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年2期文献
  • 灵芝孢子粉的免疫调节及辐射防护作用研究

    为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辐射损伤的影响,选择了检测免疫调节和抗辐射损伤的10项指标,对灵芝孢子粉的功效作用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可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数、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迟发型变态反应和NK细胞活性.另外,灵芝孢子粉可显著延长受7.5 Gy 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提高30 d存活率和WBC总数.提示灵芝孢子粉对小鼠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及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仝国辉;马玲;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肉碱对肥胖大鼠体脂含量及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的影响

    为探讨L-肉碱对肥胖大鼠体重、体脂、胰岛素及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瘦素)等水平的影响,以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肥胖模型,将肥胖模型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125、250、500 mg/kg BW 3个剂量的L-肉碱组,每天1次经口给予,共6周.观察大鼠体重、睾丸+肾脂肪垫重量、胰岛素(INS)及瘦素(Leptin)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肉碱组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250与500 mg/kg BW组的睾丸+肾脂肪垫重量、胰岛素和瘦素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提示L-肉碱具有抑制肥胖大鼠肥胖的作用.

    作者:陈世伟;张丁;刘翠娥;费炳洪;苏瓒;张杰;王海玉;孟光;张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保健食品中的西地那非和西力士

    目的以紫外定量、质谱定性,测定保健食品的违禁成分西地那非、西力士.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色谱柱:RP-C18柱; 流动相:0.5%甲酸+甲醇和0.5%甲酸+水梯度淋洗;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292 nm;质谱扫描范围(m/z):150~550 amu.结果西地那非和西力士在一定的质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RSD小于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和97.7%.结论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特异性,能对保健食品中所添加的违禁药物西地那非、西力士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作者:陈波;朱小兰;姚守拙;王竹天;杨大进;韩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淡水湖泊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为探讨淀山湖、东湖、鄱阳湖水系浮游藻类和藻类毒素的污染及鱼体内微囊藻毒素的富集情况,于2000年7月和10月,采集了上述湖泊的水样和鱼样,用ELISA方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蓝藻已经成为上述三大湖泊的优势藻种.发生水华的同一湖泊中,10月份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含量,显著高于7月份水中MC含量(P<0.05).淀山湖水中MC含量,显著高于鄱阳湖水中的MC含量(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东湖水中的MC含量(P<0.05).东湖鱼体中的MC含量,显著低于鄱阳湖和淀山湖鱼体中的MC含量(P<0.05).鱼样肌肉中MC含量,均显著低于肝脏中MC含量(P<0.05).本研究为制定水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隋海霞;陈艳;严卫星;徐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酒精对人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与CYP 2E1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暴露下对人原代培养肝细胞中CYP 2E1依赖的毒性作用和氧化损伤.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肝细胞,以25~100 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9 h及100 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0~24 h后,检测人原代肝细胞中CYP 2E1的含量,并研究100 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0~24 h后,天冬氨酸转胺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释放量及肝细胞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急性酒精暴露导致人原代肝细胞中CYP 2E1的释放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在100 mmol/L乙醇作用下,AST和MDA明显升高,在0~24 h内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而GSH含量在6 h后明显降低.结论 100 mmol/L乙醇急性暴露可导致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明显的氧化损伤,这种损伤与CYP 2E1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

    作者:刘烈刚;张文;姚平;章锡平;毛丽梅;杨年红;孙秀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某口服液对染铅小鼠体内铅、铜、锌含量的影响

    为观察以金属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某口服液对小鼠体内铅、锌、铜含量的影响,小鼠自由饮用Pb2+浓度为546.2 mg/L的水溶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67、3.34、10.0 mL/kg BW受试液,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阴性对照组饮用、灌胃均给予去离子水.连续30 d后,采血,取肝、脑、肾、股骨,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锌、铜含量.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小鼠铅摄入剂量大致相当,但全血铅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10.0 mL/kg BW剂量还使肝组织铅含量显著降低,使股骨铜含量显著升高,对小鼠全血和其它组织内锌、铜含量无不良影响.

    作者:刘秀英;胡怡秀;刘富强;臧雪冰;聂焱;周志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与CAC标准接轨问题的探讨

    为正确理解我国标准与CAC标准的关系,通过分析WTO相关协定中赋予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指出由于我国食品标准中的食物分类与CAC存在较大差别,我国人群膳食结构的特殊性,食品的污染水平,目前的实验室检测水平无法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以及特殊国情决定的特殊健康保护水平,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工作应积极参与国际法典委员会的工作,加强食源性危害的监测和膳食暴露评估研究,充分利用等同性认可、临时性措施,重视通报,根据WTO协定对成员的权利义务的要求,客观、科学、合理地制定既符合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又能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卫生标准.

