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 国际刊号:1672-5662
  • 国内刊号:11-4818/R
  • 影响因子:1.29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2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9年5期文献
  • HIV-1临床毒株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鉴定

    目的 从晚期艾滋病(AIDS)病人中分离培养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对其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了解中国临床HIV-1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以期探讨HIV-1生物学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6例AIDS晚期病人的静脉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bDNA法检测病毒载量;PBMCs共培养法分离HIV-1毒株;终点稀释法滴定分离株的感染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分离株的env区;以MT-4细胞检测毒株的融合诱导性.结果 6例病例中分离出3株能在PBMCs中连续稳定传代的HIV-1毒株,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ml)分别为6.3×103、10.2×103、2.51×103;3株毒株均为B亚型,均不能引起MT-4细胞病变.结论 共分离出3株感染力相对较高、呈慢/高型复制动力学、M-嗜性、非融合诱导性的HIV-1 B亚型临床分离株.

    作者:鲁俊锋;李珏;李韩平;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吴昊;李敬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社区多资源参与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

    目的 探索社区多资源开展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 由卫生医药部门、公安部门、街(村)委和吸毒人群共同参与.干预活动主要是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和销售注射器,改变吸毒人群不安全注射行为和性行为.结果 建立了社区多资源参与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的干预模式.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约35%和23%;吸毒注射次数明显减少,共用针具、共用清洗水和共用容器或棉球比例分别下降了49.93%、46.84%和81.08%.性伴数量减少,性伴有吸毒者的比例下降30%.结论 社区多资源参与开展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可行,有效.

    作者:梁绍伶;刘伟;陆伟江;明中强;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6-2008年北京市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2006-2008年,每年对北京市性服务场所进行分层抽样,对抽中的性服务场所内的暗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6、2007、2008年,暗娼人群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9.3%、72.2%、77.7%.近一个月每次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8.9%、42.9%和46.5%.暗娼人群近一个月每次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近一周接客人数、文化程度、民族、接受过行为干预、首次商业性行为的年龄、从事商业性服务的时间.结论 在商业性伴多和低文化程度的暗娼中开展的预防干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及生活技能培训等多种方法,预防妇女从事性服务或者推迟他们进入性服务的年龄,可能也会有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夏冬艳;李桂英;卢红艳;赵月娟;王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国近年来参加世界艾滋病大会情况分析及相关建议

