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芳;孙建军;张丽军
为探讨老年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点,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证,对新疆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确诊的15例老年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确诊的60岁以上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宋玉霞;杨彤彤;赵素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对我国吸毒人群高危险行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罹患丙型肝炎和结核病现状进行回顾,发现中国吸毒人群感染上述疾病的情况相当严重.据此提出了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及相关疾病防治的建议.
作者:李建华;杨芳;张存敏;罗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的艾滋病(AIDS)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控制该人群中乃至普通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和蔓延.方法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到青岛市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抽取新人所的目标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用专门设计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调查.结果 1999-2007年,共检测35 352人,检出HIV阳性者38例,总阳性率0.11%.在所有监管场所中,看守所的阳性率为0.14%,监狱为0.07%,劳教所为0.02%,妇教所0.检出的阳性者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和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且以年轻男性、低文化程度、外来人口为主.结论 应定期进行HIV的检测,尤其是对新人所人员的检测不应忽视.在发现的感染者中,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艾滋病的宣传和筛查力度,尤其是来自高发省份的流动人口.
作者:刘明华;法仆;修翠珍;姜珍霞;张西江;储全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艾滋病主要传播模式的变化情况,为调整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1988-2008年湖北省艾滋病病例报告,国家血清学哨点及综合监测点资料、全省主动监测资料等.结果 1988-2008年,湖北省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明显上升,近5年保持在600~800之间.从2002年开始感染途径构成发生明显改变,经性途径感染逐年上升,由2002年9.24%升至2008年63.67%,而同期经血途径感染由79.62%下降为22.41%,每年发现的静脉吸毒感染者数及该人群HIV感染率变化不大.HIV感染者主要聚集在该省西北部和东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经血传播逐渐下降,经性传播已经成为主导模式,异性性途径感染和同性性途径感染同时增加.
作者:占发先;姚璇;张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病人中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检测的情况,对2006-2008年间住院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AIDS)病人中EBV抗体的模式表现较为独特,故做如下分析总结.
作者:吕松琴;余文林;杨海仙;张瑜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42岁.因发热伴右侧胸痛1月余,于2008年5月14日入院.既往有静脉吸毒史.体检:T38.5℃,P110次/分,R28次/分.消瘦,慢性衰竭状,右侧胸廓保满,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4×109/L,中性0.83,淋巴0.13,血红蛋白114g/L,血沉124mm/h;结核抗体(-),肝、肾功能正常.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抗HIV蛋白印迹试验(+).胸水:外观脓性黄绿色,常规李凡他(+++),白细胞191.0×109/L,中性0.82,淋巴0.18.生化检验:蛋白40.7g/L,乳酸100mg/ml,乳酸脱氢酶17599V/L.3次查抗酸杆菌(-),阿米巴滋养体(-),TB-DNA(-).3次培养仅末次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长.4次病检:均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未见肿瘤细胞.肺CT: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作者:余兰;马志强;单西云;肖晓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CAPRISA)进行的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的SAPIT(starting antiretrovirals at three points in tuberculosis therapy)临床试验,中期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抗结核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菌(HIV/TB)双重感染者的病死率可降低50%.首席研究员Kariem表示,如果HIV/TB双重感染者及早开始ART,每年可挽救10 000多人.研究结果建议在全球实施联合治疗方案,但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这是全球首个抗艾滋病/结核病联合治疗的试验研究结果.有关SAPIT新研究进展可参考http://www.caprisa.org/joomla/.
作者:王玉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人群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两乡镇1998-2007年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HIV者529例进行调查,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感染HIV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感染HIV人群平均生存时间为9.98年(95%CI:9.83~10.13),1998年及以前、1999-2000年、2001-2003年、2004年及以后,发展为AIDS病人平均生存时间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4.00年(95%CI:3.33~4.67)、6.73年(95%CI:6.21~7.25)、9.63年(95%CI:9.39~9.86)、10.86年(95%CI:10.80~10.92);相对于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者,未接受HAART治疗者的生存概率仅为0.22(RR95%CI:0.15~0.33).结论 AIDS发病时间和是否接受HAART治疗,是影响河南省既往有偿采供血地区感染HIV人群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盟;刘国华;王哲;武淑环;朱谦;崔兆麟;庞琳;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包括会诊、转诊有皮肤表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94例,其中有11例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漏诊或误诊,误诊(或漏诊)率为11.70%.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此11例病人中,男8例,女3例;年龄3~60岁;农民5例,学生4例,在职职工1例,个体商户1例.供血传播HIV者6例,外伤传播1例,输血传播3例,性接触传播1例.在我科初诊2例,因其他原因会诊或转诊者9例.
