林;姬尚义;刘志红;胡应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部钝性伤致肺深部裂伤4例

    通过对4例肺深部裂伤(deep pulmonary laceration,DPL)的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胸内出血多,甚至休克,需要立即剖胸探查的DPL的发病机制、X线特征及处理原则.

    作者:詹晓洪;楼伟华;楼正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远期随访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术前肺血管阻力(PVR)、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与术后远期效果的关系.方法 1987年6月到1999年6月间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病例共349例,305例生存.对全部生存病例进行随访,对294例有效随访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术前PVR、QP/QS和术后远期生活状况、肺动脉高压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与住院未手术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前PVR≥120 kPa*L-1*s-1或QP/QS<1.25的病例,术后保持优良状况的生存率曲线明显降低(P<0.05);术后生存曲线与未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VR≥120 kPa*L-1*s-1或QP/QS<1.25者先心病术后远期疗效较差,表明此值为临界状态,高于此值者,手术应慎重考虑.

    作者:杨盛春;周其文;陈英淳;来永强;韦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

    1997年10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共完成高危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涵;卢蓉;郭建华;施巍巍;李高平;刘中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例

    病人女,45岁.右上肢无脉10余年,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查体:血压左上肢100/3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上肢80/40 mm Hg,下肢175/40 mm Hg.X线胸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主动脉增宽、迂曲延长,左室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MRI示头臂型大动脉炎,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左颈总动脉中段管壁增厚 ,管腔中度狭窄,以开口部位及近段为著,右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中度以上狭窄.脑血流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快.术前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头臂型大动脉炎、双颈总动脉狭窄.

    作者:万彩红;董培青;何美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移植受者FK506治疗窗的临床初探

    目的寻求适合中国人心脏移植受者FK506理想治疗窗谷浓度范围.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6例心脏移植受者口服FK506后全血谷浓度,以FK506谷浓度结合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FK506在心脏移植术后的治疗窗.结果术后1年病人的FK506谷浓度控制在5~25 ng/ml,未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和肾毒性,但术后早期曾出现头痛和震颤等不良反应.结论 FK506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其治疗窗谷浓度范围,术后第1个月内为:15~20 ng/ml,第2~3个月10~15 ng/ml,第4~6个月8~12 ng/ml,6个月后5~8 ng/ml,此浓度范围即可有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可减少FK506的肾毒性.

    作者:文爱东;蔡振杰;李彤;刘维永;赵磊;王晓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胸膜瘘2例

    例1 男,56岁.左肺鳞癌,中央型,IIIa期.于1995年4月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隆凸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1、2 d体温38℃,气管居中夹闭胸管,加强咳嗽排痰及抗感染治疗;第3、4 d体温升至39℃,间断开放胸管引流出暗红色混浊液体分别为200 ml和300 ml,仍未引起重视;至第5 d体温达39.5℃,且左胸管内伴食物残渣样褐黄色脓性液体引流出约200 ml,考虑有食管胸膜瘘可能,口服美蓝液后证实.立即从原切口进胸,清理、冲洗胸腔后,见左主支气管残端水平以下有长2~3 cm食管纵形裂口,用可吸收缝线2层缝合,再用壁层胸膜覆盖,术后体温在38℃左右,第10 d进食后发现仍有食管胸膜瘘,20 d后带胸管自动出院.

    作者:沈韦羽;邵国丰;张志梁;史信宝;汪朝阳;余凯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