    目的 分析中国自2000年以来参加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整体情况,以大会为载体,总结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变化及进展,并为今后中国参会展示中国成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深入访谈、传媒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参会人员和收录摘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近8年来,中国参与世界艾滋病大会的人数逐届递增,参会人员类别呈多元化发展.大会收录的中国摘要总数逐届递增,展板摘要和发言摘要在各自领域中所占大会摘要总数的比例呈现增长态势;摘要所涉领域、人群、部门和学科从单一走向丰富.结论 中国在近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取得不断进步的成绩,但在专业能力建设、多部门多学科参与、参会效果评估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富晓星;明中强;齐燕云;杨杰;张菊枝;程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河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AIDS)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现状,发现并解决技术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以疫情较重县区和工作量较大的实验室为首选,兼顾民办医疗机构及其他机构的实验室,对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结果 共调查了108个实验室,发现45.4%(49/108)的实验室无仪器设备校准,31.5%(34/108)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始记录不规范,76.9%(83/108)无质控图绘制者及实验室负责人签字,48.2%(52/108)无失控分析及纠错记录,34.3%(37/108)未每次实验使用外部质控品.各实验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结论 河南省AIDS筛查实验窒总体运行良好,应加强实验室技术培训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朱新朋;孙国清;田随安;刘春华;李洁;崔为国;袁源;王哲;朱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某戒毒所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相关因素的现况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吸毒人群梅毒感染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入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进行普查,调查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方式,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6年4-11月,共调查吸毒者720人,梅毒感染率为7.8%(56/720).单因素x2分析结果表明,与梅毒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注射毒品、注射毒品的时间长、共用针具、性交易、性交易时不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女性(OR=2.342,95%CI=1.199-4.587)和性交易(OR=5.417,95%CI为2.815-10.423).结论 需加强对吸毒人群危险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控制吸毒人群中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作者:李桂英;夏冬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河南省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HIV人群生存时间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人群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两乡镇1998-2007年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HIV者529例进行调查,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感染HIV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感染HIV人群平均生存时间为9.98年(95%CI:9.83~10.13),1998年及以前、1999-2000年、2001-2003年、2004年及以后,发展为AIDS病人平均生存时间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4.00年(95%CI:3.33~4.67)、6.73年(95%CI:6.21~7.25)、9.63年(95%CI:9.39~9.86)、10.86年(95%CI:10.80~10.92);相对于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者,未接受HAART治疗者的生存概率仅为0.22(RR95%CI:0.15~0.33).结论 AIDS发病时间和是否接受HAART治疗,是影响河南省既往有偿采供血地区感染HIV人群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盟;刘国华;王哲;武淑环;朱谦;崔兆麟;庞琳;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大型建筑工地农民工性行为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农民工性行为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2家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调查的371名农民工中,知晓艾滋病的187人(50.40%),不知晓的184人(49.6%).有固定性伴(配偶或女朋友)的农民工、找女性性服务者的农民工和有临时性伴的农民工,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7.37%、66.67%和50%;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26%、66.67%和25%;找女性性服务者和找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与艾滋病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1).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与是否找女性性服务者和临时性伴之间没有相关性.但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农民工在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要明显高于不知晓的农民工(x2=41.28,P<0.005).存在以异性为主(1.35%)及同性为主(0.54%)的性取向.结论 农民工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存在艾滋病知识和发生高危险性行为的分离现象;应关注农民工中男男性行为的现象.应在农民工中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作者:刘英杰;王晨;姜树林;万博宇;石毅;韩孟杰;张晓曦;李书明;罗凤基;师伟;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河北省廊坊市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廊坊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暴露情况,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廊坊市区MSM的人口学资料、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以及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暴露情况,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计算HIV和梅毒阳性率以及相关危险行为OR值.结果 参加调查的233名MSM中,174人(74.6%)近6个月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肛交时坚持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分别占46.6%和13.8%.该人群HIV和梅毒阳性率较高,检测195份血液样本,HIV抗体阳性13人,阳性率6.7%;梅毒抗体阳性41人,阳性率为21.0%.肛交不坚持使用安全套(OR=3.53,P=0.034)和性交过程中有自己出血经历(OR=9.967,P=0.003),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群交经历(OR=5.886,P<0.001)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廊坊市MSM人群有较高的HIV和梅毒阳性率,亟需在该人群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推广HIV和性病检测.

    作者:郭巍;宋爱军;王斌;赵学和;赵瑞凤;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龙血竭胶囊治疗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62例

    目的 观察龙血竭治疗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AIDSPN)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双中心前瞻性研究,分A,B两组各62例病人,分别给予龙血竭胶囊和肌醇,疗程60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的症状、右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RSCV)、振动觉阈值都有改善,A组优于B组(分别为78.0%与48.4%、66.1%与30.6%、67.7%与48.4%).总有效率A组为74.4%,B组为37.5%.结论 龙血竭胶囊治疗AIDSPN有效.