作者:马黎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解天津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的总体情况,探讨目前影响实验室工作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方法 考评方式为盲样检测、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进行.结果 参加室间质评的实验室逐年增多,以医疗和妇幼机构增幅大.盲样检测定性结果判断正确逐年提高,近年未出现漏检的情况,每年均有超过80%的单位对阳性质控标本SI≤2,说明总体上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逐步提高,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全市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总体上检测质量较好,室内质控和生物安全仍然是薄弱环节.
作者:郑钟洁;夏建晖;宁铁林;郑敏娜;朱效科;程绍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AIDS)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现状,发现并解决技术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以疫情较重县区和工作量较大的实验室为首选,兼顾民办医疗机构及其他机构的实验室,对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结果 共调查了108个实验室,发现45.4%(49/108)的实验室无仪器设备校准,31.5%(34/108)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始记录不规范,76.9%(83/108)无质控图绘制者及实验室负责人签字,48.2%(52/108)无失控分析及纠错记录,34.3%(37/108)未每次实验使用外部质控品.各实验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结论 河南省AIDS筛查实验窒总体运行良好,应加强实验室技术培训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朱新朋;孙国清;田随安;刘春华;李洁;崔为国;袁源;王哲;朱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贫困是导致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艾滋病流行又会进一步加剧贫困的发生.因此,艾滋病防治与扶贫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开展扶贫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是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种健康扶贫方式,是特殊形式的扶贫工作.该文主要针对扶贫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系及其策略开展研究.
作者:吕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男男性行为人群作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已在中国引起特别的关注.该文以该人群的特殊性行为方式为切入点,对目前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在该人群中推广安全套防治艾滋病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刘昆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吸毒人群梅毒感染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入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进行普查,调查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方式,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6年4-11月,共调查吸毒者720人,梅毒感染率为7.8%(56/720).单因素x2分析结果表明,与梅毒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注射毒品、注射毒品的时间长、共用针具、性交易、性交易时不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女性(OR=2.342,95%CI=1.199-4.587)和性交易(OR=5.417,95%CI为2.815-10.423).结论 需加强对吸毒人群危险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控制吸毒人群中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作者:李桂英;夏冬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社区多资源开展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 由卫生医药部门、公安部门、街(村)委和吸毒人群共同参与.干预活动主要是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和销售注射器,改变吸毒人群不安全注射行为和性行为.结果 建立了社区多资源参与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的干预模式.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约35%和23%;吸毒注射次数明显减少,共用针具、共用清洗水和共用容器或棉球比例分别下降了49.93%、46.84%和81.08%.性伴数量减少,性伴有吸毒者的比例下降30%.结论 社区多资源参与开展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可行,有效.
作者:梁绍伶;刘伟;陆伟江;明中强;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唐山市艾滋病(AIDS)的传播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青年学生出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们乐于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并付诸行动(包括一些与感染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为分析唐山市新入学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和态度,2007年9-11月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内3所大学920名新人学学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并在宣传教育前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宣传教育方式及效果.
作者:何金奎;贾惠敏;曹慧珍;王晓丽;王旭彤;张庆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各类血液传播的疾病.为了解滥用海洛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的影响,对2006年1-12月,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自愿戒毒的19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拓;赵荣;范焕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特点,更合理地给予AIDS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采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氨基酸的柱前衍生技术,检测了22例未做高效抗逆转病毒治疗(HAART)和16例HAART后的AIDS病人、30例正常人的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和比较测定的数据.结果 两组AIDS病人血浆中丙氨酸含量降低,苯丙氨酸含量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DS病人与未治疗组相比,苯丙氨酸的含量向正常值偏移,但是丙氨酸的含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另外,AIDS病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与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AIDS病人,特别是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需要适当补充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摄入量,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量.
作者:贾小芳;孙建军;张丽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公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歧视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211名公务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211名公务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92.9%,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歧视与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山西省公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缺乏,是导致艾滋病相关歧视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爱莲;康丽娜;董海原;王疆;陈志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5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中高度发热、乏力和头面部皮疹多见.B超可见肝脾肿大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CD4T细胞<50/μl.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延长至16天时,阳性率达94.3%.治疗分为症状期、维持和预防复发治疗,好转出院率分别为81.5%、96.1%和88.0%.结论 临床上同时具备中高度发热、中重度乏力、头面部和颈部丘疹性皮疹、浅表肿大淋巴结质中偏硬、B超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进行性血小板降低、ALT升高、CD4<50个细胞/μl之中的数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可能,应追问该病流行区域居住史和旅行史,并积极作病原学检查确诊.
作者:黄绍标;汤卓;兰江;刘燕芬;秦英梅;谢志满;欧汝志;谢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