    作者:赵丹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泽泻60天大鼠喂养试验研究

    为评价泽泻的安全性,采用大鼠60 d喂养的方法,动物经口灌胃给予泽泻水煎液,以研究其亚慢性毒性.结果显示:泽泻水煎液的低、中、高 3个给药组(剂量分别为8.3、16.7和33.3 g/kg BW,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0、100和200倍)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和食物利用率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尿素氮(BUN)有升高的趋势,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未超出正常范围;中、高剂量组大鼠尿γ-谷氨转移酶(γ-GT)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无与所给受试物相关的异常变化;高剂量组大鼠肝/体比值和肾/体比值高于对照组,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大鼠肝脏、肾脏、脾和睾丸均无明显的病理性损伤.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泽泻中、高剂量组大鼠尿γ-GT指标有异常改变,但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性损伤.

    作者:段雪英;王军波;尹喜玲;闫少芳;肖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测定坚果类食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为比较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法和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的异同,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了9种坚果类食物的抗氧化活性. FRAP法测定结果显示, 9种坚果类食物的还原活性排序为葵花子>核桃>花生>白果>栗子>莲子>榛子>松子>南瓜子,强与弱相差681.4倍;ORAC法测定结果与FRAP法测定结果高度相关(r=0.9754,P<0.01),但是,食物的抗氧化活性排序有所差异,强与弱仅相差9.2倍.进行抗氧化研究时应注意两种方法的差异.

    作者:郭长江;杨继军;韦京豫;李云峰;徐静;蒋与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从二起保健食品处罚案谈对《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修订

    为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对2起利用宣传资料进行夸大宣传保健功能的违法经销商进行了查处.对现行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作者:徐来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品卫生标准编写新要求(二)--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编写要求

    为提高标准编写质量及便于从事食品卫生标准化人员在编写、审查标准过程中使用,依据GB/T 1.1-2000和GB/T 20001.4-2001的要求,结合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及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特点,列举大量示例,提出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在量、单位和符号、标准名称、范围、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内容上编写的新要求.

    作者:韩玉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五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七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三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八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四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对安徽省蚌埠市劣质果冻事件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劣质月饼事件处理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六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烟台市市售葡萄酒合成色素使用情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市场上销售的100%原汁葡萄酒中合成色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永全;李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起食用混杂毒蘑菇猪肉汤引起中毒事件的调查及思考

    2002年6月18日5人同时在广州某酒店进食蘑菇猪肉汤引起食物中毒,3人相继出现嗜睡、口干、头晕等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病人经医院对症处理治疗2 d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出院.采集中毒病人用餐酒店供应的剩余食用蘑菇样品17份进行鉴定,结果其中有3份分别混含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 (Bon) Sing,黄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Berk. et Curt) Murr.和细网牛肝菌Boletus satanas Lenz 3种有毒蘑菇.经调查分析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蘑菇猪肉汤中混杂有毒蘑菇引起.

    作者:戴昌芳;辜少虹;张建鹏;王立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莱芜市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莱芜市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2001年5家,2002年20家,近来又出现了山泉水,还有厂家准备生产矿物质水、富氧水.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于2002年对20家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时振东;冯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裱花蛋糕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裱花蛋糕微生物污染情况,对不同销售时间的裱花蛋糕及裱花蛋糕各生产环节进行了微生物学评价,对裱花蛋糕加工厂的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裱花蛋糕微生物污染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裱花蛋糕的储存、销售时间、奶油的使用、保存以及生产厂房的卫生设施情况是影响裱花蛋糕卫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制定专门的裱花蛋糕厂卫生规范.

    作者:倪淑梅;时振东;杜洪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型超市现场加工制作食品的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大型超市中食品现场加工制作的卫生状况,于2002年9~10月对我市15家大型超市中有关食品加工制作的场所及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了调查.食品加工现场普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各种食品加工间无相对密闭的达73%,糕点裱花间不具备相应的卫生条件而生产裱花糕点的生产场所达40%,超市卖场中散装食品及现制现卖的食品呈暴露式销售,缺少防蝇防尘设施的达66%.针对超市中这一突出卫生问题,提出了有效卫生监督意见和具体的整改措施.严格按<食品卫生法>落实食品现场加工应达到的卫生要求.并对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作者:路宾;部爱荣;靳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市一起群体性诺沃克病毒性胃肠炎调查分析

    诺沃克病毒的感染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非细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因,但由于检验方法尚不普及,临床上确诊的较为少见.2003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学生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人数达82人(其中1名老师),经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复多次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利用RT-PCR方法在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沃克类病毒.首次在广州市证实该事件的病因是诺沃克类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作者:马林;何洁仪;卢嘉明;林国桢;朱紫杭;谭铭雄;吴新伟;郭军旗;王立斌;杜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诺沃克类病毒

    诺沃克类病毒是引起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的病原之一,常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从大便标本中检出该病毒.诺沃克类病毒也称为小圆结构病毒,并归类为杯状病毒成员.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基因组,基因Ⅰ组(GⅠ)和基因Ⅱ组(GⅡ).诺沃克类病毒多在餐厅、护理中心、医院、学校、旅游等地爆发流行.

    作者:谢健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西洋参是否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复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有关问题的复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3年第11号(总第59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3]13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3]11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