    作者:王继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3例HIV/HBV重叠感染患者的实验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IV/HBV)重叠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HIV与HBV在疾病进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13例HIV/HBV重叠感染组、28例单纯HIV感染组、28例单纯HBV感染组患者,在免疫功能、肝脏功能及血常规方面的差异.结果 免疫功能检测: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T细胞比值表现为HIV/HBV重叠感染组<单纯HIV组<单纯HBV组(P<0.01);肝脏功能检测:HIV/HBV重叠感染组与单纯HIV感染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单纯HBV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显著高于(P<0.01)或高于(P<0.05)另外两组;血常规检测:HIV/HBV重叠感染组和单纯HIV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单纯HBV组比较,则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明显升高(P<0.01).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提示,HI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能减轻患者的肝细胞损伤,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伟华;闫惠平;高艳青;张海萍;马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湖北省艾滋病传播模式改变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艾滋病主要传播模式的变化情况,为调整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1988-2008年湖北省艾滋病病例报告,国家血清学哨点及综合监测点资料、全省主动监测资料等.结果 1988-2008年,湖北省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明显上升,近5年保持在600~800之间.从2002年开始感染途径构成发生明显改变,经性途径感染逐年上升,由2002年9.24%升至2008年63.67%,而同期经血途径感染由79.62%下降为22.41%,每年发现的静脉吸毒感染者数及该人群HIV感染率变化不大.HIV感染者主要聚集在该省西北部和东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经血传播逐渐下降,经性传播已经成为主导模式,异性性途径感染和同性性途径感染同时增加.

    作者:占发先;姚璇;张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市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和危险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和危险行为.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在北京市抽取2个建筑工地的1 000名工人,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问卷调查和小范围的面对面访谈.结果 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不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有非常大的差异.在艾滋病危险行为方面,有66.8%的被调查者知晓安全套能够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可能,但仍有51.0%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仅有2.3%的人曾与性服务小姐发生性行为.结论 建筑工地民工对于艾滋病知识了解得很含糊,缺乏对艾滋病本质的认识.经济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

    作者:左谦;肖焕波;单广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氨基酸的柱前衍生技术测定AIDS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氨基酸含量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特点,更合理地给予AIDS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采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氨基酸的柱前衍生技术,检测了22例未做高效抗逆转病毒治疗(HAART)和16例HAART后的AIDS病人、30例正常人的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和比较测定的数据.结果 两组AIDS病人血浆中丙氨酸含量降低,苯丙氨酸含量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DS病人与未治疗组相比,苯丙氨酸的含量向正常值偏移,但是丙氨酸的含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另外,AIDS病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与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AIDS病人,特别是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需要适当补充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摄入量,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量.

    作者:贾小芳;孙建军;张丽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男男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在男男性工作者(money boy,MB)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沈阳、成都和南京3个城市,在干预现场,对接受干预的、有性交易或准备从事性交易的MB,开展面对面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调查干预活动前后的知识与行为,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有效问卷484份,终期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3份.MB的平均年龄分别是21.56岁和21.60岁,均以未婚为主.通过开发和发放宣传册,推广润滑剂和鼓励购买安全套,交流使用安全套保护健康的技巧,建立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开展性病规范诊疗,并积极推荐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自愿咨询检测(VCT)活动.干预后,MB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62.66%上升到91.94%;男男安全性行为有所提高;愿意到公立医院接受性病诊治者由53.9%上升到86.8%.结论 对于MB的健康干预、有关安全性行为仍应以宣传和推荐安全套使用为重点.综合干预宣传可以引导MB正确选择性病的诊疗机构.

    作者:曹宁校;蒋娟;葛凤琴;李奇;王晓冬;张国成;梁国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MALDI-TOF-MS技术分析HIV感染者血清多肽变化

    目的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多肽图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HIV感染者、2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经Zipplate C18层析预分离后,运用MALDI-TOF-MS分析检测,获得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并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随后,用质谱串联技术(MS/MS)对两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多肽峰测定肽序列,在SWISS-PROT数据库进行多肽鉴定.结果 在分子量为800~4 000D范围内,共发现500个多肽峰,其中11个多肽峰在HIV感染者组、正常对照组中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5个差异多肽在HIV感染者组中表达上调(m/z l 418.67、1 465.67、1 777.82、1 864.82和2 080.23),6个差异多肽在HIV感染者组中表达下调(m/z 904.71、920.73、1 076.73、1 521.79、1 552.75和2 080.78);经质谱串联技术对两个表达显著差异的多肽峰测定肽序列,鉴定结果分别是纤维蛋白多肽(Fibrinopeptide)、激肽原(Kininogen processor).结论 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通过多肽指纹图谱找到的HIV相关多肽,为今后开发HIV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晓光;张海波;邵柏;咸荣华;郭宁;张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武警战士AIDS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警战士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3 154名武警战士进行艾滋病知识、信念、行为、需求调查.结果 调查战士AIDS知识总知晓率、核心信息知晓率因子均分分别是77.9%,78.9%,(68.4±10.5)分.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HIV)的典型传播途径认知率较高,对不典型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认知率低于前者,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较为薄弱.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警战士文化程度、年龄、户籍、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培训与其艾滋病知晓情况有密切关系.结论 应在武警部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AIDS知识的教育.

    作者:纪宇;单学娴;李浴峰;刘华磊;谢长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检测促进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特征的艾滋病有效检测促进方法.方法 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由MSM志愿者骨干具体实施相结合的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组织模式,以核心同伴宣传员(POL)为主进行MSM人群检测促进,分别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进行基线、中期及期终评估招募调查和检测.结果 基线调查201人,中期200人,期终203人,人口学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基线、中期、期终调查比较:知道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分别为36.8%、50.5%、55.7%,现在愿意做艾滋病检测的分别为55.2%、82.5%、88.2%;调查时报告做过检测的分别为17.4%、37.5%、59.1%,半年内作过检测的分别为52.9%、58.7%、81.0%,参加检测的分别占40.3%、55.5%、8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是否知道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外,其余上升趋势显著(P<0.001).干预前后梅毒累计感染率、现感染率,2007年与2008年艾滋病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C主导、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的组织模式下,POL为主的艾滋病检测促进方法,是适合MSM人群特点的一种有效检测促进手段.

    作者:王毅;张洪波;李志军;徐杰;张光贵;斗智;杨宏武;贾蜀光;樊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入学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唐山市艾滋病(AIDS)的传播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青年学生出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们乐于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并付诸行动(包括一些与感染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为分析唐山市新入学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和态度,2007年9-11月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内3所大学920名新人学学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并在宣传教育前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宣传教育方式及效果.

    作者:何金奎;贾惠敏;曹慧珍;王晓丽;王旭彤;张庆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洛因依赖者不同吸毒方式的HBV与HCV感染调查

    在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各类血液传播的疾病.为了解滥用海洛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的影响,对2006年1-12月,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自愿戒毒的19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拓;赵荣;范焕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IDS病人中EBV抗体检测分析

    为了解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病人中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检测的情况,对2006-2008年间住院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AIDS)病人中EBV抗体的模式表现较为独特,故做如下分析总结.

    作者:吕松琴;余文林;杨海仙;张瑜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5例老年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

    为探讨老年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点,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证,对新疆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确诊的15例老年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确诊的60岁以上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宋玉霞;杨彤彤;赵素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抚州市美沙酮门诊吸毒者HIV HBV HCV和梅毒感染状况

    为了解进入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以及其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性行为特征,为综合防制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对抚州市美沙酮门诊收治的吸毒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为2006年10月-2008年9月,抚州市美沙酮门诊收治的190名经公安部门批准的、自愿接受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的吸毒者.

    作者:王晓敏;徐映明;何军;余有泉;严樟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天津市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 为了解天津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的总体情况,探讨目前影响实验室工作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方法 考评方式为盲样检测、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进行.结果 参加室间质评的实验室逐年增多,以医疗和妇幼机构增幅大.盲样检测定性结果判断正确逐年提高,近年未出现漏检的情况,每年均有超过80%的单位对阳性质控标本SI≤2,说明总体上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逐步提高,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全市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总体上检测质量较好,室内质控和生物安全仍然是薄弱环节.

    作者:郑钟洁;夏建晖;宁铁林;郑敏娜;朱效科;程绍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公务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与歧视关系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公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歧视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211名公务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211名公务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92.9%,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歧视与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山西省公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缺乏,是导致艾滋病相关歧视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爱莲;康丽娜;董海原;王疆;陈志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青岛市羁押人员中HIV感染者的AIDS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特点

    目的 了解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的艾滋病(AIDS)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控制该人群中乃至普通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和蔓延.方法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到青岛市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抽取新人所的目标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用专门设计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调查.结果 1999-2007年,共检测35 352人,检出HIV阳性者38例,总阳性率0.11%.在所有监管场所中,看守所的阳性率为0.14%,监狱为0.07%,劳教所为0.02%,妇教所0.检出的阳性者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和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且以年轻男性、低文化程度、外来人口为主.结论 应定期进行HIV的检测,尤其是对新人所人员的检测不应忽视.在发现的感染者中,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艾滋病的宣传和筛查力度,尤其是来自高发省份的流动人口.

    作者:刘明华;法仆;修翠珍;姜珍霞;张西江;储全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晚期艾滋病合并青霉菌病15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5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中高度发热、乏力和头面部皮疹多见.B超可见肝脾肿大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CD4T细胞<50/μl.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延长至16天时,阳性率达94.3%.治疗分为症状期、维持和预防复发治疗,好转出院率分别为81.5%、96.1%和88.0%.结论 临床上同时具备中高度发热、中重度乏力、头面部和颈部丘疹性皮疹、浅表肿大淋巴结质中偏硬、B超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进行性血小板降低、ALT升高、CD4<50个细胞/μl之中的数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可能,应追问该病流行区域居住史和旅行史,并积极作病原学检查确诊.

    作者:黄绍标;汤卓;兰江;刘燕芬;秦英梅;谢志满;欧汝志;谢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山西省4个市暗娼人群性病患病率及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实施世界银行卫生Ⅸ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暗娼人群性病患病率及性病知识知晓率,评估项目地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对高、中、低挡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皮肤、生殖器部位和有关的妇科检查;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抗体;采集宫颈分泌物做淋球菌培养及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结果 暗娼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总体为38.7%,项目地区为51.2%,非项目地区26.1%(P=0.000).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项目地区为68.1%,非项目地区59.8%(P>0.05).不同档次的场所中,项目地区暗娼的的安全套使用率较非项目地区高(P<0.01).正确就医率:项目地区为96.3%,高于非项目地区的92.5%(P>0.05).性病患病率:总患病率为14.55%;尖锐湿疣1.46%,生殖器疱疹0.21%,生殖器溃疡2.08%,梅毒3.53%,沙眼衣原体6.03%,淋病4.99%.其中有1.66%合并两种性病感染.性病患病率项目地区低于非项目地区(P<0.05).不同挡次场所暗娼性病患病率,非项目地区比项目地区高.非项目地区低档场所暗娼性病患病率高达28.3%.255例临床体检阴性者,经实验室检出性病感染者31例(12.2%),其中项目地区12例(10.8%),非项目地区19例(13.2%).结论 非项目地区暗娼人群各项评估指标结果都高于项目地区,表明项目地区在性病艾滋病的干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梅林;白淑美;刘京辉;高丽洁;王海娟;解贞莉;杨亚玲;侯天慧;柴志凯;侯文静;刘五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60名HIV/AIDS病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WHOQOL-BREF生存质量简表测评.结果 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领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1.94±3.04)分、(11.16±2.80)分、(12.93±2.68)分和(10.86±2.48)分,与全国常模比偏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感染途径、现居住地等因素,与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各个领域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感染途径、现居住地、治疗情况等,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生存质量偏低,职业、感染途径、居住地、治疗情况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着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敏;张瑞丹;杨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扶贫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系及其策略

    贫困是导致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艾滋病流行又会进一步加剧贫困的发生.因此,艾滋病防治与扶贫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开展扶贫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是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种健康扶贫方式,是特殊形式的扶贫工作.该文主要针对扶贫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系及其策略开展研究.

    作者:吕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使用与防治艾滋病面临的挑战

    男男性行为人群作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已在中国引起特别的关注.该文以该人群的特殊性行为方式为切入点,对目前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在该人群中推广安全套防治艾滋病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刘昆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

    通过对我国吸毒人群高危险行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罹患丙型肝炎和结核病现状进行回顾,发现中国吸毒人群感染上述疾病的情况相当严重.据此提出了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及相关疾病防治的建议.

    作者:李建华;杨芳;张存敏;罗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梅毒可以促进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该文从病理学、免疫学角度解释了这一原因,并归纳了HIV感染对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自然病程、治疗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以及梅毒合并HIV感染者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常晓;张海萍;连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梅毒检测策略的应用现状

    梅毒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全世界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因此合理的梅毒检测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梅毒诊断,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该文综述了目前梅毒检测策略的应用情况.

    作者:杨芳;邢文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IDS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脓胸1例

    患者,男,42岁.因发热伴右侧胸痛1月余,于2008年5月14日入院.既往有静脉吸毒史.体检:T38.5℃,P110次/分,R28次/分.消瘦,慢性衰竭状,右侧胸廓保满,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4×109/L,中性0.83,淋巴0.13,血红蛋白114g/L,血沉124mm/h;结核抗体(-),肝、肾功能正常.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抗HIV蛋白印迹试验(+).胸水:外观脓性黄绿色,常规李凡他(+++),白细胞191.0×109/L,中性0.82,淋巴0.18.生化检验:蛋白40.7g/L,乳酸100mg/ml,乳酸脱氢酶17599V/L.3次查抗酸杆菌(-),阿米巴滋养体(-),TB-DNA(-).3次培养仅末次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长.4次病检:均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未见肿瘤细胞.肺CT: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作者:余兰;马志强;单西云;肖晓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AART治疗AIDS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某女,24岁,傣族,已婚.因反复鼻出血1月余,发热、咳嗽、咳痰半月余,于2007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主诉1月前开始出现鼻出血,每次出血量不多,但反复多次出现,就诊于我院内科.因血常规检查时发现重度血小板减少,予静脉输液维生素C、止血敏、止血芳酸对症治疗,以及口服利可君等治疗后无好转,且于半月前因受凉后开始发热、咳嗽及咳痰,就诊于我院感染科,因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疾病史,有不洁性生活史,未使用过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查体:T40.2℃,R 24次/分,P 118次/分,BP 100/70mm/Hg,SPO298%,一般情况尚可.

    作者:李品银;张金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1例艾滋病在皮肤科误诊的原因分析

    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包括会诊、转诊有皮肤表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94例,其中有11例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漏诊或误诊,误诊(或漏诊)率为11.70%.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此11例病人中,男8例,女3例;年龄3~60岁;农民5例,学生4例,在职职工1例,个体商户1例.供血传播HIV者6例,外伤传播1例,输血传播3例,性接触传播1例.在我科初诊2例,因其他原因会诊或转诊者9例.

    作者:马黎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同时进行抗HIV和抗结核治疗有益

    在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CAPRISA)进行的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的SAPIT(starting antiretrovirals at three points in tuberculosis therapy)临床试验,中期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抗结核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菌(HIV/TB)双重感染者的病死率可降低50%.首席研究员Kariem表示,如果HIV/TB双重感染者及早开始ART,每年可挽救10 000多人.研究结果建议在全球实施联合治疗方案,但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这是全球首个抗艾滋病/结核病联合治疗的试验研究结果.有关SAPIT新研究进展可参考http://www.caprisa.org/joomla/.

    作者:王玉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